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历代女诗人的诗生活:满目梨花词   》 17请你务必风花雪月      Kang Ma

  【个人简历】
  姓名:刘令娴
  朝代:南朝梁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职业:诗人
  主要作品:《祭夫文》、《光宅寺》、《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
  ——《光宅寺》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
  ——《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
  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干,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祭夫文》节选
  女诗人刘令娴靠写“粉诗”出名,这符合南朝齐梁年间的文学风尚。那个时代,上至皇帝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酷爱文艺。谁要深谙附庸风雅之道,就能升官发财。文化人就意味着是朝廷的人,舞文弄墨就意味着具有踏入官场的资本。就连诗歌评论家钟嵘也不得不服,他在《诗品》序中这样描绘当时的文学风气:“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官太太的刘令娴当然要与时俱进了。她的这首《光宅寺》应运而生:“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凡是读过此诗的人,脑海中都会出现如下暧昧的画面:黄昏时分,一位容貌娇艳的知识女性来到光宅寺烧香拜佛。长廊深处,一位帅呆了的青年和尚对其挤眉弄眼,女子立刻春心荡漾难以自拔,就尾随和尚来到禅房……至于他们进入禅房之后究竟做了什么,在此就不多做猜测了。
  如此充满把玩意味的诗,出自一位已婚妇女之手,难免让好事者浮想联翩。中国的读者(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大都保持这样一个习惯,睹文揣人。看到作品中有“出格”行为,就自然联想到作者的人品。所谓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在小说里,稍微资深点的读者都知道,里边的情节大都是虚构和夸张的,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与作者自身关联不大。在诗歌里,读者若是发现“放浪形骸”的痕迹,就会不假思索地认定作者作风有问题。这是个很奇怪的现象。要知道,诗歌里的“我”也非现实中的“我”,诗歌里的“事件”更非现实中的真实“事件”。虚构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都可以存在,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但很多读者还是愿意相信“自我感觉”。唐代的高仲武就是这方面的读者的代表。他读完这首“黄诗”之后大为恼火,就讽刺道:“形质既雌,词意亦荡。”意思是说,诗写得如此低俗,其人也必放荡。而清代的王士祯则显得很有风度,他从侧面评价道:“勉名臣,悱名士,得此才女,抑不幸耶!”意思是说,徐家父子(徐勉是刘令娴的公公,徐悱是刘令娴的丈夫)都是文学名流,怎么会招这样的女人进家门呢?真不知道是应该同情,还是应该悲哀呢?
  这首《光宅寺》问世以后,立刻在皇宫之中流行开来。那些深居皇宫大内的贵族们早就看腻了假大空、形而上的文学作品,他们对平民生活的追求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他们乍一读到这首发生在民间的,贵妇人勇追帅和尚的“通俗文学”着实倍感新奇,偏爱至极。于是互相传阅,并常常秘密聚于一处展开深入的讨论交流。这种地下的文学交流方式俨然成为一时之风尚。在热心读者口手相传的热潮中,刘令娴凭借着一首“粉诗”出名了。该诗被评为年度最佳诗歌,并收入当时的权威诗歌集《玉台新咏》。刘令娴写的第二首“粉诗”更为惊世骇俗,此诗被好事者称为史上第一首“同性恋诗歌”。在《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中刘令娴这样写道:“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这首诗是刘令娴赠予一位叫谢娘的女子的。刘令娴跟谢娘到底是什么关系,史书上没有记载。从字面上理解,诗中“栀子”在南朝民歌中指恋人,往深延伸,就是写给恋人的情诗。但后世诗歌研究者认为,仅凭借“栀子”一物就说刘令娴和这个谢娘有暧昧的同性关系未免有些片面。如文章开头所言,刘令娴所处的南朝齐梁年间社会思想开放、文风自由。文人写什么和怎么写,朝廷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诗文中出现同性之间的“亲昵”称呼或者“过激”语气,也许只是作者脑海中出现的幻象,形而上说就叫做“有我之境”,抑或当时就流行这样的写法。作为当时处于风口浪尖的文坛新势力,刘令娴有许多“知音”。同时代诗人谢惠莲、沈约、庾信等人的作品中,就不同程度涉及同性恋题材。由此可以推断,文人之间的互相跟风写作,直接造成南朝一时旷达放诞之风。此类题材并非刘令娴的“独创”,更不能就此说明作者就有“特殊癖好”。
