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思考 在思想的云上行走   》 第40节:细看人生百态(40)      吴若增 Wu Rezeng

  一位西方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取耗子两只,放进一个笼子里。之后,他发现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两只耗子生活得很友善很亲密。但当他把笼子里耗子的数目增加到20只时,他发现耗子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一个个地都变得暴躁起来,彼此间开始了无端的争斗。当他继续投入耗子,令笼子里耗子的数目继续增加的时候,他发现耗子们开始了可怕的厮杀……
  朋友反目,夫妻离异,常常不是因为距离太远,而是因为距离太近。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窝里斗”?人们曾经做过多方面的探讨,报刊上也曾经发表过许多文章。都很有道理。但我到国外一走,竟然发现道理十分简单:就是因为中国人喜欢扎堆!
  中国人不只是喜欢在国内扎堆,到了国外,依然扎堆。所以在国外生活的华人、华侨们,一方面彼此关照,一方面又彼此争斗,两方面的表现都比外国人强烈。也因此很难融入当地外国人的社会。
  这确实是一个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的问题。
  咱们中国人讲究“亲密无间”。以为彼此无间,才够亲密。殊不知彼此无间,其实也是彼此制约彼此限制,正给彼此反目埋下了伏笔,留下了空间。
  距离这东西,真的是很奇妙呀!
  但反过来说,咫尺天涯就好么?谁都不理谁就好么?当然不是。只是我们应该研究这个距离问题,并在生活中注意这个距离问题,才有希望减少或了却许多无意义的摩擦与不快。
  这其中,最最重要的,是要明白不同人群不同关系之间,有必要保持相应的距离。
  一般的来说,男女之间最最亲密的关系就是恋人关系了。恋人不仅是零距离,兴奋起来还要彼此进入呢。但恋人间就可以不要距离了么?非也。
   恋人之间尚且如此,夫妻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当然就更是如此了。
  关于人情
  我的出生地,在黑龙江省长白山下某镇。那里的夏天是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到了冬天呢,就是漫山遍野的“林海雪原”了。所以虽然偏远,却很丰饶。建筑方面,因为受到俄罗斯移民和日本移民乃至朝鲜移民的影响,便呈现出了一种不同风格杂陈的景象,看上去颇富异国风味。在这样一种特定的地理、气候、社会、人文环境下,那里的民风热情、诚恳、天真、豪放。当然,也不缺乏彪悍。
  上个世纪50年代到那里去的旅行者,如果走得渴了,大大方方去地里摘个西瓜吃下,是不必不好意思的。倘是饿了,随便找上一家,一定是“猪肉炖粉条子随便造”。此外当然还有酒,一定要大碗喝下。
  至于平时的待人接物,那就更是有啥说啥,绝不绕圈子了。倘若朋友有难,两肋插刀是一定的,还要眼都不眨。
  这样,那旮旯的人情,就醇得好似老酒,又热又辣。
  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回,我在华北地区某村参加“四清”运动,19岁。房东家有两个儿子,年龄与我相仿。奇怪的是,到了每周一次的改善伙食——大饼炒鸡蛋——的时候,房东的两个儿子就消失,不是走亲戚去了,就是吃完饭下地了。我后来才发现,原来是单单做了给我吃的,弄得我既感动又羞愧。
  我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农场“接受工农兵再教育”。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有一天,已是半夜,几个人大喊大叫地闯进了我的宿舍,把我和另外7位农工全都闹醒了——原来是三个同学冒着严寒,踏着积雪,跋涉了30多里路,看我来了。食堂和小卖部早已关门,没办法,七位农工大哥便把他们存下的几瓶啤酒全都拿了出来,此外还有一块酱豆腐。我们四个人就啤酒加酱豆腐喝开了。那顿酒宴,实在是我这一生所吃过的最最美味的酒宴!因为那里实在是含了终生难忘的人情啊!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细看人生百态(1)第2节:细看人生百态(2)第3节:细看人生百态(3)第4节:细看人生百态(4)
第5节:细看人生百态(5)第6节:细看人生百态(6)第7节:细看人生百态(7)第8节:细看人生百态(8)
第9节:细看人生百态(9)第10节:细看人生百态(10)第11节:细看人生百态(11)第12节:细看人生百态(12)
第13节:细看人生百态(13)第14节:细看人生百态(14)第15节:细看人生百态(15)第16节:细看人生百态(16)
第17节:细看人生百态(17)第18节:细看人生百态(18)第19节:细看人生百态(19)第20节:细看人生百态(20)
第21节:细看人生百态(21)第22节:细看人生百态(22)第23节:细看人生百态(23)第24节:细看人生百态(24)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