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王直方詩話   》 捲四      王直方 Wang Zhifang

  一五一、陳無己詠刀鑷工詩
  
  陳留市中有一刀鑷工,隨〔其〕①所得為一日費,醉吟於市,負其子以行歌。江端禮以為達者,為作傳,而要無己賦詩。無己詩有“閉門十日雨,凍②作饑鳶聲”,大為山𠔌所愛。山𠔌後亦擬作,有雲:“養性霜刀在,閱人清鏡空”,〔無以復加。〕③(《總龜》前九、《叢話》前五十一、《玉屑》十八、《詩林》四)
  
  ----------------
  ①《叢話》、《玉屑》“隨”下有“其”字。
  ②《叢話》、《玉屑》、《詩林》“凍”作“吟”。此詩原題是《陳留市隱者》,山𠔌和詩同。
  ③《玉屑》、《詩林》無此四字。
  一五二、學詩如學仙
  
  潘邠老雲:“陳三〔所謂〕①‘學詩如學仙,時至骨自換’,此語為得之。”②然〔餘見〕③山𠔌有“學詩如學道”之句,陳三所得,豈〔其〕④苗裔耶?(《總龜》前九、《山𠔌詩外集註》十五)
  案:鬍仔謂“若語意俱勝當以無己為優。直方議論不公,不足信也。”又案:《說詩樂趣》捲一所引無山𠔌學詩如學道雲雲諸語,見下“283”奪胎換骨條。
  
  ----------------
  ①《山𠔌詩註》無“所謂”二字。
  ②《山𠔌詩註》此句作“自謂此語得意”。
  ③《山𠔌詩註》無“餘見”二字。
  ④《山𠔌詩註》有“其”字。
  一五三、東坡中秋詩
  
  東坡作彭門守時,過齊州李公擇,中秋席上作一絶雲:“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日明年何處看。”其後山𠔌在黔南,令以小秦王歌之。(《總龜》前十一)
  一五四、賀方回詩
  
  賀①方回題一絶於定林②雲:“破冰泉脈漱籬根,壞衲遙疑挂樹猿。蠟屐舊痕尋不見,東風先為我開門。”舒王見之大稱賞,緣此知名。(《總龜》前十一,《叢話》前三十七,《玉屑》十、又十八,《詩林》四)
  
  ----------------
  ①《叢話》“賀”下有“鑄字”二字。
  ②《叢話》作“謄作一絶題於定林寺”。
  一五五、欲挂衣冠神武門
  
  詩云:“欲挂衣冠神武門,先尋水竹渭南村。卻將舊斬樓蘭劍,買取①黃牛教子孫。”不知何人作。(《總龜》前十一)
  案:此則見《東坡題跋》捲三。《叢話》前集五十四亦言出於東坡;謂坡於關右寺壁上見之,然則此亦直方述東坡語耳。此詩,《叢話》引《蔡寬夫詩話》謂是王嗣宗作。趙德麟《侯鯖錄》及陳鵠《耆舊續聞》謂是姚嗣宗作,當以趙、陳之言為是。
  
  ----------------
  ①《竹莊詩話》十七作“得”。
  一五六、張文潛三佛名榜詩
  
  石曼卿以書名世,然愈大①愈妙;嘗書〔龜山寺〕②三佛名③最為雄瀎張文潛有詩云:“煌煌三佛榜,鐵貫金石鈕。④開張宮室正,渾質⑤山嶽厚。井水駭竜吟,⑥蟻封觀驥驟。”餘愛⑦能道⑧其妙處。(《總龜》前十一、《叢話》前三十二)
  
  ----------------
  ①《叢話》“愈大”作“大字”,《詩林》四僅引此二語。
  ②《叢話》“書”下有“龜山寺”三字。
  ③《叢話》“名”下有“榜”字。
  ④《總龜》作“煌煌三佛名,榜鐵金石鈕”,據《漁隱叢話》改。
  ⑤《叢話》“質”作“實”。
  ⑥《叢話》“吟”作“跧”。
  ⑦《叢話》“餘愛”作“真”。
  ⑧《叢話》“道”下有“頸字。
  一五七、李杜逸詩
  
