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論語》感悟 》
第40節:誠信之道(2)
於丹 Yu Dan
人要憑着正直去生活,如果是靠投機取巧、不守信譽去生活,那衹是僥幸躲過了災禍。
在那麽久遠的年代,中國儒傢提出的誠信的道德理念,放到今天,它還有價值嗎?
在今天的這個社會中,信譽對每一個人來講是一張無形的通行證。也許信譽並不直接寫在你的檔案裏,但是,信譽是一個人的口碑,一個人做事如何,為人如何,這都會反映在口碑中,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在心中掂出信譽的分量。
江西德興市有一個小村子叫宗儒村,村裏有一個普通的農民叫王云林。2007年4月,村裏發生了一場山火,他幫助別人去救火,不幸犧牲了。他走後,留下一筆糊塗賬。這債務怎麽辦呢?他的遺孀叫陳美麗,三十一歲,一個普通的農婦。陳美麗上有年邁的婆婆,下面帶着兩個女兒,一個七歲,一個纔幾個月大。丈夫走了,整個家庭的重擔都壓在她的肩上。陳美麗從悲痛中撐過來以後做了一件事,就是在村子裏面貼了一張還債告示。
她說,雲林生前在村子裏口碑很好,他為欠債的事情一直心不能安,我不希望他走得不踏實,所以我要把這個債還上。但是,他欠了誰的債,我都不知道。如果他真的欠了你的債,你就來找我要吧。
還債告示貼出去以後,很多人來找陳美麗討債。整個債款,前前後後加起來金額超過五萬,而其中將近四萬沒有任何憑據。陳美麗全都認了下來,她就替丈夫一點一點還着這些良心債。
這個故事引起很大的轟動。我當時擔任"感動中國"節目的評委,給陳美麗寫評語,我說了一句話,叫做"債務有憑,良知無價"。我不知道來找她的這些人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的債權人。陳美麗的還債告示就像一面鏡子,它照亮了我們的內心,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內心是高尚,還是卑微,是貪欲,還是無欲。
我看到這個故事很感動。一個像追着別人討債一樣去追着還債、而生活在如此境遇中的農婦,什麽力量讓她這麽做?按說她丈夫為了救火而犧牲,就算他欠債,他的這條命已經把他的債務還上了,但是她一定要去還債,因為她不願意讓自己良知不安。她這樣做,就是為了一個字:"信"。這個"信"字不僅僅就是對別人的,也是對自己內心的。
我想,社會在不斷地更迭着制度,變化着環境,但是人性中一定有一些以不變應萬變的核心價值傳承下來,這纔是我們心裏真正的火種。我們看到,誠信不僅僅是傳統經典中的一項基本道德原則,它也成為了普遍的民間信仰。
大傢也許都熟悉關羽歸漢的故事吧。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攻破徐州,劉備、張飛敗逃,關羽被俘。曹操對關羽惺惺相惜,一直希望這樣一個忠勇之人可以來輔佐自己,但是他也看出關羽不會久留,所以他一方面誠意相待,另一方面派自己的大將張遼去探聽關羽的口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孝敬之道(1) | 第2節:孝敬之道(2) | 第3節:孝敬之道(3) | 第4節:孝敬之道(4) | 第5節:孝敬之道(5) | 第6節:孝敬之道(6) | 第7節:孝敬之道(7) | 第8節:孝敬之道(8) | 第9節:孝敬之道(9) | 第10節:孝敬之道(10) | 第11節:孝敬之道(11) | 第12節:孝敬之道(12) | 第13節:孝敬之道(13) | 第14節:孝敬之道(14) | 第15節:智慧之道(1) | 第16節:智慧之道(2) | 第17節:智慧之道(3) | 第18節:智慧之道(4) | 第19節:智慧之道(5) | 第20節:智慧之道(6) | 第21節:智慧之道(7) | 第22節:智慧之道(8) | 第23節:智慧之道(9) | 第24節:智慧之道(10)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