  已为人妇的刘令娴写出如此暧昧的诗歌,其夫徐悱按理说应该生气才对。得知老婆在诗中勇追和尚,徐悱非但不生气,还写诗和之:“知君自荡子,奈妾亦倡家。”徐悱说得明白,我是浪子,我老婆是交际花。她玩她的,我玩我的(在诗中),互不干涉、和谐共处。瞧瞧这两口子,在诗中坦白彼此的隐私,真称得上是艺术上的同道。他们开诚布公的爱情,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既让人瞠目结舌又让人深深叹服。刘令娴曾在《答外诗》一诗中这样表达对老公的思念:“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鸣鹂叶中响,戏蝶花间鹜。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刘令娴对老公说道:“黄昏中我在梳妆打扮,落日的余晖牵着微风的手,啊,那美丽的黄昏让我沉醉,教我如何不想你?拉开窗帘看到绿树吐新芽,清晨的雨露亲吻着荷叶。啊,窗外的景色如一幅画卷,教我如何不想你?黄鹂鸣叫穿梭于林间,舞动的翅膀像是情人的双臂,啊,我们在绿荫下缠绵悱恻,教我如何不想你?蝴蝶在花丛中翩翩飞舞,空气中弥漫着恋爱的味道。啊,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教我如何不想你?我操起琴为你骊歌一曲,我的心悲伤如釜底抽薪,啊,这一切变得急切而灼热,教我如何不想你?”徐悱看罢,来了兴致。心想,我这媳妇还真够抒情的,这诗写得都快赶上蔡琰了。于是徐悱很快回复道:“日暮想清阳,蹑履出椒房。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不见可怜影,空余黼帐香。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岂忘离忧者,向隅心独伤。聊因一书札,以代九回肠。”刘令娴一看,呀,丈夫敢跟自己“飚诗”,看来不给他点“厉害”是不行了。于是刘令娴又来一首《答外诗》二:“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刘令娴这一轮爱情表白来得更为猛烈:“亲爱的你,文质儒雅的你,风流倜傥的你,宽容大度的你,神色奕奕的你。每一个你都似一段心荡神驰的旋律,搅乱我的心湖。亲爱的,我爱你。就像爱我的眼睛,爱我的嘴唇,爱我的玩具,爱我的梳妆台一样。就像嫦娥爱玉兔,祝英台爱梁山伯,卓文君爱司马相如一样,总之我爱你,爱得忘乎所以,爱得意乱情迷……”当时徐悱在外地出差,夫妻二人两地分居已久,那个时候也没有网络和电话,只好以书信解相思之苦了。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对诗人夫妻不仅是艺术上志趣相投的知音,更是生活中让人羡慕的模范夫妻。
  后徐悱英年早逝,刘令娴悲伤之下写就一篇《祭夫文》:“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侍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干,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刘令娴的公公读罢此诗,立刻打消写祭子文的念头。为什么呢?因为徐悱的父亲徐勉也是个文采卓绝的人物,儿子早逝自是悲伤,就打算写一篇纪念儿子的文章。当他读到儿媳刘令娴的这篇《祭夫文》之后,不禁长叹一声,此诗在我之上,含泪“罢写”。由此可见刘令娴此诗写得何等绝妙。刘令娴曾经被误读为“情色女诗人”,她的遭遇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遇到睹文猜测人的好事者刁难,要么据理力争,上去扇其几个大嘴巴。要么就不加理睬,沉默是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满目梨花词(1)第2节:满目梨花词(2)第3节:满目梨花词(3)
第4节:满目梨花词(4)第5节:满目梨花词(5)第6节:满目梨花词(6)
第7节:满目梨花词(7)第8节:满目梨花词(8)第9节:满目梨花词(9)
第10节:满目梨花词(10)第11节:满目梨花词(11)第12节:满目梨花词(12)
第13节:满目梨花词(13)第14节:满目梨花词(14)第15节:满目梨花词(15)
第16节:满目梨花词(16)第17节:满目梨花词(17)第18节:满目梨花词(18)
第19节:满目梨花词(19)第20节:满目梨花词(20)目录
序一:即使旋转 也要像个陀螺序二:喧嚣的世界和静静流淌的故事1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老公
No.   I   [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