  詩曰:“蛟室圍青草,竜堆隱白沙。護江盤①古木,迎棹舞神鴉。破浪南風正,收帆畏日斜。雲山千萬疊,何處上仙槎?”此老杜《過洞庭詩》也。李希聲雲,得之於江心一小石刻。“人生燭上花,火滅巧妍荊春風饒樹頭,日與化工進。衹知雨露貪,不聞零落近。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青鬆靄朝霞,縹緲山下村。既死明月魄,無復玻瓈魂。念此一脫灑,長嘯登昆侖。醉着鸞鳳衣,星鬥俯可捫”。又曰:“朝披雲夢澤,笠釣青茫茫。尋緑得雙鯉,中有二元章。篆字若丹蛇,繞勢如飛翔。歸來問天老,奧義不可量。金刃割青紫,靈文爛煌煌。咽服十二環,奄有仙人房。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竜子善變化,化作梅花妝。贈我疊疊珠,靡靡明月光。勸我穿絡縷,係作裙間璫。挹予以詞去,談笑聞餘香。”元祐八年,東坡帥定武,李方叔、王仲弓別於惠濟,出示《南嶽典竇東華李真人像》,又出此二詩,曰此李真人作也。近有人於江上遇之得此,雲即李太白也。(《總龜》前十一、《叢話》前十三)
  
  ----------------
  ①《叢話》“盤”作“蟠”。
  一五八、山𠔌逸句
  
  山𠔌曰:餘作兩句云,“清鑒風流歸賀八,飛揚跋扈付朱三”。未知可贈誰,不能成章。(《總龜》前十四)
  案:此則亦見《漁隱叢話》前集四十八,不言出《王直方詩話》,蓋此亦山𠔌語,直方錄之耳。
  一五九、一水護田兩山排闥
  
  荊公叔①金陵嘗指壁上所題兩句云:“一水戽②田將緑遍,兩山排闥送青來。”(《總龜》前十四)
  案:此《書湖陰先生壁》詩。
  
  ----------------
  ①案“叔”字當誤。
  ②原註:“戽,一云護”。
  一六○、暗香
  
  張塤字叔和,謂余曰,塤一日到洛中謁潞公,方飯後,坐於一亭,亭邊皆蘭,既見,不交一談,對坐幾時。公方曰:“香來也。”叔和以為平生所未聞。潞公雲:“凡香嗅之則不佳,須待其因風自至。”餘始悟山𠔌詩云:“披拂不盈懷,時有暗香度。”(《總龜》前十四)
  一六一、韓持國詩
  
  韓持國有雲:①“青煙人幾②傢?緑野山四合”,③當時無不傳誦。(《總龜》前十四、《叢話》前二十八、《竹莊》二十三、《樂趣》四、《宋紀》十七)
  
  ----------------
  ①《叢話》“有雲”作“嘗有詩云”。
  ②《叢話》“人幾”作“幾人”。
  ③《叢話》、《竹莊》“合”作“抱”。
  一六二、隔林仿佛聞機杼和尚
  
  東坡雲,參寥善絶句,有雲:“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傢在翠微”,①每為人誦。往來黃州,相聚半年,京師故人以書相遺曰:“知有僧在彼,非‘隔林仿佛聞機杼’和尚耶?”僕謂參寥曰:“此吾師七字師號也。”(《總龜》前十四、《樂趣》十八)
  
  ----------------
  ①《宋紀》九十一“翠微”作“水西”,此道潛《東園》詩。
  案:此則亦見釋惠洪《冷齋夜話》捲四。
  一六三、春雪詩
  
  梅聖俞在禮部考校時,和歐陽文忠公春雪詩云:“有夢皆蝴蝶,逢袍衹紵麻。”〔諸人不復措手,蓋韻惡而能〕①用事如此,〔乃〕②可貴也。(《總龜》前十四、《叢話》前三十一)
  案:鬍仔雲:“餘閱《宛陵集》,聖俞此《雪詩》,即非和歐公韻,乃是唱首。此詩聖俞自註云:‘聞永叔謂子華曰,明日聖俞若無詩,修輪一杯酒。’歐公集中亦有《和聖俞春雪詩》,皆在禮部時唱和,以此可見矣。王直方不切審細,遂妄有韻惡而能用事之語,蓋其《詩話》中似此者甚衆,吾故辨證之。”
  
  ----------------
  ①此十一字據《叢話》補。
  ②《叢話》無“乃”字。
  一六四、王晉卿以山𠔌句足成鷓鴣天
  
  山𠔌有《光山道中雪詩》雲:“山銜鬥柄三星沒,雪共月明千裏寒。”都尉王晉卿足成《鷓鴣天》雲:“才子陰風度遠關,清愁曾嚮畫圖看。山銜鬥柄三星沒,雪共月明千裏寒。新路陌,舊江幹。崎嶇誰嘆客程難。臨風更聽昭華笛,簌簌梅花滿地殘。”(《總龜》前十四、《樂趣》四)
  一六五、含風鴨緑弄日鵝黃
  
  舒王與吳彥律雲:“含風鴨緑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自云此幾凌轢造物。(《總龜》前十四)
  一六六、桃李春風江湖夜雨
  
