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太平天國史 》
捲五十二 傳十一 羅大綱羅瓊樹 吳如孝
羅璽綱 Luo Xigang
羅大綱羅瓊樹
羅大綱,初名亞旺,廣東揭揚人,虎目虯髯,體貌魁梧[一],壯年遊俠江湖。入天地會[二]。
清道光二十年(一八四○年),鴉片戰爭起,大綱與天地會員參加平英團抗擊英國侵略軍。到清朝訂立江寧條約,廣州水陸撤防,大綱等憤恨清朝辱國喪權,也親眼看見清朝武力的腐朽,於是他們紛紛進入廣西,有的在南寧府、太平府邊境,有的在梧、潯江面,組織武裝鬥爭。大綱便是當時梧、潯江上的一支武裝的領導者[一],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與鬍有福等攻廣西陽朔縣城[二]。
金田起義,大綱率所部參加,授左二軍軍帥。太平天國壬子二年二月,清軍圍永安急,火藥用完。二十八日(夏歷二月十二日),命大綱帶兵攻破東路姑蘇衝清軍防綫,並獲其火藥,太平軍方得小路出關,方得火藥作戰。三月初三日(夏歷二月十七日),遂從這一條隘口突圍出永安[三]。四月,剋全州,擢士一總製,領中一軍。十月,剋嶽州,擢金官正將軍。十二月,擢殿前左一指揮。
癸好三年二月,既剋南京,即命大綱取鎮江。時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厄守鎮江、揚州三角地帶,保衛京畿,並截斷清朝漕運。而鎮江東通上海,尤為天京初建時最重要的防地,以大綱曾抗擊英國侵略者,特命鎮守鎮江[一]。
先是當太平天國進攻南京時,清蘇鬆太道吳健彰嚮上海英領事阿禮國請派兵艦救援。後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趕到上海,吳健彰繼續嚮文翰相商,同時偽造太平天國謾駡外國人為「醜夷」、「非人類」的文告,以挑起外國侵略者與太平天國的衝突。又雇英、美商船改為兵船。用英、美人管帶,以備與外國侵略者會同進攻太平天國。三月十八日(陽歷四月二十二日)文翰乘戰艦哈爾米士號前往天京探訪。吳健彰就派所雇英、美商船及葡萄牙划艇由副將李德麟統率,跟隨英艦前往,乘機嚮太平天國襲擊[二]。
大綱守衛鎮江,早就做好充分準備。他在沿江一帶都布滿炮壘木柵,戰士武裝了必勝的信念,隨時在準備殺敵。三月二十二日(陽歷四月二十六日),英艦到鎮江,敵人臨近的信號一嚮,炮臺立刻開炮,戰士從四面八方迅即集合,幾千名戰士奔上高地崗位,另一部分奔嚮江邊,大綱騎着戰馬,沿着陣地奔馳,往來指揮[一]。炮臺見英艦不還擊始停放。一會兒,清朝戰船已尾隨英艦闖到焦山與江岸之間,駛嚮炮臺,於是兩軍即行接戰,英艦望見,嚮上遊駛去。雙方經過激烈的戰鬥,結果,清朝戰船給太平軍打敗退走[二]。
三月二十九日(陽歷五月三日),英艦回鎮江。瓜洲和鎮江兩岸炮臺開炮攻周。英艦停輪。大綱、吳如孝派漁船送來一封於打敗清朝戰船第二天——三月二十三日寫的一封文書,質問英人說。前接孟雅函(MangYo-han)來信告知願通和好,當即覆信派專使送去上海,乃昨日竟導引清朝戰船來攻,實為失信,大大對不着我們的好意,你們「如必藉助妖鬍」,我們並不在乎,但「即期復示」[三]。文翰得信,急派翻譯官密迪樂上岸謁見大綱。大綱責英人不應再賣鴉片。密迪樂委為商人的經營,與政府無關,此後對於經營鴉片的商人,聽憑中國政府處理,並申明英人願「嚴守中立」而去[一]。
