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诸子杂家 》 於丹閻崇年等名傢演講錄:發現你的心靈 》
第40節:健康文明從"心"開始(3)
於丹 Yu Dan
健康要從心理健康開始,健康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現代社會發展得如此之快,要求人們有越來越好、越來越強的心理素質。如果要想成功,必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因為我們承受的壓力和睏難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我們不懂得心理健康很可能就會被壓垮,我們必須樹立新的觀念,維護心理健康。增強心理健康是個人成長的重要任務,也是個人對社會貢獻的重要方面。和諧社會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離不開個人的和諧,如果你這個人內心不是和諧的,是衝突的、掙紮的、矛盾的、痛苦的,你不可能和別人和諧相處。因此,最根本的是每一個人都要心理健康、和諧。
什麽是心理健康?我們有沒有尺子來衡量自己是否健康?我怎樣在生活中維護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們看看什麽叫心理健康,在回答什麽是心理健康的時候,一定先要回答什麽是健康,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什麽樣是科學的健康觀呢?香港的衛生署署長在國傢的支持下競爭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被認為是中國走嚮國際化的標志,世界衛生組織現在由中國人當最高的總幹事。世界衛生組織當年成立的時候就提出什麽叫健康,健康絶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落的表現,健康是一種狀態,表現為心理、生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平衡、均衡、完滿的狀態。看一個人是否健康不能衹看他有沒有殘疾有沒有疾病,必須從心理、生理、社會適應上衡量,從生理上看有沒有病變,心理上看有沒有主觀的病態。有的人沒有毛病卻總認為自己有病,這在心理學中被稱為疑病癥,是主觀不適而不是真的生理發生什麽變化。還要看有無社會公認的不健康行為。如果一個人在現代社會偷、摸、搶、騙、拐,不能叫做健康,這樣的人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他給社會帶來的是破壞性的影響力,而一個真正健康的人是對社會適應良好的人。所以,應該從身體、心理、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來看一個人是否健康。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40年以後又一次對健康的概念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界定,除了身體、心理、適應良好之外,又加上了道德的良好。身體健康是身體的素質好,有健康的體魄,不容易得病,得病後會很快治愈;心理健康講的是平衡,有自我掌控能力,能夠保持一種平衡;社會適應,人是社會的人,在各種各樣的人群中生活,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適應良好的指標是能夠與周圍的人和諧相處,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做出適當的反應;道德良好,有道德的底綫,不要損人利己,能夠按照社會倡導的價值觀、道德準則要求自己,追求真善美,對是非善惡美醜有辨別能力。這是健康的四個方面。在世界衛生組織給出健康的定義的同時,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理解什麽是健康,也給出了健康的具體標準,剛纔說的是四個領域。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十條健康標準是比較全面,但不是很好記,因為描述得不是特別規範。
第一條標準是有足夠的精力,從容不迫應付日常生活、工作壓力而不感到過分疲勞和緊張。這講的不是身體的指標,不是身體的狀況,這更多的講的是心理,精神飽滿,朝氣蓬勃,處事樂觀,態度積極,勇於承擔責任,大事小事不挑剔。在健康的指標中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在整個健康觀中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身心是否健康,用"五快兩良好"來概括和總結:"五快"是快食、快言、快便、快語、快行,"兩良好"是指良好的個性、良好的人際關係,前五個是身心健康的共同的指標,後面更突出的是心理健康。十五六年前我在日本留學學習心理咨詢,當時老師讓我們去讀心理健康的標準,因為心理學的目標是要促進每一個人能夠自信、自立、自我確定,同時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維護心理健康,我們讀了很多心理健康的標準,不同的專傢有不同的說法,越讀越糊塗,老師告訴我記住六個字:快食、快言,快便。當你得抑鬱癥,精神出現嚴重衝突、焦慮、矛盾、睏擾、孤獨、寂寞,你會吃什麽都不香,什麽都不想吃,睡覺的時候難以入睡。排泄很重要,不管是拉肚子還是便秘,都是身心狀況不好的表現。快語、快行不是簡單地說的是速度,而說的是一種狀態,"快行"說的是動作協調,做事情很流暢、自如。良好的個性和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應社會首先必須要有人際關係的適應。現在有新的概念叫"啃老族",英文叫"NEET",是三種狀態、"三不"狀態。這些人文化不低,受過很好的教育,到真正踏入社會時,因為學校的教育和社會有區別,發現社會的環境與學校不同,不能適應社會,不能和領導同事協調關係,自己承受不了就不工作,回到傢裏吃老的,喝老的,用老的,這叫"啃老族"。這是一種社會現象,世界各國都有這種"啃老族"。這些人不是不聰明,他們有很好的學歷,甚至不乏名校畢業,但他們不能適應社會,走入社會後發現工作壓力太大,任務太重,不能和各種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去年美國一傢咨詢公司曾經調查了21個跨國公司人力資源的負責人,問他們中國的畢業生在國際人才市場競爭的狀況,總的結論是中國是人力資源大國。2006年是430萬畢業生,今年是495萬,是大國但不是強國,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能夠在國際人才市場競爭並能夠獲得工作機會的人的比例最多不到10%。同樣是發展中國傢的印度,一些地區的貧睏程度和發展狀況連中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都達不到(印度是貧富差距非常大,發展很不均衡的國傢,但印度同樣是發展中國傢。同樣是在亞洲,同樣都是大國),印度畢業生能夠適應國際市場競爭的比例至少是25%。中國最多不到10%,差距很大。那我們差在什麽地方?他們概括了幾點:第一是英語。我們從小就學英語,但對語法摳得太厲害,語言最大的功能就是溝通,我們平時說話也有很多錯誤,重要的是別人要能聽懂,學了很多年英語卻不會說、不會聽,就不能讓工具發揮作用。印度的官方語言是英語,開國際會議時印度專傢發言是用英語,印度很多的教材都是英文的,英語應用能力確實比我們強。第二是實際技能,最重要的是人際溝通交往的能力。人要發展並不取决於有多聰明,重要的是能否有效和別人溝通,一個人的溝通能力在成功中要占到70%~80%,遠比學位、學歷重要。如果能和各種不同的人相處,尤其在國際化時代,到跨國公司去工作,有不同種族的人,要和不同的人相處,要能夠理解別人與你的不同和差異,尊重別人與你不同的地方,聽進不同語言的意見,這是很重要的。否則天天都有文化、觀念、表達的衝突,就無法做好工作。這幾點讓我們看到一個人是否有協調的人際關係對一個人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發現你的心靈(1) | 第2節:發現你的心靈(2) | 第3節:發現你的心靈(3) | 第4節:發現你的心靈(4) | 第5節:發現你的心靈(5) | 第6節:發現你的心靈(6) | 第7節:發現你的心靈(7) | 第8節:發現你的心靈(8) | 第9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1) | 第10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2) | 第11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3) | 第12節:袁崇煥的業績與精神(4) | 第13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1) | 第14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2) | 第15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3) | 第16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4) | 第17節:正說清朝重臣之和珅(5) | 第18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1) | 第19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2) | 第20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3) | 第21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4) | 第22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5) | 第23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6) | 第24節:和諧家庭與和諧成長(7)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