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歷代女詩人的詩生活:滿目梨花詞 》
17請你務必風花雪月
康螞 Kang Ma
【個人簡歷】
姓名:劉令嫻
朝代:南朝梁
籍貫:彭城(今江蘇徐州)
職業:詩人
主要作品:《祭夫文》、《光宅寺》、《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麯房裏,幽隱無人聲。
——《光宅寺》
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
——《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
嗚呼哀哉!生死雖殊,情親猶一。敢遵先好,手調薑橘。素俎空幹,奠觴徒溢。昔奉齊眉,異於今日。從軍暫別,且思樓中,薄遊未反,尚比飛蓬;如當此訣,永痛無窮。百年何幾,泉穴方同。”
——《祭夫文》節選
女詩人劉令嫻靠寫“粉詩”出名,這符合南朝齊梁年間的文學風尚。那個時代,上至皇帝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酷愛文藝。誰要深諳附庸風雅之道,就能升官發財。文化人就意味着是朝廷的人,舞文弄墨就意味着具有踏入官場的資本。就連詩歌評論傢鐘嶸也不得不服,他在《詩品》序中這樣描繪當時的文學風氣:“至使膏腴子弟,恥文不逮,終朝點綴,分夜呻吟。”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作為官太太的劉令嫻當然要與時俱進了。她的這首《光宅寺》應運而生:“長廊欣目送,廣殿悅逢迎。何當麯房裏,幽隱無人聲。”凡是讀過此詩的人,腦海中都會出現如下曖昧的畫面:黃昏時分,一位容貌嬌豔的知識女性來到光宅寺燒香拜佛。長廊深處,一位帥呆了的青年和尚對其擠眉弄眼,女子立刻春心蕩漾難以自拔,就尾隨和尚來到禪房……至於他們進入禪房之後究竟做了什麽,在此就不多做猜測了。
如此充滿把玩意味的詩,出自一位已婚婦女之手,難免讓好事者浮想聯翩。中國的讀者(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大都保持這樣一個習慣,睹文揣人。看到作品中有“出格”行為,就自然聯想到作者的人品。所謂愛屋及烏就是這個道理。在小說裏,稍微資深點的讀者都知道,裏邊的情節大都是虛構和誇張的,是經過藝術加工的,與作者自身關聯不大。在詩歌裏,讀者若是發現“放浪形骸”的痕跡,就會不假思索地認定作者作風有問題。這是個很奇怪的現象。要知道,詩歌裏的“我”也非現實中的“我”,詩歌裏的“事件”更非現實中的真實“事件”。虛構在一切藝術形式中都可以存在,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但很多讀者還是願意相信“自我感覺”。唐代的高仲武就是這方面的讀者的代表。他讀完這首“黃詩”之後大為惱火,就諷刺道:“形質既雌,詞意亦蕩。”意思是說,詩寫得如此低俗,其人也必放蕩。而清代的王士禎則顯得很有風度,他從側面評價道:“勉名臣,悱名士,得此纔女,抑不幸耶!”意思是說,徐傢父子(徐勉是劉令嫻的公公,徐悱是劉令嫻的丈夫)都是文學名流,怎麽會招這樣的女人進傢門呢?真不知道是應該同情,還是應該悲哀呢?
這首《光宅寺》問世以後,立刻在皇宮之中流行開來。那些深居皇宮大內的貴族們早就看膩了假大空、形而上的文學作品,他們對平民生活的追求到了如饑似渴的地步。他們乍一讀到這首發生在民間的,貴婦人勇追帥和尚的“通俗文學”着實倍感新奇,偏愛至極。於是互相傳閱,並常常秘密聚於一處展開深入的討論交流。這種地下的文學交流方式儼然成為一時之風尚。在熱心讀者口手相傳的熱潮中,劉令嫻憑藉着一首“粉詩”出名了。該詩被評為年度最佳詩歌,並收入當時的權威詩歌集《玉臺新詠》。劉令嫻寫的第二首“粉詩”更為驚世駭俗,此詩被好事者稱為史上第一首“同性戀詩歌”。在《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中劉令嫻這樣寫道:“兩葉雖為贈,交情永未因。同心何處恨,梔子最關人。”這首詩是劉令嫻贈予一位叫謝娘的女子的。劉令嫻跟謝娘到底是什麽關係,史書上沒有記載。從字面上理解,詩中“梔子”在南朝民歌中指戀人,往深延伸,就是寫給戀人的情詩。但後世詩歌研究者認為,僅憑藉“梔子”一物就說劉令嫻和這個謝娘有曖昧的同性關係未免有些片面。如文章開頭所言,劉令嫻所處的南朝齊梁年間社會思想開放、文風自由。文人寫什麽和怎麽寫,朝廷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果詩文中出現同性之間的“親昵”稱呼或者“過激”語氣,也許衹是作者腦海中出現的幻象,形而上說就叫做“有我之境”,抑或當時就流行這樣的寫法。作為當時處於風口浪尖的文壇新勢力,劉令嫻有許多“知音”。同時代詩人謝惠蓮、瀋約、庾信等人的作品中,就不同程度涉及同性戀題材。由此可以推斷,文人之間的互相跟風寫作,直接造成南朝一時曠達放誕之風。此類題材並非劉令嫻的“獨創”,更不能就此說明作者就有“特殊癖好”。
