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感悟 》 我不是教你詐 》
續集
劉墉 Liu Yong
劉墉:《我不是教你詐》續集
賣瓜瓜不甜
我對工作倫理的結論是:
無論你是主管或部屬,永遠要記得——
第一,要遵守職業道德,維護顧客的權益。
第二,要嚴守職位的分際,在什麽職位,做什麽主、說什麽話。
第三,要盡忠職守,維護工作崗位和工作夥伴的權益,千萬別吃裏扒外、通姦資敵。
唯有人人遵守工作的倫理,人際才能有共信,事業才能有共榮,社會才能有進步。
當蜜月過去的時候
想想,如果你在朋友欠你小錢的時候,就趁他領年節奬金,暗示他還,甚至故意作個低
姿勢,說自己出了點事,急需。
錢的數目少,拿出來輕鬆愉快,他當然會還。
如此,有藉有還,朋友之間既有“通財之義”,也有“還錢之信”,永遠是好朋友,怎
會淪落到避不見面的地步呢?
俗話說得好——“債多人不愁”。
債多而不愁的人,不是有能力還債,而是“一翻兩瞪眼”——要錢沒有。要命一條。他
由拉下臉來借錢,到拉下門來躲債,最後則是拉下自尊賴皮。
失敗到絶望的時候,就自暴自棄,這是人的天性。不論做生意、帶部屬、交朋友,希望
能有群子之交,就要時時註意“怎麽維護對方的自尊”。
這世上無論進化或腐化,都是慢慢發生的。唯有建立制度、情理分明的人,能夠像設有
紅緑燈和安全島的道路,不但走得快,而且少出事。
記住!農業時代,那種“一諾千金”的時代過去了,要做長久的朋友、長久的生意,你
要有維護對方尊嚴的技巧,與絶不妥協的原則。
萬裏尋畫記
見獵心喜,卻又因為心喜過度,而喪失了原有的判斷力。這是每個人都有的毛病。
我們總是想別人沒自己聰明,而在下棋時,希望對方不要看出我們的弱點。如果對方真
沒看出來,而走了另一步時,我們則暗自心喜。
豈知,如果對方是高手,他也可能正設下這個陷餅,讓我們把註意力放在上面,而忽略
自己另一個更大的弱點。
五折大採購
我們更要瞭解一件事,就是人性。
既然有“以為小角落就比較安全的蚊子”,也就有“專在小角落下網的蜘蛛”。憑什麽
衹能你聰明,別人就不能對準你心理的弱點呢?
如果他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好不容易有你這條肥蟲上網,就更會好好
“吃”你了。
所以,你可以放心自己傢門邊的小店,認定他比較便宜。(因為他今天騙了你,明天你
再也不上門,甚至可以到四鄰去告他。)卻絶不可相信旅遊區,尤其是異國的商傢,免得被
他們“連肉帶骨”地吃掉。
後來居上的小董
人們失敗,常因為不能替對方想。
許多人寫信,不但竜飛鳳舞地簽名,而且竜飛鳳舞地寫地址,他以為自己滾瓜爛熟的地
址,也應該是別人熟悉的東西,豈知可能因此,而接不到回信。
許多人在投稿時,也字跡潦草。當他寫一般文句的時候,上下文串起來,主編還能
“猜”到,但是當他寫地名、人名或專有名詞的時候,難道還要忙碌的主編去翻百科全書
嗎?…
他常因此被退稿。
好個豪爽的大漢
我必須強調,這世界上有些人是開“合理標”,有些人是開“最低標”。
開“合理標”的人,先算好大約應該需要的工本費和利潤,來投標的人,要價過高,他
固然不取。如果報價太低,他也不取。道理是——那麽低的價錢,不可能做得好。
至於開“最低標”的,則是衹要東西看起來差不多,推算得便宜,就買誰的。豈知生意
人,往往看準這一點,先以最低價,搶下這筆生意,再一步步要你追加預算。
“對不起!物價上漲了。”
“對不起!碰到流沙層了!”
