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 附錄      瀟水 Xiao Shui

  (一)暫時的小結局
  遙想最初的春秋時代,興起了許多分封製下的強宗大族,國傢出兵遠征,都是大傢族的人充當將佐。到了戰國時代,縱橫朝野,運動諸侯的,多是個人(individual)而非大傢族了,象商鞅、張儀之類的人,沒有任何傢族背景卻能躋身相國,這在春秋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為什麽戰國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要知道,春秋時代是分封製,卿大夫可以自有封邑,傢族勢力囂張,壟斷了朝堂的官缺,自然沒了布衣者的機會。卿大夫傢族還常常給國君氣受,以臣弒君的案子司空見慣,甚至晉國被三傢分掉。這些慘痛的教訓深深振動着進入戰國時代的君王們。如何加強君權,成為當時最重要的核心問題。
  本書介紹的就是戰國的初期、中期,公元前五、四世紀的中國,戰國諸侯們紛紛傳頌着“強化君權”這句救世名言。采取種種措施,剝奪卿大夫大傢族的封邑特權,提升國君絶對地位。他們把封邑改為郡縣,用招聘的職業官僚管理郡縣。官僚嚮國君匯報、效命。君權直接控製了全國各地,無孔不入,實現了“君權一元專製”,為未來秦朝以後的皇權社會鋪道。如何實現這一偉大的轉折,重擔就落在了應時而生的法傢人物身上。
  魏國的李悝,韓國的申不害,趙國的公孫仲,楚國的吳起,齊國的齊威王,秦國的商鞅,都是著名的法傢人物,他們各逞其能,抑製分封、強化君權,富國強兵。關於“君權專製化”的好處這裏無暇多說,事實勝於雄辯,其中秦國該項改革最有成效,從商鞅入秦以後短短三十年間,秦國迅速壯大,屢屢出兵,殺死的三晉(魏、韓、趙)戰士以十萬數。而其它列國的法傢變革則未能持久,吳起在楚國就是如此。君權夾在大傢族之間黯淡無光,國傢捏不成整個的堅硬拳頭,楚國由此銷隕下去。
  伴隨着改革,我們先後看見趙無恤、魏文侯、秦孝公、齊威王、魏惠王、秦惠文王、楚懷王七大鰐魚(按死的順序排)浮出水面。雖然把他們叫做鰐魚,但不要把他們想像成惡霸。當時的君王其實滿隨和的,因為儒教還沒有參與來哄擡皇權,所遠沒有後代皇帝那麽兇巴巴的。魏惠王就是個厚道人,楚懷王也是。
  戰國時代,諸侯交爭,導致文化還是多元取嚮。儒、道、陰陽、法、名、墨、雜、縱橫、農、小說,十傢蜂出並作,各行一端:墨子兼愛非攻、尚賢尚同,莊子自隱無名、天人和諧,孟子兜銷仁政、以民為本,惠施名實詭辯、堅白同異。而李悝、商鞅、申不害、吳起倡導刑名術勢,富國強兵,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其法傢改革實踐成為這一時期最光彩的一章。
  戰國時代,也是人才活躍和流動的大時代,這固然也受益於鰐魚交攻。競爭和兼併的壓力迫使諸侯各國任人唯賢,這一領域也是秦國做的最好,有張儀、商鞅、甘茂之徒為之趨走,而山東諸侯則不斷流失孫臏、吳起之輩的濟世英才。不管怎麽樣,伴隨着大傢族的失勢和君權專製化的進程,各國掀起不同程度的職業官僚隊伍建設,戰國的布衣有了光明的從政機會,各國政壇不再全是大傢族世代壟斷(還記得從前的春秋時代嗎,每次三軍出徵,將佐人選都是大傢族的頭面人物)。
  這一時期的天文學也比較出色,楚國的甘德先生仰觀天象,指出歲星旁邊有橙黃色小星:“其狀甚大,有光,旁有小赤星附於其側。”他其實是發現了木星的第二顆衛星,比使用望遠鏡的伽利略早了兩千年。甘德與魏國的石申,還貢獻出一部《甘石星經》,標識出太陽係五大行星的出沒、運行規律,測定了一百二十一顆恆星的方位,記錄了八百顆恆星的名字,成為世界上第—部恆星表。而希臘人這時候則可以計算地球周長,以及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不論東方西方,當時世界上有很多人認識到地球是繞着太陽轉的。
  戰國人還掌握了無與倫比的焊接技術——錫焊、銅焊、鉛錫合金焊,可以把青銅器部件(足、耳)焊接在主體上,製造出復雜精細的器皿。雙轅馬車也開始出現,以前都是兩到四匹馬拉一輛車,共用車體中間伸嚮前方的同一根車轅。現在一匹馬就能拉一輛車,這是因為把馬放在兩根車轅之間。戰國人還改良了馬匹輓具。從前的馬,輓帶套在馬喉嚨上,馬很纍,鬧不好要窒息,因此車輛衹能非常輕,不能實現有效運輸。現在,改用馬的胸骨擔負套索,實驗證明拉重能力提高三倍!這項發明後來通過中亞傳到了歐洲。
  為了把青銅器作得更奇巧,楚國人發明了世界領先的“失蠟法”。失蠟法是拿動物油、黃蠟製成禮器模子,塗上耐火材料,使其硬化,外邊加泥巴,再烘烤化蠟,使蠟油流出,然後嚮泥巴的空殼裏澆註銅液。用蠟做成什麽樣,最後就得到什麽樣——紋樣繁復的青銅器部件就出來了。我在天安門附近的國傢博物館就看見過楚人作出的裝酒的鑒,因為蠟便於雕刻,所以鑒的表面比通常的青銅鼎什麽的,做得蟲蛇花飾更加細密繁雜,令人眼花繚亂。