  張文潛謂余曰,黃九雲:①“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奇語。(《總龜》前十四、《叢話》前四十七、《玉屑》十八、《詩林》三、《樂趣》四、《名言》四)
  
  ----------------
  ①《叢話》、《詩林》“雲”作“似”,《名言》作“如”。
  一六七、拾得吹來句
  
  東坡雲,餘在廣陵與晁無咎、曇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餘醉臥舟中。曇秀作詩云:“扁舟乘興到山光,古寺臨流勝氣①藏。慚愧南風知我意,吹將草木作天香。”予和雲:“鬧②裏③清遊似④隙光,醉時真境發天藏。夢回拾得吹來句,十裏南風草木香。”餘昔對文忠公誦文與可詩云:“美人卻扇坐,羞落庭下花。”公曰:“此非與可詩,世間元有此句,與可拾得耳。”後五年,秀來惠州見予,偶道其事。(《總龜》前十四、《東坡詩話錄》中、《樂趣》三)
  案:此見《東坡題跋》捲三《書曇秀詩》。《漁隱叢話》三十九引此則,無末二句,且不言出《直方詩話》,蓋此亦是直方錄東坡語而增末二語耳。
  
  ----------------
  ①《叢話》“氣”作“概”。
  ②《東坡題跋》、《東坡詩話錄》“鬧”作“間”。
  ③《叢話》“裏”作“處”。
  ④《叢話》“似”作“藉”。
  一六八、山𠔌和俞清老詩
  
  山𠔌雲,金華俞清老名①子中,②三③十年前,與予共學於淮南。元豐甲子相見於廣陵,自云荊公欲使之脫縫掖,着僧伽蔾,奉香火於半山宅④寺,所謂報寧禪院者。⑤予之僧名〔曰〕⑥紫琳,字清老,無妻子之纍,⑦去作半山道人,似不為⑧難事。然生龜脫筒,亦難堪忍。後數年,見之,儒冠自若,因嘗戲和清老詩曰:“索索葉似⑨雨,月寒遙夜闌。馬嘶車鳴鐸,⑩群動不遑安。有人夢超俗,去發脫儒冠。平明視清鏡,政爾良獨難。”子瞻屢哦此詩,以為妙。⑾(《總龜》前十四、《山𠔌詩內集註》十、《竹莊》捲十引作《王立之詩話》)
  案:此則出《山𠔌題跋》一,亦見《侯鯖錄》。
  
  ----------------
  ①《侯鯖錄》、《竹莊》“名”作“字”。
  ②《侯鯖錄》“中”作“忠”。
  ③《竹莊》、《山𠔌詩註》“三”均作“二”。
  ④《竹莊》無“宅”字。
  ⑤《山𠔌題跋》“者”下有“也”字。
  ⑥《山𠔌題跋》“名”下有“曰”字。
  ⑦《竹莊》、《山𠔌詩註》“纍”下有“雲”字。並有〔不廢入俗談諧優遊以卒歲〕數字。
  ⑧“不為”,原作“為不”,據《山𠔌題跋》及《竹莊詩話》校改。
  ⑨《山𠔌詩內集》十、《山𠔌題跋》、《侯鯖錄》“似”均作“自”。
  ⑩《山𠔌詩集》、《山𠔌題跋》、《竹莊》“鳴鐸”作“鐸鳴”。
  ⑾《侯鯖錄》“妙”作“戲”。
  一六九、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
  
  張嘉甫雲,餘少年見人誦一詩,所謂①“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不知何人語。元符三年,過毘陵汪迪傢,出所藏②水部賀公手書,乃知此詩賀所作,③世俗以為他人,非也。賀天聖中為郎,真宗東封,謁於道左。元祐初,其二弟踰喬者來京師,雲賀嘗於泰山望見東坡,意甚喜之,欲上元至龜蒙,東坡為作詩,亦賦五篇。餘愛嘉甫一章雲:“方寸平田便有餘,子孫無復廢耕鋤。已將不死為嘉種,更嚮無何築隱居。”(《總龜》前十九、《叢話》前五十八、《鄭五代》九)
  案:羅大經《鶴林玉露》六有《方寸地說》,可參閱。《宋詩紀事補遺》二十四錄張嘉甫此詩,據吳興《藝文補遺》,似不知《直方詩話》有此詩。
  
  ----------------
  ①《叢話》“所謂”二字作“雲”。
  ②《叢話》、《五代詩話》“藏”下有“晉”字。
  ③《叢話》、《五代詩話》引至此。
  一七○、舒王題薛能詩
  
