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评论 古今詩話   》 古今詩話(四)      李頎 Li Qi

  一五一、琵琶亭詩
  
  江州琵琶亭,題者惟夏鄭公、梅公儀詩佳。夏詩曰:“年光過眼如車轂,職事羈人似馬銜。若遇琵琶應大笑,何煩①涕淚②滿青衫。”梅詩云:“陶令歸來為逸賦,樂天謫宦起悲歌。有弦應被無弦笑,何況臨弦泣最多。”又葉氏女郎詩云:“樂天當日最多情,淚滴青衫酒重傾。明月滿船無處問,更③聞商婦琵琶聲。”(《總龜》前十五)
  案:此則出《中山詩話》。
  
  ----------------
  ①《中山詩話》、《宋紀》九“煩”作“須”。
  ②《中山詩話》、《宋紀》“涙”作“泣”。
  ③《中山詩話》、《宋紀》八十七“更”作“不”。
  一五二、鸛鵲樓詩
  
  河中〔府〕①鸛鵲樓,唐人〔留詩者〕②極多。唯王之渙、③李益、暢〔當〕④詩最佳。王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⑤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李雲:“鸛鵲樓前⑥百尺檣,煙汀⑦雲樹共茫茫。漢傢簫鼓沉⑧流水,魏國山河半夕陽。事去千年猶恨短,⑨愁來一日郎知⑩長。風煙並在相思處,⑾滿⑿目非春亦自傷。”暢〔當〕⒀詩云:“〔逈臨飛鳥上,高謝世塵間。〕⒁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總龜》前十五)
  案:此則見《溫公續詩話》,惟不舉李益詩。又《夢溪筆談》十五、《墨客揮犀》二,均三詩全舉;《古今詩話》所據當出此。
  
  ----------------
  ①《溫公續詩話》、《墨客揮犀》“府”字。
  ②《墨客揮犀》有此三字。
  ③“之渙”原作“文奧”,《墨客揮犀》作“文奐”,均誤。
  ④當脫“當”字,《墨客揮犀》作“楊諸”。
  ⑤《溫公續詩話》“入”作“徹”。
  ⑥《夢溪筆談》十五、《墨客揮犀》、《全唐詩》十“前”作“西”。
  ⑦《夢溪筆談》、《墨客揮犀》、《全唐詩》“煙捅作“汀洲”。
  ⑧《夢溪筆談》、《墨客揮犀》“沉”作“隨”;《全唐詩》“沉”作“空”。
  ⑨《夢溪筆談》、《墨客揮犀》、《全唐詩》“短”作“速”。
  ⑩《全唐詩》“知”作“為”。
  ⑾《全唐詩》作“並起思歸望”,《墨客揮犀》“相思”作“思歸”。
  ⑿《全唐詩》“滿”作“遠”。
  ⒀原脫“當”字。《墨客揮犀》“當”作“諸”。
  ⒁《溫公續詩話》有此十字,《墨客揮犀》同;惟“謝”字作“出”。
  一五三、李建中詩
  
  李建中恬退作詩清淡,《望湖樓詩》雲:“小①艇閑撐處,湖天景亦②微。春波無限緑,白鳥自由飛。落日孤鴻③遠,輕煙古寺希④時攜一壺酒,戀到晚涼歸。”⑤《西湖詩》雲:“漲煙春氣重,貯月夜痕深。”皆此類。⑥(《總龜》前十五)
  案:此則出《玉壺清話》捲一。
  
  ----------------
  ①《宋紀》“斜作“野”。
  ②《玉壺清話》“亦”作“物”。
  ③《玉壺清話》“鴻”作“捅。
  ④《宋紀》作“柳色濃垂岸,山光冷照衣”。
  ⑤《宋紀》八據《青箱雜記》謂蘇為湖州作。
  ⑥原註:“《青箱雜記》謂《望湖樓詩》是蘇為在湖州作。”
  一五四、韓常侍進宣宗詩
  