四月,擢殿前左五檢點。時清朝欽差大臣嚮榮派江南提督鄧紹良帶兵來攻鎮江,企圖先攻陷鎮江,然後以次攻陷天京、揚州,因此日益增調水陸兵來攻。大綱穩定不動。清軍在城外日肆淫掠,人民痛恨,嚮大綱請願,當先殺敵。大綱對人民備加撫慰,囑將敵軍行動隨時密報。六月十三日(夏歷同),大綱知敵人惰而無紀,驕而無備,派勇士數百人,手拿火具,突然從城中衝出,火攻清軍大營。火箭火罐等物一齊拋放,天熱風猛,七座營盤,登時被燒。大綱見火發,立刻指揮軍隊分路掩擊,清軍還有五營未被燒,兵心也都慌亂,同時潰散,鄧紹良竄走丹徒鎮[二]。大綱粉碎了敵人攻取鎮江的計劃,捷報到天京,擢鼕官正丞相[三]。
大綱鎮守鎮江,還負有聯絡上海會黨的責任[四]。八月,劉麗川在上海起義,大綱回天京請示,十月,在儀徵各馬頭置造皮篷小船六百雙,打算衝清水營直下,接應劉麗川起義軍[一]。既而因用兵上遊,兵力不敷調遣,不果往。
甲寅四年二月,調回天京,命與鬍以晄經略安徽和州、廬州。三月,代秦日綱守安慶,遣兵略取建德,東流等外[二]。十月,大綱從建德入江西,剋饒州府,軍紀嚴明,饒州人民熱烈歡迎,糧食監酪踴躍供應。時田傢鎮大敗。警報傳到,大綱星夜輕騎赴援[三],厄守湖口,力遏敵師,與石達開在九江大破曾國藩湘軍,乘勝三剋武昌[四]。命鎮守九江、湖口,並經略饒州[五]。
乙榮五年五月下旬,休寧失守,六月上旬,太平失守,下旬,蕪湖失守。天京近畿敵勢猖獗。大綱帶兵回救蕪湖、太平戰死。其經過記載不詳[一]。
大綱剽悍機警,用兵剽疾如風,雄傑冠諸將。凡遇軍事艱危,輒派他去應敵,所到有功,威震敵國[二]。他戰功還在秦日綱、鬍以晄上,秦、鬍都封王,連盧堅拔、傅學賢這些人都封了侯爵,而他因不是平在山拜上帝會老兄弟,竟至死不得封侯。但是,他的勇敢無畏、無堅不摧的戰鬥精神,卻成為太平軍的一個模範,後期的領導者幹王洪仁玕在論用兵和起義事時,也都一再推崇他,甚至把他與馮雲山、蕭朝貴等相提並論[三]。他的英雄業跡,永遠銘記在太平天國的史册中。
大綱有一個兒子,他的名字不詳。丁巳七年十一月,奉命從天京帶兵到高資,接應鎮江、瓜洲守軍撤退[一]。壬戌十二年春,奉命圍攻上海,駐軍南匯縣周浦鎮[二]。其後事跡不詳。
羅瓊樹廣東揭陽人,羅大綱族兄,年約四十。大綱守鎮江,以瓊樹為協理,所有緊要文報及解運物資,都命他押送,因此見信於東王楊秀清。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二月,封恩賞丞相。三月,隨韋俊等出師湖北、湖南。四月,攻剋嶽州。六月,再剋武昌,奉命四出收購軍糧。瓊樹掌握太平天國愛民政策,人民踴躍應購,凡大冶、興郭及江西武寧一帶沒有不知羅丞相的。
這年九月,武、漢失陷,瓊樹退守湖口縣。時大綱奉命從江西饒州來援,瓊樹與大綱聲勢聯絡,協力抗擊,卒破清軍[一]。辛酉十一年正月,封幄天福[二]。其後事跡不詳。
吳如孝
吳如孝廣東嘉應州人。通文墨,初為廣州十三行商人司會計,後入梧州、潯州一帶經商,折耗資本,遂流落廣西。金田起義,參加革命,授左一師帥。
太平天國壬子二年十一月至武昌,升木一總製,管帶左一軍。旋升木官正將軍。癸好三年二月,以如孝熟悉外國侵略者情況,命佐羅大綱守鎮江
。三月,英國公使文翰乘戰艦到鎮江,清軍戰船跟隨闖來,如孝與羅大綱領導將士把清戰船打敗,致書文翰質問,耀示了太平天國的兵威,宣告了太平天國的對外政策,事具羅大綱傳中。
四月,升殿前左一指揮。六月,升殿前左五檢點。十一月,調回天京攻打東霸,旋復回守鎮江[三]。甲寅四年二月,羅大綱調歸天京,鎮江、瓜洲等處水陸軍務遂命如孝督理[四]。
