|
中国经典 》 鏡花緣 》
第四十回 入仙山撒手棄凡塵 走瀚海牽腸歸故土
李汝珍 Li Ruzhen
話說二人遊玩多時,唐敖道:“我們前在東口遊玩,小弟以為天下之山,無出其右:那知此山處處都是仙境。即如這些仙鶴麋鹿之類,任人撫摩,並不驚走。
若非有些仙氣,安能如此?到處鬆實柏子,啖之滿口清香,都是仙人所服之物。
如此美地,豈無真仙?原來這個風暴,卻為小弟而設。”多九公道:“此山景緻雖佳,我們衹顧前進,少刻天晚,山路崎嶇,如何行走?今且回去。明日如風大不能開船,仍好上來。林兄現在有病,我們更該早回纔是。”唐敖正遊的高興,雖然轉身,仍是戀戀不捨,四處觀望。多九公道:“唐兄:要象這樣,走到何時,才能上船?設或黃昏,如何下得山去?”唐敖道:“不滿九公說:小弟自從登了此山,不但利名之心都盡,衹覺萬事皆空。此時所以遲遲吾行者,竟有懶入紅塵之意了。”多九公笑道:“老夫素日常聽人說:讀書人每每讀到後來入了魔境,要變成‘書呆子’。尊駕讀書雖未變成書呆子,今遊來遊去,竟要變成‘遊呆子’。
唐兄快些走罷,不要鬥趣了。”唐敖聽罷,仍是各處觀望。忽見迎面走過一個白猿,手中拿著一枝靈芝,身長不滿二尺“以太”為“太極”,認之為世界之本源;以“生元”為“細,兩衹紅眼,一身朱砂斑,極其好看。多九公道:“唐兄:你看白猿手中那枝靈芝,必顯仙草。我們何不把他捉住,將靈芝分吃,豈不是好?”唐敖點頭。都嚮白猿趕來,登時趕到跟前,剛要用手去捉,那白猿連攛帶跳,卻又跑遠。一連數次,總未捉住。好在白猿所去之路,就是下山舊路。正在追趕,路旁有個石洞,白猿跑了進去。唐敖趕至跟前,恰好此洞甚淺,毫不費力,用手捉住,將靈芝奪過,給多九公吃了。多九公十分歡喜,把白猿接過,抱在懷中,急急下山。
到了船上,林之洋因身上不爽,業已睡了。婉如聽見捉住白猿,嚮多九公討來,用繩縛住,與蘭音、若花一同攛耍。唐敖吃了晚飯,將衣囊收拾安置。次日轉過順風,衆人收拾開船,唐敖卻早早上山去了。等候到晚。呂氏不見唐敖回來。
甚不放心,林之洋病在床上,聽見此事,也甚著急,次日,托多九公同衆水手分路去找。多九公因吃了靈芝,衹覺腹瀉,不能前去。衆水手尋訪一日,毫無消息。
林之洋病體略好,也支撐上去。一連找了幾日,那有蹤影。這日多九公肚腹已好,因嚮林之洋道:“我看唐兄此番來至海外,名雖遊玩公孫弘(前200—前121)西漢經學家。字季,菑川(今,其實並不為此,大約久有修行了道之意。前者林兄有病,老夫同他上山遊了多時,他竟懶於下山。後來因我再三催逼,明知不能脫身,就藉趕捉白猿同老夫回來。到了次口,並不約我,卻一人獨往。豈非看破紅塵,頓開名繮利索麽?況他久已服了肉芝,又食朱草,並非毫無根基之人。我們三人一路同遊,這些肉芝、朱草,獨他一人得去,豈是等閑?而且前在東口、軒轅等處,口中業已露意;兼之林兄前在女兒國又有異夢;那歧舌通使又聞異人有唐氏大仙之稱,以此看來,此人必是成仙而去。今已數日,豈有回來之理?我勸林兄不必找了。你就再找兩月,也是枉然。”林之洋聽了,雖覺有理;但至親相關,何能歇心?仍是日日尋找。衆水手也小知催過幾十遍,要想回去,無奈林之洋夫妻務要等唐敖回來,纔肯開船。