“對不起,我這樣做,一定自己先倒,我做不下去了。”
碰到這種狀況,你是要拿“約”修理他,還是跟他妥協?何況許多民間的交易,像小郭
的屋頂,根本沒有什麽“約”。
除了交易,人事也一樣。
包在我身上
從政的人常說,先不要考慮開出去的政見支票能不能兌現,而要知道,如果得不到政
權,就連半個政見也無法兌現。
在人生的戰場上,無可否認的:
當兩個人戰鬥,衹有一把槍,誰先搶到槍,就可以用槍把對方撂倒。
既然對方倒了,就不再有人和你爭;既然沒人跟你爭,就連指責你當初不擇手段“搶槍
的聲音”,也不再會出現。
半個也跑不掉
當你不會用人的時候,不但是用錯了人,而且會失去人。失去的那人,更可能成為你的
敵人。
當你讓下面人搶位於的時候,他不但搶到自己的位於,而且可能搶到你身邊的位於。
進一步,他可以搶你的位子;退一步,他可能擋住你的視綫,使你看不清周遭的情況。
看不清周遭是最危險的,當你總是跟某人合作,而不隨時出去瞭解市場和比價時,你很
可能有一大發現,這老朋友算你的價錢,比別人都貴。
不是他漲了,是別人跌了。他卻因為你總是“照以前的方式”,而沒有主動通知你降
價。
要糟的是,當你不去要求他,他也會在伺侯你的時候,因為缺乏跟外界的接觸,少了比
較的機會,“你們”很可能一起老化、一起落伍。
此外,商人多半知道在老闆那種“吃不下,含在嘴裏也好”的道理。當你不夠靈活,不
去監督的時候,他們就吃定你,綁定你,甚至在必要時——
犧牲你!
而且使你明明被犧牲了,還覺得他夠朋友。
全靠老同學
情與法的關係非常微妙。法看來是硬的,情看來是軟的。但法是人定的,也由人執行。
執行的人有情,這法就有了彈性。
更進一步說,當法愈嚴苛,愈不合人情的時候,那執行的人,就可能變得愈重要。
法,一定要合理,不合理的法要修,而不能用“人情的執行從寬”來補償。
因為在這執法從寬中,不但不能真正地“執法”,而且造成許多弊端。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發現別人要你簽不合理或你辦不到的約,你必須知道,從簽約的那
一刻起,除非你夠大、夠硬,否則每一個攪局的小鬼,都可能處理你。
情與法的不夠分明,是我們社會的通病。
許多人在這當中得了好處,許多人被這樣吃死。
記住!
你可以要求修法,不可以故意違法。衹有當“法”能公正、合理的時候;執法纔可能嚴
明、弊端纔可能減少。
當法律放假的時候
許多人,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衹因缺少這分機智,為保住“身外之物”而抵抗,結
果造成悲劇。
不錯!東西是你的,他憑什麽要搶?你當然可以反抗。但你也要知道,當東西是你的,
群衆是他的,而你勢單力孤的時候,東西也可以變成他的。
孔子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邦無道,危行言孫”,就是這個道理。
當你不小心進入“危邦”或“亂邦”,就必須認清情勢,明哲保身地想辦法“全身而
退”。再在全身而退之後,想辦法“平反”。
記住!不要在必輸的情況下逞英雄,也不必在無理的環境中講理。
否則,你就永遠沒有講理的機會了。
扒手請上鈎
我們要知道,賊也是人,也有自尊。他可以失手被捕,衹怪自己“手藝”差。但是,當
他發現上了你的鈎時,是他鬥智輸給你,他的面子就挂不住了。
你愈是弱小,贏了他,他愈覺得丟人,他愈可能對你不利。
所以,聰明人,除非有萬全的準備,即使發現了賊,也要按兵不動,甚至故意咳嗽兩
聲,留上條路給賊出去,再看準了他,以後動手。
孫子兵法上說“圍師必闕”就是這個道理。把敵人圍住的時候,與其讓他作“睏獸之
鬥”,跟你正面拼命,不如留個缺口,讓他由那裏逃跑,在他落荒而逃的時候,從後面追
擊。
想想!是正面與你拼命的敵人容易對付,還是正在逃跑的“背面露出來”的敵人容易對
付?
當然是後者!
於是,你忍一時,仿佛為他留條生路,反而能自己不傷一卒,把他殲滅。
相反地,你也要知道——
如果有一天,你與別人爭鬥,人傢故意閃開,可能正是等你把弱點露得更大些,好將你
徹底摧毀。
那看來像“一念之仁’的,其實是“百謀之毒”。
所以,即使你在逃的時候,也應該有組織,有戒備地,以面對敵人的姿勢離開。
何必逼人太甚
我們常批評人“不識相”。
“不識相”就是不懂得看面子,別人給臉的時候不要臉;別人給臺階的時候,又不順着
臺階下。
同樣地,當別人要臉、要臺階的時候,你不給他,也是“不識相”,因為你造成彼此的
尷尬。
要知道,每個“吹牛”都是一種謊言;每個魔術都是一種謊術;每個托詞,都是一種謊
話。
這些“謊”,多半沒有惡意,而是為了表現,為了面子,你何必去戳穿呢?