  李希聲雲:“舒王罷政事時,居州東劉相宅,於東①院小廳,題‘當時諸葛成何事,衹合終身作臥竜’②者數十處。③至今尚有三兩處在。”希聲,劉氏婿,故知其詳,雲曾見數紙屏,亦衹寫此兩句。(《總龜》前十九、《詩林》二)
  案:此亦見《觀林詩話》;又《聞見後錄》十七謂此用李士寧體。
  
  ----------------
  ①《詩林》“東”作“書”。
  ②案此薛能《遊嘉州後溪》詩。
  ③《詩林》引至此。
  一七一、無己賦高軒過圖詩
  
  “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價。異材天縱非力能,畫工不是①甘為下。今代風流數大年,含毫落筆開山川。忽忘朽老壓塵底,②卻怪鳧鴻墮目前。邇來八駿③復秀出,萬裏山河④纔咫尺。眼邊事⑤得有突兀,復似天地初開闢。明窗寫出《高軒過》,便逐愈湜⑥聞吟哦。晚知書畫真有益,卻悔歲月來無多。宮禁修嚴絶⑦過訪,時於僻寺聊⑧脫鞅。秀潤如行琮璧間,清明似引星辰上。憂悲惆悵⑨百不行,⑩河擘太華東南傾。平生秀句寰區滿,掇拾棄置成丹青。平湖遠岫⑾開精神,陡覺文字生清新。未許兩⑿豪今角⒀立,要⒁知旁有衛夫人”。此無己所賦宗室士蝀《高軒過圖》詩也。初,無己謂余曰:“近宗子節使使餘作一詩,皆挂名其間,得百千以為女子嫁資可乎?”余曰:“詩未成,則錢不可受;詩已成,則錢不可來。”數日無己卒,士蝀贈以十縑。(《總龜》前十九、《宋紀》三十三)
  
  ----------------
  ①《總龜》“是”作“見”,據《後山集》及《宋紀》改。
  ②《總龜》“底”作“眼”,據《後山集》及《宋紀》改。
  ③《後山集》及《宋詩紀事》“駿”作“二”。
  ④《後山集》“山河”作“河山”。
  ⑤《後山集》“事”作“安”,《宋紀》作“爭”。
  ⑥《總龜》“逐愈湜”作“遂論混”。誤。
  ⑦《後山集》“絶”作“斷”。
  ⑧《後山集》“聊”作“逢”。
  ⑨《後山集》及《宋紀》“惆悵”作“愉快”。
  ⑩《後山集》、《宋紀》“行”作“乎”。
  ⑾《後山集》“岫”作“嶺”。
  ⑿《集》及《宋紀》“兩”作“二”。
  ⒀《總龜》“今角”作“來甫”,據《後山集》改。
  ⒁《宋紀》“要”作“也”。
  一七二、盧多遜詠月詩
  
  王承之雲,太祖一夕玩月,命學士盧多遜曰:“可以作詩。”多遜曰:“請用何韻?”太祖曰:“用兒字韻。”多遜奏詩曰:“太液池邊月上①時,好風吹動萬年枝。誰傢玉匣新開鑒②?露出清光些子兒。”(《總龜》前二十)
  案:此則與《陳輔之詩話》同。
  
  ----------------
  ①《後山詩話》“月上”作“看月”。
  ②《後山詩話》“鑒”作“鏡”。
  一七三、賀方回望夫石詩
  
  “亭亭思婦①石,下閱幾人代。蕩子長不歸,山椒久相待。微雲蔭發彩,初月輝蛾黛。秋雨疊②苔衣,春風舞羅③帶。宛然姑射姿,④矯首塵冥外。陳跡遂雲⑤窮,佳期從⑥莫再。脫如魯秋氏,妄結桑⑦下愛。玉質委泥⑧沙,悠悠復安在。”此賀方回作《望夫石詩》也。交遊間無不愛者。⑨餘謂田承君雲:“此詩可以見方回得失,其所得者漸⑩磨之功,所失者太粘着皮骨耳。”承君以為然。(《總龜》前二十一,《叢話》前三十七,《玉屑》五、十八,《竹莊》十七,《詩林》四,《樂趣》九、《宋紀》二十五)
  
  ----------------
  ①《竹莊》“思婦”作“望夫”。
  ②《樂趣》“疊”作“滴”。
  ③《玉屑》、《宋紀》“羅”作“蘿”。
  ④《叢話》、《玉屑》“姿”作“人”,《詩林》、《宋紀》作“子”。
  ⑤《竹莊》、《玉屑》、《詩林》“雲”作“亡”。
  ⑥《宋紀》“從”作“後”。
  ⑦《詩林廣記》“桑”作“葉”。
  ⑧《叢話》、《玉屑》、《詩林》、《宋紀》“泥”作“淵”。
  ⑨《叢話》、《竹莊》及《玉屑》十八引至此。“者”字均作“之”。
  ⑩《詩林》“漸”作“琢”。
  一七四、楊蟠蒪菜詩
  