  戰國時候,醫術和巫術早已分離了,雖然還有藕斷絲連,但得病就得吃藥,這個天理,在當時已經廣泛知曉,《黃帝內經》成書於當時,給出了大量常見病的治療藥方,不管神奇與否,應該比西方中世紀的“放血療法”有效。醫生分為四種:營養醫生,內科醫生,外科醫生和獸醫。外科有針灸、按摩、醫療體操、藥浴熏蒸以及扁鵲最擅長的疝氣、痔瘡等外科手術,甚至扁鵲可以扒開肌骨,洗滌腸子,梳理五髒,揉治腦髓(這當然有所誇張)。內科方面,成書於當時的《黃帝內經》給出大量常見病治療藥方,並且確認和研究了消化係統和血液循環係統。《詩經》、《山海經》則記載了二百種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補藥、避孕藥、解毒藥、殺蟲藥。還有《五十二病方》,有藥物247種,處方280多個,多是湯藥,也有拌酒服下的。相比之下,同一時期歐洲地中海畔的希臘人,則鬍說什麽人體是血液、粘液、黃膽、黑膽四種東西構成,形成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抑鬱質四種氣質。
  (二)希臘的大結局
  我們很想知道,當春秋戰國時期,西方是什麽樣子的呢?首先我們要說說西亞“美索不達尼亞”兩河流域(也就是周傑倫給那誰的愛“寫在西元前”的地方),這裏有世界上最早熟的文明,即兩河流域文明,但到了我們春秋戰國時代之交,非常不幸地告訴你,延續了三千多年的它就完蛋了。
  當時亞洲中部伊朗高原上崛起了一個民族——波斯。在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三代領導人帶領下,波斯人南徵北戰,建立了嶄新的波斯帝國。這個帝國憑藉強大的武力一舉終結了三大文明古國——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這些綿延了三五千年的古代文明,竟然隨着波斯的入侵而完全熄滅了。唯獨古代中國的文明,憑藉西側高原荒漠以及雪山絶域的保護,一如既往的流傳不息。(不過,中國的文明之古,遠不能與兩河流域、埃及等地區比美。這在前書“蕨類”已說明過。)
  波斯滅掉三大古文明,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大陸的龐大帝國,西至埃及,東到印度,時間正是在公元前六世紀下葉,我國的春秋晚期。波斯帝國生産的地毯,通過當時的早期絲綢之路,送到了春秋時代的中國地區,波斯人同時也驚嘆於中國所傳來的絲綢。但波斯沒有選擇進攻中國,而是嚮西直接威脅歐洲,與希臘人展開了四十年的長期惡戰,史稱“希波戰爭”。
  最一開始,波斯王“大流士”倚仗新組建的海軍和幾十萬陸軍,從亞洲嚮歐洲地中海畔希臘城邦的希臘人發動恐嚇,索勸土和水”。希臘人則把波斯使者投入井裏,讓他自己去拿。接着,希臘人拿起武器,保傢衛國,先以一萬餘人擊敗波斯十萬大軍(是為馬拉鬆戰役,報捷者從馬拉鬆戰場奔跑四十公裏把喜訊傳到雅典然後纍死)。接着發生溫泉關戰役,希臘城邦中的斯巴達士兵以區區三百人扼製波斯二十萬大軍的進攻,三百驍勇善戰的勇士堅守關隘三天三夜,直至全部陣亡,其慘烈和悲壯聞名中西。
  “希波戰爭”最終以波斯失利而告終,保衛了歐洲東部的希臘文明,扼止了波斯人的擴張,迅速崛起的波斯也走嚮下坡路。這一段慨而慷的歷史,被一個叫作作“希羅多德”的希臘浪漢記錄成册。這位希羅多德因為作風問題(寫黃色小說)被祖國驅逐,在世界各地遊浪,採集歷史見聞,終於寫成了偉大的History一書,成為西方的歷史之父。
  接着,到了公元前五世紀我們的戰國初期,戰國鰐魚們開始撲騰於中原大泥塘時,希臘半島也搞起了內戰,雅典和斯巴達兩大陣營互相打起來,爆發了著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最一開始,雅典執政官伯裏剋利嚮全世界鼓吹:“我們雅典人擁有優越的體製,她使得我們不必去羨慕別的國傢。這不是一個模仿他國而製定的體製,而是一個異國都想效仿的體製;這不是一個由少數人統治別人的體製,而是大多數市民參與的體製,這個體製就叫民主製。
  “在這個體製下,全民擁有平等的權力,榮譽衹與貢獻大小有關,而與其出身、地位無涉。為國傢做出貢獻的人,他所應得的榮譽不會因為他的貧窮而被剝奪。”
  這確實比東方的大傢族專製世襲體係來的偉大,但是這篇驕傲的演講卻被接踵而來的二十七年漫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所詰難,璀璨繁榮的希臘城邦被根本沒有民主卻驍勇堅毅的斯巴達人所摧毀。以民主製為自豪的雅典投降。斯巴達人在希臘半島南部,也是雅典邦國之一,野蠻好鬥,有點類似我們的楚國。它把戰火燃遍了希臘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使得整個希臘由盛轉衰。等着被北部的馬其頓王國所徵服。
  馬其頓王國是希臘的終結者,類似我們的秦國。馬其頓也是希臘城邦國傢之一,在希臘北部,但卻被希臘人視為蠻族。這和秦國有着絶妙的相似,秦國也被中原不理不睬,視作戎狄荒蠻。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有辦法,搞了一些類似商鞅的社會軍事化、戰時法西斯改革,走嚮帝國擴張之路。希臘地區最富盛名的學者、思想傢、別人活着是為了吃飯而他吃飯是為了活着(意思是不在意享樂)的“亞裏士多德”先生,也像同時期的商鞅那樣,跑到馬其頓來幫忙,當了馬其頓王子亞歷山大的老師,教授他《形而上學》和《植物學》,同時還建議他用一塊布擦牙(因為當時沒有牙刷)。
