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各自的朝聖路   》 第40節:讀《務虛筆記》的筆記2      周國平 Zhou Guoping

  我接着似乎應該補充說:就小說作為一種文學體裁而言,在乎不在乎是一回事,是不是則是另一回事。自卡夫卡以來的現代小說雖然大多皆蒙不像小說之責備,卻依然被承認是小說,則小說好像仍具有某種公認的規定性,正是根據此規定性,我們纔得以把現代小說和古典小說都稱做小說。
  在我的印象裏,不論小說的寫法怎樣千變萬化,不可少了兩個要素,一是敘事,二是虛構。一部作品倘若具備這兩個要素,便可以被承認為小說,否則便不能。譬如說,完全不含敘事的通篇抒情或通篇說理不是小說,完全不含虛構的通篇紀實也不是小說。但這衹是大略言之,如果認真追究起來,敘事與非敘事之間(例如在敘心中之事的場合)、虛構與非虛構之間(因為並無判定實與虛的絶對尺度)的界限也衹具有相對的性質。
  現代小說的革命並未把敘事和虛構推翻掉,卻改變了它們的關係和方式。大體而論,在傳統小說中,"事"處於中心地位,寫小說就是編(即"虛構")故事,小說傢的本領就體現在編出精彩的故事。所謂精彩,無非是離奇、引人入勝、令人心碎或感動之類的戲劇性效果,虛構便以追求此種效果為最高目的。至於"敘"不過是修辭和佈局的技巧罷了,敘事藝術相當於誘騙藝術,巧妙的敘即成功的騙,能把虛構的故事講述得栩栩如生,使讀者信以為真。在此意義上,可以把傳統小說定義為逼真地敘虛構之事。在現代小說中,處於中心地位的不是"事",而是"敘"。好的小說傢仍然可以是編故事的高手,但也可以不是,比編故事的本領重要得多的是一種獨特的敘事方式,它展示了認識存在的一種新的眼光。在此眼光下,實有之事與虛構之事之間的界限不復存在,實有之事也成了虛構,衹是存在顯現的一種可能性,從而意味着無限多的別種可能性。因此,在現代小說中,虛構主要不是編精彩的故事,而是對實有之事的解構,由此而進窺其後隱藏着的廣阔的可能性領域和存在之秘密。在此意義上,可以把現代小說定義為對實有之事的虛構式敘述。
  我們究竟依據什麽來區分事物的實有和非實有呢?每日每時,在世界上活動着各種各樣的人,發生着各種各樣的事,不妨說這些人和事都是實有的,其存在是不依我們的意識而轉移的。然而,我們不是以外在於世界的方式活在世界上的,每個人從生到死都活在世界之中,並且不是以置身於一個容器中的方式,而是融為一體,即我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我之中。所謂融為一體並無固定的模式,總是因人而異的。對我而言,惟有那些進入了我的心靈的人和事纔構成了我的世界,而在進入的同時也就被我的心靈所改變。這樣一個世界僅僅屬於我,而不屬於任何別的人。它是否實有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則我們就必須進而否定任何實有的世界之存在,因為現象紛呈是世界存在的惟一方式,在它嚮每個人所顯現的樣態之背後,並不存在着一個自在的世界。
  不存在自在之物--西方哲學跋涉了兩千多年纔得出的這個認識,史鐵生憑藉自己的悟性就得到了。他說:古園中的落葉,有的被路燈照亮,有的隱入黑暗,往事或故人就像那落葉一樣,在我的心靈裏被我的回憶或想像照亮,而閃現為印象。"這是我所能得到的惟一的真實"。"真實並不在我的心靈之外,在我的心靈之外並沒有一種叫做真實的東西原原本本地呆在那兒。"我們也許可以說,這真實本身已是一種虛構。那麽,我們也就必須承認,世界惟有在虛構中才能嚮我們真實地顯現。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苦難的精神價值第3節: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第5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2第6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3
第7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4第8節:孤獨的價值1第9節:孤獨的價值2
第10節:孤獨的價值3第11節:勇氣證明信仰1第12節:勇氣證明信仰2
第13節:守望的角度第14節:被廢黜的國王第15節:在沉默中面對
第16節: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第17節:名人和明星第18節:讀書的癖好1
第19節:讀書的癖好2第20節:讀書的癖好3第21節:讀書的癖好4
第22節:讀書的癖好5第23節:都市裏的外鄉人第24節:記住回傢的路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