這年四月十八日(陽歷五月二十四日),美國水師提督布嘉南、公使麥蓮率領戰艦蘇士貴限拿號闖到鎮江。如孝命令炮臺開炮轟擊,炮彈擊中蘇士貴限拿號艦頭。美國侵略者不得進,派員上岸謁見如孝,陳述去天京是為通好而來,請求轉達,並求派人引導上天京。如孝嚮美國侵略者宣佈:江防重地,不準擅入,否則必開炮轟擊。至於國事會商,不論水陸前來,準止邊關傳奏,候旨宣奪。命令暫泊江濱,等待後命[一]。如孝督理鎮江,江防重地,屹立不動。
丙辰六年二月,清江蘇巡撫吉爾杭阿來攻鎮江,如孝兵單糧缺,堅守不下。楊秀清命秦日綱統率軍隊來救,如孝會合援軍破清圍師,進剋揚州,旋在高資大破吉爾杭阿軍,斬吉爾杭阿。清江南大營派張國梁帶兵來救,在丹徒與秦日綱軍鏖戰,如孝率領精兵千餘趕來助戰,大破清軍[二]。丁巳七年六月,句容失守,清朝大軍就來攻鎮江,挖長濠圍困,自稱「直如天塹」,要把太平軍「睏斃孤城」[三]。如孝率衆堅守。十月,糧將盡,守瓜洲大將帥謝錦章先率精銳四千渡江至高資,鎮江精銳也全調到高資,俟天京救兵一到,就裏外會合〔一〕。既而糧盡,如孝、謝錦章决定再守兩禮拜,下令軍中,命「吃水也要吃兩個禮拜,等天京兄弟下來」!如到期救兵不到,就從高資突圍〔二〕。十一月二十日(夏歷十一月十二日),天王命李秀成率救兵到。如孝、錦章率領鎮江、瓜洲守軍同日安全撤退歸天京〔三〕。
如孝既歸天京,天王命守金柱關〔一〕。戍午八年七月,再剋廬州,命如孝鎮守〔二〕。十月,曾國藩湘軍將李績賓來犯三河,如孝大力支援三河,與成天豫陳玉成援軍合力大破湘軍,李績賓自縊死。己未九年八月,與清欽差大臣督辨安徽軍務勝保戰於盱眙〔三〕。這年鼕,奉命渡江援天京〔四〕。庚申十年四月,授前軍主將,與定西主將吳定彩帶兵去鳳陽援助徵北主將張樂行〔五〕。明年夏,命救安慶,屯軍桐城,安慶陷,撤軍歸。旋封雇王。
壬戌十二年春守安徽巢縣,敵軍水陸東下,大舉來攻,勢不可守,三月初六夜(夏歷三月十九夜),引軍安全撤退〔六〕。癸開十三年二月,命與愛王黃崇發出師江北,破清將李世忠營,進剋浦口〔七〕。三月,回軍皖南,與襄王劉官芳、輔王楊輔清等會師在祁門作戰〔八〕。其後事蹟不詳。
本傳考證
一
羅大綱之死
關於羅大綱的死,各種記載頗有不同。光緒績纂江寧府志捲十三鹹豐三年以來兵事日月表列鹹豐五年事說:「四月乙巳,嚮軍敗賊於江寧鎮。乙酉,嚮軍副將吳全美以水師紅單船掃三山賊壘,斬偽王羅大綱」。王韜甕牖餘談捲八賊中悍酋記說:「大綱恃其猛鷙,屢犯官軍。鹹豐乙卯五月,竄江北,我軍遇之,以擡槍擊中其腹,幾洞,傷既劇,夤夜遁至蕪湖,群賊舁之入金陵,遂死。洪酋令葬之城北山中,旋殺葬者以滅口,恐人知其處也。又擇貌類大綱者,仍假其名領衆,以當一隊」。杜文瀾平定粵匪紀略附記一記羅大綱事說:「後為水師炮擊,沉屍於江」。簡又文譯麥高文於一八五七年一月二十七日(即太平天國丙辰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寧波寫的太平天國東王北王內訌詳記說:「羅大綱近在安徽陳亡」。佚名粵匪起手根由說:「鹹豐五年,……蕪湖、太平、寧國一帶賊,被嚮大人先鋒張國梁一齊打回收復。楊秀清又吊(調)羅大綱回救蕪湖,又被張國梁打死」。以上五種記載,都記明羅大綱的死為戰死。其戰死時間,除平定粵匪紀略未記外,麥高文記為近事,其餘三種都同記為清鹹豐五年,即太平天國乙榮五年。考丙辰六年上半年重要戰役如武昌戰役、江西戰役,特別是救鎮江之役與打垮江南大營之役,都沒有羅大綱參加,其他戰役,戰區也都沒有羅大綱蹤跡。到清鹹豐六年九月十七日,曾國藩在緻沅浦九弟書裏,論太平天國近年戰事,就已經有「曾天養、羅大綱之流,亦頻遭誅殛」的狂呔了(見曾文正公傢書捲五)。可證羅大綱確是在乙榮五年戰死。後來,到清鹹豐七年三月,英桂、勝保還有「探報粵逆羅大綱現踞桐城」的奏報(見剿平捻匪方略捲二十六),那不過是處在遠距離的敵人探報的錯誤罷了。
