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 北京的前世今生 》
第40節:老北京評書、京戲(10)
馮大彪 Feng Dabiao
千佛寺票房
這個票房是蒙古科爾沁親王那鉅甫( 那彥圖) 的第五世郡王銜祺少疆( 淇剋慎), 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 , 在安定門內千佛寺鬍同租房組織的。他與剋勤郡王後裔於幻蓀、於菊人等很好。開始他們每隔三四天在這裏聚會一次, 請內行陳喜興來指導, 並邀程茂亭、黃占彭、邵午橋、王瑞芝、周子敬等參加。後因地勢狹窄, 票房遷至寶鈔鬍同北頭已故蒙古公爵宅院內。祺少疆赴蒙古後, 票房停止活動。以後有王瑞芝在地安門內方磚廠小廠鬍同另行組織票房。除原有人員外, 又約陶畏初、翁偶虹、李菊儂、武紹軒加入。民國十八年(1929 年), 因同人多去外地工作, 票房再度解散。復由翁偶虹、楊少泉、孟振南等, 在什剎海大翔鳳鬍同成立辛未社票房, 繼續活動。
興化寺票房
民國十四年(1925 年)夏, 金繼賢在興化寺街( 現定府大街路南的鬍同) 自傢東跨院, 高搭涼棚, 成立票房, 名曰興化寺票房。票房每逢一、四、七日彩排。參加者有怡悅堂、白健秋、王華甫、金鶴年、呂正一、陶畏妝、李輯五、鐵林甫、淨敬仁等。內行有王多芬、何蘭雲、朱德奎、陳富康、杜富隆等。
劇藝實進會
成立於民國二十年(1931 年) 秋。由戲劇傢徐凌霄、金仲蓀( 中華戲校校長) 等人組織。地點在西單牌樓橫二條甲三十號。這是個戲劇研究組織, 每星期六彩排一次。參加者均係當時內外行名人, 如程硯秋、荀慧生、吳富琴、王泊生、徐凌霄、金仲蓀、瀋正元、劉守鶴、焦菊隱、周大文、張體道( 張敬明) 等。鑒於當時有些票友沾染許多壞作風, 該會規定凡參加者必須由會員介紹, 並須經過一段時間考驗, 確實沒有不正派作風者方可參加。該會從不對外宣傳, 知之者甚少。民國二十三年(1934 年) 解散。
下面再介紹茶社、茶樓。
西安市場欣蚨來茶社
這是北京最早的清唱茶社, 在西四牌樓西安市場內。民國二年(1913 年), 由著名小生德如主持。被邀參加者有金秀山、清澤川、書子元、常榮福、文榮壽、德剋明等。每天下午一點鐘開始清唱。民國五年(1916 年), 因茶社更換鋪東, 改約蓮花落、坤書、雜耍, 清唱即停止。
柳園茶館
位於安定門外下關河沿。這裏風景好, 飲水甜, 是消夏勝地。民國三年(1914 年), 茶館主人請程茂亭、恩禹之等每天在此清唱。民國六年(1917年) 停止活動。
三佛寺茶館
設在朝陽門外三佛寺內。茶館主人在民國四年(1915 年) 請西北城名票清唱, 頗受附近居民歡迎。經營兩年歇業。
東和順茶社
這是北京最有名的清唱茶社。該社位於地安門外義溜河沿。茶社主人叫吉福亭( 旗人), 是程硯秋三長兄程麗秋的嶽父。吉本人碩學通儒,氣宇不凡, 講義氣, 善交遊, 在北城很有名氣。他曾組辦萬年永慶太獅少獅會( 現在雜技團的獅子舞, 便是從太獅會傳下來的)。吉嗜好京劇, 當時北京各城名票雲集於此, 盛極一時。除前面提到的一些名票外, 尚有秦嘏庵、劉仰園、陳鶴峰、陳子田、王厚甫、金志良、徐啓章、何紹武、白潔如、程麗秋、金曉嵐、華浣秋、王詠霓( 女)、傅振聲、李鐵林、李斌植等。程硯秋也常到此品茶聽唱。該社樓前是什剎海, 樓西為燕京八景之一"銀錠觀山"。這裏風景宜人, 很多文人聚集於此詠詩清談。樓西還有集香居酒樓( 人稱臨河第一樓), 小樓主人為原清朝內務府世傢, 所製菜餚富有北京風味。樓旁還有烤肉季、劉傢雜面鋪、爆肚張等店鋪。當時還有圍棋名手崔雲趾、汪雲峰、金友賢等在這裏組織的棋會。有時還有燈謎會。
又新茶社
民國九年(1920 年) ,名票恆善亭在東安市場南花園內又新茶社請名票在此清唱, 參加者多為西北城名票。
第一樓茶社
位於前門外觀音寺內。由書子元、馬俊濤主持。參加者除上述名票外, 尚有馬振卿( 夙稱小叫天)、果仲禹、臥雲居士( 趙靜塵)、俞竹園。民國十二年(1923 年) 該樓修復,茶社又得新組織, 由鬍顯庭管事, 除原有人員外, 尚有莫敬一、邢君明、趙子英、來伴琴、趙子儀、陶畏初、李吉甫( 著名奎派老生)、蔣君稼、尹小峰、趙燕臣、錚子寬、易永年等。內行有楊寶忠、陳喜興、李鳴玉、朱琴心、朱桂芬、李洪春、梁小鸞、趙曼雲、關凡卿( 雅號墨牡丹, 後下海加入馬連良劇團, 是趙榮琛最早的老師)。鬍顯庭與關麗卿合演《駡殿》, 上座在三百餘人, 破清唱之紀錄。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 第一樓停業。清唱改在觀音寺青雲閣內,後因地勢偏僻解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