  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大搞軍事化,對外擴張,在希臘半島引起了一片驚慌。希臘城邦的“幫主”雅典組織了一個反馬其頓同盟(類似公孫衍的五國合縱攻秦吧),但這個同盟毫無作用,雅典雖有一支強大的海軍,卻去不了馬其頓陸軍的一根毫毛。當馬其頓大軍節節南下時,希臘“反馬其頓同盟軍”根本受不了訓練有素、行動如一人的“馬其頓方陣”衝擊。在凱洛尼亞城附近,雅典聯軍慘敗,戰死千餘人,一半多人被俘。這一年是公元前338年,商鞅去世的那一年。在此戰鬥中,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的年僅十八歲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出風頭,擊潰了希臘盟軍中最精銳的底比斯神聖軍團,正式敲響了希臘獨立城邦的喪鐘。
  次年,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親自主持召開了“泛希臘會議”,相當於秦始皇登基,宣佈了自己的希臘霸主地位,璀璨的希臘文明到此over。希臘的興起和告吹,基本相當於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總的來講比較短。(但希臘地區的米諾斯文明、邁希尼文明,則早在夏商時期就有了,而且早在夏朝就進入了青銅時代。)
  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不滿足於統有地中海北岸的這些希臘城邦,還想雄心勃勃地嚮西攻打世界上最大的帝國——波斯帝國。波斯人在居魯士、岡比西斯、大流士領導下,建立起地跨亞非兩洲龐大的波斯帝國,吞滅了四大文明古國中的三個,至今已經有兩百年歷史。但是歷史並沒有給予腓力二世更多時間,他由於移情別戀而被失寵了的老“同志”(同性戀情人)當胸刺死。於是,21歲的王儲“亞歷山大”登上王位,成為馬其頓國王。
  21歲的亞歷山大繼承父親餘烈,從他父親所徵服的希臘半島出發,率領“希臘-馬其頓聯軍”三萬人和騎兵五千,東渡博斯普魯斯海峽,把矛尖投在亞洲。這裏正是波斯的大本營。波斯從北非埃及、西亞、中亞一直到南亞印度,縱橫一萬裏,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其廣袤的國土和四千萬人口,比當時的中國更盛大,財力資源豐富無比,這也是招致亞歷山大興兵遠征的原因。亞歷山大看中的就是它的財富。
  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集結整個帝國軍力,動用一百萬步兵,四萬騎兵,二百輛安裝了大鐮刀的戰車和十五頭大象,展開伊蘇斯會戰(當然這個兵員數據被誇大了,實際不會超過二三十萬)。
  波斯皇帝把突擊使用的騎兵放在第一綫,步兵放在第二綫,皇族部隊居中。另外他還有大象和五十輛戰車放在左翼最突前,右翼則是一百輛戰車。為了方便戰車和騎兵衝擊,大流士三世還鏟平了戰場地面,决心拼死一戰。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希臘”聯軍不到五萬人,衹好疏開成120縱列。開戰之前,亞歷山大指揮方陣士兵吹着笛子前行,步伐矯健,然後又嚮左嚮右轉,朝左右兩翼交替迴旋,在很短的時間裏表演了各種隊形變換,這就是他的聞名世界的“馬其頓方陣”。當波斯人看得正暈菜的時候,亞歷山大命令近衛重騎兵把一排排的長矛直竪,作出衝鋒姿勢,率領方陣士兵發動強力進攻。
  大流士三世以戰車迎擊亞歷山大,被堅強的馬其頓方陣用標槍、弓箭擊退。大流士求勝心切,幹脆發出居於中央的最精銳的羽林軍騎兵,導致中央出現短暫空洞,無人護衛皇帝了。亞歷山大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率少量騎兵直取波斯中軍的皇帝位置,如同關羽單刀直取萬馬軍中顔良的首級。波斯皇帝大流士三世跟顔良一樣蒙了,大驚,眼看敵人接近自己的鼻子,倆爪發麻,這個無能之輩居然轉身逃跑,飛速脫離戰常其他二十四個軍中部族看到皇帝逃跑,立刻大亂,騎兵、戰車和大象踐踏着步兵,爭相逃命,死人不計其數。
  亞歷山大以僅僅傷亡數百人的代價,殲滅波斯軍二三十萬,大獲全勝。大流士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被俘。這場戰役發生在西亞兩河流域,亞歷山大乘勝奪取兩河流域的名城巴比倫。他對波斯財富垂涎三尺的豔羨如願以償,擄掠的金銀戰利品無數,光是用於馱運財寶回希臘的騾子就有兩萬頭,駱駝五千衹。
  皇帝大流士三世在被追擊中遭到部將謀殺,波斯帝國土崩瓦解。波斯帝國是個曇花一現的、跨地域的、多民族捏合在一起的巨大怪物,根本就很難一心抗擊外侮。波斯滅亡了,但是波斯這個詞沒有消亡,一直到了漢唐時代,中國人還管中亞、西亞的外國人叫做波斯人。亞歷山大僅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從前希臘人幾百年不能實現的願望,吞滅波斯帝國,第一個把長槍投到了亞洲土地上。
  接着,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目標是波斯在南亞的殖民地——富庶的印度。亞歷山大一路攻毀堅城,還動用了高達一百五十英尺的攻城塔,最終占領了印度河流域,企圖進一步徵服恆河流域。但是士兵們遠途苦戰已經九年,非常想傢,被瘧疾毒蛇更是弄得疲憊不堪,拒絶繼續前進。亞歷山大於是從印度撤兵。這一年,中國的張儀正張羅着讓秦惠文君(太子駟)稱王。如果亞歷山大全面占領印度,繼續前進,經緬甸雲南,就可以進入四川。他可以沿長江東去,遭遇楚懷王,或是翻秦嶺北上,與秦惠文王激戰。呵呵,到時候就熱鬧了。
