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 媒體人許知遠的青春自述:那些憂傷的年輕人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許知遠 Xu Zhiyuan
李敖的文字越讀越多,也越來越讓我失望。儘管,他關於國民黨,關於蔣介石,關於中國歷史的研究有他的獨到之處,也儘管我敬佩他面對牢獄之災的勇氣,以及復出後,在傳統下的獨白,或者在獨白下的傳統……但是,這一切都已經不能再打動我,離開了青春的勇氣,李敖衹是一個學者,一個歷史學家,一個憤世嫉俗者,他不是作為一顆充滿無限激情的心靈而存在。
1997年,李敖推出了《李敖回憶錄》,風行臺灣。臺灣《商業周刊》評價說,“它激起了整整一代人對於李敖的美好回憶”。這句評價再明顯不過了,李敖屬於60年代的臺灣,那是一個籠罩在白色恐怖下的年代,一個在高壓的政治和窒息的傳統文化籠罩下的臺灣,那個叫李敖的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一副玩世不恭的文化太保架式地說,“老年人該放下棒子了,該輪到我們登場了”,“文明即梅毒”……還有什麽比這更能打動人心的了嗎?他是黑暗中的短暫卻刺眼的微光。
但是,今天呢?李敖依舊是“我還年輕”的模樣,他的身體也可以保證他在57歲的時候再生個兒子。但是,他確實不再年輕了,脫離那個年紀的李敖的話不能激動人,反而讓人覺得滑稽,在電視上看到談笑風生的他,我覺得他衹是一個憤世嫉俗的老年人,他已經60歲了。誰說衹要保持心靈的年輕,人就可以不老,我不相信。我甚至寧願相信,那不是李敖,真正的李敖還活在60年代,還活在我16歲的心裏,那是一個如此年輕的李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
|
|
目錄 | 自序:46年之後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1)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一(2) | 那些曾經年輕的人啊 二 | 一條人文主義狗(1) | 一條人文主義狗(2) | 沒有顔色的青春(1) | 沒有顔色的青春(2) | 荒原上的我們(1) | 荒原上的我們(2) | 男人快樂原則(1) | 男人快樂原則(2) | 生於70年代(1) | 生於70年代(2)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1) | 優雅的愛情到哪裏去了(2) | 曖昧的懷舊 | 砸爛背後的眼睛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1) | 古登堡、互聯網與資訊焦慮(2) | 窺探者的狂歡節(1) | 窺探者的狂歡節(2) | 鏡 子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