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集 浮光掠影看平生   》 第40节:论书随笔(4)      启功 Qi Gong

  四、字的整体外形,也是先小后大。
  由于先紧后松的原关系,结成整字也必呈现先小后大,先窄后宽的现象,例如"上",本来是上边小的,但若把" "靠近"一"的左半,"上"便成了" "势,即不好看。"上",成了 势,便好看,因为它是左小右大的。"下"的"卜"也须偏右,若" "使不好看,因为下 是左小, 是右小,道理极其分明的。其余不难类推。也有本来左边长、重的,如"仁",谁也无法把"二"写得比"亻"高大。但"二"的宽度,万不能小于"亻"的宽度。" "势也是不得已的。至于 势也有,可以用点划去调剂了。
  至于"行气"说法,总不易具体说清。若了解了中心四个小聚处的现象,即可看出,一行中各字,假若它们的A或C处站在一条竖线上,无论旁边如何左伸右扯,都能不失行气的连贯。当然写字时不易那么准确连贯,在写到偏离这条竖线时,另起竖线也有的,再在错了线的邻行近处加以补救,也是常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更是书家所各有妙法的。
  以上只是曾向初学者谈的一些浅近的方法。至于早有成就、自具心得的书家,当然还有其他窍门和理论,我们相信必会陆续读到的。
  从来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要写好行书宜先学楷书做基础。这个道理在哪里?也是"结字"的问题。行书是楷字的"连笔"、"快写",有些楷字的细节,在行书中,可以给以"省并"。如"糹"旁可以写成"纟",不但"幺"变成" "、"灬"也变成" "。
  行书虽有这样便利处,但也有必宜遵守的,即是笔划轨道的架子、形状,以至疏密、聚散各方面,宜与楷字相一致,也就是"省并"之后的字形,使人一眼望去,轮廓形状,还与楷字不相违背。
  再具体些说,即是楷字中的笔划,虽然快写,但不超越、绕过它们原有的轨道,譬如火车,慢车每站必停,可比楷书;快车有些站可以不停。快车虽然有不停的站,但不能抛开中间的站,另取直线去行车。近年有些人写行书太快了,一次我见到一个字,上部是" ",下部是"车",实在认不出。后从句义中知是"军"字,他把"冖"写成" "了,缩得太浓了,便不好认。又有人写"口"字形"h"形,左竖太长,右边太小。虽然行笔的轨道方向不错,但外形全变,也就令人不识了。
  这只是说"行"与"楷"的关系,至于草书,比行书又简略了一步,则当另论了。
  三琐谈五则
  在书法方面的交流活动中,有青少年提出的询问,有中年朋友提出的商榷,有老年前辈发出的指数,常遇几项问题:综合起来,计:(一)学习书法的年龄问题;(二)工具和用法的问题;(三)临学和流派的问题;(四)改进和提高的问题;(五)关于"书法理论"的问题。
  这里把走过弯路以后的一些粗浅意见,曾向不同年龄的同志们探讨后的初步理解,以下分别谈谈。因为对前列各章的专题无所归属,所以附在最后。
  (一)学习书法的年龄问题
  常有人问,学习书法是否应有"幼工"?还常问:"我已二三十岁了,还能学书法吗?"我个人的回答是:书法不同于杂技,腰腿灵活,须要自幼锻炼,学习书法艺术,甚至恰恰相反。小孩对那些字还不认识,怎提得到书写呢?现在小孩在"功课本"上用铅笔写字,主要的作用是使他记住笔划字形,实是认识字、记住字的部分手段。今天小孩练毛笔字,作为认字、记字的手段外,还有培养对民族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爱好的作用,与科举时代的学法和目的大有不同。
  科举时代,考卷上的小楷,成百成千的字,要求整齐划一,有如印版一般,稍有参差,便不及格,这种功夫,当然越早练越深刻,它与弯腰抬腿,可以说"异曲同工",教法也是机械的、粗暴的。这种教法和目的,与今天的提倡有根本区别。但我有一次遇到一个家长,勒令他的几岁小孩,每天必须写若干篇字,缺了一篇,不许吃饭。我当面告诉他:"你已把小孩对书法的感情、兴趣杀死,更无望他将来有所成就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1)第2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2)
第3节:代序 笑对风雨人生(3)第4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1)
第5节:我心目中的郑板桥(2)第6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1)
第7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2)第8节:记齐白石先生轶事(3)
第9节:记我的几位恩师第10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1)
第11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2)第12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3)
第13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4)第14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5)
第15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6)第16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7)
第17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1)第18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2)
第19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3)第20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4)
第21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5)第22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6)
第23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7)第24节:溥心畬先生南渡前的艺术生涯(8)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