  楊蟠字公濟,〔嘗〕①為《蒪菜詩》雲:“休說江東春水②寒,到來且覓鑒湖船。鶴生嫩頂浮新紫,竜脫香髯帶舊涎。玉割鱸魚迎刃滑,香炊稻飯落匙圓。歸期不待秋風起,漉酒調羹任我③年。”時人以為讀其詩,不必食蒪羹,然後知其味。④餘以為可以言詠物,未可以語詩耳。(《總龜》前二十一、《叢話》前五十二、《玉屑》十八、《宋紀》十六)
  案:《說詩樂趣》十引此則作《筆談》。檢《夢溪筆談》中無此條。
  
  ----------------
  ①《叢話》有“嘗”字。
  ②《叢話》、《玉屑》“水“作“日”,《宋紀》“春水”作“日日”。
  ③《宋紀》“任我”作“似去”。
  ④《叢話》、《玉屑》引至此。“味”下有“也”字。
  一七五、煉句煉韻
  
  陳君節,字明信,言煉句不如煉韻。餘以為若衹覓好韻,則失於首尾不相貫穿。(《總龜》前二十一、《玉屑》)
  一七六、參寥書官妓裙帶詩
  
  參寥雲,東坡在徐州日,嘗為秦少遊置酒。少遊飲罷,擁一官妓,從參寥,書其裙帶雲:“寄語巫①山②窈窕娘,好將閑③夢惱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④風上下狂。”(《總龜》前二十一)
  案:以上二條,《總龜》誤合為一,今析為二。又參寥詩據《侯鯖錄》所載為出東坡之意,不關少遊。
  
  ----------------
  ①《宋紀》九十一“巫”作“東”。
  ②《侯鯖錄》“寄語巫山”作“多謝尊前”。
  ③《侯鯖錄》、《宋紀》“閑”作“幽”。
  ④《侯鯖錄》“春”作“東”。
  一七七、邢敦夫詩李伯時畫
  
  雙井黃叔達,字知命,初自江南來,與①陳履常俱謁法雲禪師於城南。夜歸,過竜眠〔居士〕②李伯時。知命衣白衫,騎驢,緣道搖頭而歌;履常負杖挾囊於後。一市皆③驚,以為異人。伯時因畫為圖,而邢敦夫為作④歌曰:“長安城頭烏夜⑤棲,長安道上行人希浮雲捲盡暮天碧,但見⑥明月流清輝。君獨騎驢嚮何處?頭上倒着白接籬。長吟搔首望明月,不學山翁醉似泥。到得城中燈火鬧,小兒拍手攔街笑。道傍觀者那得知,相逢疑是商⑦山皓。竜眠居士畫無比,搖毫弄筆長風起。酒酣閉目望窮途,紙上軒昂無乃似。君不學長安遊俠誇年少,臂鷹挾彈章臺道。君不能提攜長劍取靈武,指揮猛士驅貔虎;鬍為腳踏梁宋塵,終日飄颻⑧無定所。武陵桃花⑨春欲暮,白水青山起煙霧。竹杖芒鞋歸去來,頭巾任⑩挂三花樹。”惇夫時年未二十〔也〕。⑾(《總龜》前二十二、《叢話》前五十二、《玉屑》十八、《竹莊》十八、《宋紀》三十四)
  案:《詩林廣記》捲四引此,不錄邢敦夫詩,謂後山《騎驢詩》:“復作騎驢不下驢,此生斷酒未須扶。獨無錦裏驚人句,也得梁園畫作圖。”並雲:“此詩末句追記此事也。”
  
  ----------------
  ①《叢話》、《玉屑》、《竹莊》“與”下有“彭城”二字。
  ②《玉屑》無“居士”二字。
  ③《竹莊》“皆”作“大”。
  ④《叢話》“作”下有“長”字。
  ⑤《叢話》、《玉屑》、《竹莊》“夜”作“欲”。
  ⑥《竹莊》“見”作“有”。
  ⑦《叢話》、《玉屑》、《竹莊》“商”作“南”。
  ⑧《叢話》、《玉屑》、《竹莊》“飄颻”作“飄飄”。
  ⑨《玉屑》、《竹莊》“花”作“源”。
  ⑩《叢話》、《玉屑》、《竹莊》“任”作“好”。
  ⑾《叢話》有“也”字。
  一七八、讀彭澤詩有感
  