  韓常侍為郎吏日,宣宗問曰:“卿有好詩,如何得見?”韓稽首曰:“容至私第錄進。”乃選八十首進。後以眼疾辭拜珥貂,為御史,銜命出關,讞獄道中,看華山,有詩曰:“野糜蒙象暫如犀,心不驚鷗角駭雞。一路好山無伴看,斷腸煙景寄猿啼。①”時〔為〕②補袞〔闕〕③謝病歸山,更寄《織錦篇》與薛郎中雲:“錦字竜梭《織錦篇》,鳳凰文采間非煙。並他時世新花樣,虛費工夫不直錢。”《和人憶鶴》雲:“拂拂雲衣冠紫煙,已為丁令一千年。留君且伴居山客,幸有鬆梢明月天。”④又《和憶山泉》雲:“情多不似傢山水,夜夜聲聲旁枕流。”(《總龜》前十五、《樂趣》四)
  
  ----------------
  ①原註:“御史出使不得與人同行,故云無伴。”
  ②《全唐詩》二十八有“為”字。
  ③《全唐詩》有“闕”字。
  ④《樂趣》無以上諸語。
  一五五、鄭文寶寒食訪僧詩
  
  郢中寺壁,有鄭文寶詩親筆《寒食方僧〔捨〕》①雲:“客捨愁經百五春,雨餘溪寺緑無塵。金花何②處鞦韆鼓,粉頰誰傢鬥草人?水上碧桃流片段,梁間歸③燕語逡巡。高僧不飲客攜酒,來勸先朝放逐臣。”(《總龜》前十六、《樂趣》九)
  案:此則出《玉壺清話》捲八。
  
  ----------------
  ①《玉壺清話》無“捨”字。
  ②《玉壺清話》“何”作“開”。
  ③《玉壺清話》“歸”作“新”。
  一五六、章碣題焚書坑詩
  
  章碣《題焚書坑》雲:“竹帛煙銷帝業虛,昔年曾是①祖竜居。坑灰未冷江②東亂,劉項元③來不讀書。”(《總龜》前十六、《樂趣》九、《名言》五)
  案:此則出《摭言》捲十。
  
  ----------------
  ①《全唐詩話》五、《唐紀》六十一、《全唐詩》二十五均作“關河空鎖”。
  ②《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江”,均作“山”;《摭言》作“關”。
  ③《摭言》“元”作“從”。
  一五七、杜牧之題金陵懷古詩
  
  舒州三祖山,因芟薙蘿蔓峭壁間,得詩,乃杜牧之《金陵懷古》雲:“玉樹歌殘①王氣終,景陽鐘動曉②樓空。楸梧③遠近千傢樹④,禾黍高低六代宮。石燕拂雲晴亦雨,江豚吹⑤浪夜還風。英華⑥一代⑦豪華盡,惟有江聲⑧似洛中。”(《總龜》前十六)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中,謂又於《薛許昌集》中見之。考《全唐詩》二十此乃許渾詩。
  
  ----------------
  ①《湘山野錄》“殘”作“瀋”。
  ②《湘山野錄》“鐘動曉”作“兵合曙”;《全唐詩》二十作“兵合戍”。
  ③《湘山野錄》作“梧楸”;《全唐詩》作“鬆楸”。
  ④《全唐詩》“傢樹”作“官塚”,《湘山野錄》“樹”作“塚”。
  ⑤《湘山野錄》“吹”作“翻”。
  ⑥《湘山野錄》“華”作“雄”。
  ⑦《湘山野錄》、《全唐詩》“代”作“去”。
  ⑧《全唐詩》“江聲”作“青山”;《湘山野錄》“聲”作“山”。
  一五八、範文正嚴陵釣臺詩
  
  範文正謫睦州,過嚴陵釣臺,作詩曰:“漢包六合網英豪,一個冥鴻惜羽毛。世祖功臣三十六,雲臺爭似釣臺高。”(《總龜》前十六)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中。
  一五九、巫山詩
  
  繁知一聞樂天將過巫山,先於神女祠粉壁大書曰:“蘇①州太守真才子,行到巫山必有詩。為報高唐神女道,速②排雲雨待③清詞。”白公見詩,邀知一曰:劉夢得禮白帝,欲留一詩於此,怯而不敢,罷郡經過,悉去詩千餘首,衹留四篇。瀋佺期曰:“巫山高不極,合沓狀奇新。闇𠔌疑風雨,幽④崖若鬼神。月明三峽曉⑤,潮落⑥九江春。為問陽臺客,應知入夢人。”⑦王無兢曰:“神女嚮高唐,巫山下夕陽。徘徊作行雨,婉孌逐荊王。電影江前落,雷聲峽外長。霽雲無處所,臺館峙⑧蒼蒼。”李端曰:“巫山十二峰⑨,皆在碧虛⑩中。迥合雲藏日,霏微雨帶風。猿聲寒渡⑾水,樹色遠⑿連空。愁嚮高唐去,⒀千⒁秋見楚宮。”皇甫冉曰:“巫峽見巴東,迢迢出半空。雲藏神女館,雨到楚王宮。朝暮泉聲落,寒喧樹色同。清猿不可聽,偏在九秋中。”(《總龜》前十六)
  案:此則見《雲溪友議》。又《竹莊詩話》十三引此作《郡閣雅談》。
  