他知道你有數,卻不去戳穿,一定心存感激。相反地,他希望找個藉口開脫,你硬是擋
着不讓,他也一定加倍恨你。
成長,使人能看透謊言,看穿騙局。
成熟,也使人能知道什麽時候不戳穿謊言,什麽時候不戳穿騙局。
如同用兵,你衹是留個缺口。
你可以追殺他,使他全部落網;也可以放他走,讓他感激你,成為未來的朋友。
避免正面的衝突,是處世的重要技巧。
第五縱隊成軍記
世上的情形就這麽妙。你會發現人們似乎有一種特殊的第六感,把那些蛛絲馬跡設法聯
想在一起,開始猜、開始問,並且由對方的反應中歸納,最後得到結論。
多殘酷啊!衹是沒辦法,為了減少阻力和“對彼此的傷害”他不得不這麽做。換成你,
你難道不會這麽做嗎?
現在,你就更可以瞭解,為什麽無論人事、政策、成交、邦交的消息,都不能提早走
漏。而明明第二天就會發生的事、當事人還故作驚訝他說:
“不要鬍說,完全不可能!”
你也必須由前面的故事和論述中,得到教訓——
即使你百分之百確定,也不能在言談或任何行動上表現出來,即使那“掩不住的喜
色”,都不可有。否則,你就可能空歡喜一場。
相對地,如果你是得到消息的那個“關鍵人物”,你也最好別說。因為當你“愛現”的
時候,也可能給自己找大了麻煩。
通神的小尤
因此,如果你是小民,要知道那些自吹“有內綫”的人,常是假的。你托他,不但可能
吃虧,還可能把事情弄得更槽。
如果你是當權的長官,更要知道,每個在你身邊打聽消息的人,一轉身,就可以把小消
息擴大,然後成為“買辦”,獲得利益,甚至使你背上黑鍋。
當然,在這世界上,哪個角落都有真通天的人。愈是“人治”的國傢,這種人愈多;愈
是“法治”的國傢,這種人愈少。但即使在最法治的國傢,消息的提早走漏,還是可能造成
意想不到的結果。
臨門被他踢一腳
人都有這個毛病——心裏藏不住話,尤其當自己對別人有恩的時候,更巴不得對方早早
知道。許多人事、生意的消息,都是這樣提早曝光,結果壞了大事,或被人搶了功勞。
應該知道,如果發現你的公司或長官,已經主動考慮你希望卻沒說出的事,你千萬不可
躁進,當你以為“開個口”,可能使事情發展得更快時,很可能反而失去將到手的東西。
走下山頭的時候
如果你不希望看到下面人見風轉舵、一一離開的場面,就絶對不能早早讓下面的人,感
覺到“風嚮變了”。
他們跟着你,你變了,是你對不起他們,是你令他們失望,在你已經失勢的時候,千萬
不要給他們太多反彈的機會。
尤其是,當你在“想繼續”與“不想繼續”的時候,更不可以露出一點“倦勤”的樣
子。否則,你不但不能光榮地“主動走下臺”.反而會變成難堪地“被逼下臺”。
這當中,有多大的差距啊!
我覺得有必要。我認為每個人,無論你是長官或部屬,政客或小民,都應該瞭解“不成
熟的事不可說”的道理,許多人都由於不能做到這一點,不但壞了別人的好事,也壞了自己
的好事。
老趙的鎮館之寶
在收藏界,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當然的道理——
由於你是新手,你理當繳學費,從“學習”中避免“上當”,也從“上當”之中“學
習”。新手吃一次虧、學一次乖,漸漸變成老油條;又用老油條的本事把新手唬得一愣一
愣。
大傢為什麽都這樣作呢?道理很簡單。
你既然廢寢忘食沉迷其中,成為收藏傢,成為“癡”.成為“癖”。
你當然愛那樣東西,愛得要死。
這世上最大的問題,往往出在愛上。
當你看上一塊王、一個瓷器、一張畫,舉世衹有那一件,你愛得要死,還會讓給別人
嗎?
