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史 》 甲午悲歌--北洋水師的覆沒 》
2第二戰場的開闢
鄭彭年 Zheng Pengnian
張蔭桓等一行議和未成,回到上海。山東傳來消息:威海衛已受到日本聯合艦隊的數次襲擊,中國北洋艦隊陷於日本陸海兩軍夾擊之中。原來此次日本拒絶談判,主要是由於軍事上還未贏得足以使清政府屈服的資本,以在談判桌上取得更多的東西。為此,日本大本營製定入侵山東計劃,準備在山東開闢第二戰揚,消滅北洋艦隊,逼迫清政府屈膝投降。
1894年12月中旬一日,在廣島大本營的一個密室裏,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海軍軍令部長
樺山資紀、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亨、第一軍司令野津道貫、第二軍司令大山岩等人圍着圓桌開會。伊藤講過開場白以後,走到挂在壁上的中國地圖邊,指着山東半島說:“中國宅都燕薊,右枕遼海,以天津為畿疆右輔,以山東為畿疆左輔,而奉天金州之旅順、山東福山縣之威海衛為遼海關鍵。帝國軍隊欲入北京,必先取旅順、威海衛兩地。今旅順已被我軍占領,威海衛尚在北洋海軍手中,若不取威海衛,北洋艦隊遊弋渤海,妨礙我軍運兵,影響直隸作戰計劃。現在北路大軍在海城受阻,南路大軍開闢第二戰場,消滅北洋艦隊至關重要。今請諸位將領來此商議,共决方策。”
野津首先發言:“北路大軍在海城受到清軍三面包圍,一時難以解睏,我作為第一軍司令,對此感到羞愧。如果南路大軍另闢戰場,那麽我軍定當配合西進,不到山海關誓不罷休。”野津的發言似乎要等待南路大軍司令的回答,大山岩會意,立即說:“我認為開闢第二戰場一事非常重要,不過這個重大的任務單靠第二軍恐怕不能完成。”伊藤順着大山岩的話說:“對,要進行山東作戰,第二軍現有兵力不足,必須重新改編第二軍,以作為‘山東作戰軍’。”大山岩聽說要增加兵力,改組第二軍,便高興地說:“總理大臣所說極是,要山東作戰必須增加兵力,重新改組第二軍。”
伊藤接着說:“現在增兵的事已經確定了,還有一個問題必須集思廣益,由大傢討論才能决定。那就是山東作戰如何打法?從何處登陸?這個問題應由聯合艦隊多加考慮。”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亨很敏感,首相要自己發表意見了,便說:“這個問題我早已考慮過了。我認為,威海衛臺固炮利,要從正面即海上攻入是很睏難的,必須從後面即陸路攻入。中國炮臺後路照例不設防,這是通病,也是炮臺設計者的嚴重缺陷。”伊東又說:“至於從何處登陸問題,我早已查閱過有關資料,1888年已故海軍大尉關文炳曾對威海衛及膠州灣作過長期偵察,根據他的報告,榮成灣可以作為登陸之處。該灣位於山東半島成山角的西南,西距威海衛水路約30海裏。灣口南嚮西南,寬約4海裏,水深四至五尋。且海底為泥沙,便於拋錨,又能避風,中國人稱之為‘養魚池水口’。關文炳曾斷言:‘欲攻占威海衛,必先取此灣為基地。’至於詳細情況,我將進一步實地調查。”伊藤聽了伊東這番話很高興,對他說:“好吧,那麽具體登陸地點由你决定吧。”
次日,日本大本營在原來的第二軍基礎上成立了山東作戰軍,以陸軍大將大山岩為司令,下轄兩個師團即第二、第六師團。第二師團包括陸軍少將山口素臣率領的步兵第三旅團和陸軍少將伏見貞爰親王率領的步兵第四旅團,師團長為陸軍中將佐久間左馬太。第六師團包括陸軍少將大寺安純率領的步兵第十一旅團和陸軍少將長𠔌川好道率領的第十二旅團,師團長為陸軍中將黑木為楨。山東作戰軍成立後,佐久間、黑木兩師團長沒有立即開赴前綫,暫駐廣島,等候進軍命令。