  馬其頓重步兵方陣強悍有餘,靈活不足,與速度和戰力俱佳的戰國車兵相驅逐,後者又配置了高密度的強弩,誰勝誰負,未可知也。但是亞歷山大還有幾千騎兵,這是當時中國所沒有的獨立兵種,恐怕中國要吃虧。不過,從兵員上講,秦人的幾十萬大軍,比亞歷山大幾萬人,占據優勢。
  亞歷山大反身西去,在接下來的兩年裏,揮師南入非洲,徵服埃及(這裏也是波斯的殖民地)。埃及人因痛恨波斯人統治,痛痛快快地投降了亞歷山大,宣佈亞歷山大為阿蒙神之子。至此,用短短十三年時間,亞歷山大接管了波斯帝國地跨亞非歐三大陸的遼闊土地,加上他原有的歐洲地中海北岸的希臘,成為空前絶後的偉大帝國。
  亞歷山大起傢於馬其頓王國,因為自認為是地中海畔希臘城邦的一員,所以亞歷山大對希臘人和希臘文明采取弘揚政策。希臘文化隨着亞歷山大的馬蹄踐踏所及之處,傳播開去,覆蓋了印度、埃及、亞歐的本土文明。西方世界從此進入希臘化時代。這是亞歷山大發動這次地球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唯一積極後果吧。亞歷山大尊重希臘文化還表現在他在希臘期間,曾專程拜訪了乞丐一樣住在木桶裏的“犬儒主義者”第歐根尼。
  亞歷山大說:“第歐根尼,我可以滿足你一個要求。”
  第歐根尼——這位西方的莊子回答說:“我的要求就是,請你站開一點,你擋住了我的陽光。”
  亞歷山大沒有被激怒,他意味深長地回答道:“如果我不是亞歷山大,我願做第歐根尼。”
  最後,32歲壯年的亞歷山大,在東西徵戰十一年以後,莫名其妙地死於從埃及返回歐洲的路上。大約他是喝了毒酒吧,不過誰也說不清,一次宴會後他就開始肚子疼,經過一番痛苦,旋及而亡。(再偉大的人,也會有軟弱的肚子啊!)這時候中國正是公孫衍搞合縱,五國相王。
  亞歷山大地跨“亞非歐”的龐大帝國在他死後立刻分崩離析,並不比從前龐大的波斯更長久。亞歷山大的部將割據了希臘、印度、兩河流域、埃及諸多地方,分別叫做安提柯王國,孔雀王朝,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國,各自有各自未來的命運。
  亞歷山大死後,他的老師“亞裏士多德”由於受希臘人反感(因為他給馬其頓人亞歷山大當老師),而靠山亞歷山大又死了,就被迫去了馬其頓,並次年死於那裏。
  我曾見過亞歷山大的一尊雕像。他正襟危坐在皇帝的寶座上,衣袂生動,神色超然,寬大的手臂扶在石柱上,背後是浮雕的窗欞和繁飾的柱石,另一隻手,將一隻石版,拄在膝蓋上。亞歷山大一生建立起七十多個殖民城市,他的名字甚至用來命名遠在埃及的海港。他的後繼者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建立起一座高四百英尺的燈塔,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一直聳立了1500年,為水手們指引暗夜中進港的路綫,甚至中國的史書上都有記載。
  最後說說亞歷山大戰無不勝的馬其頓方陣。它是在希臘方陣基礎上發展出來的。馬其頓方陣隊形密集,有16層長槍,槍尖嚮着前方,搭在前排人的肩膀上面,長槍如林,整個方陣像一隻刺蝟一樣緩慢移動。槍長六、七米,是中國戰國矛的兩倍。這樣不僅可以先發製人,並且前五排的槍尖都能伸到第一排的盾牌前面而一同參戰。這樣的長槍必須雙手持用,故此,盾牌很小,是挂在脖子上的(滑稽啊,像挂在脖子上的骨灰盒)。槍的尾端也有鋒刃,防你從後邊上來。因為陣形密集,陣內沒有活動的餘地,你最好的姿勢就是站直了,以免趴下被人踩死。
  秩序至關重要,士兵超越前排作戰不但不被認為是勇敢,反倒是違規。陣裏的人也不能亂跑,跑就首先死。事實上,那時的戰死者多不是被砍死,而是被踐踏致死。
  方陣的兩翼有輕裝步兵以及騎兵的掩護,三個軍種完美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齊劃一的整體。馬其頓方陣就像一臺不可抵抗的機器,憑藉這個,馬其頓人先後打敗了希臘和波斯。
  但是這種馬其頓方陣也有緻命缺點,就是機動性能較差,無法與孫臏兵書中追求的靈活機動、變幻無窮的十陣媲美。士兵們在方陣裏衹能正步走,沒個性,最終輸給一個更靈活,更機動,裝備更好的對手——古羅馬軍團。
  看來,孫子兵法闡述了“以正合,以奇變”,西方人衹停留在“以正合”的階段,沒有東方的奇變色彩。與強調機動的中國古人相比,歐洲古人似乎更愛走極端,作秀的成分多於實事求是:喜歡弄出沉重的方陣,在盔甲裝備的份量上傻賣力氣。
  最終的結果是,他們後來被成吉思汗的奇譎機動,擾亂了陣形,殺得一敗塗地。
  (三)我是怎麽給企業講課的
  秦國一共二十等級爵。這是商鞅搞出來的。我在給企業將薪資管理課的時候,總要講到商鞅。
  我一般是這樣講的:
  ···商鞅也搞了類似我們企業的薪資結構,他分了二十等級爵,相當於我們的二十等級工資。每一級爵位,意味着一定的工資待遇。
  秦國爵位表
  軍功爵位待遇(每年得糧食如下)斬1首
  斬2首
  斬3首
  斬4首
  斬首5級
  ····
  率50人得16首以上
  率100人得33首以上
  率500人得166首以上
  率1000人得333首以上1.公士
  2.上造
  3.簪裊
  4.不更
  5.大夫
  6.官大夫
  7.公大夫
  8.公乘
  9.五大夫
  10.左庶長
