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家评传 》 哈利·波特的“母親”:J.K.羅琳傳 》
創作伊始(2)
康尼·安·柯剋 Connie Ann Kirk
從那天晚上開始,羅琳拿出了一個很不起眼的小本子開始做筆記。她把所有在火車上想到的人物都寫了下來。她還記下一些有關這些人物的細節。有幾個人還沒起名字呢。然後她開始設想霍格沃茨寄宿學院的樣子,猜測學生們在那裏過着怎樣的生活。她開始羅列一些學生在這樣一個學院裏可能學到的科目,最終她列出了7門課程。當羅琳記錄下來這些最初的創作想法之後,就去睡覺了———這樣纔好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準備。
從這些富於想象力的念頭源源不斷地蹦出來到羅琳真正創作完成第一本哈利·波特小說,5年時間已經過去;從她在火車上的想法産生到作品出版,其間歷時7年。這之間,羅琳一直在幹着一份收入微薄的工作,她利用業餘的時間潛心創作,時常泡在咖啡館裏做筆記,並完成了很多草圖設計。她至今仍保持着這種創作狀態,一直按部就班地以最初的設想進行着這7部故事的創作。羅琳說自己在火車上就知道哈利·波特的故事會非常有趣,這話如果讓期待着她下一部作品的讀者們聽到,其精神就會為之一振。這個故事的創作讓羅琳屢屢感到沉醉,甚至一想到這個故事就要寫完了時,她就時常感到有點悵然若失。
那麽羅琳的筆記和草圖是怎樣的呢?羅琳解釋說,雖然哈利·波特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她最初在頭腦中想到、遇到他的時候,自己也有過不少的疑問,而且花了不少時間去摸索、研究以期找到答案。這恰好說明羅琳是如何能夠那麽真實地體驗到哈利的世界。比如,她很詳細地記錄下所有人物的生平,以便瞭解他們各自的經歷及背景。讀者們也許從未有機會讀到羅琳為這些人物所作的那些詳盡的筆記。羅琳說自己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能更好地瞭解自己筆下的人物,從而能真實、準確地按照人物的性格、經歷來推動故事的發展。總是有一些新的想法不斷地在羅琳的腦海裏冒出來,於是她隨時隨地抓住手邊任何東西把它們記下來。比如有一次她就要登機時,突然想起了霍格沃茨寄宿學院四間學院的名字。於是她很快地把這幾個名字記在了飛機上嘔吐袋的背面。很顯然,對羅琳來說,旅行真是讓她碩果纍纍。
在英國廣播集團和美國藝術和娛樂廣播公司(A&E)的電視節目《哈利·波特與我》裏,羅琳嚮觀衆展示了一些凝聚了她10年創作精華,很具代表性的筆記和草圖。在節目中,她的稿紙、記事本還有畫鋪了一地。她說,她畫這些草圖是為了能更清楚地把自己筆下的人物,比如哈利、韋斯萊一傢、阿不思·鄧布利多、海格還有其他一些人的相貌描述出來。然而,其他一些發生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裏具有魔力的畫面也被她用筆記錄了下來。比如她在鏡頭前為觀衆展示了自己為通嚮對角巷的那面墻上的磚頭該如何開啓所作的設計,而當電影導演剋裏斯·哥倫布問到羅琳如何想出這樣的設計方案而且能讓它這樣打開的時候,她自己也說不出來。觀衆們可以看到,羅琳最初設計的是一種讓墻磚呈蠃旋式自動展開的效果,而不是電影裏展現的按順時針方向呈鋸齒狀展開的那種效果。
在羅琳的筆記中,有一段詳細地列出了哈利在霍格沃茨魔法學院上一年級時幾個同學的情況,她用一些符號表示出他們分屬於霍格沃茲寄宿學院的四個學院———格蘭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剋勞、斯萊特林中的哪一所,還有他們各自的家庭背景及魔法威力大小。這些細節對她來說很重要,當她要表現這些人面對死亡復活節各自不同的反應,以及他們對別人的忠誠度的時候,她就可以去參考這些細節。她的這張清單看起來水漬斑斑,略帶磨損。在羅琳看來,作為創作者,她需要知道每一個人物的經歷、背景,故事是靠人物來推動發展的,所以這一點至關重要。衹有這樣,讀者才能感到作者比他們更瞭解每一個人物的特徵。從這一點來說,他們衹有相信作者能做到這一點,才能對這個魔幻世界的故事更加投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 前言(1) | 前言(2) | 哈利·波特狂潮(1)(圖) | 哈利·波特狂潮(2)(圖) | | 哈利·波特狂潮(3)(圖) | 哈利·波特狂潮(4) | 孩提時代的足跡(1)(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2)(圖) | | 孩提時代的足跡(3)(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4)(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5)(圖) | 孩提時代的足跡(6) | | 孩提時代的足跡(7) | 孩提時代的足跡(8) | 孩提時代的足跡(9) | 學生時代 | | 小學(1) | 小學(2) | 小學(3) | 中學(1) | | 中學(2) | 中學(3) | 中學(4) | 中學(5) | |
| 第 I [II] [I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