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西潮   》 第40節:第十章 美國華埠(3)      蔣夢麟 Jiang Menglin

  在我四年的大學時期裏,約有五萬華僑集中在西海岸的各城市,包括薩剋拉孟多、舊金山、屋侖、聖多樹、洛杉磯等,另外還有零星的小群華僑和個人散布在較小的城鎮和鄉村。華僑集中的區域就叫唐人街或中國城,也稱華埠。舊金山的華埠是美洲各城中最大的一個,共有華僑兩萬餘人。主要的街道原來叫杜邦街,後來改稱葛蘭德路,究竟為什麽改,我不知道。葛蘭德路很繁華。東方古董鋪,普通稱為"雜碎館"的中國飯館,算命測字的攤子,假藉俱樂部名義的賭場,供奉中國神佛的廟宇等等,吸引了無數的遊客和尋歡作樂的人。有一個年輕美麗的美國人告訴我,她曾在一傢東方古董鋪中看到一件非常稀奇的東西--一尊坐在一朵蓮花座上的大佛;她還在一傢中國飯館吃過鳥巢(燕窩)、魚翅和雜碎。她對這一切感到新奇萬分,說得手舞足蹈。她的妹妹們都睜着眼睛,張着嘴巴聽她。"真的啊!"她的老祖母從眼鏡上面望着她,兩衹手則仍舊不停地織着毛綫。
  "你用筷子怎麽喝湯呢?"一位小妹妹滿腹狐疑地問。
  "正像你用麥管吸汽水一樣吸湯呀!小妹妹。"我代為回答,引得大傢大笑。
  也有許多華僑開洗衣店。他們一天到晚忙着漿洗衣服,常常忙到深夜。許多美國家庭喜歡把衣服送到中國洗衣店洗,因為手洗不像機器那樣容易損壞衣服。這些來自"天朝"的子孫,節衣縮食省下有限的一點錢,把省下的錢裝在袋裏藏在床下。但是他們卻慷慨地捐錢給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或者把錢寄回廣東,扶養他們的傢人或親戚,同時使他們的故鄉變為富足。
  廣東是中國最富的省份,一方面是廣東人在香港以及其他地方經商發財的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各地華僑把積蓄匯回廣東的緣故。華僑遍布於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南美、北美各地。各地的華僑多半是從廣東或福建來的。
  上千萬的華僑生活在外國,他們在外國辛勤工作從不剝削別人,相反地,他們的勞力卻常常受到剝削。他們除父母所賜的血肉之軀外,別無資本。他們像一群蜜蜂,辛勤工作,節衣縮食,忍氣吞聲,把花蜜從遙遠的花朵運送到在中國的蜂房。他們得不到任何政治力量的支持,他們也沒有攜帶槍炮到外國來。他們幫着居留地的人民築路、開礦、種植橡樹,以一天辛勞的工作換回幾個美金或先令。不錯,有些人,尤其是在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確發了財,住着皇宮樣的大廈和別墅,生活得像印度的土大王,另一些人也躋入中産階級,買田置産,但是富有的和小康的究竟還是少數。大多數的華僑必須辛勤工作,而且衹有辛勤工作才能糊口或稍有積蓄。
  在美國的華僑,沒有很富的,也沒有很窮的。多數都是老實可靠,辛勤工作的人。幾乎所有的人都寄一點錢回廣東。他們的生活方式主要是中國式的。你如果乘一隻船沿薩剋拉孟多江航行,你可以看到兩岸散布着一些華僑城鎮和村落,店鋪門前挂着大字書寫的中文招牌如"長途糧食"、"道地藥材"等類。你可能以為自己是在沿着長江或運河航行呢。
  有一天,我曾經在薩剋拉孟多江沿岸的一處中國城上岸,訪一位蘆筍園的主人。這位主人叫丁山,是孫中山先生的朋友,他拿鮮嫩的蘆筍招待我,非常肥美多汁,後來一吃到蘆筍,我總要想起他。他還有一間製造蘆筍的罐頭廠,所製的罐頭藉用美國商標出售。因此我常常想,美國的某些蘆筍罐頭,可能就是華僑種植和裝罐的。他賺錢的辦法的確好,而且很巧妙。他為工人開設了許多娛樂場所,他說,工人們辛苦了一天,必須有散散心的地方;如果他不開辦娛樂場所,工人們就會找到他的鄰居所開的娛樂場所去。他的用意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結果到他娛樂場所來玩的人,都貢獻了一點"肥水",他的財産也就愈來愈多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第1節:前言:邊城昆明第2節:第一章 西風東漸(1)第3節:第一章 西風東漸(2)
第4節:第二章 鄉村生活(1)第5節:第二章 鄉村生活(2)第6節:第二章 鄉村生活(3)
第7節:第二章 鄉村生活(4)第8節:第二章 鄉村生活(5)第9節:第二章 鄉村生活(6)
第10節:第三章 童年教育(1)第11節:第三章 童年教育(2)第12節:第三章 童年教育(3)
第13節:第三章 童年教育(4)第14節:第四章 家庭影響(1)第15節:第四章 家庭影響(2)
第16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1)第17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2)第18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3)
第19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4)第20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5)第21節:第五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6)
第22節:第六章 繼續就學(1)第23節:第六章 繼續就學(2)第24節:第六章 繼續就學(3)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