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联系整个《红楼梦曲》的内容来理解和分析“悲金悼玉”,比较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悲悼以薛宝钗、林黛玉为代表的所有那些生性纯洁美好,却被封建社会的道德礼教所毒害、所蒙骗、所摧残、所扼杀的青少年女性。
这便是《红楼梦》主题的真正内涵。
这一主题空前的独特之处在于,曹雪芹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不同类型的青少年女性的相同实质的悲剧,以及造成这种悲剧的共同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以及这一制度所由产生的政治法律、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等。也正因为曹雪芹深刻洞悉了中国封建社会里青少年女性的悲剧实质和根源,他才能如此令人惊讶地冲破“男尊女卑”这一封建社会压迫奴役妇女的精神枷锁,在作品中提出并贯穿一种“女尊男卑”的判逆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及其主题,之所以迥异于中国文学史上其他那些以赞美或同情的态度描写女性的文艺作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即在于此。
毋庸置疑,曹雪芹对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各个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叛逆思想;他通过《红楼梦》这一宏伟巨著的形象描写,其批判的锋芒,也确实触及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一切领域。然而,曹雪芹在书中的揭露批判,却是有其着重之点的。这个重点,便是封建社会中最黑暗、最腐朽因而也最典型、最深刻的歧视摧残妇女问题。作者由此而提炼出来的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远比我们过去所能想象的那些“重大主题”,具有更为宝贵也更为深远的意义。
研究者们过去在论及《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时,经常引用曹雪芹题于楔子之末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大多以为自己便是能解其中味的人,实际上却连这首诗的本身也理解各异,未必中的。而我的愚见,曹雪芹此诗正是在提醒人们:切莫将作者看作通常的儿女痴情之人——他的一把辛酸泪,是为整个一代青少年女性而挥洒的呀!
四、作品的感情内核与思想结晶的体现
《红楼梦》这一破天荒的主题,产生在距今两百多年前严酷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宛如沉沉黑夜里一道划破长空的闪电,又似万马齐喑时一声惊天动地的雷鸣。它所给予人们的直观上的震动和影响,是不可估量的。道光、嘉庆年间问世的一些笔记丛谈之书,便记录了许许多多人们读了此书受到极大震撼的动人事例。虽然人们在受到这一闪电雷鸣般的震撼时,往往并没有完全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光亮和声响——这正是《红楼梦》所具有的举世罕见的独特性和复杂性的典型表现之一。但是可以预料,一当有人确切地指出:这是闪电的光耀,雷霆的轰鸣!人们必定会在稍事回味之后,很快醒悟过来。
实践告诉我们: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就能立刻理解它;而一当真正理解了它之后,则必然会更深刻地感觉它。我们对《红楼梦》主题的探索是否准确,正可用这种实践的经验去加以检验。
这便是我想要讨论的第二点:《红楼梦》通过形象描写所体现的中心思想,是否与我们所认定的曹雪芹的主观愿望相一致。
《红楼梦》实际描写的内容是什么?有人说是一部写阶级斗争的书,或者说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 。遗憾的是,我们通读前八十回原著,除了有“抄家”这么一点暗示的线索留在脑际之外,实在回想不出还有什么贯穿全书的、或者作为全书重要情节来描写的政治斗争事件或历史事件。它决不像《水浒传》,自始至终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农民起义军反抗大宋王朝的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它也不像《三国演义》,具体反映了从汉末到三国鼎立以至最后统一于晋,这一整个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的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说来未免扫兴,我们从《红楼梦》里读到的主要内容,仅仅是一个封建道德的叛逆者在大观园女儿国中所经历、所见闻的种种日常生活中的故事。
作品的主人公,无疑是这位叛逆者贾宝玉。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述,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环绕主线而交织穿插的其他情节线,也多半是活动于大观园内的女儿们的故事。这些故事,也多半与主人公贾宝玉有着直接间接的联系。
《红楼梦》最大的功绩,正是塑造了贾宝玉这一空前绝伦的艺术典型。这个人物,被安排在封建末世一个行将衰败的官僚贵族家庭,他从小不肯“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对正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时文深恶痛绝,对《西厢记》、《牡丹亭》那些具有反封建倾向的“小说淫词”却十分热衷。他反对孔孟之道,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科举制度,而尤其反对以“男尊女卑”为重要内容的封建道德和礼教。
贾宝玉公然宣称:“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锺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还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生活实践中,他确实对大观园的所有青少年女子(不论姑娘、小妾还是丫环、戏子),都表现出一种真诚的尊敬、挚爱之情。虽然这种尊敬、挚爱在程度上有着因人而异的差别,但其区分的标尺,并不是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而是着眼于思想和性格的异同。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