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性生活 》 水洗的欲望:中國式情愛心理 》
第40節:中國式情愛中的男人法則(8)
孔維民 Kong Weimin
至於傷疤,我覺得男人有傷疤反而會更帥。而男人也不需要過分悉心呵護皮膚,我們不怕曬黑。當然,作為藝人,保養必不可少,比如如果不想曬到蛻皮,一定要做好防護,但衹要基礎的防護步驟就好了。因為我覺得,男人就是要粗獷一點,有幾條皺紋反而更有男人味。
文身
文身之於中國男人,最熟悉的文學形象應該是《水滸傳》中的九紋竜史進的形象。不過《水滸傳》的第八十一回卻實實在在地描繪了風月慣傢李師師對於浪子燕青身上文身的喜歡神態:
數杯之後,李師師笑到:"聞知哥哥好身紋綉,願求一觀如何?"燕青笑到:"小人賤體,雖有些花綉,怎敢在娘子跟前揎衣裸體?"李師師說道:"錦體社傢子弟,那裏去問揎衣裸體!"三回五次,定要討看,燕青衹得脫膊下來,李師師看了,十分大喜,把尖尖玉手,便摸他身上。
文身不是男子的專利,女性的文身甚至更有特別的風韻。但是相比之下,男人文身的人數更加多一些。而在西方國傢,文身早已經成為青年男子用來炫耀青春、認同自我、發泄情緒的社會現象,社會大衆對文身的態度是寬容的。
文身的源流很久,根據陳華文的介紹,被稱為西方文學之父的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經在其手記中寫道,"沒有文身的人就不是好出身。"希羅多德約生活於公元前484年至前425年左右,可知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盛行文身,並且成為上層社會出身的象徵。顯然,等級制度的文身,要麽從別的民族作為一種高雅的文化被引進,因而被上層社會所專有,要麽已經過長期的傳承而異化,可知其原初的文身,歷史一定更為久遠。
這類記載,在中國更為常見,其歷史也更早。《左傳·哀公七年》載:"太伯端委,以治周禮,仲雍嗣之,斷發文身,裸以為飾。"《史記·吳世傢》解釋這段歷史說:"吳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歷之兄也。季歷賢而有聖子昌,太王欲立季歷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荊蠻,文身斷發,以避季歷。季歷果立,是為王季,而昌為文王。"《周本紀》也載,"二人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吳越春秋》說得更為明白,太伯、仲雍"遂之荊蠻,斷發文身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我們從歷史記載可知,姬昌為周文王,其於周武王滅商興周,時間在公元前11世紀(約前1027年),武王在位15年,約於前1039年登王位。太伯、仲雍為周文王之伯父、周武王之從祖父,可以推知,奔荊蠻之事當發生於公元前12世紀左右,則離現在已三千餘年了。而太伯、仲雍投奔於吳,斷發文身不是自己心血來潮,而是歸化於夷狄之習俗,即入鄉隨俗,那麽,"荊蠻"即吳越之地的人民,斷發文身的習俗當更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 | 第3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2) | 第4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3) | 第5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4) | 第6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5) | 第7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6) | 第8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7) | 第9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8) | 第10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9) | 第11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0) | 第12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1) | 第13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2) | 第14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3) | 第15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4) | 第16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5) | 第17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6) | 第18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7) | 第19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8) | 第20節:浪漫、性與中國文化(19) | 第21節:女性法則(1) | 第22節:女性法則(2) | 第23節:女性法則(3) | 第24節:中國式情愛中的女人法則(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