  ----------------
  ①《唐紀》五十一、《全唐詩》十七“蘇”作“忠”。
  ②《雲溪友議》“速”作“安”;《竹莊》作“遠”。
  ③《雲溪友議》、《唐紀》、《全唐詩》“待”作“候”。
  ④《唐紀》十一、《全唐詩》四“幽”作“陰”。
  ⑤《雲溪友議》、《唐紀》、《全唐詩》“晚”作“曙”。
  ⑥《雲溪友議》、《唐紀》、《全唐詩》“落”作“滿”。
  ⑦案《唐紀》雲顧陶以為張循作。
  ⑧《雲溪友議》、《竹莊》、《唐紀》八、《全唐詩》三“峙”作“曉”。
  ⑨《雲溪友議》“峰”作“重”。
  ⑩《雲溪友議》“虛”作“空”。
  ⑾《全唐詩話》二、《唐紀》三十“渡”作“過”。
  ⑿《雲溪友議》、《全唐詩》、《唐紀》“遠”作“暮”。
  ⒀《全唐詩話》、《唐紀》“去”作“望”。
  ⒁《全唐詩話》、《唐紀》“千”作“清”。
  一六○、金陵賞心亭詩
  
  金陵賞心亭,丁晉公建也,秦淮絶緻。①公以傢藏袁安臥雪圖②張於其屏。乃唐周昉筆,經十四守,無敢覬覦者。後為太守竊去,以凡筆畫蘆雁易之。王密學琪來作守,登臨賦詩曰:“千裏秦淮在玉壺,江山清麗壯吳都。昔人已化遼天鶴,舊畫③難尋臥雪圖。冉冉流年去京國,蕭蕭華發老江湖。殘蟬不會登臨意,又噪西風入座隅。”此詩乃竊④竊畫者蕭斧也。⑤(《總龜》前十六)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上,亦見《澠水燕談錄》捲七。
  
  ----------------
  ①《湘山野錄》此句後有“清在軒檻”四字。
  ②案《澠水燕談錄》謂出真宗所賜。
  ③《澠水燕談錄》“舊畫”作“往事”。
  ④“竊”當作“譏”。
  ⑤《湘山野錄》作“此詩與江山相表裏,為貿畫者之蕭斧也”。
  一六一、昆山惠聚寺詩
  
  蘇州昆山縣惠聚寺殿基,乃鬼神一夕砌成。殿中有僧繇畫竜,每因風雨夜,騰趠波濤,傷田害稼。鄉人患之,僧繇再畫一鎖,鎖之,仍畫一釘,釘其鎖。至今人捫其釘頭,尚隱隱。唐乾寧初,吳都①崔融②善五言,題惠聚雲:“人莫嫌山小,僧還愛寺靈。殿高神氣力,竜活客丹青。”(《總龜》前十六)
  
  ----------------
  ①“都”當作“郡”。
  ②案此昭宗時崔融詩,見《全唐詩》三十二。
  一六二、仙遊亭詩
  
  丁晉公舊有園,在保康門外。園內有仙遊亭,仙遊洞,與道士劉遁往來。遁作《仙遊亭》詩贈公雲:“屢在仙遊亭上醉,仙遊洞裏杳無人。他時鳴鶴歸滄海,同看蓬萊島上春。”公莫曉其詩。後公南遷,遁往見公於崖,方思其詩,知為異人也。(《總龜》前十六)
  一六三、裴晉公華闕題名詩
  
  裴晉公赴敵淮西,題名於華嶽①之闕門。大順中,戶部侍郎司空圖以一絶之②雲:“嶽前大隊赴淮西,從此中原息戰鼙。石闕莫教蒼③蘚上,分明認取晉公題。”(《總龜》前十六)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摭言》“嶽”下有“廟”字。
  ②案《摭言》作“題詩記之”,此文當作“以一詩紀之”。
  ③《摭言》、《唐紀》六十三“蒼”作“苔”。
  一六四、無宅起樓臺相公
  
