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事类 》 全球最強的雇傭軍公司:黑水內幕 》
第4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3)
傑裏米 Jeremy
在2000年9月,即在其成員進入白宮核心層之前幾個月,切尼發表了一份題為《重建美國的防務:新世紀的戰略、部隊和資源》的報告。該報告在勾畫對美國戰爭機器改造方案的同時也承認:"轉型的過程雖然能帶來革命性變革,但也可能是長期的,因為沒有新珍珠港事件這樣的災難性及催化性事件發生了。"然而一年之後,"9·11"事件發生了,而它恰恰提供了這種催化作用:一小批剛剛掌握權力的新保守主義骨幹擁有了一個史無前例的理由,正好可以推進自己構想的激進計劃。
在"9·11"事件之後的幾個戰爭中,常被人忽視的因素是軍事外包和民營化。從布什政府上臺開始,五角大樓就充斥了一批軍事理論傢(如保羅·沃爾福威茨、道格拉斯·費斯、紮勒梅·哈利勒紮德、斯蒂芬·坎姆伯恩)和來自大公司(特別是大軍火公司)的前任高級經理,如國防部副部長奧爾德裏奇(來自宇航公司)、陸軍部長懷特(來自安然公司)、海軍部長英格蘭(來自通用動力公司)、空軍部長羅奇(來自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這些來自民間的五角大樓新領導層一上臺就有兩個主要目標:在戰略性國傢實施政權更迭,並實施美國軍事史上最徹底的民營化和外包業務-這等於是軍事領域的一場革命。在"9·11"事件之後,這一戰役已無法阻擋。
當阿富汗的塔利班遭遇迅速潰敗後,備受鼓舞的拉姆斯菲爾德和美國政府,即開始策劃新保守主義"十字軍東徵"的中心戰役:伊拉剋戰役。當正式戰鬥打響前的美軍部隊集結開始時,五角大樓即讓私人承包商正式參與進來。當美國政府表面上尋求外交解决時,實際上它已經催促哈裏伯頓公司開始它自己歷史上最大的承包行動。當美國坦剋在2003年3月開進巴格達時,它們帶來了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支私人承包商大軍。到拉姆斯菲爾德任期結束時,據估計,伊拉剋已有10萬名私人承包人員,與美軍現役人員的比例幾乎達到1∶1。頗令美國軍事工業滿意的是,拉姆斯菲爾德在下臺前還走了不同尋常的一步棋:將私人承包商列為美國戰爭機器的正式成員。2006年拉姆斯菲爾德在五角大樓發表4年回顧報告時,描述了所謂的國防部"變革路綫圖",聲稱這一變革是從2001年開始的。它將"國防部總兵力"定義為"構成作戰能力的現役和後備役部隊、文職人員及承包商。部隊的全部成員駐紮在全球幾千個地點,並執行着完成關鍵使命所需的各種職責"。
這種正式表述雖是出現在一場無定期的、定義模糊的全球戰爭之中,但仍然與艾森豪威爾總統幾十年前發出的不祥警告完全背離。1961年,艾森豪威爾總統在告別演講中曾預言了"軍工聯合體"崛起帶來的"嚴重影響"。他當時宣佈說:"錯位的力量發生災害性崛起的可能是存在的,並將長期存在。我們絶不能讓這種組合的影響危及我們的自由或民主進程。我們對一切都要給予重視。衹有全體公民都警覺和有見識,才能迫使龐大的國防工業和軍事機器與我們的和平方法和目標能更好地契合,從而使安全和自由都可以得到更好的維護。"但他1961年離職之後的美國政治發展,尤其是布什政府的所作所為,恰恰走上了他所預言的那種不祥的道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致谢 | 第2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1) | 第3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2) | 第4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3) | 第5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4) | 第6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5) | 第7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6) | 第8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7) | 第9節:前言 突然獲得巨大成功(8) | 第10節:小普林斯(1) | 第11節:小普林斯(2) | 第12節:小普林斯(3) | 第13節:小普林斯(4) | 第14節:小普林斯(5) | 第15節:小普林斯(6) | 第16節:小普林斯(7) | 第17節:小普林斯(8) | 第18節:小普林斯(9) | 第19節:小普林斯(10) | 第20節:黑水公司的初創(1) | 第21節:黑水公司的初創(2) | 第22節:黑水公司的初創(3) | 第23節:黑水公司的初創(4) | 第24節:黑水公司的初創(5)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