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反三国演义   》 第四十回 游洛水诸葛亮赋诗 收合肥孙仲谋传檄      Zhou Dahuang

  却说司马懿因汉兵取了孟津,横断偃洛,洛阳兵多粮少,不能久守;又见汉兵横筑长墙,以围洛阳,知道洛阳决不能守,是以乘汉兵未成甬路,先攻宜阳,以疑汉军,然后鸠合全军,突围而出。
  你说孔明不过十余万兵,曹兵在洛阳者十余万,汉兵横亘偃洛,成一纵线,曹兵横轶而出,其势自不可当。孔明志在得洛阳以为根据,知道穷寇勿追,归师勿遏,兼之司马懿多谋耐战,曹兵大将李典张郃,尽在行间,决难一网歼除,或反至多伤士卒;故在通偃师一条路上,撇开防兵,让其退走,单截他的后队,跟他开开玩笑;因此上曹兵,虽然损失几千人马,到得安全退入偃师。
  司马懿兵遇偃师,入府坐定。曹彰救回了徐晃司马昭,进来参见都督,懿急起让座。曹彰道:“都督请勿作谦,我军新败,士气不振,非修明法令,不足以振懦立顽;主公既委都督以专征之任,大小将士,当归统率,方能齐一!前都督远在新安,彰奉令处理偃师军务,令都督既来,彰自当退居麾下,以一事权,令将士无二帅之嫌,愿勿以彰忝列帝支,过相推挹也!”懿见曹彰说得光明磊落,不便过谦,说道:“既然如此,懿就僭坐,以全高意了。”当下请曹彰坐了左首第一位,李典坐了右首第一位,其余将士,按爵位列坐。
  众将坐定,司马懿说道:“懿受命以来,丧师失地,上负明王之推毂,下违将帅之摧锋,耗大储之金,竭生民之力,中夜自思,寸心如割!当奏知主公,另选能将,前来统兵;懿愿削除官位,效力军前,宁以马革裹尸,聊报今天子特达之知,请任城王先代理军务,俟圣旨到来,依旨施行。”
  曹彰起身道:“都督此言差矣!圣上若不知都督能军,决不委都督以方面之重。都督驻兵新安,诸葛亮不能深入一步,为功为罪,人所共知!徒因敌帅阴谋,重以地雷凶器,天崩地塌,虽良平亦不能为谋,贲育不能为勇,都督自己引罪则可,人实不能以此为罪,是以主公前次诏旨,但勖后效,并相慰借。会孟津失守,形势中格,全师退出,比于既失洛阳,又覆军杀将,为何如也!主公既以全权相委,都督不奖率将士,以谋补救之方,乃急欲卸责,以图规避,故非主公之所以待都督,又岂都督之所以报主公之本意乎?”
  曹彰一席话,说得慷慨激昂,懿长揖道:“任城见责,懿不敢不遵,但屡败之余,无颜复忝居人上耳!”曹彰还礼道:“诸军皆败,不责一人,敌兵强盛,战机日迫,以言才略,无如都督者,彰与李将军愿率同袍,共听指挥,决不敢以一经战败遂弁髦帅令也。”李典与诸将皆起立道:“愿都督振起精神,力图报复,典与诸将愿随任城王之后,效死军前,共图报称。”接着帐下大小军官百数十员,一齐声诺。
  司马懿起立道:“诸公既一心报国,懿独何人,敢忘公义?偃师再退,无地自容!但非得登封,犹深后虑,请任城王与徐将军领马步万人,星夜前往袭取登封,彼军大捷之余,必不防我兵转袭登封也!克复一城,全军长气。克城之后,徐将军即可留守,与子廉互通声气,任城王可还偃师,共筹御敌之策。”曹彰领令,同了徐晃,拔队起程,昼夜兼行,到了登封,果不出司马懿之所料,一鼓而下。守将关索,区马逃到郏鄏,与赵累同守城池去了。
  曹彰回到偃师,司马懿奏入许昌,将失陷孟津洛阳之罪,全归自己,收复登封之功,归了曹彰徐晃。操手诏赐懿云:
  洛阳绝地,势不能守,全军退出,以守偃师,孙吴复出,亦不能持异议。复登封以壮士气,与子廉成犄角之形,非仲达不能为此谋也!幸厚自爱,诸无过虑!闻徐盛领东吴全军五万,会子丹合肥之兵,已出阜阳,径窥沈邱;文则亦由桐柏进攻汝南,东事似有转机。仲达但不令诸葛亮越偃师一步,则关张赵云之势亦孤矣!