  魏仲先《贈萊公詩》曰:“有官居鼎鼐,無宅起樓臺。”真宗即位,北使至,錫宴,惟兩府預焉。北使歷視坐中,問譯者曰:“孰是‘無宅起樓臺’相公。”丁晉公令譯者曰:“南方須大臣鎮撫,寇公撫南夏,非久即還。”(《總龜》前十七)
  案:邵伯溫《聞見錄》捲七亦載此事,謂“後虜使在廷,目公曰:此‘無宅相公’耶?”說與此異。
  一六五、王紳宮詞
  
  元豐初,〔宦者〕①王伸②效王建作《宮詞》百首,獻之,頗有意思。詩云:“太皇生日最尊榮,獻壽宮中未五更。天子捧觴仍再拜,寶慈侍立到天明。”寶慈,皇太後宮名。太後幸景靈宮,駕前露面雙童女,詩曰:“平明彩仗幸靈③宮,紫府仙童下九重。整頓瓏璁時住④馬,畫工闇地貌真容。”(《總龜》前十七)
  案:此出《溫公續詩話》。
  
  ----------------
  ①《溫公續詩話》有“宦者”二字。
  ②《溫公續詩話》“伸”作“紳”。
  ③《溫公續詩話》“靈”作“琳”。
  ④《溫公續詩話》“妝作“駐”。
  一六六、元微之夫婦唱和詩
  
  元微之自會稽拜尚書左丞,到京未逾月,出武昌,詩贈夫人裴氏曰:“窮鼕到鄉國,正歲別京華。自恨風塵眼,看他①遠地花。碧幢還照耀,紅粉莫咨嗟。嫁得浮雲婿,相隨即是傢。”夫人答曰:“使②門初擁節,禦苑柳絲新。不是悲殊命,惟愁別近③親。黃鸝啼④古木,朱⑤履從清塵。想到千山外,滄江正暮春。”(《總龜》前十七)
  
  ----------------
  ①《唐紀》七十八、《全唐詩》十五“看他”作“常看”。
  ②《唐紀》“使”作“侯”。
  ③《唐紀》“別近”作“是別”。
  ④《唐紀》“鸝啼”作“鶯遷”。
  ⑤《唐紀》“朱”作“珠”。
  一六七、李摯贈李行敏詩
  
  貞元中①,李摯以宏詞振名,與李行敏同姓,同年登第,又同歲。及同門,摯答行敏詩曰:“因緣三②紀異,契分四般同。”(《總龜》前十七)
  案:此出《摭言》捲四。
  
  ----------------
  ①《唐紀》“中”作“十二年”,《摭言》作“十三年”。
  ②《唐紀》“三”作“二”。
  一六八、柳公權為宮嬪作詩
  
  武宗怒一宮嬪,謂柳公權曰:“得學士一詩,當釋之。”遂進詩曰:“不忿①前時誤②主恩,已甘寂寞守長門。今朝卻得君王顧,重入椒房拭淚痕。”(《總龜》前十七)
  案:此出《摭言》捲十三。
  
  ----------------
  ①《唐紀》四十、《全唐詩》十八“忿”作“分”。
  ②《摭言》、《唐紀》、《全唐詩》“誤”作“忤”。
  一六九、韓熙載遣贈姬詩
  
  韓①續僕射請韓熙載為父撰神道碑,珍貨外仍輟一姬為潤筆。韓受姬,及文成,但敘譜係品秩,及薨葬哀贈之典而已。續嫌之,乃封還,意其改竄。熙載亟以歌姬並珍贈還之。姬登車,書一絶於泥金雙帶雲:“風柳搖搖無定枝,陽臺雲雨夢中歸。他年蓬島音塵斷,留取尊前舊舞衣。”(《總龜》前十七)
  案:此則見《湘山野錄》捲下。《全五代詩》三十九引此作《全唐詩話》,但《全唐詩話》中無此。
  
