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否定群雄解红楼 》
第45节:正解太虚幻境诗词歌曲(6)
崔耀华 Cui Yaohua
“金簪雪里埋”——“金簪”,代表社会中先进思想、美的事物、美的思想,“女儿”之代称!埋在雪里,指社会中美的事物反而被严酷的社会环境所埋没。
(2)“可叹停机德”——脂曰:“此句薛,乐羊子妻事。”宝钗“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为母亲分忧解劳。”和“黛玉、迎春姊妹等一处……作针黹,到也十分乐业”。——指宝钗商贾老庄之性!“堪怜咏絮才”:脂曰:“此句林。”指钗黛极有才华,但运不逢时!让人感慨!咏絮才不仅指黛玉,在《柳絮词》中,宝钗的《临江仙》被众人推为最好的一首。在书中所有诗词,宝钗也大领风骚,并非像爱情论者把宝钗说的那样坏。“玉带林中挂”,隐“林黛玉”三字,指黛玉出于儒林之中,但钗黛的才华却被严酷的社会所埋没,搁置起来发挥不了作用。
(3)钗黛共用一首判词,从“两赋论”而言,钗黛既是对立又是统一的,二人共同构成宝玉的两个方面。宝玉的因素中,既不能没有宝钗之“宝”,也不能没有黛玉之“玉”,“宝”为“贵”,“玉”为“坚”,“三人一体”(脂语)。
(4)故此判词和其他判词一样,皆似写人物之态,实则掩盖作品写社会政治之实。如果从男女爱情去理解钗黛关系和其判词,必然把“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视为暗示黛玉泪枯而死,并进一步推论宝玉弃绝世俗欲念出家为僧,把“悬”、“挂”解释成表示思念,——这就成了猜谜,判词成了晦气的谶语。会失去作者讽世骂世的目的,以及所有判词在整体上的系统性,必然招来一系列几十年争论不休的“疑案”之争。
正册判词二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解】
爱情论者和自传说者跳不出书中个人身世的小圈子,所以判词才成了谶语,成了谜语,把“正册判词二”看成是写元春生活、元春之死、元春宫中斗争、元春生辰等等,他们从元春身世去解此判词,认为:“二十年”:指元春在宫中生活到“二十年”。但作品中这个“二十年”无法算定,从那年到那年算“二十年”?“榴花”:指元春在宫中“花红似火”。“三春”:指迎、探、惜三姐妹不及元春“荣华显贵”。“虎兔相逢”:“可能”指“元春死期”,指元春在宫中“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大梦归”:指元春死。
实际上,此判词并非写元春的“身世”,此判词是作者对政治、哲学和思想的阐述。因它极深地体现着作者的哲学观念,故从人物身世上去求索,必是作茧自缚。
第一,此判词是作者自身对社会认识过程的表述。第二,此判词是预示清王朝走向衰落。第三,此判词阐述了作者对事物发展的一种哲学观念。第四,判词以写人物为假,而掩盖作者写政治观念之实。
(1)“二十年来辨是非”——指作者通过对当时社会近二十年的观察分析,认清了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及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关系。
(2)“榴花开处照宫闱”——表面似说宫廷榴花生辉,实则犹如“荼縻花开”之意,春天象征新生事物,榴花在春末夏初开花,象征春天结束,即清王朝社会的兴盛时期已过。以花开示事物发展过程。(参看《红楼探幽》)。
(3)“三春争及初春景”——此处“三春”,不是指迎、探、惜三春。此处“三春”是接“榴花开处”之意。指以“榴花”所预示的清王朝“三春”已去。此三春的消失和结束,换来人间更美好的新的春天——“元春”(初春)之景。它极深刻地表述了作者对事物的一种哲学概念。
(4)“虎兔相逢大梦归”——此句指作者经历了二十多年来对社会的观察分析,使自己如恶梦初醒。社会习俗把婚姻生肖和占卜凶吉时,虎兔相逢,必是一场人生恶梦。作者借此来指对社会的认识过程,诧叹自己险些没认清事物的本质而走到错误的一面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红楼一春梦 |
|
|
第1节:出版前言 | 第10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5) | 第11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6) | 第12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7) | 第13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8) | 第14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9) | 第15节:太虚幻境的来龙去脉(10) | 第16节:一事两面(1) | 第17节:一事两面(2) | 第18节:一事两面(3) | 第19节:一事两面(4) | 第2节:宝玉的真面目(1) | 第20节:一事两面(5) | 第21节:一事两面(6) | 第22节:一事两面(7) | 第23节:一事两面(8) | 第24节:一事两面(9) | 第25节:一事两面(10) | 第26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1) | 第27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2) | 第28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3) | 第29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4) | 第3节:宝玉的真面目(2) | 第30节:黛玉、宝钗的病根子(5)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