  11.右庶長
  12.左更
  13.中更
  14.右更
  15.少良造
  16.大良造
  17.駟車庶長
  18、大庶長
  19、關內候
  20、列侯(封君)50石
  100石
  150石
  200石
  300石
  400石
  500石
  600石
  700石~1000石
  2000石
  按照商鞅規定,士兵每殺敵一個人頭,就賞賜他一個爵位——相當於升一級工資。這樣對士兵有沒有激勵呢?有激勵,但他的官位有變化嗎,沒有變法,他仍然是一個士兵。這樣就既激勵了人,又避免了官僚體係的膨脹。所以以後我們要學會用爵位激勵人,而不是用官位激勵人。
  官和爵其實是不一樣的。官意味着權力,比如你是百夫長,這是官,意味着你有權力,你可以管着一百個人。而爵,爵不是官,爵意味着一種待遇標準,比如商鞅的二十等級爵,不同的爵就意味着享受不同的土地、小米待遇,對照企業來講就是不同的工資等級。升官之後就會怎麽樣,就會加爵。不升官,幹的好,也可以加爵,譬如殺得敵人一個人頭,就加一爵。所以我們要學會用升爵激勵人,而不是靠升官激勵人,商鞅就是這麽作的,既節省了你的官僚體係,同時還激勵了人。
  現代軍隊也是如此,也有官和爵。比如軍長就是個官,少將就是他的爵。你作為軍長,你打日本鬼子立功了,蔣介石該奬勵你,但沒有給你升官的機會,就給你加爵,馬上加爵——馬加爵!(笑!)——好,就把你從少將,升為什麽呢?(升為少尉——學員回答*—笑!)——升為中將。再立功了,再升為上將——你的爵位在上升,但是的官沒有變,你仍然是軍長,你仍然管你原來的軍,你的權力沒有變。現在企業也應該學會用爵位激勵人,而不是一味依賴提升官位來激烈人。這也就是所謂工資等級的爵位稱謂。
  但是,註意了,在商鞅這個體係中,它有一個缺點:
  如果一個秦國士兵殺敵纍積二十人,按照商鞅的賞爵政策,那他豈不就從最低一級爵位,嚮上升二十爵,也就是,升到最高一級爵位——(看爵位列表),那是什麽爵位,最高一爵,是“關內侯了”?這還了得嗎!
  長平之戰,秦軍在山西殺了四十五萬人,每二十個人頭封一個侯的話,那豈不是整個鹹陽大街上到處都是“猴”了?(笑!)。泥腳大兵都當了侯了,跟相國擠站在一起,那相國能高興嗎?——這用我們薪資管理的話講,就叫做違反了企業的“內部均衡性”。企業內部均衡性要求,相對重要的崗位,拿相對高的待遇(工資等級)。而你士兵,不應該跟相國,拿同一個級別工資(或者爵位——用商鞅的話來講)。
  其實,商鞅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商鞅規定:士兵升到了第四爵“不更”以後,就不能再“更”了,不能再升爵了。也就是說,他的“工資”(爵位待遇)不能拿到和相國一個水平!這樣,也就維護了“內部均衡性”,使得重要的崗位,仍然獲得相對高的待遇。
  當然,商鞅不光薪酬做的好,他的考核做的也非常好。商鞅是中國歷史上最早一屆人力資源總監。比如他考核一個縣長,有十三個數:所管轄地面的糧倉數目,人口數目,壯年男子、壯年女子數目,老年人、體弱者數目,官吏文人數目,有益於國傢的農民的數目,靠吹噓遊說混飯吃的人數目,馬、牛、牲口草料的數目,等等。
  普通民衆,比如一個國營單位的飼養員,也有考核。如果他養的牛腰圍減瘦了,每瘦一寸,笞打該飼養員十下——隨着牛越來越瘦,人卻被打得越來越胖。如果養牛的,十頭母牛,第二年繁殖不出四頭小牛,就要罰飼養業的款。如果牛死了,要立刻上報,縣裏派專業人員驗屍,看是怎麽死的,是月經不調還是食物中毒,根據相關死因,追究相應責任,讓飼養員按照不同價格率賠償。如果不抓緊上報,導致牛沒等驗屍就腐爛了,那就不管是有沒有責任,都按鮮牛肉價格賠償。
  倉庫主任也要被考核,他的指標是:倉庫門縫不可以大到伸進一個指頭,叫“容指”,或者窗戶縫大到“禾稼能出”,那就等着挨罰了。老鼠洞的數量不許超過兩個,如果發現有兩個以上的老鼠洞,他和上級官吏就要受訓斥,三個以上老鼠洞,他就要罰交一個盾了。如果有一百個老鼠洞,那麽除非他是大款,否則逃不掉修長城的命運的。
  所以商鞅的薪酬和考核,做的都非常好。
  秦國的強大和戰勝,靠得就是法傢這一套考核和賞罰(績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所謂法傢,並不是“普法宣傳”什麽的意思,不是的。法傢就是法令,用考核這些法令,配以相應的薪酬奬勵懲罰措施,來管理國傢和民衆。而東方六國為什麽失敗了?因為他們是儒傢!儒傢沒有什麽法令賞罰,它就是整天靠着做思想教育,你要“忠君氨“忠君氨“忠君氨,別的什麽都拿不出來,所以就完蛋了。
  但是啊,我們也必須理解。秦國的成功是因為法傢,秦國的滅亡也是法傢。因為,秦國的老百姓在法傢體係管理下,養成了一個“做事立功受賞”的思路。你必須做事,才能立功,衹有立了功,才能得賞。但是,等秦國統一六國之後,沒有事可做了,那怎麽辦呢?——那就去修長城、打匈奴、打越南、修秦始皇陵,繼續做事、立功,這樣纔繼續有賞。於是這種東西走嚮極端,要打的仗,要做的事,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終於超過了帝國所能承受的極限,最後整個帝國一下子崩潰了,從帝國的各層統治者到民衆,都苦纍不堪言受不瞭瞭,最後秦朝迅速瓦解了。
  這就是法傢的“做事立功受賞”,既成就了秦國,也毀滅了秦國。
  所以,也要有儒傢的一些節制思想來調劑。或者說,也要有“科學發展觀氨,哈哈!