已為人婦的劉令嫻寫出如此曖昧的詩歌,其夫徐悱按理說應該生氣纔對。得知老婆在詩中勇追和尚,徐悱非但不生氣,還寫詩和之:“知君自蕩子,奈妾亦倡傢。”徐悱說得明白,我是浪子,我老婆是交際花。她玩她的,我玩我的(在詩中),互不干涉、和諧共處。瞧瞧這兩口子,在詩中坦白彼此的隱私,真稱得上是藝術上的同道。他們開誠布公的愛情,在那個激情燃燒的年代,既讓人瞠目結舌又讓人深深嘆服。劉令嫻曾在《答外詩》一詩中這樣表達對老公的思念:“落日更新妝,開簾對春樹。鳴鸝葉中響,戲蝶花間鶩。調琴本要歡,心愁不成趣。”劉令嫻對老公說道:“黃昏中我在梳妝打扮,落日的餘暉牽着微風的手,啊,那美麗的黃昏讓我沉醉,教我如何不想你?拉開窗簾看到緑樹吐新芽,清晨的雨露親吻着荷葉。啊,窗外的景色如一幅畫捲,教我如何不想你?黃鸝鳴叫穿梭於林間,舞動的翅膀像是情人的雙臂,啊,我們在緑蔭下纏綿悱惻,教我如何不想你?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空氣中彌漫着戀愛的味道。啊,孤獨的人是可恥的,教我如何不想你?我操起琴為你驪歌一麯,我的心悲傷如釜底抽薪,啊,這一切變得急切而灼熱,教我如何不想你?”徐悱看罷,來了興致。心想,我這媳婦還真夠抒情的,這詩寫得都快趕上蔡琰了。於是徐悱很快回覆道:“日暮想清陽,躡履出椒房。網蟲生錦薦,遊塵掩玉床。不見可憐影,空餘黼帳香。彼美情多樂,挾瑟坐高堂。豈忘離憂者,嚮隅心獨傷。聊因一書札,以代九回腸。”劉令嫻一看,呀,丈夫敢跟自己“飈詩”,看來不給他點“厲害”是不行了。於是劉令嫻又來一首《答外詩》二:“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還看鏡中色,比豔似知非。”劉令嫻這一輪愛情表白來得更為猛烈:“親愛的你,文質儒雅的你,風流倜儻的你,寬容大度的你,神色奕奕的你。每一個你都似一段心蕩神馳的旋律,攪亂我的心湖。親愛的,我愛你。就像愛我的眼睛,愛我的嘴唇,愛我的玩具,愛我的梳妝臺一樣。就像嫦娥愛玉兔,祝英臺愛梁山伯,卓文君愛司馬相如一樣,總之我愛你,愛得忘乎所以,愛得意亂情迷……”當時徐悱在外地出差,夫妻二人兩地分居已久,那個時候也沒有網絡和電話,衹好以書信解相思之苦了。我們可以感受到,這對詩人夫妻不僅是藝術上志趣相投的知音,更是生活中讓人羨慕的模範夫妻。
後徐悱英年早逝,劉令嫻悲傷之下寫就一篇《祭夫文》:“惟君德爰禮智,纔兼文雅,學比山成,辨同河瀉。明經擢秀,光朝振野。調逸許中,聲高洛下。含潘度陸,超終邁賈。二儀既肇,判合始分,簡賢依德,乃隸夫君。外治徒奉,內佐無聞,幸移蓬性,頗習蘭薫。式侍琴瑟,相酬典墳。輔仁難驗,神情易促。雹碎春紅,霜雕夏緑。躬奉正衾,親觀啓足。一見無期,百身何贖。嗚呼哀哉!生死雖殊,情親猶一。敢遵先好,手調薑橘。素俎空幹,奠觴徒溢。昔奉齊眉,異於今日。從軍暫別,且思樓中,薄遊未反,尚比飛蓬;如當此訣,永痛無窮。百年何幾,泉穴方同。”劉令嫻的公公讀罷此詩,立刻打消寫祭子文的念頭。為什麽呢?因為徐悱的父親徐勉也是個文采卓絶的人物,兒子早逝自是悲傷,就打算寫一篇紀念兒子的文章。當他讀到兒媳劉令嫻的這篇《祭夫文》之後,不禁長嘆一聲,此詩在我之上,含淚“罷寫”。由此可見劉令嫻此詩寫得何等絶妙。劉令嫻曾經被誤讀為“情色女詩人”,她的遭遇告訴我們一個事實:遇到睹文猜測人的好事者刁難,要麽據理力爭,上去扇其幾個大嘴巴。要麽就不加理睬,沉默是金。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滿目梨花詞(1) | 第2節:滿目梨花詞(2) | 第3節:滿目梨花詞(3) | 第4節:滿目梨花詞(4) | 第5節:滿目梨花詞(5) | 第6節:滿目梨花詞(6) | 第7節:滿目梨花詞(7) | 第8節:滿目梨花詞(8) | 第9節:滿目梨花詞(9) | 第10節:滿目梨花詞(10) | 第11節:滿目梨花詞(11) | 第12節:滿目梨花詞(12) | 第13節:滿目梨花詞(13) | 第14節:滿目梨花詞(14) | 第15節:滿目梨花詞(15) | 第16節:滿目梨花詞(16) | 第17節:滿目梨花詞(17) | 第18節:滿目梨花詞(18) | 第19節:滿目梨花詞(19) | 第20節:滿目梨花詞(20) | 目錄 | 序一:即使旋轉 也要像個陀蠃 | 序二:喧囂的世界和靜靜流淌的故事 | 1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老公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