  ----------------
  ①《湘山野錄》“韓”作“嚴”。
  一七○、虜中好樂天詩
  
  雄州安撫都監稱宣事雲:“虜中好樂天詩,聞虜有詩云‘樂天詩集是吾師’。”(《總龜》前十七)
  一七一、白樂天少年登第作詩
  
  白樂天一舉登第,作詩曰:“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九①人中最少年。”時年二十七。(《總龜》前十七)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摭言》“九”作“七”。
  一七二、杜牧及第詩
  
  大和二年,崔郾侍郎東都發榜,西都過堂。杜紫微第五人登第,作詩曰:“東都發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回。秦地少年多釀酒,卻①將春色入關來。”(《總龜》前十七)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全唐詩》十九“卻”作“已”。
  一七三、楊汝士詩壓倒元白
  
  寶歷中楊嗣復相〔公〕①具慶下繼放甲②榜,時先③僕射自東洛入覲,嗣復率生徒迎於潼關,宴於新昌裏第,元、白在焉,皆即席賦詩。楊汝士詩後成,元、白覽之失色。詩曰:“隔座應須④賜禦屏,盡將仙翰入高冥。文章舊價留鸞掖,桃李新陰在鯉庭。再歲生徒陳賀宴,一時良史舊⑤傳馨。當時疏傅⑥雖雲盛,詎⑦有茲筵醉醁醽。”汝士是日大醉歸,謂諸子曰:“今日壓倒元、白。”(《總龜》前十七、《詩林》二作《詩話》)
  案:此則出《摭言》捲三。
  
  ----------------
  ①《摭言》“相”下有“公”字。
  ②《摭言》“甲”作“兩”。
  ③“無”當作“先”,據《摭言》改。
  ④《詩林》“應須”作“須知”。
  ⑤《摭言》、《唐紀》、《全唐詩》十八“舊”作“頸。
  ⑥《唐紀》、《全唐詩》“傅”作“廣”。
  ⑦“詎”原作“記”,據《摭言》等書改。
  一七四、何扶登第寄同年詩
  
  何扶,大和元年登第,明年再捷,以一篇寄同年,曰:“金榜題名墨尚新,今年依舊去年春。花開①每被紅妝問,何事重來衹一人?”(《總龜》前十七)
  
  ----------------
  ①《唐紀》四十九、《全唐詩》十九“開”作“間”。
  一七五、範諷題甘泉寺詩
  
  鼎州甘泉寺,介官道之側,泉甚佳,便於漱酌,行客無不留者。寇萊公南遷,題東檻曰:“平仲經此〔回〕①望北闕,黯然而行。”未幾,丁晉公又過,題西檻曰:“謂之酌泉禮佛而去。”後範諷補之安撫湖北,②題詩曰:“平仲酌泉方③北望,謂之禮佛嚮南行。煙嵐翠鎖門前路,轉使高人④厭寵榮。”(《總龜》前十七)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上。又《永樂大典》八百二十三引《朝野遺事》,文與此異,茲附載於下:“鼎州武陵縣北二十裏有甘泉寺,行人多謁焉。寇萊公往雷州,凡題三十字,曰:‘庚申年秋九月平仲南行至甘泉院,僧以詩板視予,徵途不暇吟詠,代記年月。”後丁晉公謫朱崖過寺題雲:‘翠影疎疎渡,波光瑟瑟凝。帝傢金掌露,仙府玉壺冰。曉鉢侵星汲,霄廚嚮月澄。豈惟蠲肺渴,灌頂助三乘。”因而至寺者多所題詠。如殿中丞範諷詩云:‘平仲酌泉曾頓轡,謂之禮佛嚮南行。山堂下瞰炎蒸路,轉使高僧薄寵榮。’又刑部郎中崔嶧詩云:‘二相南行至道初,記名留詠在精廬。甘泉不洗天涯恨,留與貴人鑒覆車。’可謂言婉而意達。”
  
  ----------------
  ①《湘山野錄》有“回”字。
  ②《湘山野錄》“北”作“南”。
  ③《湘山野錄》“方”作“回”。
  ④《湘山野錄》“人”作“僧”。
  一七六、張鄧公題關吏牌詩
  
  退傅張登①晚春乘安輿出南熏門,繚繞都城,遊金明池,抵宿指宜春②門入。關吏捧牌請官位,書云:“閑遊靈沼送春回,關吏何須苦見猜?八十老③翁無品秩,三曾身④到鳳池來。”(《總龜》前十七)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中。又劉斧《青瑣高議》前集五亦載張士遜事,詩與此異。詩云:“因思山去看山回,軟帽輕紗入禦臺,門吏何須問張蓋?兩曾身到鳳池來。”
  
