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国史   》 卷五十二 传十一 罗大纲罗琼树 吴如孝      罗玺纲 Luo Xigang

  罗大纲罗琼树
  罗大纲,初名亚旺,广东揭扬人,虎目虬髯,体貌魁梧[一],壮年游侠江湖。入天地会[二]。
  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大纲与天地会员参加平英团抗击英国侵略军。到清朝订立江宁条约,广州水陆撤防,大纲等愤恨清朝辱国丧权,也亲眼看见清朝武力的腐朽,于是他们纷纷进入广西,有的在南宁府、太平府边境,有的在梧、浔江面,组织武装斗争。大纲便是当时梧、浔江上的一支武装的领导者[一],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与胡有福等攻广西阳朔县城[二]。
  金田起义,大纲率所部参加,授左二军军帅。太平天国壬子二年二月,清军围永安急,火药用完。二十八日(夏历二月十二日),命大纲带兵攻破东路姑苏冲清军防线,并获其火药,太平军方得小路出关,方得火药作战。三月初三日(夏历二月十七日),遂从这一条隘口突围出永安[三]。四月,克全州,擢士一总制,领中一军。十月,克岳州,擢金官正将军。十二月,擢殿前左一指挥。
  癸好三年二月,既克南京,即命大纲取镇江。时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厄守镇江、扬州三角地带,保卫京畿,并截断清朝漕运。而镇江东通上海,尤为天京初建时最重要的防地,以大纲曾抗击英国侵略者,特命镇守镇江[一]。
  先是当太平天国进攻南京时,清苏松太道吴健彰向上海英领事阿礼国请派兵舰救援。后英国公使兼香港总督文翰赶到上海,吴健彰继续向文翰相商,同时伪造太平天国谩骂外国人为「丑夷」、「非人类」的文告,以挑起外国侵略者与太平天国的冲突。又雇英、美商船改为兵船。用英、美人管带,以备与外国侵略者会同进攻太平天国。三月十八日(阳历四月二十二日)文翰乘战舰哈尔米士号前往天京探访。吴健彰就派所雇英、美商船及葡萄牙划艇由副将李德麟统率,跟随英舰前往,乘机向太平天国袭击[二]。
  大纲守卫镇江,早就做好充分准备。他在沿江一带都布满炮垒木栅,战士武装了必胜的信念,随时在准备杀敌。三月二十二日(阳历四月二十六日),英舰到镇江,敌人临近的信号一向,炮台立刻开炮,战士从四面八方迅即集合,几千名战士奔上高地岗位,另一部分奔向江边,大纲骑着战马,沿着阵地奔驰,往来指挥[一]。炮台见英舰不还击始停放。一会儿,清朝战船已尾随英舰闯到焦山与江岸之间,驶向炮台,于是两军即行接战,英舰望见,向上游驶去。双方经过激烈的战斗,结果,清朝战船给太平军打败退走[二]。
  三月二十九日(阳历五月三日),英舰回镇江。瓜洲和镇江两岸炮台开炮攻周。英舰停轮。大纲、吴如孝派渔船送来一封于打败清朝战船第二天——三月二十三日写的一封文书,质问英人说。前接孟雅函(MangYo-han)来信告知愿通和好,当即覆信派专使送去上海,乃昨日竟导引清朝战船来攻,实为失信,大大对不着我们的好意,你们「如必借助妖胡」,我们并不在乎,但「即期复示」[三]。文翰得信,急派翻译官密迪乐上岸谒见大纲。大纲责英人不应再卖鸦片。密迪乐委为商人的经营,与政府无关,此后对于经营鸦片的商人,听凭中国政府处理,并申明英人愿「严守中立」而去[一]。
