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老子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第28節      何新 He Xin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①。為天下,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②。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𠔌。為天下𠔌,常德乃足,復歸於樸③。樸散為器,聖人用為官長,故大製不割④。
  ①谿,指海。何按:舊皆釋谿為溪,不確。谿,當讀為澥,即海。渤海古又稱渤澥。
  又,溪之異體字。《爾雅·釋水》:“水註川曰谿。”邢昺引李巡雲:“水出於山,入於川曰谿。”《大戴禮記·易本命》:“丘陵為牡,谿𠔌為牝。”知雄守雌,義又見61章:“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
  ②常,讀為尚,守也。55章:“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河上公於此頗有所見:“雄以喻尊,雌以喻卑。人雖知自尊顯,當復守之以卑微,去雄之強梁,就雌之柔軟;如是,則天下歸之,如水流入深谿也。人能謙下如深谿,則德常在,不復離於己。常復歸志於嬰兒,蠢然而無所知也。”
  ③此段文字歷來錯訛,異說紛紜。茲參前人校註正之如下:
  “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𠔌。為天下𠔌,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王弼本則作:“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代,復歸於無極。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𠔌。為天下𠔌,常德乃足,復歸於樸。”代,帛書本及敦煌本作“貸”,王弼作忒。
  易順鼎說:“按此章有後人竄入之語,非盡《老子》原文。《莊子·天下》引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𠔌。’此《老子》原文也。蓋本以‘雌’對‘雄’,以‘辱’對‘白’。‘辱’有黑義,《儀禮》註:‘以白造緇曰辱’,此古義之可證者。後人不知‘辱’與‘白’對,以為必‘黑’始可對‘白’,必‘榮’始可對‘辱’;如是,加‘守其黑’一句於‘知其白’之下,加‘知其榮’一句於‘守其辱’之上,又加‘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四句,以葉黑韻,而竄改之跡顯然矣。”
  高亨說:“《老子》本以‘雌’對‘雄’,以‘辱’對‘白’,‘辱’即後起‘黑辱,垢黑也’。四十一章曰:‘大白若辱’,亦‘白’‘辱’相對,即其明驗,則此以‘白’對‘黑’,决非《老子》舊文。……《淮南子·道應篇》引《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又引《老子》曰:‘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𠔌。’而未引‘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句,蓋《淮南》所見本無此句也。且其所引‘知其榮,守其辱’,原作‘知其白,守其辱’。今作‘榮’者,妄人依誤本《老子》改之耳。其文:‘文王砥德修政三年,而天下二垂歸之。
  紂聞而患之,拘文王羑裏。文王歸,乃為玉門,築靈臺,相女童,擊鐘鼓,以待紂之失也。紂聞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無憂矣。乃為炮烙,剖比幹,剔孕婦,殺諫者,文王乃遂其謀。故《老子》曰:‘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𠔌。’按‘砥德修政’非‘榮’字之意,乃‘白’字之意,白者其行潔白也。‘為玉門,築靈臺,相女童,擊鐘鼓’,非‘辱’字之意,乃‘黑辱’字之意,黑辱者其行污黑辱也。文王之改道易行,正《老子》所謂‘知其白,守其辱’也。若然,‘榮’本作‘白’明矣。”
  以“辱”對“白”,此自周至漢古義,而彼竟不知,其顯然者,一也。“為天下谿”,“為天下𠔌”,“谿”“𠔌”同意,皆水所歸,“為天下式”,則與“谿”“𠔌”不倫,湊合成韻,其顯然者,二也。王弼已為“式”字等句作註,則竄改即在魏、晉之初,幸賴《莊子》所引,可以考見原文,亟當訂正,以存真面。
  𠔌,山𠔌。
  足,充足,充實。
  樸,按:應作璞。《玉篇》引老子:“璞散則為器。”《文選》演連珠註引《屍子》:“鄭人謂玉未理者為璞。”尚未雕琢成器的玉料叫璞。雕解之則成器。何按:璞剖解而為器,曰“散”。散,解也。古有“解玉之工”。
  ④用,俞樾說:“王弼註:‘聖人因其分散,故為之立官長。’則當作‘聖人因之’,方與註合,今作‘用’者,後人據河上公本改之耳。”
  奚侗說:“官長為群有司。”河上公註:“聖人升用則為百官之元長也。”何按:官長,疑當讀為官章。章,表記也。玉章,玉璽也。
  製,《說文》:“製,截也。”製有截義。製、截一音之轉。不割,景竜本、敦煌本作“無割”。割,刀也。善截者不用刀。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新版序序(1)序(2)序(3)序(4)序(5)序(6)序(7)序(8)序(9)序(10)序(11)
第1節第2節第3節第4節第5節第6節第7節第8節第9節第10節第11節第12節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