  餘自夏歷秋,每熱七八十日不衰,炮灼理極,意謂不復有清涼之時,今日復凄風微雨,遂禦夾衣,顧念茲歲,屈指可荊彭澤雲:“我今不為樂,知有來歲不?”此言真可為惕然也。(《總龜》前二十五)
  一七九、“元自”“見來”
  
  今時市語,答人真實事則稱見來,此語蓋已久矣。坡贈黃山人①詩云:“面頰②照人元自白,③眉毛覆眼見來烏。”(《總龜》前二十七)
  案:張邦基雲:“杜子美詩云:‘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鬆骨見來枯。’坡句法此,而謂之俚語,立之未之思耳。”
  
  ----------------
  ①張邦基《墨莊漫錄》二引作“黃照道人”。
  ②《墨莊漫錄》“頰”作“臉”。
  ③《墨莊漫錄》“白”作“赤”。
  一八○、東坡詩用傳柑事
  
  上元夜登樓,貴戚例有黃柑相遺,謂之傳柑。東坡有《扈從端門觀燈詩》雲:“老病行穿萬馬群,九衢人散月紛紛。歸來一盞殘燈在,猶有傳柑遺細君。”蓋謂此也。(《總龜》前二十七、《東坡詩話錄》下、《樂趣》九)
  一八一、蘇黃惜李方叔下第詩
  
  李方叔為坡公客。坡公知貢舉,而方叔下第,有詩云:“平生謾說《古戰撤,過目還迷《日五色》。”山𠔌和之雲:“今年持橐佐春官,遂失此人難塞責。”蓋是時山𠔌亦在貢院中也。(《總龜》前二十七)
  一八二、歐陽詩用冰廳
  
  冰廳事見《因話錄》。雲:歐陽有詩云,“獨宿冰廳夢帝闕”。(《總龜》前二十七)
  一八三、紅酒
  
  餘疑李賀雲:“酒滴珍珠紅。”①夏彥剛雲:“江南人造紅麯酒。”(《總龜》前二十七)
  案:此則亦見《西清詩話》。
  
  ----------------
  ①案“小糟酒滴珍珠紅”為《賀將進酒》中句。
  一八四、樂天詩不合律
  
  白樂天雲:“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葡萄。”謂太原出葡萄酒也。然此乃律詩,用平聲讀,則大不律,用側聲讀則近俗耳。(《總龜》有二十七)
  一八五、歐蘇詩詠芡實
  
  京師芡實,景盛於會靈觀之凝祥池。故文忠詩曰:“凝祥池鎖會靈園,僕射荒村安可比。”而東坡又云:“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飡”。僕射坡在鄭州,世亦稱其芡實也。(《總龜》前二十七)
  一八六、桑落酒
  
  老杜有“坐開桑落酒”句。世說謂桑落河多美酒,而庾信有《從蒲州刺史乞酒詩》雲:“蒲城桑落酒,①灞岸菊花秋”。(《總龜》前二十七)
  案:《叢話》前二十一引《後史補》雲:“河中桑落坊有井,每至桑落時,取其寒喧得所,以井水釀酒,甚佳,故號桑落酒,舊京人呼為桑郎,蓋語訛耳。”與直方之說小異。
  
  ----------------
  ①案《庾子山集》作“蒲城桑葉落”。
  一八七、林下何曾見一人
  
  詩云:“年老身閑無外事,麻衣草坐亦容身。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一人。”蓋載於《雲溪友議》,而歐陽文忠以謂相傳作俚諺。慶歷中,天章閣待製許元為江淮轉運使,因修江岸,得此石於池陽①江水中,始知為靈徹②詩,何邪?(《總龜》前二十七)
  案:《雲溪友議》亦明言此為靈徹與韋丹唱和之詩,不必待得石水中而後知之也。
  
  ----------------
  ①“陽”原作“湯”,疑誤。
  ②“徹”原作“轍”,據《雲溪友議》改。
  一八八、來禽
  
  宥護尚書言來禽以味甘衆禽也,①而東坡和舒王詩云“青李扶疏禽自來”,何邪?(《總龜》前二十七)
  
  ----------------
  ①按李綽《尚書故實》雲:“王內史帖中有《與蜀郡守書》,求來禽青李,日給藤子。來禽言味甘來衆禽也。”又《尚書故實自序》稱“賓護尚書張公,三相盛門,博物多聞,綽避難歸田,每容侍話,凡聆徵引,必異尋常,遂纂集尤異,作此書”。據是則“宥護”當作“賓護”。又“甘”下當脫“來”字。
  一八九、鴨腳詩
  