至於羅大綱在乙榮五年何月何日何地戰死,則記載參差。據江寧府志說羅大綱戰死於清鹹豐五年四月十七日己酉三山戰役(案嚮榮奏報三山戰役在四月十六日,江寧府志作四月十七日誤)。考嚮榮清鹹豐五年四月二十九日水陸會剿盡掃三山賊壘賊船摺在敘述攻陷三山防地後事說:「現據水陸各鎮來稟,報得楊逆令羅大綱糾集上遊兩岸之賊,希圖夾攻我營,並多備柴草船簰,意圖襲我舟師。臣已批德安、吳全美等嚴加防備,切忌因勝而驕,稍涉疏虞」(見嚮榮奏稿捲九)。又考佚名廣陵史稿清鹹豐五年四月記事說:「初旬外,嚮提臺信雲逆匪羅大綱造一百五、六十號大戰船,皆仿艇船樣式,駐紮下關、觀音門一帶,意欲接濟瓜洲、鎮江,勢極兇勇,江北諸營,宜嚴加防禦等因。托帥驚駭,調集艇船、拖■船數十艘,屯青山以上,闌截匪徒」。六月記事又說:「中旬外,南京逆匪羅大綱改木牌為艇船六百餘號,急欲接濟瓜、鎮。吉撫臺每日飛文請托將軍出隊進攻瓜洲。將軍惟舉鉅觥破愁悶而已。雷以諴藉端生事,因嚮托明阿、??金■切商,另捐銀三十萬兩,造小艇船若幹,以禦羅逆」。據嚮榮奏報,羅大綱是在四月十六日三山防地失陷後,楊秀清才調他從上遊帶兵回來企圖夾擊敵人。據廣陵史稿記載,羅大綱在清鹹豐五年四、五、六月間,正在製造戰船,籌備接濟瓜洲、鎮江守軍。案嚮榮這件奏報據自水陸各鎮的情報,是可信的。廣陵史稿是一部被認為具有稽考當時當地事件的有價值的記載。據此看來,可知江寧府志記羅大綱戰死於清鹹豐五年四月十六日三山戰役是錯誤的,甕牖餘談記羅大綱戰死於同年五月江北戰役也是未能置信的。據粵匪起手根由說羅大綱是在清鹹豐五年蕪湖、太平、寧國(據嚮榮、何桂清會奏寧國為休寧之誤)一帶失守後,楊秀清調他帶兵回救蕪湖、太平戰死。考太平軍退出休寧在太平天國乙榮五年五月二十二日,即清鹹豐五年五月十五日(據嚮榮、何桂清會奏再剋休寧縣城摺,見嚮榮奏稿捲九)。退出太平在同年六月上旬(據清鹹豐五年六月辛亥清帝奕詝軍諭軍機大臣等,見王先謙鹹豐東華錄捲四十九,清鹹豐五年七月己巳嚮榮奏,見同書捲五十)。退出蕪湖在六月二十五日,即夏歷六月十九日(據清鹹豐五年七月己巳嚮榮奏)。據這一說,羅大綱於乙榮五年五月下旬休寧失守、六月上旬太平失守、下旬蕪湖失守之後,奉命帶兵回救蕪湖、太平戰死,則他戰死的日期當在這一年的七月或秋天。案粵匪起手根由,是一份叛徒的供詞,敘事從天王去廣州應試得贊美天書(勸世良言)起,直到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鼕蘇州失陷後止。原件存英國不列顛博物院,當是戈登帶回英國的。這份供詞,記事面很廣,雖很簡略,卻還扼要,對稽考太平天國史事有它的作用。其所記羅大綱戰死年份與他書合,又不與嚮榮奏報、廣陵史稿衝突,故本書暫據其說以待考。
二
勝保虛報吳如孝戰死於盱眙之役考謬