  四月,擢殿前左五检点。时清朝钦差大臣向荣派江南提督邓绍良带兵来攻镇江,企图先攻陷镇江,然后以次攻陷天京、扬州,因此日益增调水陆兵来攻。大纲稳定不动。清军在城外日肆淫掠,人民痛恨,向大纲请愿,当先杀敌。大纲对人民备加抚慰,嘱将敌军行动随时密报。六月十三日(夏历同),大纲知敌人惰而无纪,骄而无备,派勇士数百人,手拿火具,突然从城中冲出,火攻清军大营。火箭火罐等物一齐抛放,天热风猛,七座营盘,登时被烧。大纲见火发,立刻指挥军队分路掩击,清军还有五营未被烧,兵心也都慌乱,同时溃散,邓绍良窜走丹徒镇[二]。大纲粉碎了敌人攻取镇江的计划,捷报到天京,擢冬官正丞相[三]。
  大纲镇守镇江,还负有联络上海会黨的责任[四]。八月,刘丽川在上海起义,大纲回天京请示,十月,在仪徵各马头置造皮篷小船六百双,打算冲清水营直下,接应刘丽川起义军[一]。既而因用兵上游,兵力不敷调遣,不果往。
  甲寅四年二月,调回天京,命与胡以晄经略安徽和州、庐州。三月,代秦日纲守安庆,遣兵略取建德,东流等外[二]。十月,大纲从建德入江西,克饶州府,军纪严明,饶州人民热烈欢迎,粮食监酪踊跃供应。时田家镇大败。警报传到,大纲星夜轻骑赴援[三],厄守湖口,力遏敌师,与石达开在九江大破曾国藩湘军,乘胜三克武昌[四]。命镇守九江、湖口,并经略饶州[五]。
  乙荣五年五月下旬,休宁失守,六月上旬,太平失守,下旬,芜湖失守。天京近畿敌势猖獗。大纲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其经过记载不详[一]。
  大纲剽悍机警,用兵剽疾如风,雄杰冠诸将。凡遇军事艰危,辄派他去应敌,所到有功,威震敌国[二]。他战功还在秦日纲、胡以晄上,秦、胡都封王,连卢坚拔、傅学贤这些人都封了侯爵,而他因不是平在山拜上帝会老兄弟,竟至死不得封侯。但是,他的勇敢无畏、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却成为太平军的一个模范,后期的领导者干王洪仁玕在论用兵和起义事时,也都一再推崇他,甚至把他与冯云山、萧朝贵等相提并论[三]。他的英雄业迹,永远铭记在太平天国的史册中。
  大纲有一个儿子,他的名字不详。丁巳七年十一月,奉命从天京带兵到高资,接应镇江、瓜洲守军撤退[一]。壬戌十二年春,奉命围攻上海,驻军南汇县周浦镇[二]。其后事迹不详。
  罗琼树广东揭阳人,罗大纲族兄,年约四十。大纲守镇江,以琼树为协理,所有紧要文报及解运物资,都命他押送,因此见信于东王杨秀清。
  太平天国甲寅四年二月,封恩赏丞相。三月,随韦俊等出师湖北、湖南。四月,攻克岳州。六月,再克武昌,奉命四出收购军粮。琼树掌握太平天国爱民政策,人民踊跃应购,凡大冶、兴郭及江西武宁一带没有不知罗丞相的。
  这年九月,武、汉失陷,琼树退守湖口县。时大纲奉命从江西饶州来援,琼树与大纲声势联络,协力抗击,卒破清军[一]。辛酉十一年正月,封幄天福[二]。其后事迹不详。
  吴如孝
  吴如孝广东嘉应州人。通文墨,初为广州十三行商人司会计,后入梧州、浔州一带经商,折耗资本,遂流落广西。金田起义,参加革命,授左一师帅。
  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十一月至武昌,升木一总制,管带左一军。旋升木官正将军。癸好三年二月,以如孝熟悉外国侵略者情况,命佐罗大纲守镇江
  。三月,英国公使文翰乘战舰到镇江,清军战船跟随闯来,如孝与罗大纲领导将士把清战船打败,致书文翰质问,耀示了太平天国的兵威,宣告了太平天国的对外政策,事具罗大纲传中。
  四月,升殿前左一指挥。六月,升殿前左五检点。十一月,调回天京攻打东霸,旋复回守镇江[三]。甲寅四年二月,罗大纲调归天京,镇江、瓜洲等处水陆军务遂命如孝督理[四]。