12月14日,海軍軍令部長樺山資紀給聯合艦隊司令伊東亨傳達命令:“聯合艦隊協同第二軍攻占威海衛,消滅北洋艦隊,並運送第二軍在山東半島登陸。”兩天後,伊東又接到大本營的正式電令:“目前敵艦隊退縮威海衛,不出來應戰,成為我軍日後進兵渤海之障礙,應予消滅。因而,海陸兩軍須進占威海衛。為此,貴官護送第二軍登陸,並與之協同占領威海衛,消滅敵艦隊。”
數天後,伊東派遣平山藤次郎海軍大佐等乘“高千穗”號去榮成灣選擇登陸地點。26日平山回大連嚮伊東呈上一份調查報告,它與關文炳的《關於威海衛及榮成灣之意見書》大致相同。其中說:“山東半島成山角之南,有一突出的小半島——竜須島。與竜須島西側相對者為竜口崖,其間有一海灣,寬3000餘米,長2500米,灣內可停泊大船數十衹。東西北三面由大陸環抱,唯南面嚮海。灣內岸邊,水深適宜,用舢板或汽艇都可以靠岸,為難得之適宜登陸地點。”伊東看了平山的這份報告,便與大山岩會商,結果選定了榮成灣內竜須島以西的海灘為登陸地點,並得到大本營的批準。
登陸地點確定了,下一步是如何集結部隊。根據大本營部署,重新改編的第二軍分兩批赴大連灣集中。第一批是第二師團,由在廣島待命的佐久間左馬太中將率領,於1895年1月10日從宇品港乘船出發,赴大連灣集中;第二批是第六師團,由黑木為楨中將率領,從門司港乘船出發,也到大連灣集中。運兵船由聯合艦隊護送。
重新改編的聯合艦隊陣容有5隊:一是本隊(“鬆島”、“千代田”、“橋立”、“嚴島”號4艦);二是第一遊擊隊(“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號4艦);三是第二遊擊隊(“扶桑”、“比睿又”、“金剛”、“高雄”號4艦);四是第三遊擊隊(“大和”、“武藏”、“天竜”、“海門”、“葛城”號5艦);五是第四遊擊隊(“築紫”、“愛宕”、“摩耶”、“大島”、“鳥海”號5艦)。為配合陸軍,海軍製定了《聯合艦隊作戰大方略》,詳細規定了掩護陸軍上岸及協同陸軍作戰的方案,其中《誘出和擊毀敵艦計劃》規定:“敵魚雷艇衝出威海衛港,則誘至雞鳴島附近,由兩支艦隊配合擊毀;敵艦駛出威海衛港,則執行警戒任務的艦艇應隱蔽破壞;魚雷艇對敵艦發射魚雷後應立即返回集合地雞鳴島,通知支援艦艇,由支援艦艇破壞。”
為製定一個消滅北洋艦隊的總方針,伊東亨召集諸參謀開會討論。一參謀提出:“覆其根本,宜備敵艦隊遁逸;務不損我艦,不使敵艦沉沒。待及彈竭糧盡,士氣沮喪,以令丁提督降。”也就是圍困北洋艦隊,及至其走投無路時逼迫丁汝昌投降。這個方案受到伊東的賞識,經大山岩同意,伊東授命國際法顧問、海軍教官高橋作衛起草緻丁汝昌的勸降書,準備在榮成灣登陸的前一天送交丁汝昌。這樣,日本入侵山東的準備工作就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1野心初露 | 2侵略臺灣吞併琉球 | 3《江華條約》與朝鮮新舊黨之爭 | 4火燒日本公使館 | 5《濟物浦條約》簽訂 | 6壬午兵變平息與大院君被擄 | 7開化黨發動政變 | 8甲申政變失敗 | 9再燒日本使館與 | 1金玉均之死 | 2北洋海軍檢閱與朝鮮東學黨起義 | 3中日出兵朝鮮 | 4起義平息與李鴻章失策 | 5中日撤兵談判破裂 | 6日本御前會議决定開戰 | 7演出“逼宮”醜劇 | 8李鴻章的幻想 | 1豐島海戰 | 2屈辱與光榮 | 3成歡之戰與中日正式宣戰 | 4“避戰保船”與“主動出擊” | 5平壤大會戰 | 6黃海海戰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