  ······
  我給別人講課,大約就是這樣的!
  (四)本書大事年表
  公元前
  475年越圍吳。
  474年越派使者通魯。
  473年越破吳都,吳王夫差自殺。越滅吳。句踐北上與諸侯會於徐州,緻貢工周,周元王賜胙,命為伯。
  472年晉智伯伐齊,敗齊於犁丘
  471
  470
  469
  469越遷都琅邪。魯哀公欲藉助越國力量,除去三桓,反被三桓逐走。
  467
  466
  465
  464越王勾踐卒,鹿郢繼立。晉知瑤伐鄭。
  451秦左庶長在南鄭築城
  450
  449越人來迎秦女
  448越王不壽被殺,朱句繼立。
  447楚滅蔡。
  446魏文侯初立。
  445楚滅杞,嚮東擴展領土到泗水之上。
  444秦伐義渠,執其君。
  443
  442
  441南鄭叛秦。
  440周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是為西周桓公。
  439
  438
  437
  436
  435
  434晉君僅有絳、麯沃等地,反而要嚮韓、趙、魏之君朝見。
  433曾侯乙卒,楚惠王製作禮器,送往西陽祭奠。
  432
  431楚滅營。
  430義渠伐秦,到渭水北岸。
  429秦躁公卒,其弟從晉歸來即位,是為懷公。
  428
  427
  426
  425秦庶長晁等包圍秦懷公自殺。
  424趙遷都中牟。
  423韓伐鄭,殺死鄭幽公。
  422秦作上下寺,祭黃帝,炎帝。
  421
  420
  419魏在少梁築城,秦攻少梁。
  418秦、魏戰於少梁。
  417秦在黃河邊築邊工程。魏再度在少梁築城,秦攻之。
  416晉幽公被殺,魏用兵平亂。立幽公子止,是為烈公。
  415秦修補龐城,築籍姑城。韓遷都平陽。
  414越滅滕(《史記?越世傢?索穩》引《紀年》,在越朱句三十四年)。中山武公初立。
  413齊伐魏,攻毀黃城,包圍陽狐。越滅郯。秦與魏戰,敗於鄭。楚伐魏,到上洛。
  412魏國攻秦的繁龐城,攻剋後,“出其民”。齊伐取魯的安陽。
  411
  410
  409魏伐秦,建築臨晉、元裏兩城。秦命令百姓(官吏)開始帶劍。
  408魏伐秦,完全攻占河西地,築洛陰、頜陽兩城。秦退守洛水,沿洛水築防禦工程。築重泉城。秦“初租禾”。魏伐中山。韓伐鄭,取雍丘。齊伐魯,取郕。
  407鄭伐韓,攻韓兵於負黍。齊伐衛,取貫丘。
  406魏滅中山。
  405齊內亂,公孫會以廩丘叛入趙國,田布攻廩丘,三晉聯合往救,大敗齊軍。越滅繒(即曾)。
  404三晉伐齊,進入了齊的長城。魏文侯迫使齊侯會同三晉之君朝見周威烈王,要求周王命三晉之君為諸侯。
  403周威烈王命韓、趙、魏列為諸侯。
  402楚聲王為“盜”所殺。
  401秦伐魏至陽狐。
  400韓、趙、魏、伐楚,到桑丘而回。鄭圍攻韓的陽翟。
  399楚歸還榆關給鄭。
  398鄭國殺相國子陽,子陽之黨起來反抗。楚國進圍鄭。
  397聶政刺殺韓相俠纍(即韓傀)。
  396鄭國子陽之黨殺死鄭需公。
  395秦伐繇諸。(即綿諸)
  394鄭所占的負黍反叛,重歸韓。齊伐魯,取最,韓救魯。
  393楚伐韓,攻取負黍。魏伐鄭,在酸棗築城。魏敗秦於汪(舊誤作“註”)。
  392齊遷康公於海上。
  391魏、趙、韓伐楚,打敗楚軍於大梁、榆關。秦伐韓的宣陽,攻取了六個邑。
  390秦和魏在武城交戰。秦把陝攻建為縣。齊伐取魏的襄陵。
  389秦進攻魏的陰晉。田和和魏武侯在濁澤相會,請求立為諸侯。
  388
  387秦伐蜀,取南鄭。
  386田地和開始列為諸侯,改稱元年。趙遷都邯鄲。
  385秦庶長菌改迎立公子連(即秦獻公),殺其君出子。“止從死”,即廢止殉葬。韓伐鄭,取陽城。又伐宋,攻入彭城,俘虜了宋君(即宋悼公)。
  384齊攻魏於稟丘,趙救魏,大敗齊人。
  383秦遷都櫟陽。趙築剛平城,以侵衛國。衛求救於魏,魏敗趙軍於兔臺。
  382齊、魏助衛攻趙,衛取得趙的剛平,攻至中牟。
  381趙求救於楚,楚救趙伐魏,戰於州西,出於梁門,一直攻到大河(黃河)。趙反攻,攻取魏的棘蒲、黃城。趙西攻百越,據有洞庭、蒼梧一帶,在上年稍前。楚悼王王死,楚貴族攻吳起,吳起被車裂而死。
  380齊伐燕,攻取桑丘;魏、趙、韓救燕。中山復國在這年前後。
  379齊康公卒,齊呂氏絶祀。秦把蒲、藍田、善、明氏改建為縣。
  378秦國“初行為市”。翟打敗魏於澮。魏、趙、韓伐齊到靈丘。越遷都於吳。