這日衆水手因等的心焦,大傢約齊,來至船中,嚮林之洋道:“這座大嶺既無人煙,又多猛獸,我們每夜提著器械,輪流巡更,還不放心,何況唐相公一人獨往?今已去了多日,即不遭猛獸之害,就是餓也餓死了,何能等到今日?我們再不開船,徒然耽擱。趁著順風不走,一經遇了逆風,缺了水米,衹顧等他一人,大傢性命衹怕都要送在此處了。”衆人說之再再,林之洋衹管搔首,毫無主意。
呂氏在內說道:“你們衆人說的也是。但俺們同唐相公乃骨肉至親,如今不得下落,怎好就走?倘唐相公回來不見船衹,豈不送他性命?你們既要回去,俺們也不多耽時日經》的作者。,就以今日為始,再等半月,如無消息,任憑開船就是了。”衆人無可奈何,衹得靜靜等候,每日怨聲不絶。林之洋衹作不知,仍是日日上山。不知不覺,到了半月之期,衆水手收拾開船。林之洋心猶不死,務要約了多九公再到山上看看,方肯開船。多九公衹得同了上山,各處跑了多時,出了幾身大汗,走的腿腳無力,這纔回歸舊路。行了數裏,路過小蓬萊石碑跟前,衹見上面有詩一首,寫的竜蛇飛舞,墨跡淋漓,原來是首七言絶句:逐浪隨波幾度秋,此身幸未付東流。
今朝纔到源頭處,豈肯操舟復出遊!
詩後寫著:“某年月日,因返小蓬萊舊館,謝絶世人,特題二十八字。唐敖偶識。”
多九公道:“林兄可看見了?老夫久已說過,唐兄必是成仙而去,林兄總不相信。
他的詩句且不必講,你衹看他‘謝絶世人’四字,其餘可想而知。我們走罷,還去癡心尋找甚麽!”回到船上,將詩句寫出,給呂氏諸人看了。林之洋無可奈何,衹得含著一把眼淚,聽憑衆人開船。蘭音望著小蓬菜惟有慟哭;婉如、若花也淚落不止。登時揚帆往嶺南而來。一路無話。
走有半年之久,於次歲六月到了嶺南。多九公各自交代回去。林之洋同妻女帶著蘭青、若花回傢,見了江氏,彼此見禮。衆水手將行李發來。再細細查點唐敖包裹,所有衣履被褥都在行囊之內,惟筆硯不知去嚮。林之洋夫婦睹物傷情,好不悲感。江氏問知詳細,也甚嘆息,因說道:“姑娘那邊這兩年不時著人問信,並囑如有回來之期,千萬送個信去,以免懸望。”林邊洋不覺頓足道:“這事教俺怎對妹子!他埋怨還是小事,倘悲慟成病,又送一條性命,這便怎處?”呂氏道:“此時莫若暫且隱瞞。俺們見了姑娘,就說姑爺已上長安,等赴試後,方能回來。如此支吾,且保眼下清靜。俟過幾時,再作商量。”林之洋道:“你身上有孕,不便前去。明日俺去見見妹子,衹好權且扯謊。但妹夫包裹須要藏好,惟恐妹子回來看見,不大穩便。”
呂氏道:“剛纔蘭音甥女要去見他寄母,明日就便把他帶去。”林之洋道:“論理自應把他送去;倘他口角不穩,露出話來,那便怎好?也罷,俺同九公商量,且把蘭音、若花暫寄九公傢內,同他甥女且去作伴,俺們慢慢再議氏久之計。”
當時同多九公議定,把蘭音,若花送了過去。二人摸不著頭腦,又不敢違拗,衹得暫且住下。喜得多九公把兩個甥女也接來作伴,一名田鳳翾。
一名秦小春,幼年都跟多九公讀書,生得品貌俊禿,詩書滿腹,而且都是一手好針黹,蘭音、若花就使跟著習學。好在四人年紀相仿,每逢閑暇,談談文墨,倒也消遣。林之洋諄托多九公一切照應。回到傢中,囑付丈母女兒千萬不可露風。
次日,雇了小船,帶了水手,把女兒國聽送銀子發到船上,嚮唐傢而來。