一個人可以非常廉潔,絶不貪非分之財。但是當他愛物成癡的時候,看到那個物,就另
當別論了。你絶不能用他“對錢”的態度,來推想他“對收藏”的態度。
因為錢隨時可以賺到,那稀世的收藏品,卻可遇而不可求。
如果你問我收藏東西最穩當的方法,我要建議:
一,你可以請行傢介紹,或直接嚮他購買“雖是上等貨色,卻非他看得上限的精品”。
既然他看不上限,就心中“無爭”,也就能客觀地為你着想。
二、如果你真打算收藏好東西,自己又不內行,你有兩條路可走。
去國際知名的拍賣場,買“見諸圖錄”,也就是知道以前由誰收藏過,而且印在收藏目
錄的東西。
或先去寶石或古董鑒定班,好好學,學會之後,再自己出去,冷冷靜靜地買。
記住!這世界上,最難改變的是人性,最可能信任的是自己。
導遊有禮
我說這許多,是告訴你什麽是人性,我也建議你:
如果介紹朋友到熟店去買東西(尤其是貴重的),應該當着朋友面,對店老闆說:“這
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要任何好處,你把他當成我,盡量算便宜!”
而當你後來居然像前面故事中小英一樣,還是拿到回扣的時候,則應該還給朋友。
如果你是老闆,要常註意來往廠商與你職員的關係。公是公、私是私,逢年過節廠商送
點小禮,是人之常情。你理當讓員工分享。
假使“他們”愈走愈近,你就要防止弊端。
如果你是職員。
我盼望你在這個濁世,作一濟清流。當來往的商傢要給你“不合理”的優待時,你要知
道,那是不當得的好處。
鄭重地告訴他,甚至在一開始為公傢採購時,就對他說:“我不拿任何好處,既然我自
己嚮你買東西,也不會要求特別的折扣。請你給我公司最便宜的價錢。”
你必因此獲得他的尊重,傳到你老闆的耳裏,你更能獲得重用。最要緊的是,由於你對
道德的不妥協,使你能不遭受更大的誘惑。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每個人,包括你自己的“人性”。
拳王與小女生的對决
同情弱者,是人的天性。在男女爭鬥的情況下,同情女性,也是人的天性。
人們會想,弱者明知打不過強者,為什麽會反撲?當然是被逼急了!被逼迫的人,理當
獲得同情!
這就好比,當一隻小貓撲嚮大狗時,無論小貓是不是在撤野,總能得到喝彩。
同樣的道理,當比你弱小的人决定拼命,即使你的實力強得多,又有一百二十個道理支
持你,也最好不要跟他正面衝突。
不錯!你很強,你是可以一刀砍下他的頭,而他頂多衹能砍你一條腿。到頭來,你一定
贏,他一定死。
問題是,你非但贏得不光榮,而且當你斷了一條腿之後,還能稱得上英雄嗎?
悲憫的悲哀
“別跟不要命的人鬥!”
當你發現對手,不惜犧牲他自己的生命、親人的生命,或”第二生命”,而與你周旋到
底的時候,就算你有理,也最好避一避。
當你發現一個人愛你,超過愛他自己,甚至為你不惜犧牲自己親人的時候,也要好好想
想,他會不會有一天犧牲你。
你愈是成功、強大、有錢、有名,愈要小心這些!
不好也不壞的人
想來想去,我發現,其實世上許多人,都是這種不好不壞的人。當你不小心的時候,他
們會占你的便宜;當你跟他有了交情,他又可能對你付出。
我也發覺,在這瞬息萬變的時代,每個人似乎都成了旅客,當你有一點陌生、有一點外
行,或不懂得工作倫理的時候,人們在指導你之前,可能先欺負你。
本書的目的,正為提供這種教訓——
當你工作時,哪些立場必須站穩?
當你有了人事的安排,為什麽不能提早透漏?
當你買東西比價時,為什麽應該要求合理價,而非最低價?
當你發現不利於自己的小徵象時,為什麽要早早反應?
當你有倦勤之意時,為什麽不能表現在外?
當你做了法官、醫生、老師、秘書、接待……你又有哪些工作上的禁忌?
雖然表面看,都是令人挫折的故事,或透漏了一些人間的詐術,但背面所要探討的,都
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我要再一次強調,每個人都是“人”,都有着人性的貪婪、自私與溫情,如同前面談的
那位司機和藝品店的老闆。我們永遠不能因為對方表現的良善,而忘記他也有人性的弱點。
更不可由於他一時的卑劣,而否定他可愛的一面。
《我不是教你詐》,比起前一集,誠然是較深也較辣地。我衷心盼望每位讀者,能瞭解
我寫作本書的目的——
我不是教你詐,是教你認清人性,不可因為他們的好,忘了他們的壞;不要因為他們的
惡,忘了他們的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