  曹操又赐曹彰书云;
  仲达奏记,数相称诩,儿自能军,知之久矣,但不知竟能折节以下仲达耳。贵近倾心,则诸将谁敢抗命。任城勉之,国家胥倚为长城也!
  司马懿曹彰二人,接到曹操手诏,益加奋勉。懿在城外,设二大营,营四万人,以任城王主第一营,刘晔副之,张雄典满许仪皆属之;以李典主第二营,张郃副之,邓艾钟会诸将属之。二将领兵,出城下寨,阻住汉兵,懿自引兵五万守城。
  你说两军大战,曹彰前所募鲜卑万骑,为何全无动静?这是姜维的一条妙计:孔明令知田畴晓谕鲜卑渠帅,渠帅畏威怀德,奉令惟谨,火速派人催贺拔慕容两将北归,二将启知曹彰。曹彰也知道风声,留之无益,遣他回去。二将感曹彰恩义,对着曹彰,折箭为誓,永不犯曹彰所属地方,辞别曹彰,自回塞外。所以曹彰后来逃出塞外,自立为王,就是二将拥戴,这是后话,暂且不提。鲜卑出塞,在马超进袭洛阳屯之先,故马超得以横行无忌。不然,那些深目高鼻的万余鲜卑,帮着曹彰守护洛屯,诸葛诞一屯虽变,也不致于三屯全行覆没,这真应了将在谋而不在勇那句古话了。
  且说孔明收拾军马,进了洛阳,吩咐军士,被灭火灾,修整城垣,塞了新堑,平治道途,扫除陵寝,安抚人民,移诸葛诞来洛阳,令行太守事。又择了吉日,率领文武将吏,以太牢牲醴,用汉中王名义,遗官祭告光武皇帝山陵,恢复看守山陵民户,遍谒诸陵,端差报入荆州,启知一切,玄德自然是照准照办,如仪施行。
  孔明令马超当前军,黄忠当后军,仍倚原屯,休息士卒,调张翼一军加入前敌,将前敌劳苦过甚军士,移回宜阳休养,调宜阳屯军,与伤军对换;又飞檄长安,转运兵粮,来洛听用。闻关索失了登封,退入郏鄏,知道防军单薄,不足以当大敌,羽书驰告云长,增加各戌防兵,以防敌军侵入。又见曹兵退守偃师,一时实难攻破,心下踌躇,请马超入府商议。
  马超参见已毕,一旁坐下。孔明道:“孟起血战孟津,我兵得取洛阳,孟起实为功首!但曹兵悉锐以守偃师,精神团结,一时难破;子龙近在汝南,曹兵四面环攻,形势甚为险恶;孟起可同仲华率马队三千,星夜驰往舞阳,见过云长,即往汝南,迎击于禁军队,令子龙得一心应付吴军。颖阴曹兵由云长抵御,于禁一破,汝南无反顾之忧矣!”马超听了大喜,顿首领命,同马岱率兵,昼夜星驰去了。
  孔明见本军出去一员夫将,令黄忠魏延分统前军,营前满掘下陷坑,安下铁蒺藜,预备与魏兵持久不战,以牵辍曹兵,令其不能回援许昌。安排就绪,一面将洛阳到函谷的道路,大加修整,赈恤被兵灾的百姓,到弄得军民和辑,城厢安静。孔明与僚属游赏洛滨,风日清和,园林茂密,洛水澄波,盈盈欲笑。村民扶老携幼,来看汉大元帅威仪,孔明加以抚慰,都欢天喜地,鼓舞而去。
  孔明谓僚属道:“亮以书生,躬耕陇亩,汉中王不以其不才,命承乏军旅,征战数载,始复东京,成功者难,诚哉此语!诸君努力王室,共矢忠忱,他日荡定中原,得还初服,岂非人生之大幸也!”众僚属皆为称善。孔明口授一诗,令诸葛瞻笔录,与众僚属传观。诗云:
  炎精昔中碾,莽卓实炰烋!天心未厌乱,诞生贼臣操,智略超群雄,文章自雄骜。
  不为凤鸾舞,宁为枭獍号;强力驭众材,郁郁据神皋,挟主以自重,诸侯尽来朝;
  治兵皆称使,震主因功高,以兹感骑虎,假号揖舜尧,推刃毒君亲,日月为昏眊!
