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山长水阔知何处   》 第40节:江湖夜雨十年灯(2)      宋浩浩 Song Haohao

  二
  新科进士及第,朝廷要象征性地授予官职,黄庭坚被授予的是汝州叶县的县尉。这个官职实在是再低不过了,但黄庭坚总不能拒绝,在赴任之前,他特意回到家乡逗留了段时间。修水实在是个修身养性的地方,黄庭坚到有些舍不得离去了。在熙宁元年的九月,黄庭坚风尘仆仆地赶到汝州,可刚到汝州便被告知,你黄庭坚已经过了报到期限了。为此,没上任前,黄庭坚就受到了上司的责罚。
  县尉就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主要负责地方的治安,记得这个职务李商隐做过,温庭筠也做过。唐朝和北宋的一些官衔制度还是没有太大改变,而且文人的命运也相差无几,诗名文名再显著,进士及第后没什么后台门路的,只能从县尉做起。县尉也不是好做的,时常要到四处奔波,百姓的一些纠纷和案子都得自己来处理,就这样公务繁杂到了罢了,还有官场的倾轧烦恼着他,这是让黄庭坚最受不了的。做官没多久,黄庭坚就感到身心不自由,觉得自己为了养家糊口才不得不压抑孤傲的个性,做个奉命行事的俗吏,至于怀乡思亲,向往田园江湖的感情只能埋藏在心里。平时公务处理完了,他便不愿呆在县衙里,情愿到乡间走走,至少可以呼吸一下来自田园的气息,在家乡时,再郁闷的心情遇到青山绿水也能立刻舒郎开来,可此时他却只有闷闷不乐:
  县北县南何日了,又来新寨解征鞍。
  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
  小吏有时须束带,故人颇问不休官。
  江南长尽梢云竹,归及春风斩钓竿。
  --《冲雪宿新寨忽忽不乐》
  到底是凌云健笔,心情不好时的诗作也能如此上乘,远山将北斗的三颗星柄吞没了,而皑皑的白雪与明月一起共着千里寒冷。黄庭坚多么希望能看到那江南翠绿的竹林,待自己归隐后一定要好好选几根,做为钓竹,相伴春江,悠闲度日。也许由于黄庭坚诗名太大,这首诗没过多久就传到了京城,传到了王安石的耳朵里,王安石读后不禁击节赞叹,黄庭坚真是个高蹈之士,超逸之才,绝非是一个终日奔走的俗吏。
  熙宁二年,黄庭坚的心情落到了低谷,不止仕途的艰辛,他的结发妻子孙氏也在这年离他而去了,年仅二十岁,这让黄庭坚悲痛欲绝、柔肠寸断。从熙宁元年九月到熙宁四月年尾,黄庭坚在叶县度过了让他感触颇深的三年多时间,他在大雪飘零的冬天回到了家乡。
  直至熙宁五年的五月,这段时间里黄庭坚在老家修水修养了一段时间,过着安逸闲适的生活,可他终又不是完全出世的隐士,在舅舅的劝说和朋友的鼓励下,他又去参加了学官的考试。没过多久,黄庭坚顺利通过了选拔,成了国子监的教授。黄庭坚并不知道考试过程怎会如此顺利,原来主考官是王安石,王安石读过黄庭坚的诗,对他印象极深,早就有起用他的想法。这个时候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在朝廷推行着他的新法,他看重了黄庭坚的才华,可他不知道黄庭坚对新法一肚子意见,他并不赞同王安石的政治观点。尤其在基层,黄庭坚看到的是民不聊生,看到的是离乡背井,新法中的许多条例到了底下都走了样,最后受伤害的全是老百姓。要是黄庭坚知道这次是王安石提携了他,依靠他的性格,也许真会后悔去参加这次学官选拔考试的。
  国子监的学官相对于整日管理治安的县尉来说,更能发挥黄庭坚的长处,至少可以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过这种施展也是有限的,国子监学官相对一般的官职来说,奉禄很低,因此黄庭坚的生活也过得非常拮据清苦。只能以古代寂寞著书的扬雄自比,国子监的这个职位显然也只是个"冷官"。 黄庭坚向来对自己的学问充满信心,可是这些年来一直无用武之地,幼年他熟读过《庄子》,知道里面有个典故,说一个朱姓的书生倾尽家产去学屠龙之术,学了好多年终于学成了,却发现学到的东西派不到实际的用处,黄庭坚就常觉得自己也是个屠龙的书生,空有一腔才学,空负往昔的年华。苦闷而怀才不遇的感情时常萦绕在心,久久不能抹去。在一首诗中,他写到"白雪非众听,夜光忌暗投"的句子,黄庭坚自比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又似明珠暗投,为人猜忌。他在国子监的处境也是可以料想的,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率真狷介到正体现了一个诗人的可爱。
  不过黄庭坚没有沉沦在自伤之中,他还是非常关心天下大事和政治形势的,这是他的儒家情怀。当时王安石已经得势,为了推行他的新法,彻底打破反对派对权力的把持,便破除选拔的常规,许多文人和低级官吏一下子就能升居高位,颇有意思的事,有时连举荐者还没有升迁,被举荐者已超升在上。要是那些被举荐的都出类拔萃,都才华横溢到也罢了,事实上是鱼龙混杂的,当然里面不排除有些能人。可无疑,这种方式仍助长了官员选拔操作中的不正之风,使得一些有背景的士大夫通过趋奉迎合的手段获得高官厚禄。黄庭坚当然也见到不少"轻薄儿""游侠子"之类玩世不恭的人一朝飞升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是为朝廷所急,为国家所急,暂且先不说王安石新法的好坏利弊,就是单说将国家的权力交由这帮社会败类,也足以让人叹息的。
  黄庭坚的愤世嫉俗,还表现在对当时垄断学界的王氏新学的反对上。熙宁四年,朝廷罢诗赋明经诸科,改为经义策论取士。熙宁八年,朝廷在学官又正式颁布了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有司正好还迎奉不上得势的王安石呢,现在王安石都把新学推广到国子监来了,怎有拒绝的道理,一些学官就捧着新学不放,并以此作为取士的唯一标准,先儒的著作全都废除不讲。学官都如此势利,一般的读书人更是趋之若骛,整日捧读新学,猎取功名。黄庭坚最清楚现在读书人的心态了,可仍无可奈何,经学已堕落到市侩手中成为一种政治交易猎取官衔的商品,真是悲哀。他的同事竭力推行新学,他作为学官有权力拒绝,因此也落得个门庭冷落,这是不迎合时尚的结果,也是黄庭坚保持清醒和独立所付出的代价。他不是不怕寂寞,但有些事若没有了立场和操守,那么比寂寞本身更可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引子第2节:水风空落眼前花(1)第3节:水风空落眼前花(2)第4节:水风空落眼前花(3)
第5节:水风空落眼前花(4)第6节:水风空落眼前花(5)第7节:水风空落眼前花(6)第8节:山长水阔知何处(1)
第9节:山长水阔知何处(2)第10节:山长水阔知何处(3)第11节:山长水阔知何处(4)第12节:山长水阔知何处(5)
第13节:山长水阔知何处(6)第14节:山长水阔知何处(7)第15节:乱红飞过秋千去(1)第16节:乱红飞过秋千去(2)
第17节:乱红飞过秋千去(3)第18节:乱红飞过秋千去(4)第19节:乱红飞过秋千去(5)第20节:故 国 晚 秋(1)
第21节:故 国 晚 秋(2)第22节:故 国 晚 秋(3)第23节:故 国 晚 秋(4)第24节:故 国 晚 秋(5)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