  ----------------
  ①《湘山野錄》作“張鄧公士遜”,“登”當為“鄧”之誤,並脫“公”字。
  ②《湘山野錄》“春”作“秋”。
  ③《湘山野錄》“老”作“衰”。
  ④《湘山野錄》“三曾身”作“昔曾三”。
  一七七、石曼卿題豹隱堂詩
  
  趙平叔客漣水軍,郡守召置門下。數年,平叔以館職守漣水,後守以所居為豹隱堂。石曼卿有詩云:“熊非清渭逢何暮?竜臥南陽去不還。〔(年少宦遊)①今郡守,蔚然惟②在立談間。〕③”士大夫留詩甚多,莫可偕者。(《總龜》前十八、《樂趣》九)
  案:此出《中山詩話》。
  
  ----------------
  ①原脫此四字,據《中山詩話》補。
  ②《中山詩話》“惟”作“疑”。
  ③《樂趣》無此二句。
  一七八、商凝式詠蛤中佛像
  
  煬帝好食蛤,忽有一蛤椎擊不破,異之。寘於幾下,一夜有光,肉乃自脫,有一佛二菩薩像。悔之,乃不食蛤。商凝式有詩云:“雖因雀變化,不逐月虧盈。縱有天中像,神功詎可成。”又云:“相好合如梵,端嚴秪為誰?事同□頑惡,且與鷸相持。”(《總龜》前十八)
  案:事見《太平廣記》九十九,惟不載商詩。
  一七九、吳生畫五聖
  
  西洛上清宮混元後有吳生畫五聖。杜甫詩云“五聖聯竜袞,千宮列雁行”,謂是也。(《總龜》前十八)
  一八○、樂天遊大林寺詩
  
  王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四月方花。樂天遊大林寺雲:“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總龜》前十八)
  一八一、張乖厓詩無兩府意
  
  張乖厓鎮宛丘,邸報王文正①大拜,不悅,謂坐客曰:“朝廷肯用經綸康濟人乎?餘少以直節自誓,束發登用,無兩府心。”幕中杜壽隆曰:“固知公無兩府意。”公曰:“吾胸中事,爾安得知?”杜曰:“嘗見公《柳詩》雲:‘安得辭榮同范蠡,緑絲和雨係扁舟。”(《總龜》前十八)
  案:此則出《湘山野錄》捲上。
  
  ----------------
  ①《湘山野錄》“正”作“貞”。
  一八二、馮道明誦雍陶詩
  
  雍陶知簡州,自比謝宣城、柳吳興,賓至則挫辱,投贄者少得見之。馮道明下第請謁,紿閽者曰:“與太守故舊。”及見,呵責曰:“與公昧平生,何故舊之有?”道明曰:“誦公詩,得相見,①何隔平生?”遂吟雍詩曰:“立當青草人初②見,行近③白蓮魚未知”,“閉門客到常如④病,滿院花開未是⑤貧”,“江樓⑥秋入峽,⑦雨葉⑧夜侵樓”。⑨雍厚之。(《總龜》前十八)
  案:此則本範攄《雲溪友議》。
  
  ----------------
  ①《全唐詩話》四、《唐紀》五十六作“誦員外之詩,仰員外之德,詩集中日得相見”。
  ②《唐紀》、《全唐詩》十九“初”作“先”。
  ③《唐紀》、《全唐詩》“近”作“傍”。
  ④《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如”作“疑”。
  ⑤《雲溪友議》、《唐紀》“未是”作“不似”。
  ⑥《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樓”作“聲”。
  ⑦《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峽”作“寺”。
  ⑧《雲溪友議》、《全唐詩話》、《唐紀》“葉”作“氣”。
  ⑨案《全唐詩》十九無後二聯。
  一八三、詩嘲寒士及第
  
  元和十一載,李源公①榜三十三人,皆取寒素。時詩曰:“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爛銀文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總龜》前十八)
  案:此出《摭言》捲七。
  
  ----------------
  ①《摭言》作“涼公”;《太平廣記》一八一引《摭言》“逢吉”。
  一八四、張頂釣魚詩
  
  撫州有放生池,禁采捕,忽有乘小舟釣於其上。太守蔡大夫令人捕之。釣者為詩曰:“投①卻長竿捲卻絲,手攜②簑笠獻新詩。明知③太守清如鏡,不是漁人下釣時。”乃野人張項。④(《總龜》前十八)
  