  这年四月十八日(阳历五月二十四日),美国水师提督布嘉南、公使麦莲率领战舰苏士贵限拿号闯到镇江。如孝命令炮台开炮轰击,炮弹击中苏士贵限拿号舰头。美国侵略者不得进,派员上岸谒见如孝,陈述去天京是为通好而来,请求转达,并求派人引导上天京。如孝向美国侵略者宣布:江防重地,不准擅入,否则必开炮轰击。至于国事会商,不论水陆前来,准止边关传奏,候旨宣夺。命令暂泊江滨,等待后命[一]。如孝督理镇江,江防重地,屹立不动。
  丙辰六年二月,清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来攻镇江,如孝兵单粮缺,坚守不下。杨秀清命秦日纲统率军队来救,如孝会合援军破清围师,进克扬州,旋在高资大破吉尔杭阿军,斩吉尔杭阿。清江南大营派张国梁带兵来救,在丹徒与秦日纲军鏖战,如孝率领精兵千余赶来助战,大破清军[二]。丁巳七年六月,句容失守,清朝大军就来攻镇江,挖长濠围困,自称「直如天堑」,要把太平军「困毙孤城」[三]。如孝率众坚守。十月,粮将尽,守瓜洲大将帅谢锦章先率精锐四千渡江至高资,镇江精锐也全调到高资,俟天京救兵一到,就里外会合〔一〕。既而粮尽,如孝、谢锦章决定再守两礼拜,下令军中,命「吃水也要吃两个礼拜,等天京兄弟下来」!如到期救兵不到,就从高资突围〔二〕。十一月二十日(夏历十一月十二日),天王命李秀成率救兵到。如孝、锦章率领镇江、瓜洲守军同日安全撤退归天京〔三〕。
  如孝既归天京,天王命守金柱关〔一〕。戍午八年七月,再克庐州,命如孝镇守〔二〕。十月,曾国藩湘军将李绩宾来犯三河,如孝大力支援三河,与成天豫陈玉成援军合力大破湘军,李绩宾自缢死。己未九年八月,与清钦差大臣督辨安徽军务胜保战于盱眙〔三〕。这年冬,奉命渡江援天京〔四〕。庚申十年四月,授前军主将,与定西主将吴定彩带兵去凤阳援助征北主将张乐行〔五〕。明年夏,命救安庆,屯军桐城,安庆陷,撤军归。旋封雇王。
  壬戌十二年春守安徽巢县,敌军水陆东下,大举来攻,势不可守,三月初六夜(夏历三月十九夜),引军安全撤退〔六〕。癸开十三年二月,命与爱王黄崇发出师江北,破清将李世忠营,进克浦口〔七〕。三月,回军皖南,与襄王刘官芳、辅王杨辅清等会师在祁门作战〔八〕。其后事蹟不详。
  本传考证
  一
  罗大纲之死
  关于罗大纲的死,各种记载颇有不同。光绪绩纂江宁府志卷十三咸丰三年以来兵事日月表列咸丰五年事说:「四月乙巳,向军败贼于江宁镇。乙酉,向军副将吴全美以水师红单船扫三山贼垒,斩伪王罗大纲」。王韬甕牖余谈卷八贼中悍酋记说:「大纲恃其猛鸷,屡犯官军。咸丰乙卯五月,窜江北,我军遇之,以抬枪击中其腹,几洞,伤既剧,夤夜遁至芜湖,群贼舁之入金陵,遂死。洪酋令葬之城北山中,旋杀葬者以灭口,恐人知其处也。又择貌类大纲者,仍假其名领众,以当一队」。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一记罗大纲事说:「后为水师炮击,沉尸于江」。简又文译麦高文于一八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即太平天国丙辰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宁波写的太平天国东王北王内讧详记说:「罗大纲近在安徽陈亡」。佚名粤匪起手根由说:「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一带贼,被向大人先锋张国梁一齐打回收复。杨秀清又吊(调)罗大纲回救芜湖,又被张国梁打死」。以上五种记载,都记明罗大纲的死为战死。其战死时间,除平定粤匪纪略未记外,麦高文记为近事,其余三种都同记为清咸丰五年,即太平天国乙荣五年。考丙辰六年上半年重要战役如武昌战役、江西战役,特别是救镇江之役与打垮江南大营之役,都没有罗大纲参加,其他战役,战区也都没有罗大纲踪迹。到清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曾国藩在致沅浦九弟书里,论太平天国近年战事,就已经有「曾天养、罗大纲之流,亦频遭诛殛」的狂呔了(见曾文正公家书卷五)。可证罗大纲确是在乙荣五年战死。后来,到清咸丰七年三月,英桂、胜保还有「探报粤逆罗大纲现踞桐城」的奏报(见剿平捻匪方略卷二十六),那不过是处在远距离的敌人探报的错误罢了。
