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界精英 》 12位中國著名商人的財富傳奇:中華商聖 》
第40節:3.橫空出世,總商之魁
濮陽華子 Pu Yanghuazi
3.橫空出世,總商之魁
當初,廣東巡撫李士禎頒布公告,宣告解除海禁,使廣州十三行迅速崛起。但是,令李士禎意想不到的是,這一公告在以後的歲月裏,還為中國催生出了一位世界首富——伍秉鑒。在十三行中,行商的共同組織稱為公行,其首領稱為總商,一般都是由最富有的行商擔任。鴉片戰爭之前,廣州十三行的行商以“潘盧伍葉”最為著名,即同文行和同孚行的潘傢兄弟、廣利行的盧文錦、怡和行的伍秉鑒以及義成行的葉上林四大行商。18世紀末和19世紀初,也就是鴉片戰爭前夕和戰爭期間,伍傢似乎要比其他行商更精於投資之道,很快就積纍了巨額財富,成為廣州行商的領頭人。據記載,伍氏傢族原籍福建,康熙初年進入廣東。剛入廣東時,伍氏曾經從事過商業活動。到了伍國瑩這一代,伍國瑩在一傢行商當起了賬房。當時,商戶的賬房不僅要做會計工作,也參與資産的管理,並且作為商行的成員還可以進行投資貿易。因此,伍國瑩在這裏積纍了大量的財富與豐富的經商經驗,並且在他還沒有成為行商之前,就已經與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了商業往來。1783年,伍國瑩終於脫離了這傢商行,在海關的監督和要求下成為行商,成立了怡和行。在伍國瑩的經營下,怡和行已經很有起色,並且在國際商界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當時,伍國瑩在商界的商名叫“浩官”,而且這個名字也一直為其子孫所沿用。以“官”作為名字的一部分,在十三行時期的廣州本是一種尊敬的稱謂,代表的是這個人的社會地位。但是,初來乍到的洋人卻誤認為這就是真實的名字,結果約定俗成,以後行商都被稱為某某官。1801年,伍國瑩去世,兒子伍秉鑒便繼承了伍傢怡和洋行的業務。在伍秉鑒手中,怡和行的事業開始快速崛起,同歐美各國的重要客戶都建立了緊密的聯繫。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出口貿易産品就是茶葉,而且歐洲人對茶葉質量十分挑剔,但伍秉鑒所供應的茶葉卻被英國公司鑒定為最好的茶葉,並標以最高價出售。此後,凡是裝箱後蓋有伍傢戳記的茶葉,在國際市場上都能賣出很高的價錢。到1807年,怡和行已成為了廣州的第二大商行。隨着行務的發展和貿易額的激增,伍傢的資財也逐步上升,成為廣州諸行商中首屈一指的巨富。1813年,怡和行終於被列為總商之魁,登上首席商行的位置,取代同文行成為廣州十三行的領頭人——總商。此後數十年,伍秉鑒一直居於行商的領導地位。直到1826年,他將怡和行行務處交與第四子伍元華掌管,自己退居幕後,但他仍掌握怡和行和公行的實權。伍秉鑒父子兩人,都是工於心計、多財善賈的大行商,他們一方面與外商保持着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面又通過賄賂、捐輸和報效,同清政府和廣東各方面的官吏接觸密切,官商結合,怡和行的財富也迅速上升。作為封建特權商人,而且清朝又實行捐納制度,因此伍秉鑒也捐資買了一個三品頂戴的官銜,成為亦官亦商、上通朝廷、下連市廛的名副其實的官商。同時,伍傢父子又憑藉中外交涉中介人的有利條件,與外國的外交代表、軍政官員保持密切的關係。英國駐華第一任商務監督、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都與伍傢有直接的通商關係。而且,英國馬地臣行的中文行名就是采用了伍傢怡和行老字號的號名,稱作了“怡和洋行”。在清代,中國共出現過三個商業群體,他們分別是兩淮的????商、山西的晉商和廣東的行商。兩淮的????商經營????業,晉商經營票號,行商的主業則是外貿,但有所不同的是,行商的資産更為集中。在伍秉鑒的經營下,伍氏傢族使行商的資産達到了歷史的頂峰,成為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中國紡織出版社 |
|
|
| 第1節:序 | 第2節:1.范蠡的傳奇一生 | 第3節:2.鳥盡弓藏,功成身退 | 第4節:3.經商治産,獲利千萬 | | 第5節:4.謝還相印,棄官散財 | 第6節:5.知地取勝,擇地生財 | 第7節:6.天地圓道,萬物反復 | 第8節:7.協同競爭,合作雙贏 | | 第9節:8.范蠡救子,商智盡顯 | 第10節:9.富甲天下,好行其德 | 第11節:10.陶朱公商訓十二則 | 第12節:1.端木子貢傢世 | | 第13節:2.尊師重教,儒商楷模 | 第14節:3.內儒外商,文行忠信 | 第15節:4.誠信為本,一諾千金 | 第16節:5.以和為貴,以仁為本 | | 第17節:6.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第18節:7.研究規律,把握商機 | 第19節:8.仗義疏財,回報社會 | 第20節:9.儒商的精髓儒商定義 | | 第21節:1.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第22節:2.樂觀時變,果斷出擊 | 第23節:3.薄利多銷,積纍長遠 | 第24節:4.智勇仁強,誠信為本 | |
| 第 I [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