  ----------------
  ①《全唐詩》十七“投”作“拋”。
  ②《全唐詩》“攜”作“持”。
  ③《全唐詩》“明知”作“臨川”。
  ④《全唐詩》“項”作“頂”。
  一八五、朝士自嘲飲厚樸湯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殿。宰相奏事畢,乃來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樸湯飲朝士。朝士有久無差遣,厭苦常朝者,戲為詩曰:“立殘庭①下梧桐影,吃盡階②頭厚樸湯。”(《總龜》前十八)
  案:此則出《溫公續詩話》。
  
  ----------------
  ①《溫公續詩話》“庭”作“階”。
  ②《溫公續詩話》“階”作“街”。
  一八六、湯文圭草麻以詩促賄
  
  李德誠加司空,守臨川。湯文圭草麻,德誠濡毫之賂,久而未至,以詩督之曰:“紫殿西頭月欲斜,曾草臨川①上相麻。潤筆已曾關②奏謝,更飛③章句問張華。”時皆少之。(《總龜》前十八)
  案:此則出《南唐近事》。
  
  ----------------
  ①《唐紀》六十八“川”作“淮”。
  ②《唐紀》“關”作“經”。
  ③《唐紀》“飛”作“將”。
  一八七、王元之趙韓王輓詞
  
  盧多遜與趙普睚眥,太宗踐祚,凡對即傾之。普出守河陽,自朝辭,面訴曰:“臣以無狀之跡①,獲事纍聖。曩日與先帝面受昭憲皇后命,遺臣親寫二書,令大寶神器,傳歸陛下。以二書合縫批之,立臣銜為證。其一書,先後納於柩;一書,先帝手封禁中,乞陛下尋之,庶幾少雪。此行身移則事起,豺狼在途,危如纍卵,誰肯為臣辨者。”後果得書於宮中,疑遂决,多遜竄崖州。太宗謂普曰:“幾誤斬卿。”王元之趙韓王輓詞有“鴻勳②書册府,遺訓在金縢”③之句,乃謂是也。(《總龜》前十九)
  案:此則見《玉壺清話》捲三。
  
  ----------------
  ①《玉壺清話》“跡”作“賤”。
  ②《玉壺清話》“勳”作“恩”。
  ③《青箱雜記》作“大功銘玉鉉,密事在金縢”。
  一八八、方勉妻許氏詩
  
  方勉字及甫,娶許虞部女,好學能詩。勉嘗同妻夜看《晁錯傳》。許氏有詩云:“匣劍未磨晁錯血,已聞刺客殺袁絲。到頭昧卻人心處,便是欺他天道時。痛矣一言偷害正,戮之萬段始為宜。鄧公墳墓知何處?空對斯文有淚垂。”勉後與故人飲於市,醉犯夜禁,囚於府庭。時鄭毅夫作尹,許氏獻書援其夫,並投詩云:“明時樂事偷①詩酒,帝裏風光剩占春。況是白衣重得侶,不堪青旆自招人。早知玉漏催三鼓,不②把金貂換百巡。大抵仁人憐氣類,不③教孤客作囚身。”遂釋其夫。勉死,許氏居陋巷,教子為學登科,賢哉!(《總龜》前十九)
  案:《竹莊詩話》捲二十二引此則作《青瑣集》。
  
  ----------------
  ①《宋紀》八十七“偷”作“娛”;《竹莊》二十二作“輪”。
  ②《竹莊》、《宋紀》“不”作“肯”。
  ③《宋紀》“不”作“免”。
  一八九、陳亞惜竹詩
  
  《惜竹詩》,獨陳亞少卿最佳。詩曰:“出檻亦不剪,從教長瘦①叢。年年到朱②夏,葉葉是清風。”(《總龜》前二十)
  案:此則見《墨客揮犀》捲十。
  
  ----------------
  ①《庚溪詩話》“瘦”作“舊”。
  ②《墨客揮犀》“到朱”作“當盛”。
  一九○、李義山賦木蘭花詩
  
  李義山遊長安,投宿旅店,適會客,因召與坐,不知為義山也。酒酣,客賦《木蘭花詩》,衆皆誇示。義山後成,詩曰:“洞庭波冷曉侵雲,日日徵帆送遠人。幾度木蘭舟上望,不知花①是此船②身。”坐客大驚,詢之,方知是義山。③(《總龜》前二十)
  