  宗藩兴义徒,山海耀旌旄,愧无韩彭略,亦乏良平韬,仗节督王师,雍豫定崇朝。
  陈牲告园林,神风起重霄,贼徒既披靡,王师亦勤劳!息兵在东都,鹰隼养翮毛。
  将为长空击,不令狐兔逃。斯民久苦兵,老弱悲驿骚,金鼓幸小息,妇子复欣陶;
  老翁欲有言,徘徊仍寂寥,得无隐难宣,畏我材官骄?为我幸毕宣,为翁祛莱蒿。
  睹此孑黎状,明法告同袍:洛水清且澄,邙山亦苕峣,百岁谁能期,仁问感民遥;
  军行贵便宜,民生已瘵凋,婋虎威可扬,闾里日萧条,愿言怀君子,门门德音昭。
  孔明赋诗既毕,僚属传观,莫不称叹,都说道:“元帅治军经礼,怀民以德,桓文节制,不是过也!”孔明道:“战争所及,鸡犬不宁,哀此蒸民,谁为抚辑,愿与请君共勉之而已!”僚属皆同声答应,日暮方回,一意坚持,俟东路军事得手,再定进止。
  且说马超兄弟,领了三千马队,星夜兼程,不数日到了舞阳,见过云长,云长大喜,极力夸奖。马超见云长神威凛凛,也自十分敬服。云长道:“前因子龙孤军深入,惧有疏虞,第一次派黄崔二将领兵万人,前往协助,第二次派元直领兵五千亲往,兵力差足支配,惟需大将,孟起兄弟一去,我军必操胜算矣!军情紧急,不敢久留,由某处再派马队二千,驰往汝南,与元直子龙协议,分头迎敌,某在此处静听捷音也。”
  马超闻言,立时拜别云长,同马岱领了军队,风驰电掣,到了汝南,将军马扎在城外,兄弟随带亲兵百余人入城。子龙元直,正在商议迎敌事情,昕得马超兄弟到来,不胜欢喜。两个出来迎接,入府坐定,云騄向前见过哥哥,悲喜交集。自从马超随着孔明出兵,兄妹才第一次见面,手足之情,自然诚挚,这也不在言表。
  马超随问赵云道:“现在三方军势如何?”子龙道:“据廖化严寿昨日报称,孙权接收了合肥,派徐盛率领韩当周泰两员上将,领步兵二万,合曹真兵三万,共五万人,由合肥来攻新蔡,离新蔡不过百里之遥,黄武崔颀在郾陵与曹兵相拒,胜负未分;于禁领了四五万人马,由汝南南面进攻,现在正与元直商议分头迎敌也。”
  马超道:“既然如此,请元直驻扎汝南,居中策应,超领原来马队五千,步兵一万,前往迎击于禁;子龙与舍妹去迎击徐盛,若有缓急,可飞请云长君侯进驻汝南,以壮声势也。”二人称善,立时分兵前往。
  那于禁屯兵大胡山一带,因曹休前奉张辽命令,中途折回,留守襄城,只剩下吕虔满奋阎温杜则四员副将,兵马四万余人。于禁先遣细作,往汝南哨探一切情形。以便进兵。那探子回报,汝南只有赵云夫妇并军师徐庶,现闻吴兵已由合肥进攻新蔡,赵云自往迎敌,留徐庶守汝南。于禁闻讯,异常欣悦,督率部队,向汝南进发。