  至于罗大纲在乙荣五年何月何日何地战死,则记载参差。据江宁府志说罗大纲战死于清咸丰五年四月十七日己酉三山战役(案向荣奏报三山战役在四月十六日,江宁府志作四月十七日误)。考向荣清咸丰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水陆会剿尽扫三山贼垒贼船摺在叙述攻陷三山防地后事说:「现据水陆各镇来禀,报得杨逆令罗大纲纠集上游两岸之贼,希图夹攻我营,并多备柴草船簰,意图袭我舟师。臣已批德安、吴全美等严加防备,切忌因胜而骄,稍涉疏虞」(见向荣奏稿卷九)。又考佚名广陵史稿清咸丰五年四月记事说:「初旬外,向提台信云逆匪罗大纲造一百五、六十号大战船,皆仿艇船样式,驻扎下关、觀音门一带,意欲接济瓜洲、镇江,势极凶勇,江北诸营,宜严加防御等因。托帅惊骇,调集艇船、拖■船数十艘,屯青山以上,阑截匪徒」。六月记事又说:「中旬外,南京逆匪罗大纲改木牌为艇船六百余号,急欲接济瓜、镇。吉抚台每日飞文请托将军出队进攻瓜洲。将军惟举钜觥破愁闷而已。雷以諴藉端生事,因向托明阿、??金■切商,另捐银三十万两,造小艇船若干,以御罗逆」。据向荣奏报,罗大纲是在四月十六日三山防地失陷后,杨秀清才调他从上游带兵回来企图夹击敌人。据广陵史稿记载,罗大纲在清咸丰五年四、五、六月间,正在制造战船,筹备接济瓜洲、镇江守军。案向荣这件奏报据自水陆各镇的情报,是可信的。广陵史稿是一部被认为具有稽考当时当地事件的有价值的记载。据此看来,可知江宁府志记罗大纲战死于清咸丰五年四月十六日三山战役是错误的,甕牖余谈记罗大纲战死于同年五月江北战役也是未能置信的。据粤匪起手根由说罗大纲是在清咸丰五年芜湖、太平、宁国(据向荣、何桂清会奏宁国为休宁之误)一带失守后,杨秀清调他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考太平军退出休宁在太平天国乙荣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即清咸丰五年五月十五日(据向荣、何桂清会奏再克休宁县城摺,见向荣奏稿卷九)。退出太平在同年六月上旬(据清咸丰五年六月辛亥清帝奕詝军谕军机大臣等,见王先谦咸丰东华录卷四十九,清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向荣奏,见同书卷五十)。退出芜湖在六月二十五日,即夏历六月十九日(据清咸丰五年七月己巳向荣奏)。据这一说,罗大纲于乙荣五年五月下旬休宁失守、六月上旬太平失守、下旬芜湖失守之后,奉命带兵回救芜湖、太平战死,则他战死的日期当在这一年的七月或秋天。案粤匪起手根由,是一份叛徒的供词,叙事从天王去广州应试得赞美天书(勸世良言)起,直到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冬苏州失陷后止。原件存英国不列颠博物院,当是戈登带回英国的。这份供词,记事面很广,虽很简略,却还扼要,对稽考太平天国史事有它的作用。其所记罗大纲战死年份与他书合,又不与向荣奏报、广陵史稿冲突,故本书暂据其说以待考。
  二
  胜保虚报吴如孝战死于盱眙之役考谬