  377蜀伐楚,攻取茲方,楚扦關來抵禦。趙伐中山,戰於房子。
  376趙又伐中山,戰於中人。
  3753秦“為戶籍相伍”。魏伐取楚的榆關。韓滅鄭,徙都新鄭。
  374韓山竪(韓嚴)殺死韓哀侯,韓若山繼立,即韓懿侯。田午殺死其君田剡和孺子喜而自立,即田桓公。
  373燕打敗齊於林孤,魏伐齊到博陵。魯伐齊入陽關。
  372衛伐齊,攻取薛陵。趙伐衛,攻取了鄉邑七十三個。魏於趙於藺。
  371魏伐楚,攻取魯陽。
  370趙進攻齊的甄。魏武侯卒,公仲緩與瑩爭。
  369韓、趙助魏公仲緩瑩爭立,圍魏瑩一濁澤。其後韓因與趙不各而退兵,於是魏瑩戰勝趙師與公仲中山築長城。
  368趙伐齊,攻到長城。趙和韓聯合攻周。齊伐魏,攻取觀。
  367西周威公死,公子根在東部爭立,趙、韓用武力加以支持,從此西周分裂為西周、東周二小國。
  366魏、韓兩國國君在宅陽相會。魏在武都築城,為秦所打敗。秦又敗魏於洛陰。
  365魏伐取宋的儀臺。趙攻取衛的甄。
  364秦戰勝魏於石門,斬首六萬,趙救魏於石門。
  363秦攻魏少梁,趙救魏。
  362魏戰勝趙、韓軍於澮北,擒趙將東祚,取皮牢,又攻取列人、肥。趙成侯和韓昭侯在上黨相會。秦伐魏少梁。
  361魏在四月甲寅(即初三)徙都大梁。魏惠王和韓昭侯在巫沙相會。秦伐?,殺?滅。
  360魏導河水入圃田澤,又開大溝引圃田澤的水。魏瑕陽人從岷山開導青衣水,使東與沫水相合。
  359衛鞅進說秦孝公變法。
  358魏將竜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秦敗韓於西山。楚引河水灌韓長垣。
  357韓魏交換土地,魏得首垣(即長垣)、鄭鹿等邑。宋攻取韓的黃池,魏攻取韓的朱。魏圍攻韓的宅陽,魏惠王和韓昭侯在巫沙結盟,解宅陽圍。
  356魯恭侯、宋桓侯、衛成侯、韓昭侯朝見魏惠王。趙成侯和齊威王、宋桓侯在平陸相會,和燕文公在阿相會(“陳”一作“安”)。秦用衛鞅為左庶長,下變法令。
  355鄒忌以鼓琴時說齊威王改革。申不害相韓,用法傢之“術”。昭奚恤為楚令尹而專斷。韓從亥𠔌以南築長城。魏惠王和秦孝公在杜平相會。宋司城子罕殺宋桓侯奪取政權,當在這年或稍後。
  354趙伐衛,攻取漆、富後。魏救衛,進圍趙都邯鄲。秦攻取魏的少梁。
  353齊救趙攻魏,打敗魏軍於桂棱;又聯合宋、衛進圍襄陵。魏攻入趙都邯鄲。
  352秦進圍魏的安邑,安邑降秦。魏調用韓軍打敗齊、宋、衛聯軍於襄陵,齊請楚景捨嚮魏求和。
  351秦在商築塞,圍攻魏的固陽,固陽降秦。魏時趙邯鄲,魏趙在漳水上結盟。
  350齊擴建提防為長城。秦從雍遷都鹹陽,並普遍設縣。秦開裂田的阡陌封疆。
  349秦在縣初設秩史。
  348秦“初為賦”。魏惠王和趙肅侯在陰晉相會。
  347趙公子範襲邯鄲,不勝而死。
  346
  345
  344魏惠王稱王,召集逢澤之會,並率諸侯朝見周天子。秦派公子少官率師參與逢澤之會。齊群帶了卿大夫到秦聘問。
  343趙攻魏的首垣。
  342魏攻韓,戰勝於梁、赫,救韓伐魏。
  341齊將田忌大敗魏軍於馬陵,魏將龐涓自殺,太子早被俘。
  340齊、秦、趙三國攻魏。秦衛鞅用計擒魏公子仰,大破魏軍。秦封衛鞅於於商。
  339魏在大梁北郭開大溝,以通圃田的水。
  338秦孝公去世,衛鞅被車而死。秦敗魏於岸門,俘虜魏將魏錯。
  337楚、韓、趙、蜀四國之君入秦朝見。
  336魏韓二國之君朝見齊威王於東阿。秦國“初行錢”。
  335魏韓二國之君朝見齊威王於甄。秦攻取韓的宜陽。
  334魏惠王采用惠施的策略,朝見齊威王於徐州,尊齊為王,齊亦承認魏稱王。即所謂“會徐州相王”。
  333趙進圍魏的黃,沒有攻剋。趙在漳水、滏水建築長城。楚圍攻齊的徐州,大敗齊將申縛。
  332魏獻陰晉給秦,秦更名寧秦。齊、魏聯合伐趙,趙决河水灌齊、魏聯軍
  331義渠人亂,作派庶長操前往平定。
  330秦打敗魏於雕陰,擒魏將竜賈。魏獻河西地給秦。
  329秦攻取魏河東的汾陰、皮氏及焦等地。魏攻取楚的陘山。
  328秦開始設置相邦,張儀為秦相。魏全獻上郡十五縣(包括少梁)給秦。
  327秦更名少梁為夏陽,歸還給魏焦、麯沃等地。
  326趙肅侯去世,秦、楚、燕、齊、魏都派銳師各萬人來參與葬儀。秦初臘,會竜門。
  325四月茂午秦惠文君自稱為王。魏惠王會韓宣惠王於巫沙,尊韓宣惠王為王。齊戰勝趙於平邑,俘虜趙將韓舉。
  324秦張儀伐取魏的陝,築上郡塞。魏惠王和齊威王相會於東阿。
