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批評於丹   》 第4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0)      李悅 Li Yue

  請看,最快樂的人已經找到,而且還是“這個社會上的大多數”。和諧社會已經建成!如果還有人不幸福那是因為你的“心裏”有毛病,“幸福不幸福都在你的心裏”,你們自己心裏有了問題與社會何幹?社會已經和諧!網上有人說於丹教授是“和諧社會的訓導師”,此言過矣!已經和諧了的社會原本用不着有人去訓導,於丹教授的兩本書其實也是沒多大用的,唯一的用處就是給於丹教授掙得金錢與名氣,給出版社創造利潤,給電視臺增加收視率,在這個意義上,這些衹是為了獲利而推出的文化快餐。
  我批評於丹教授的書,是因為她沒有說出當今社會的真實現狀,在用謊言誤導觀衆和讀者!
  於丹教授的第三個心得是“感悟與超越”。於丹在這一心得的開篇處寫道:
  名利二字,是多少人一生的追求。但是,要想真正感悟莊子逍遙遊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夠超越名利。而有一個淡泊的心態,是超越名利的基礎。
  於丹教授的意思是:有了淡泊的心態,就有了超越名利的條件。超越了名利就能感悟莊子逍遙遊的境界。
  逍遙遊的境界到底是什麽?
  於丹教授並沒有講。境界不清楚,如何感悟呢?她雖然講了“淡泊為大”,以許由為例說明“連天下都辭讓出去,就是一種博大的境界和情懷”。她雖然講了“空靈之境”,以為“真正擁有了空靈之境,讓我們眼睛敏銳起來,我們就會看到在不經意處,有很多至極的道理”。她講了“冠軍永遠跑在掌聲之前”。還講了“留一份寂寞,給生命,讓生命終於可以開闊靈動起來”。而以上這些並沒有幫助於丹教授感悟出莊子逍遙遊的境界。於丹教授衹好筆鋒一轉,寫道:
  我們需要一種清明的理性。這種理性是在這個嘈雜的物化世界中拯救生命的一種力量。同時,我們也需要一種歡欣的感悟。這種感悟之心可以使我們觸目生春,所及之處充滿了歡樂。
  需要理性,也需要感性,這一句話兩面俱到,幾乎等於沒說。接下去於丹教授又講到道法自然;講到“智慧”與“慈悲”;講到“真正的、至及的道理,既需要我們有遼闊浩瀚的眼界,也需要我們有眼前腳踏實地的實踐。”
  然而,我還是不明白我們到底要去感悟什麽?
  於丹教授這個心得太含糊不清了!
  也許於丹教授自己也覺得這樣對不住讀者,於是終於在這個心得結尾處寫道:
  當我們徐徐合上一頁,感到悠然心會的時候,莊子的價值就真正體現出來了。因為他的逍遙遊給了我們每一個凡俗的生命一雙非凡的翅膀。
  到最後我們纔有了翅膀,我們飛嚮何處呢?
  於丹教授沒有告訴我們。
  於丹教授說不清逍遙遊的境界究竟是什麽,當然也就說不清楚如何超越。沒有明確的目的地,怎麽能有到達目的地的途徑呢?所以於丹教授闡述這一心得時,全篇都是混亂的,若說她“不知所云”也不為過。我不明白這樣“普及傳統文化”,讀者何以看得明白?
  前面我說過,逍遙遊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而這一點是於丹教授避而不談的。莊子的目的就是精神自由。莊子以安命無為為起點,以超越現實為途徑,最終達到了精神自由的目的地。莊子的安命與逍遙是對立統一的。安命是順應現實世界的必然,就是莊子在《應帝王》中所說:“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而逍遙是為了超越現實世界,就是莊子在《天下篇》中所說:“應於化而解於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脫,芒乎昧乎,未之盡者。”是說順應自然變化而解脫物的束縛,並沒有把道理講完,其根源雖不離道的本根,但那道理變化渺茫昏冥,很難窮盡旨趣。
  莊子的超名利,超好惡,超是非,超死生,都是為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精神自由。精神自由是莊子的理想,逍遙遊論就是自由論。
  於丹教授的第四個心得是“認識你自己”。她寫道:
  衹有真正清醒認知了自己,纔可能獲得成功的人生。而認識自己,卻是一件非常難做的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第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
第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3)第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4)
第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5)第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6)
第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7)第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8)
第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9)第1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0)
第1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1)第1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2)
第1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3)第1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4)
第15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5)第16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6)
第17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7)第18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8)
第19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19)第20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0)
第21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1)第22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2)
第23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3)第24節:批評於丹(塞外李悅作品係列)(2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