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40節:第五本 張君瑞慶團圓雜劇(2)      侯虹斌 Hou Hongbin

  鄭恆又不滿道:要是給了一個富傢,也不枉了,卻與了這個窮酸餓醋。難道我不如他?他自誇道:"我仁者能仁、身裏出身的根腳,又是親上做親,況兼他父命。"仁者能仁是指一個人本身能幹;身裏出身形容他出身世傢,有專業傳統;親上做親則指他是崔鶯鶯中表之親。
  紅娘反駁道:你不要賣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裏出身了;就算你官上加官,也不合親上做親。其實,中表親不能成婚,親上不能作親,這是金、元兩代都有的定規,直到明洪武時,纔解禁的。鄭恆提"親上加親",明顯是授人以口實。實際上,在"董西廂"裏就說道:"誰知個鄭衙內與鶯鶯是舊關親戚,恐嚇使為妻室,不念鶯鶯是妹妹。"還說:"明存着法律若粗疏,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似乎鄭恆沒有顧及表兄妹之情,而且還仗着權勢,有違法令。這個版本的鄭恆,更為不堪。
  針對鄭恆說的成親是父命,紅娘反駁說,你們又不曾執羔雁邀媒,獻幣帛問肯,還未曾下定禮聘呢。你和張生相比,他是君子清賢,你是小人濁民。紅娘開始誇起張生來:人傢是洛陽才子,一封書信引來白馬將軍,解了普救寺之圍。你值一分,他值百分,螢火焉能比月輪?鄭恆還好脾氣地辯解道,"我祖代是相國之門,倒不如你個白衣、餓夫、窮士!"紅娘譏笑道:"你卻不道'將相出寒門'。"
  紅娘為了誇張生,一連唱了多支麯子,既說張生"威而不猛","言而有信";又鋪排了他如何梳雲掠月、惜玉憐香、殢雨尤雲;再道"他憑着講性理齊論魯論,作詞賦韓文柳文",以太極兩儀劃分張生與鄭恆,看起來相當熱鬧。不過,王季思在校註這一段時,明確指出了,以上的《紫花兒序》、《小桃紅》、《金蕉葉》中部分麯文,陳腐可厭,與前四本不同,再次懷疑是沿自舊本,而非出自王實甫手筆。我也同意這個判斷。如王季思這麽專業理性的校註者,都終於按捺不住要跳出來批評了,那麽文字一定是沒有神采、呆滯乏味到難以忍受的地步了。別的也就罷了,但這可是王實甫的《西廂記》啊。
  再回到文本。鄭恆沒法了,衹得打算嚮姑母討個公道,最後,圖窮匕見了,說:若姑母不肯,我找二三十個人把崔鶯鶯搶上花轎,到傢去脫了衣裳,去的時候是一個姑娘,回來還你一個婆娘,看你還嫁不嫁!
  紅娘譏諷道:"你這般頽嘴臉,衹好偷韓壽下風頭香,傅何郎左壁廂粉。"人傢韓壽偷香是佳人贈香的美事,你衹配偷他的下風頭用剩的香;人傢何晏無須傅粉便是天生的美男子,而你衹配塗上他傢隔壁墻的粉。
  3、舊婿謊言巧騙婚,新婦啼哭失神采
  鄭恆無法,衹能起了腌臢的心眼了。他跑去告訴姑母,說狀元張生在遊街的時候,被衛尚書十八歲的女兒奉旨成親的綉球打着了,還被十多個粗使丫鬟橫拖倒拽入府,要與他成親。看來,這個鄭恆也是很有想象力的人,細節編得像模像樣,先說張生抵死不從,又說衛尚書強行要求張生讓崔小姐做次妻,還說崔小姐"先姦後娶"不作數。在紅娘面前拙口拙舌的鄭恆,此刻倒是伶牙俐齒起來。老夫人哪裏分辯得出真假,氣得馬上就說:"既然張生奉旨成親,那我就把崔鶯鶯嫁給你吧。"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