  323楚柱國昭陽攻魏,攻破襄陵,得八邑。秦派張儀和齊、楚大臣在?桑會盟。公孫衍發起燕、趙、中山和魏、韓“五國相王”。
  322魏采用張儀的策略,改用張儀為相,把惠施逐走。秦伐取魏的麯沃、平周。
  321張儀兼相秦魏。西漢南越王墓出土有“王四年相邦張義(儀)戟”。
  320秦假道韓魏攻齊,齊威王使匡章為將慶戰。秦伐義渠,攻取鬱郅。
  319秦攻取韓的鄢。齊、楚、燕、趙、韓等國支持公孫衍為魏相。惠施回魏。
  318宋王偃自立為王。魏、趙、韓、楚、燕五國合縱攻秦,不勝而回。燕王噲把君位禪讓給相國子之。
  317秦敗三晉聯軍於修魚。齊聯合宋攻魏,打敗魏於觀澤。
  316秦派司馬錯伐蜀,蜀亡。秦攻取趙的中都、西陽。
  315秦攻韓,戰於濁澤(一作蜀潢)。燕發生內亂,將軍市被、太子平進攻子之。
  314秦大敗韓於岸門。燕子之反攻,殺死將軍市被、太子平。齊派匡章伐燕,五旬攻下燕國。趙召燕公子職於韓,派樂池送入燕,立為燕王,即燕昭王。秦攻義渠,得二十五城。
  313秦派樗裏疾攻趙、俘虜趙將趙莊,攻取藺。
  312楚景翠圍攻韓雍氏,秦助韓反攻景翠。秦魏章戰勝楚於丹陽,虜屈丐,取漢中地。齊、宋圍魏煮棗。秦、魏、韓攻齊到濮水之上,俘虜聲子(或作贅子)。秦勝楚於藍田,韓、魏攻楚到鄧。
  311秦樗裏疾助魏伐衛。秦伐楚職召陵。
  310秦伐義渠、丹犁。
  309秦初置丞相,樗裏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308秦攻取韓的宜陽。
  307趙武靈王實行“鬍服騎射”。趙攻中山到房子。秦開始設置將軍,以魏冉為將軍。
  306趙攻中山到寧薛,攻略鬍到榆中。楚滅越,設郡江東。
  305趙攻中山,攻取丹邱、華陽、鴟之塞、鄗、石邑、封竜、東垣,中山獻四邑請和。
  304秦、楚在黃棘會盟,秦歸還楚上庸。
  303秦攻取韓的武遂。秦攻取魏的蒲阪、晉陽、封陵。齊、魏、韓攻楚,楚派太子入秦,秦救楚。
  302趙攻取河宗氏、休溷諸貉之地,設九原雲中二郡。趙遷吏大夫媽於九原。魏襄王、韓太子嬰入秦朝見。
  301秦攻取韓的穰。齊派匡章,魏派公孫喜,韓派暴鳶,共攻楚方城,殺楚將唐昧,韓、魏取得宛、葉以北地。
  300秦攻楚,拔新城殺楚將景缺。趙再攻中山。
  299楚懷王受騙入秦,被秦王扣留。趙武靈王傳君位給王子何(即趙惠文王),自號主父。孟嘗君田文入秦為相。
  298秦攻取楚析等十多城。趙派樓緩入秦為相,派仇郝入宋為相。孟嘗君由秦回齊。齊、韓、魏聯軍攻秦到函𠔌關。
  297趙武靈王出代,西遇樓煩王於西河而其兵。齊、韓、魏聯軍繼續攻秦。
  296楚懷王死。齊、韓、魏聯軍攻入秦的函𠔌關,秦求和,歸還韓河外及武遂,歸還魏河外及封陵。齊伐燕,“覆三軍,獲二將”。趙滅中山,遷中山王於膚施。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青銅時代的蕨類戰爭 引子:人之初第一章 三皇神跡(46億——約5000年前)
第二章 黃帝蚩尤(約5000年前)第三章 堯風舜雨(5000-4000年前)
第四章 虛無之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第五章 商祖烈烈(公元前1600—前1046年,青銅時代)
第六章 大周天子(公元前1046—前771年)附錄
青銅時代的恐竜戰爭 引子 (關於上一本書)第一章 笑傲諸侯(770 B.C. --700 B.C.)
第二章 傾國二姬(700 B.C.—685 B.C.)第三章 大哉強齊(685 B.C.—645 B.C.)
第四章 江漢新貴(B.C.770—B.C.645的楚國)第五章 獻公之恨(B.C.768—B.C.650的晉國)
第六章 秦晉之好(B.C.650—B.C.645)第七章 晉文踐土(B.C.645—B.C.628)
第八章 獨霸西戎(628 B.C.—620B.C.)第九章 趙氏孤兒(B.C.620—B.C.607)
第十章 問鼎中原(B.C.607—B.C.590)附錄
青銅時代的蜥蜴戰爭 第一章 強哉驕,大晉風流(600B.C.-580B.C.)第二章 鄢陵舞蜥(580B.C.-575B.C.)
第三章 悼公再霸(575B.C.-555B.C.)第四章 禍起蕭墻(555B.C.-545B.C.)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