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當代懸疑小說之父:丹·布朗傳 》
第一章 密碼之源(2)
莉薩·羅格剋 Lisa Rogak
除了丹之外,布朗傢還出了一位暢銷書作者,那就是丹的父親——理查德·布朗。多年前,他曾與人合著了一套暢銷全美的數學教材——《高級數學:離散數學與數據分析》。直到今天,這仍是美國高等數學課程的必備教科書。據說,這套書曾一度吸引了國傢安全局的註意。這個當時還不為人知的機要部門不止一次邀請理查德加入,但他始終不為所動。
1978年秋,布朗進入埃剋賽特學院就讀。
剛入學不久,布朗走進了希思先生的英文課堂。希思是學校的神秘人物,嚮來少言寡語。當十四歲的布朗知道馬上將擁有這樣一位目光如炬的老師時,他欣喜若狂。
第一次作業,布朗寫了一篇關於大峽𠔌的作文。他不勝其煩地描寫了石灰石的外形、色度,甚至包括每道裂紋。作文發下來以後,他卻發現裏面圈滿了紅筆印,希思先生刪掉了將近百分之九十的形容詞,給了一個C-。在文章的頂端,他寫了四個字:簡潔即美。
《達·芬奇密碼》大獲成功後,丹·布朗總是對慕名而來記者和作傢說,他成功的秘訣在於毫不吝嗇地使用刪除鍵。儘管走了不少彎路,但是他在中學裏所學的寫作技巧總算派上了用場。布朗坦言,是希思的教誨讓他學會了字字珠璣、力透紙背的藝術,幹淨漂亮地完成了《數字城堡》。
埃剋塞特學院還教給了布朗一個受益終生的道理——這點在他那包羅萬象的小說中格外明顯——那就是,人畢生的追求應當是如何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當時,幾乎所有的私立學校都秉承一個秘而不宣的宗旨:培養面面俱到、文理兼通的學生。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學校為學生安排了多門課程,從自然科學到人文藝術,從文學文獻到體育鍛煉,內容涉及到多個學科和領域。顯然,這種理念是希望學生在進入大學學習之前能盡可能地接觸各類知識,以便找到適宜的領域進行專項研究。
布朗從小就在這種氛圍裏長大,耳濡目染,所以他對這一點的理解遠比他的同學深刻。這也讓他在以後的日子裏能輕而易舉、遊刃有餘地應付從未接觸過的知識。
丹·布朗之所以能輕鬆自如地應付諸多學科,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在其他人看來水火不容的兩大學科——科學與宗教——在他的家庭裏卻和諧地共處,它們彼此依賴,相剋相生。他的父親以教授數學為生,而他的母親卻鐘愛宗教音樂;他們互為補充,配合得天衣無縫。布朗從小就是個基督徒,他常常去唱詩班演唱,參加主日學校的清修,與小孩子們一起在教堂夏令營裏度過了許多個漫長的夏日假期。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譯文出版社 |
|
|
關於作者 | 關於譯者 | 第一章 密碼之源(1) | 第一章 密碼之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1) | 第二章 羽翼初豐(2) | 第二章 羽翼初豐(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1) | 第三章 運籌帷幄(2) | 第三章 運籌帷幄(3) | 第三章 運籌帷幄(4) | 第三章 運籌帷幄(5) | 第四章 首嘗敗績(1) | 第四章 首嘗敗績(2) | 第四章 首嘗敗績(3) | 第四章 首嘗敗績(4) | 第五章 迷茫歲月(1) | 第五章 迷茫歲月(2) | 第五章 迷茫歲月(3) | 第六章 破釜沉舟(1) | 第六章 破釜沉舟(2) | 第六章 破釜沉舟(3) | 第七章 時來運轉(1) | 第七章 時來運轉(2)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