  京師舊無鴨腳,李文和自南方來,移植於私第,因而着子,自後稍稍蕃多,不復以南方者為貴。歐陽文忠作詩云:“鴨腳生江南,名實未相福絳囊因入貢,銀杏貴中州。致遠有餘力,好奇自賢侯。因令江上根,結實夷門秋。始摘纔三四,金奩獻凝旒。公卿不及識,天子百金酬。歲久子漸多,纍纍枝上稠。玉①人名好客,贈我此珠投。博望昔所徙,葡萄安石榴。想其初來時,厥價與此侔。今也遍中國,籬根及墻頭。物性久雖在,人情逐時流。惟當貴②其始,後世知來由。是亦史官法,豈徒續君謳。”(《前龜》前二十七)
  
  ----------------
  ①案:《六一集》“玉”作“主”。
  ②《六一集》“貴”作“記”。
  一九○、劉太真推尊韋蘇州詩
  
  劉太真《與韋蘇州書》雲:“〔顧著作來,以〕①足下《郡齋燕集》相示,是②何情緻暢茂遒逸如此。宋齊間,瀋謝吳何③始精於理意,緣情體物,稱④詩人指。後之傳者,甚失⑤其源,惟⑥足下製其橫流。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於足下之文見之矣。”則知蘇州詩為當時所貴如此。《燕集》所作,乃“兵衛森劍戟,晝寂⑦凝清香”也。(《總龜》前二十七、《玉屑》十五、《詩林》一)
  
  ----------------
  ①《詩林》無此五字。“以”原作“已”,《玉屑》作“巴”。茲據《唐紀》六及《全唐文》改。
  ②“相示是”三字,原作“想亦云”,誤,據《全唐文》改。《詩林》“是”作“有”。
  ③《全唐文》三百九十五“吳何”作“何劉”。
  ④《唐紀》、《詩林》、《全唐文》“稱”作“備”。
  ⑤“失”原作“矣”,據《全唐文》改。
  ⑥《唐紀》、《玉屑》、《詩林》“推”作“惟”,今據改。
  ⑦《詩林》“晝寂”作“燕寢”。
  一九一、詩詠文潞公榮遇
  
  昔文潞公來朝,裕陵待以殊禮,禁從三省皆為賦詩。李籍雲:“三公歷拜榮無敵,二府更居貴莫倫。”畢仲遊雲:“十年三册命,四海一師臣。”皆為能敘其官爵。錢長卿雲:“三陪藻燕簪裾上,五對竜顔日月邊。”又云:“黼座勸觴鈞樂逸,雲章屬韻侍貂傳。”此為敘其恩禮。蓋公自初覲至出關,賜特燕者三,登對者五,上親勸以禦觴,而後復和其所賦,故長卿雲爾。(《總龜》前二十七)
  一九二、二十八字媒
  
  “白藕作花風已愁,①不堪殘睡更回頭。晚雲帶雨歸飛急,去作西窗一夜秋。”②此趙德璘細君王氏所作也。德璘既鰥居,因見此篇,遂與之為親,餘以為乃二十八字媒也。(《總龜》前二十七、《玉屑》二十、《竹莊》二十二)
  案:此則亦見吳幵《優古堂詩話》,當由吳氏轉錄。《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捲六十亦載此文,惟於二十八字媒句後復有“德麟名令畤,東坡作《秋陽賦》雲:‘越王之孫,有賢公子,宅於不土之裏,而詠無言之詩’,蓋‘畤’字也。坡雲:‘且教人別處使不得’”諸語,足補此文所引之闕。末復有苕溪漁隱曰雲雲,則鬍氏自加之語,《總龜》後集捲四十八全錄其語,均以為出《王直方詩話》,則誤甚矣。
  
  ----------------
  ①原註:“愁”或作“秋”。
  ②原註:“秋”或作“愁”。
  一九三、秦少遊食粥詩
  
  秦少遊為黃本,①錢穆父為戶部,②皆居於東華門之堆垛常少遊春日嘗以詩遺穆父雲:“三年京國鬢如絲,又見新花發故枝,日典春衣非為酒,傢貧食粥已多時。”穆父以米二石送之,③復為二十八字雲:“儒館優賢蓋取頤,校讎尤自睏朝饑。西鄰為祿無多少,希薄纔堪作淖縻。”時人以少遊有如此人而亦食粥,似不相稱耳。(《總龜》前二十七,《叢話》前五十,《宋紀》二十四、二十六)
  
  ----------------
  ①《宋紀》二十六所引“黃本”下有“校勘甚貧”四字。
  ②《叢話》“部”作“書”。
  ③《叢話》引至此。
  一九四、蘇黃詠竹夫人詩
  