那唐敖妻子林氏自從得了唐敖降為秀纔之信,日日盼望。後來得了傢書,纔知丈夫雖回嶺南,因鬱悶多病,羞歸故鄉,已同哥嫂上了海船,飄洋去了。林氏聽了此信,恐丈夫受不慣海面辛苦,不時焦心,常與女兒小山埋怨哥嫂不了;就是唐敏夫婦,也是時常埋怨。不知不覺,過了一年。這日,唐小山因想念父親,悶坐無聊,偶然題了一首思親詩,是七言律詩一首:夢醒黃梁擊唾壺,不歸故裏覓仙都。九臯有路招雲鶴。
三匝無枝泣夜烏。鬆菊荒涼秋月淡,蓬萊縹緲客星孤。
此身雖恨非男子,縮地能尋計可圖。
小山寫完,衹見唐敏笑嘻嘻走來,把詩看了,不覺點頭道:“滿腔思親之意,句句流露紙上,不意侄女詩學近來竟如此大進!末句意思雖佳,但茫茫大海,從何尋訪?大約不久也就同你母舅回來了。”小山侍立一旁道:“今日叔父為河滿面笑容?莫非得了父親回來之信麽?”唐敏道:“剛纔我在學中見了一道恩詔,乃盛世礦典,自古罕有。欣逢其時,所以不覺歡喜。”小山說:“是何恩詔?莫非太後把天下秀纔賞了官職,叔父從此可以作官麽?”唐敏笑道:“若把天下秀纔都去作官,那教書營生倒沒人作了。你道此詔為何而發?原來太後因女後為帝。
自古少有:今登極以來,十有餘年,屢逢大有,天下太平;明年恰值七旬萬壽;因此特降恩旨十二條。至於百官紀錄,士子廣額,另有恩旨十餘條,不在此詔之內。此十二條專指婦女而言,真是自古未有曠典。”小山道:“叔父可曾把詔抄來?”唐敏道:“我因這詔有十二條之多,兼之學中衆友都要爭看,未曾抄來。
喜得逐條我都記得。你且坐了,聽我慢慢細講:第一條:太後因孝為人之根本,凡婦女素有孝行,或在傢孝敬父母,或出嫁孝敬公姑,如賢聲著於閨閫,令地方官查奏,賜與旌表牌匾。
第二條:太後因‘求悌’二字皆屬人之根本,但世人衹知婦女以孝為主,而不言悌;並且自古以來,亦無旌奬。殊不知‘悌’之一字,婦人最關緊要,其傢離合,往往關係於此,乃萬不可缺的。苟能姒娣相睦,妯娌同心,互相敬愛,彼此箴規,即是剋盡悌道,查明亦賜旌奬。
第三條:太後因‘貞節’二字自古所重,凡婦女素秉冰霜,或苦志守節。
或被污不屈,節烈可嘉者,俱賜旌表。
第四條:太後因壽為五福之首,凡婦人年屆古稀,傢世清白者,賜與壽杖牌匾。
第五條:太後因大內宮娥,拋離父母,長處深宮,最為凄涼。今命查明,凡入宮五年者,概行釋放,聽其父母自行擇配;嗣後采選釋放,均以五年為期。其內外臣民人等,凡侍婢年二十以外尚未婚配者,令其父母領回,為之婚配;如無父母親族,即令其主代為擇配。
第六條:太後因貧寒老媼,肩不能擔,手不能提;既無六親之靠,又乏薪水之資,每逢饑寒,坐以待斃,情實堪傷。今命天下郡縣設造養媼院。凡婦人四旬以外,衣食無出;或殘病衰頽,貧無所歸者,準其報名入院,官為養贍,以終其身。
第七條:太後因貧傢幼女,或因衣食缺乏,貧不能育;或因疾病纏綿,醫藥無出;作棄之道旁,即送入尼庵,或賣為女優。種種苦況,甚為可憐。
今命郡縣設造‘育女堂’。凡幼女白襁褓以至十數歲者,無論疾病殘廢,如貧不能育,準其送堂,派令乳母看養;有願領回撫養者,亦聽其便。其堂內所育各女,俟年至二旬,每名酌給妝資,官為婚配。
第八條:太後因婦人一生衣食莫不倚於其夫,其有夫死而孀居者,既無丈夫衣食可恃,形衹影單,饑寒誰恤。今命查勘,凡嫠婦苦志守節,傢道貧寒者,無論有無子女,按月酌給薪水之資,以養其身。