  于禁离开大胡山,不到五十里,只见前面一支汉兵,人强马壮,甲亮盔明,于禁即将人马列开,整阵以待,只见汉兵阵门开处,一员大将,挺枪跃马而出,大旗上面,明写着西凉马超四字,于禁吃了一惊。马超大叫道:“于禁匹夫,已入绝地,何不下马投降?”于禁大怒,纵马上前,也不答话,举枪直取马超。两个战到五十余合,于禁气力不加。阎温杜则,各持兵刃,向前助战。
  马岱见三将合战马超,挥动马队,冲杀过去,赶到阵前,将阎温一刀,砍于马下。马超奋起神威,一枪将于禁左腿剌着,挑下马来,吕虔满奋,双马齐出,死命救回,向后败走。杜则逃避不及,被马超刺死。马超兄弟乘胜追杀,曹兵降者万数。于禁三将,率领败残人马,逃往秣陵关,投降东吴去了。
  马超教马岱带兵万人,荡定桐柏泌阳各地,严防于禁再来,与黄叙协同动作,以通南路消息;自领马队回到汝南,告知元直。元直大喜道:“沸汤泼雪,不如此易,将军真天下英雄也!郾陵防密,不须过虑,仍劳将军往新蔡协助子龙也。”马超道:“超之来此,为助子龙,即军师不令超往,超亦必往也。”随令部下在汝南休息一日,次日即率军前往新蔡,自有一番战争。
  且说孙权见曹真愿让合肥与吴,请求出兵夹攻赵云,即召集众文武商议。张昭道:“昔赵受上党,而邯郸被围,今日之事,将无类是?”黄盖道:“合肥重镇,我若不取,必为赵云所得,后欲取之,悔之已晚!且战祸已成,不受合肥,宁免兵事?”权大声道:“公覆之言是也。”即传檄晓谕合肥居民,令陆逊住守合肥,令徐盛领韩当周泰,精锐二万人,合曹真所部,由合肥出攻新蔡。正是:
  阵云忽变,武威之突骑西来;虏马饮流,瓜步之江声东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异史氏曰:司马谲诈,有胜于操者,如与曹真共领大军,赌赛红妆,以决蜀兵之必出,及诸葛遗以巾帼之服,竞对众发书,含笑受之,则未尝耻辱妇人,而有意羞愧子丹也明矣。知与曹爽共受遗诏,同心辅政,以承托孤之寄命;及兰卿狩于高平之原,竟入宫发诏,东市戮之,则未尝目存曹室,而有意诛灭宗亲也又明矣。由军中赛智,而回顾病中夺印,由洛中生变,而上溯邺中告反,前后互证,夫岂待至其子昭,路人始知司马氏之心乎?而演义写懿,切莫言赌赛事,只同心报国,以慰曹真;写料驽马恋栈豆,智囊痛哭,兄弟三人皆豚犊耳,以薄曹爽;写闻仲达受先帝托孤之重,安敢有异,辄大惊失色,车前俯伏,泣奏请提一旅,破蜀平吴,俾明臣心,以对曹休;写钟繇以全家良贱,只保一人,而此事朕亦悔之无及,非卿一举,两京已休,以动曹睿;无一处不回护司马,意若仲达未负曹氏子孙,而曹氏子孙多负仲达耳。人快司马之篡,足以报曹,亦每置懿而论昭,本书于是,乃深论之;如曹彰领兵十万,一面贾逵,即索先王之玺绶者也;司马懿出入曹门,两番夺印,亦惟但问兵权,且以戮及夏侯也;何至今日而俱谦让不迭,拱手相逊,有如此者!倘为双方媲美,然则翻案之云胡哉?