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狂人刘文典   》 第40节:千里走联大(6)      章玉政 Zhang Yuzheng

  这些消息很快传到了刘文典耳中。他暗知"情况不妙",忧心如焚,迅速给那位姓马的学生写信,询问书籍和手稿的下落。回信让他如同一跤跌进冰窖里,这位学生万分愧疚地告诉他,已经全部落到日本人手里去了。
  刘文典懵了。没想到自己一语成谶,现在果然成了"孤家寡人",什么参考资料都没有了,只能凭脑海里储存的知识去进行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了。想到国难当头,战局纵横,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和平的局面,才可能重新找回自己的珍藏,内心一种悲情,悄然涌动。
  这种悲情直到抗战结束后才略有缓解,但始终未能完全消弭。1947年7月3日,已在云南大学任教的刘文典突然接到一封国民政府教育部的电报,刚读了开头几句,刘文典心里就一惊,以为自己看花了眼,重新回过头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又默读了一遍。
  他的心快要跳出来了!电报的开头,只有简简单单几句话:"驻日代表开查东京上野图书馆存有被劫之我国图书五百六十箱,该项书籍均系自香港所劫取,照盟军总部所规定,须由我国政府咨请香港政府向总部申请归还,方可由本国接收。"这意味着,刘文典丢失的那批书籍、手稿的下落有眉目了!
  这封电报的主要内容,正是要刘文典填写被劫书籍标记、物权以及被劫情形等情况,准备按图索骥,协助寻查。刘文典喜不自胜,立即按照来电的要求,填写好了财产损失报告单:
  历年购买中西贵重书籍,价值国币五万元,于香港沦陷后,被乱兵掠去。
  寄出表格后,刘文典几乎每天都要跑到学校的电报房里去探听消息。他原本以为这申报表格填好了以后,很快就能与战时丢失的那批书籍、手稿重逢了。然而,事与愿违,一等又是数年,迟迟未能等到被劫图书的归来。
  那批书籍、手稿到底到哪里去了呢?这成了笼罩在刘文典心头的一大疑云,直到国民党败走大陆,国民政府不复存在,书籍、手稿依然毫无音信。
  刘家人一度坚持认为,这批书籍、手稿应该还在日本。1961年,刘文典的儿子刘平章曾向周恩来总理反映此事,但总理办公室最终答复称:"鉴于中日关系尚未恢复,目前暂时不宜提这件事。"
  似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近半个世纪后,刘文典已经驾鹤西去,他的后人无意中得到一条线索:那批书籍、手稿确实已经由中国政府照单签收。
  经查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1949年3月1日,从日本运回在港被劫书籍两批,计刘文典教授之书籍六百四十六册分装三箱,岭南大学书籍二百七十八册、手册四百册装六箱"。档案资料显示,这批书籍经请英国代表团代为申请归还后,于1949年2月24日交与中方签收,暂时存放在中华民国驻日代表团日本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的储藏室内,"俟有便船来日时,拟即交由该船运沪"。
  那时候,正是国民党在大陆节节败退之际。那批已经回到中国人手中的珍藏究竟是被国民党抢运到了台湾,还是被匆忙送给了大陆的哪个图书馆或档案馆?这至今仍是个谜。
  刘文典的后人依然在寻找。刘平章说,让他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这批东西终于可以确认是回到中国人的手里了"!
  "敌机空袭有益于健康"
  云南的天空并不平静。
  抗日战争开始后,华北、华南、华东大片国土迅速沦陷,中央机关、重要企业、教育机构纷纷迁往云南,云南一时间高官、名人云集,相对尚算安全,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但这也引起了日本侵略者的注意。当在中国鲸吞的地盘逐渐扩大和稳定后,日本开始将"魔掌"伸向了西南边陲的云南,尤其是云南省会城市昆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1节: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1)第2节: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2)第3节:序篇 被忽略的"国学狂人"(3)
第4节:朋友胡适之(1)第5节:朋友胡适之(2)第6节:朋友胡适之(3)
第7节:朋友胡适之(4)第8节:朋友胡适之(5)第9节:朋友胡适之(6)
第10节:朋友胡适之(7)第11节:朋友胡适之(8)第12节:朋友胡适之(9)
第13节:朋友胡适之(10)第14节:朋友胡适之(11)第15节:朋友胡适之(12)
第16节:朋友胡适之(13)第17节:朋友胡适之(14)第18节:朋友胡适之(15)
第19节:痛斥蒋介石(1)第20节:痛斥蒋介石(2)第21节:痛斥蒋介石(3)
第22节:痛斥蒋介石(4)第23节:痛斥蒋介石(5)第24节:痛斥蒋介石(6)
第   I   [II]   [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