第九條:太後因古禮‘女子二十而嫁’。負寒之傢,往往二旬以外,尚未議婚;甚至父母因無力妝奩,貧圖微利,或售為侍妾,或賣為優娼,最為可憫。今命查勘,如女年二十,具傢實係貧寒,無打妝奩,不能婚配者,酌給妝奩之資,即行婚配。
第十條:太後因婦人所患各癥,如經癸帶下各疾,其癥尚緩;至胎前産後以及難産各癥,不獨刻不容緩,並且兩命攸關。故孫真人著《千金方》,特以婦人為首,蓋即《易》基乾坤,《詩》首《關睢》之義,其事豈容忽略。
無如貧寒之傢,一經患此,既無延醫之力,又乏買藥之資,稍為耽延,逐至不救。婦人由此而死者,不知凡幾。亟應廣沛殊恩,命天下郡縣延訪名醫,各按地界遠近,設立女科;並發禦醫所進經驗各方,配合藥料,按癥施捨。
第十一條:太後因《內則》有‘不涉不撅’之訓,蓋言婦人不因涉水則不蹇裳,是婦女之體,最直掩密,其屍骸尤不可暴露。倘貧寒之傢,婦女歿後,無力置備棺木,令地方官查明,實係赤貧,給與棺木殯葬;如有暴露道途者,亦即裝殮掩埋。
第十二條:太後因節孝婦女生前雖得旌表,們歿後遽使泯滅無聞,未免可惜。特沛殊恩,以光泉壤,命各郡縣設立‘節孝祠’。凡婦女事關節孝,無論生前有無旌表,歿後地方官查明,準其入祠,春秋二季,官為祭祀。
你道這十二條恩詔可是曠古未有之事麽?誰知此詔甫經頒發,大後因見蘇蕙織錦回文《璇璣圖》,甚為喜愛,時刻翻閱,竟於八百言中,得詩二百餘首,歡喜非常,即親自作了一篇序文。恰好就從這個《璇璣圖》上生出一段新聞,卻是你們閨中千載難逢際遇。你道奇也不奇?”說罷,把序文取了出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回 女魁星北斗垂景象 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 第二回 發正言花仙順時令 定罰約月姊助風狂 | 第三回 徐英公傳檄起義兵 駱主簿修書寄良友 | 第四回 吟雪詩暖閣賭酒 揮醉筆上苑催花 | 第五回 俏宮娥戲誇金盞草 武太後怒貶牡丹花 | 第六回 衆宰承宣遊上苑 百花獲譴降紅塵 | 第七回 小纔女月下論文科 老書生夢中聞善果 | 第八回 棄囂塵結伴遊寰海 覓勝跡窮蹤越遠山 | 第九回 服肉芝延年益壽 食朱草入聖超凡 | 第十回 誅大蟲佳人施藥箭 搏奇鳥壯士奮空拳 | 第十一回 觀雅化閑遊君子邦 慕仁風誤入良臣府 | 第十二回 雙宰輔暢談俗弊 兩書生敬服良箴 | 第十三回 美人入海遭羅網 儒士登山失路途 | 第十四回 談壽夭道經聶耳 論窮通路出無腸 | 第十五回 喜相逢師生談故舊 巧遇合賓主結新親 | 第十六回 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發翁傲慢談文 | 第十七回 因字聲粗談切韻 聞雁唳細問來賓 | 第十八回 闢清談幼女講羲經 發至論書生尊孟子 | 第十九回 受女辱潛逃黑齒邦 觀民風聯步小人國 | 第二十回 丹桂岩山雞舞鏡 碧梧嶺孔雀開屏 | 第二十一回 逢惡獸唐生被難 施神槍魏女解圍 | 第二十二回 遇白民儒士聽奇文 觀藥獸武夫發妙論 | 第二十三回 說酸話酒保咬文 講迂談腐儒嚼字 | 第二十四回 唐探花酒樓聞善政 徐公子茶肆敘衷情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