清朝欽差大臣督辨安徽軍務勝保為掩罪冒功起見,虛報清鹹豐九年八月二十九日,即太平天國己未九年八月十六日,在安徽盱眙縣之役,殺死吳如孝。清鹹豐九年九月初九日勝保奏說:「前撲盱眙之賊,經我兵擊退至東南之蓮塘……詎該逆於八月二十八日分股撲至清水壩、高傢凹地方,係逆首四眼狗陳玉成、吳如孝等糾率親來圍裹我兵營盤。二十九日,張得勝、格洪額督軍分路衝殺,弊賊無數,……逆勢稍卻,我陸兵仍與相持不下。忽見一黃衣賊酋率悍賊數千猛撲。張得勝等督兵迎擊,手刃賊匪數人,旋槍擊該賊酋墜馬,遂趕上斬獲首級。時生擒在旁之賊指為逆首吳如孝。該逆死黨數百人前來奪屍,經我軍殘殺殆盡,逆勢大敗。……據獲賊供稱粵逆陳四眼狗、吳如孝、捻首龔得等由定遠池河、藕塘等處糾約大股,欲竄踞盱眙,為東窺蔣壩、南援天長、六合計,不期逆首被殘,未能肆逞等語。張得勝等派弁將吳逆首級解送到營,臣飭前自賊中來歸者逐一驗認,僉稱係首逆吳如孝無疑」(見剿平粵匪方略捲二百二十四)。考李秀成緻徵北主將張洛行書,在太平天國庚申十年(卽清鹹豐十年)四月派吳如孝帶兵赴安徽鳳陽援助張洛行。李秀成自述原稿又記辛酉十一年(卽清鹹豐十一年)夏,吳如孝奉旨救安慶。又考曾國藩查閱沿江各軍並近日軍情摺奏報吳如孝於清同治二年二月初三日(卽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二月初八日)攻剋蒲口,左宗棠馳剿徽休賊匪大勝摺奏報吳如孝於清同治二年三月初一、二等日(卽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三月初六、七日)進軍到祁門柏溪。以上各項事實,都是吳如孝在清鹹豐九年八月後的活動,明確地見於太平天國以及清朝兩方的文報中,可知勝保的奏報完全是捏造的。但是清朝的官書如清史列傳捲四十七勝保傳、清朝遺老修的清史稿列傳二百六十二洪秀全傳,當時反革命分子編撰的記載,如杜文瀾平定粵匪紀略附記一、王定安求闕齊弟子記捲十賊酋名號譜等,一律都根據勝保這一篇虛捏的奏報,記吳如孝戰死於清鹹豐九年八月盱眙之役。官書的多偽,與反動記載的不可信,卽此可見一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一 劉大年 | 序二 𠔌霽光 | 序三 | 序四 邢鳳麟 | 自序 | 凡例 湯錫竜 |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 | 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 | 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 | 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 | 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 | 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 | 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 | 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 | 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 | 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