  清朝钦差大臣督辨安徽军务胜保为掩罪冒功起见,虚报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即太平天国己未九年八月十六日,在安徽盱眙县之役,杀死吴如孝。清咸丰九年九月初九日胜保奏说:「前扑盱眙之贼,经我兵击退至东南之莲塘……讵该逆于八月二十八日分股扑至清水坝、高家凹地方,系逆首四眼狗陈玉成、吴如孝等纠率亲来围裹我兵营盘。二十九日,张得胜、格洪额督军分路冲杀,弊贼无数,……逆势稍却,我陆兵仍与相持不下。忽见一黄衣贼酋率悍贼数千猛扑。张得胜等督兵迎击,手刃贼匪数人,旋枪击该贼酋坠马,遂赶上斩获首级。时生擒在旁之贼指为逆首吴如孝。该逆死党数百人前来夺尸,经我军残杀殆尽,逆势大败。……据获贼供称粤逆陈四眼狗、吴如孝、捻首龚得等由定远池河、藕塘等处纠约大股,欲窜踞盱眙,为东窥蒋坝、南援天长、六合计,不期逆首被残,未能肆逞等语。张得胜等派弁将吴逆首级解送到营,臣饬前自贼中来归者逐一验认,佥称系首逆吴如孝无疑」(见剿平粤匪方略卷二百二十四)。考李秀成致征北主将张洛行书,在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卽清咸丰十年)四月派吴如孝带兵赴安徽凤阳援助张洛行。李秀成自述原稿又记辛酉十一年(卽清咸丰十一年)夏,吴如孝奉旨救安庆。又考曾国藩查阅沿江各军并近日军情摺奏报吴如孝于清同治二年二月初三日(卽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二月初八日)攻克蒲口,左宗棠驰剿徽休贼匪大胜摺奏报吴如孝于清同治二年三月初一、二等日(卽太平天国癸开十三年三月初六、七日)进军到祁门柏溪。以上各项事实,都是吴如孝在清咸丰九年八月后的活动,明确地见于太平天国以及清朝两方的文报中,可知胜保的奏报完全是捏造的。但是清朝的官书如清史列传卷四十七胜保传、清朝遗老修的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洪秀全传,当时反革命分子编撰的记载,如杜文澜平定粤匪纪略附记一、王定安求阙齐弟子记卷十贼酋名号谱等,一律都根据胜保这一篇虚捏的奏报,记吴如孝战死于清咸丰九年八月盱眙之役。官书的多伪,与反动记载的不可信,卽此可见一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序一 刘大年序二 谷霁光
序三序四 邢凤麟
自序凡例 汤锡龙
第一部份 卷一 序论第二部分 卷二 纪年
第三部份 卷三至卷二十一 表卷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卷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亩制度卷二十四 志第三 资政新篇
卷二十五 志第四 政权卷二十六 志第五 政体
卷二十七 志第六 食货卷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卷二十九 志第八 兵卷三十 志第九 刑律
卷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礼制卷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历
卷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举附招贤卷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卷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卷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