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写在时空缝隙里的感悟:人在时空之间 》
第40节:如果清明节成为国定假 端午节:传统与现实(1)
葛剑雄 Ge Jianxiong
3清明节、端午节与中秋节
3-1如果清明节成为国定假
近年来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不少,但个别法律事先考虑不周,或者对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缺乏准备,往往事与愿违。由此想到,如果清明节被定为国定假,恐怕也应未雨绸缪,考虑一些相关的问题。
首先是假日定在哪一天?历法上的清明在4月4日至6日之间,但对应在星期几是不固定的。所以这一天可以在星期一或星期五,那就可以与双休日连接,形成三天假期。如果在星期五或星期六,就得调休。但如果在星期二至星期四之间就比较麻烦,如果不调休,就可能出现工作二三天后放一天假,再一个工作日又是双休,无论从假日还是工作日看,效果都不好。如果每次要调休,也有调在哪一天的问题,对正常的工作程序毕竟有一定的影响。比较好的办法是将这天假定在每年4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与上一个周末连接为三天假期。由于清明并没有什么有感觉的天象,扫墓、踏青或旅游等活动也不必拘泥于哪一天,即使历法上的清明没有包括在假日中,也只相差一二天,不会有什么影响。当然也可以定在第二个星期一,但与五一长假近了些。
其次是交通。现在各地的扫墓车流、人流已经相当可观,交通管理部门十分紧张,铁路公路全线饱和。如果增加一个三天的假期,交通流量肯定会大幅度增加,扫墓人流集中的地区的压力可能比春运时还大。在道路条件不可能在短期间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只能在管理和疏导上努力。台湾地区在清明期间临时取消高速公路收费的办法,值得借鉴。如果只想到趁机多收些钱,那就适得其反。
清明扫墓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但不容否认,在流传的过程中也羼杂了一些恶俗。而且随着时代的改变,其中有些做法已经不合时宜。例如,不少地方习惯在扫墓时烧纸,近年来有些地方烧的花样越来越多。这不仅浪费资源,造成环境污染,还容易引发火灾。是适当控制,还是明令禁止?各地政府得心里有数。
我国人均耕地和人均土地都很少,在世界上排在倒数,殡葬改革势在必行,少占墓地甚至不占墓地是倡导的目标。定清明为国定假自然意味着政府对扫墓传统的肯定,如何协调扫墓与殡葬改革的关系,政府应该胸有成竹,而不能顾此失彼。对那些没有占用墓地(如实行海葬、树葬,不保留骨灰,捐赠遗体)的死者的亲友如何“扫墓”(祭奠),政府应提供物质和精神的资助,并有新的思路。
《宪法》规定要对国民进行唯物主义教育,提倡爱科学。如何正确地解释扫墓这样一种传统文化现象,阐发其积极意义,发挥其有益作用,防止迷信盛行,恶俗泛滥,从一开始就要格外重视。特别是对青少年和学生,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说清道理,对传统文化吸收精华,扬弃糟粕。
少数民族中是否有在其他节日扫墓的习俗?如有,也应该在确定清明为节日的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尊重他们的习惯,顾及他们的利益。
32端午节:传统与现实
2004年,中国大陆久违了的端午节忽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原因却来自国外——韩国准备将来源于中国端午节的“江陵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人对“江陵祭”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除了知道它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外,也不知道它与中国的端午节有什么关系。一些人喊出了“保卫端午节”的口号,另一些人却提出了“我们自己如何过端午”的严峻问题。一年后,第一次传来了韩国准备与中国联合申报端午节的消息,国人大多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另一方面,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过端午节?却并不像某些民俗学家所想的那样简单,至少端午节现在还引不起大多数人兴趣。
其实这两方面的问题,归结起来还是对端午节这类历年已久的节庆如何认识,如何定位,特别是在传统和现实两个层面。
端午作为一个传统节日,至迟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已有一千四五百年历史。如果从屈原投江算起,那更长达二千数百年。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的活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纪念屈原,所以有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一是洁净驱邪健身,以便安全度夏。所谓驱邪,既指具体的害虫、传染病,也指精神上的邪气及鬼魅之类。不过一二千年间,这些习俗并非一成不变。现在民间流传的,主要还是明清以来演变成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中国的形成(1) | 第2节:中国的形成(2) | 第3节:中国的形成(3) | 第4节:从天下到世界(1) | 第5节:从天下到世界(2) | 第6节:从天下到世界(3) | 第7节:从天下到世界(4) | 第8节:中国与世界(1) | 第9节:中国与世界(2) | 第10节:秦朝的疆域 西汉的疆域 | 第11节:“中兴”和动荡:东汉的疆界变迁 | 第12节:舟车万里同:唐前期疆域图 | 第13节:四海混一远逾汉唐:元朝疆域的形成 | 第14节:空前的疆域空前的统一:清朝的疆域 | 第15节:唐朝的长安和洛阳 | 第16节:大汗之城中国首都:大都 | 第17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1) | 第18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2) | 第19节:尊重历史,立足现实(3) | 第20节:对中国历史疆域的叙述应该严格按照历史事实 | 第21节:古地图何以绝迹 地图是谁用的 | 第22节:中国在地图上的位置 来自外国的制图知识 | 第23节:得天下与治天下 | 第24节:杯酒释兵权之后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