是故曹彰听命,亦犹自馁于奔噩,司马抗颜,不异设词于问病;极言曹彰尚不可得而攘臂,却如浚休真爽辈之冥蠢同犬豕,有不自入彀中而堕老奸之凶狡者?不惟不获与争尺寸大阿之兵柄,抑至丧师取辱,覆族灭宗,以贾倒刃之奇祸焉。旧既以料敌赌胜而移兵权,此即以失机退败而据帅位;闲居托疾,司马之让犹不让, 则孤城自保,司马之谦何所谦,一片矫情,腆颜相揖,不过如是而已!有一曹彰足知其心,只一曹彰能奉人位,故以曹彰借写,明其高于曹氏所有子孙一筹,庶不见嫉于司马也,以司马无形奸诈,因仍以无形笔之。得此一回,于是马谡反间,周鲂断发,自取帅印,分兵斜谷,诈病赚爽,克日擒达,政归司马,凡写司马出处各案,一例诛心,于无形中翻尽删去。王莽谦恭下士,曹操诸镇勤王,只须愈写礼让,愈使后世识其奸伪,真无庸另费笔墨耳。
  诸葛血战中原,只落得宫殿荆榛,凄凉满目,闾阎凋蔽,万骨皆枯,惟剩主帅徘徊河上,赋诗行乐,尚有何乐可言!如此而致膏肓之疾, 则较写尽勒躬尽瘁者为何如耶?噫!秋风五丈,只写了云霄万古之一人,洛水五言,却咏及俎豆千秋之百姓;如是始不为功狗,如是方可享蒸尝,一统纵见成功,而诸葛定论,卒亦莫逃于笔底,则又如此。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话说三国
楔子 雨夜谈心伤今吊古 晴窗走笔遣将调兵第一回 省诈书水镜留元直 脱徐母孔明遣赵云
第二回 战江夏孙氏雪前仇 让荆州刘牧惩后患第四回 泄旧忿张绣投孙权 挫先声甘宁射乐进
第五回 小周瑜水陆破曹兵 矮张松东西贩蜀土第六回 巡江上赵子龙得图 取汉中夏侯渊耀武
第七回 数抗命矫诏召马腾 联新婚开阁迎吕范第八回 战合肥太史慈中箭 出潼关马孟起报仇
第九回 曹孟德计阻临潼县 诸葛亮兵伐白水关第十回 马孟起间道入四川 管幼安捐躯蹈东海
第十一回 伏皇后策授传国玺 乔国老痛哭小东床第十二回 赋归宁孙夫人不归 下密诏汉献帝不密
第十三回 铜雀台大宴论当涂 金凤桥爱子陈天命第十四回 孙夫人雨泣葬江流 刘皇叔雪涕祭武担
第十五回 吴蜀仇雠阿瞒称帝 汉魏禅让子建出亡第十六回 大复仇刘玄德兴师 小得胜夏侯渊败绩
第十七回 魏文长偷度子午谷 马孟起再入长安城第十八回 侈亲征魏武帝逞兵 雪积憾马孟起奋武
第十九回 征旧部马岱旋武威 袭故智魏延渡壶口第二十回 急援兵贾诩明联吴 扮舟商吕蒙暗袭蜀
第二十一回 赵子龙截江败吕蒙 庞士元巡城识向宠第二十二回 张翼德血战夺方城 关云长兵威震河北
第二十三回 议迁都曹操还许下 领新军马岱出关中第二十四回 孙仲谋两路攻荆州 赵子龙一军夺江夏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