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评论 梨园往事   》 第40节:汪笑侬、李洪春联袂演出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汪笑侬、李洪春联袂演出
  汪笑侬是清代末年一位出身满族的京剧演员。他生于一八五五年,卒于一九一八年。在笑侬并非京剧科班出身,而是个"下海"者,当京剧演员前是举人出身,做过两任知县。他在场上被人参倒后,不以失为意,反以演戏为荣,正式"下海"。
  汪笑侬"下海"后,不仅登台演戏,而且编演了许多时装新戏。其中有一出名为《采茶奇案》。这出戏说的是大哥怀疑兄弟与自己的妻子有奸,酒醉误入茶馆,杀死卖茶母女;回家后见兄弟正在读书,方知错杀了人,不久就被府捉拿。在这出戏中,汪笑侬演弟弟,名伶李洪春演大哥。李洪春时有"活关公"之誉,唱做俱佳。这两位名角联袂演此剧,档次很高,然而却闹了许多笑话。
  他们演出那天,正赶上下大雪,偌大的戏园子里,只卖出九十多个座。剧中有一场戏叫"哭监",内容是弟弟到监牢中探望大哥,痛哭不止。扮演弟弟的汪笑侬有一段"二六"板唱腔,共一百多句唱词,要唱很长时间。汪笑侬这一唱,没完没了,可把坐牢的李洪春扮的大哥冻坏了。在场上,汪笑侬穿的是皮袄、马挂、棉鞋,他不紧不慢,暖暖和和地唱;李洪春穿的是单布罪衣、罪裤、草鞋,坐在那里哆里哆嗦地听着,冷得动弹不得。
  等汪笑侬把一百多句唱完,李洪春本应接唱两句:"好汉做事好汉来应下,劝兄弟不必泪如麻。"这段戏就算告一段落。可是,当时李洪春心想:汪笑侬你也真够损的,你穿得暖暖地大唱特唱,我受得了吗?再说我的手铐、脚镣都是真家伙,冷冰冰的。台下总共就那么几十个人,你不会少唱点吗?李洪春想到这里,越思忖越有气,便有了主意:你汪笑侬不是"大唱"吗?好!我也不"小唱"!于是,等汪笑侬刚一唱完,李洪春马上叫板:"兄弟啊!"打鼓的一听,李洪春要来"流水"板,马上开点子,李洪春现场编词,唱了起来--
  兄弟二人困监衙,劝兄弟不必泪如麻。都只为我与你嫂子把架打,你不该劝架不公向着她。因此上我怒气不息离家下,去到那酒肆之中细盘查。只吃得醉醺醺又听谯楼更鼓打,左思右想火上发。也是我手拿着刀一把,只吃得醉模咕咚,糊里糊涂,马马虎虎错把茶馆母女杀。天不容被拿,弟兄二人困监下。好汉做事好汉来应下,劝兄弟不必泪如麻。
  在这段唱中,最后两句与原戏词完全一样,只是前边一大段为现编现演。虽然如此,因编得得体,还是博得台下这九十多名观众一片喝彩声。
  戏演毕,二人到了后台,汪笑侬生气地问李洪春:"你怎么编出这一段来?"李洪春见汪笑侬生气了,便笑着说:"大爷,这出戏你卖派的地方是唱腔,我得捧捧你这出戏,才多喝了几句,失礼了。"汪笑侬闻之,无奈地骂了李洪春一句,也就算了。
  四大名旦的竞争
  二十年代以后,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曾经开展一场编演新戏的竞争,使京剧舞台五彩缤纷,好戏连台。他们编演的四"红"、四口"剑"等剧目,在社会上广为传诵,使戏迷们大饱眼耳之福。
  这四位京剧艺术大师虽然同演旦角,但风格迥然不同:梅派端庄华贵,程派含蓄深沉,尚派婀娜刚健,荀派妩媚活泼;他们在艺术上推陈出新,各人独树一帜,互不相让。
  这一时期的竞争是以四"红"拉开序幕的。所谓四"红",是指以"红"字为首的剧目。梅兰芳率先推出《红线盗盒》,接着程砚秋创演了《红拂传》,尚小云创演了《红绡》,荀慧生创演了《红娘》。很快,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红"热。
  不久,四大名旦又推出以"剑"字为尾的剧目。梅兰芳演出《一口剑》,程砚秋推出《青霜剑》。在梅、程密锣紧鼓之际,横里杀出尚小云,推出《峨嵋剑》;荀慧生将剑加倍,推出《鸳鸯剑》。这样,四"剑"寒光闪闪,京剧舞台又起高潮。
  "剑"热一过,四大名旦又各自演了一出带有旦角"反串"小生行当的戏。梅兰芳首先上演《木兰从军》,程砚秋上演《聂隐娘》,尚小云上演《珍珠衫》,荀慧生上演《荀灌娘》。
  当然,四"红"、四口"剑"和四"反串"的相继出现,既不是偶合,也不是凑趣,而是四位艺术家明显的艺术竞赛。这次竞赛促进了四大名旦艺术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也促进了京剧事业的繁荣。
  四大名旦虽然在舞台上互为竞争对手,在台下却是挚友。程砚秋曾师从梅兰芳,所以即使后来成名了,对梅兰芳仍是恭恭敬敬,礼貌有加。而梅兰芳也不以师自居,他钦慕程砚秋在《金锁记》中的表演和唱腔,逢人便说他演这个戏不如程砚秋,并真的放弃了这个戏。尚小云原来的拿手杰作是《楚汉争》,但一俟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出来之后,他自叹弗如,在传授弟子技艺时总是直言劝诫:"这个戏要学海先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程长庚"大老板"第2节:"单刀叫天"谭鑫培第3节:"老乡亲"孙菊仙
第4节:知县名伶汪笑侬第5节:"关戏泰斗"李洪春第6节:"德艺只馨"盖叫天
第7节:名丑箫长华的念白第8节:"戏篓子"赵松樵第9节:"猴王"李万春
第10节:女伶刘喜奎不畏权贵第11节:程砚秋三请俞振飞第12节:花脸宗师郝寿臣
第13节:当代名丑马富禄第14节:"四大须生"之一奚啸伯第15节:一代名旦荀慧生
第16节:四大名旦中的尚小云第17节:须生泰斗马连良第18节:著名武旦宋德珠
第19节:"金霸王"的癖好第20节:"铁嗓青衣"王玉蓉第21节:吴素秋早年二三事
第22节:童芷苓和她的弟弟妹妹第23节:"舞台飞人"张德俊第24节:李世芳青岛罹难前后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