  東坡寄柳子玉雲:“聞道床頭惟竹幾,夫人應不解卿卿。”又送竹幾與謝秀纔雲:“留我同行木①上座,贈君無語竹夫人。”蓋俗謂竹幾為竹夫人也。山𠔌雲:“竹夫人乃涼寐竹器,憩臂休膝,非夫人之職,而鼕夏青青,竹之所長,故為名曰竹奴。②嘗作詩曰:‘穠李四弦風拂席,昭華三弄月侵床。我無紅袖堪妖③夜,正要青奴一味涼。’”李穠、昭華貴人傢兩女奴也。張文潛後作《竹夫人傳》。(《總龜》前二十七)
  案:《詩林廣記》三引此則謂出《志林》,今不見《東坡志林》中。
  
  ----------------
  ①《詩林》三引《志林》“木”作“床”。
  ②案《山𠔌集》當作“青奴”。
  ③案《山𠔌集》“妖”當作“娛”。
  一九五、詩用宣勸字
  
  “宣勸”字,東坡數使之。其一和《王仲至喜雪禦筵詩》曰“宣勸不多心自醉”;其一和《蔣穎叔端門觀燈詩》雲“十分宣勸恐難勝”。(《總龜》前二十七)
  一九六、東坡海棠詩
  
  東坡謫黃州,居於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而獨有海棠一株,士人不知貴。東坡為作長篇,平生喜為人寫,蓋人間刊石者,自有五六本,雲:“吾平生最得意詩也。”(《總龜》前二十七)
  案:陳思《海棠譜》、梁廷柟《東坡遺事》捲十四引此作《古今詩話》。
  一九七、東坡兩為西湖之長
  
  杭州有西湖,而潁亦有西湖,皆為遊賞①之勝,而東坡連守二州。其初得潁也,有潁人在坐雲:“內翰衹消遊②湖中,便可以了郡事。”蓋言其訟簡也。秦覯少章③因作一絶以獻雲:“十裏荷花④菡萏初,我公初置⑤有西湖。欲將公事湖中了,見說官閑事已⑥無。”後東坡到潁,有《謝執政啓》亦云:“入參兩禁,每玷北靡之榮;出典二邦⑦,輒⑧為西湖之長。”⑨(《總龜》前二十七、後九,《叢話》前四十一、《詩林》四、《東坡詩話錄》下)
  案:此則亦見《鶴林玉露》十四。又案:《詩林廣記》捲三引《詩文發源》,錄歐陽文忠公西湖詩“緑漪紅蓮畫舸浮,使君那復憶揚州。都將二十四橋月,換得西湖十頃秋”。並雲“杭州西湖,潁亦有西湖,皆為遊賞之勝,此潁州西湖也”。據是,歐公詩亦應在此條中間。
  
  ----------------
  ①《詩林》“賞”作“宴”。
  ②《詩林》“消遊”作“逍遙”。
  ③《詩林》作“少遊”。
  ④《鶴林玉露》“荷花”作“熏風”。
  ⑤《叢話》、《鶴林玉露》、《詩林》“初置”作“所至”。
  ⑥《叢話》、《鶴林玉露》“已”作“亦”。
  ⑦《鶴林玉露》“邦”作“州”。
  ⑧《詩林》“輒”作“迭”。
  ⑨《詩林廣記》此句後有“或云秦少章作”六字。
  一九八、杜甫社日詩
  
  老杜有《社日》兩篇。其一曰“尚想東方朔,詼諧割肉歸”。然而《漢書》所載事,乃伏日。(《總龜》前二十九)
  一九九、杜詩黃獨
  
  山𠔌雲:老杜“長鑱短①鑱白木柄,我生托此②以為命。黃獨無苗山雪盛,短衣數輓不揜脛”。往時儒者不解黃獨義,改為黃精。學者承之。以餘考之,蓋黃獨是也。《本草》赭魁,註:“黃獨,肉白〔皮〕③黃,巴漢人蒸食之,江東謂之土芋。”餘求之江西,江西謂之土卵,蒸煮食之,類芋魁也。(《總龜》前二十九、《樂趣》十一)
  案:此則見《山𠔌題跋》七,亦見《後山詩話》,疑《總龜》誤引。《漁隱叢話》前集捲六引此則衹言山𠔌雲,亦不言出自《直方詩話》。又案張耒《明道雜志》、王觀國《學林》八所言亦均與山𠔌合。
  
  ----------------
  ①案《少陵集》當作“長”。
  ②案《集》當作“子”。
  ③《山𠔌題跋》有“皮”字。
  二○○、杜詩紫邏解
  
  老杜《送賈閣老出守汝州》雲:“雲山紫邏深。”世之註云:“邏,塞也,取巡邏之義。”而餘觀《九城圖》,乃雲汝州有紫邏山。(《總龜》前二十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捲二捲三捲四
捲五捲六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