  ----------------
  ①《唐紀》五十三“花”作“船”;《全唐詩》二十作“元”。
  ②《唐紀》、《全唐詩》“船”作“花”。
  ③原註:“《零陵總記》載《木蘭花詩》是陸龜蒙所作。”
  一九一、錢大初惜劍詩
  
  錢大初《惜劍詩》曰:“得自袁公手,屠姦血未幹。玉竜乘夜泣,秋水帶霜寒。願對英雄舞,羞教婦女看。太平無處用,撫匣淚汍瀾。”《盆池》雲:“一撮浮萍蓋蛙黽,不知容得臥竜無?”(《總龜》前二十、《樂趣》十)
  一九二、海陵牡丹詩
  
  呂文靖公守宦海陵,西溪①手植牡丹一本,有詩刻石。後範文正亦官此,題雲:“陽和不擇地,海角亦逢春。憶得上林色,相看如故人。”後以二公有詩,題者亦多,而花大為人所愛重。歲久繁茂,覆地數丈,每春花開數百朵,為海陵奇觀。(《總龜》前二十)
  案:此則亦見《澠水燕談錄》捲七。
  
  ----------------
  ①《澠水燕談錄》“西溪”下有“????潮二字。
  一九三、陳標詠葵花詩
  
  陳標《詠葵花詩》雲:“能共牡丹爭幾許?得人嫌①處衹緣②多。”(《總龜》前二十)
  
  ----------------
  ①《嘉話錄》“嫌”作“惜”。
  ②《唐紀》六十六“衹緣”作“是花”。
  一九四、郭氏蒼頭詠牡丹
  
  鹹陽郭氏,富室也。有蒼頭曰捧劍,詠牡丹雲:“一種芳菲出後庭,卻輸桃李得佳名。誰能為嚮天公①說?從此移根近太清。”(《總龜》前二十)
  案:此則出《雲溪友議》。
  
  ----------------
  ①《雲溪友議》“公”作“人”。
  一九五、徐凝題牡丹詩
  
  白樂天初到杭州,令訪牡丹,會開元寺惠澄近自都下得之,時花初開,徐凝自富春來謁,公先題牡丹雲:“唯有數苞紅幞①在,含芳衹待捨人來。”(《總龜》前二十)
  案:《雲溪友議》錄其全詩。又此則見《唐語林》捲三。
  
  ----------------
  ①《唐語林》三、《唐紀》五十二“幞”作“萼”。
  一九六、周德華歌楊柳詞
  
  裴誠郎中與舉子溫政為友好,作歌麯。周德華乃劉香①女,善歌《楊柳詞》。有以溫、裴歌詞,令德華唱,則音韻所陳,為浮豔之美,德華終不取,二公恨焉。所唱者七八篇,乃近日名流之詞。滕邁郎中雲:“三條陌上拂金羈,萬裏橋邊映酒旗。近②日令人腸斷處③,不堪將嚮④笛中吹。”賀知章秘監雲:“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緑絲縧。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是⑤剪刀。”楊巨源員外雲:“江⑥邊楊柳麯塵絲⑦,立馬憑⑧君剪⑨一枝。惟有春風最應⑩惜,殷勤更嚮手中吹。”劉禹錫尚書云:“春江一麯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至今朝。”韓琮捨人云:“枝鬥纖⑾腰葉鬥眉,春來無處不如絲。灞陵原⑿上多離別,多少⒀長條拂地垂。”又云:“梁苑隋堤⒁事已空,萬條猶舞舊春風。那堪更想千年後,誰見飛⒂花入漢宮?”雲溪子曰:“有豔歌行,非為桑間濮上之音也。偕以雪月鬆竹,難詠楊柳,作者雖多,鮮見其妙。杜牧之雲:‘巫娥廟裏低含雨,宋玉門⒃前斜帶風’,滕郎中雲:‘陶令門前惹⒄接籬,亞夫營裏拂朱旗’。不言楊柳,最佳。”⒅(《總龜》前二十)
  
  ----------------
  ①《全唐詩話》四、《唐紀》四十九“劉香”作“劉采春”。
  ②《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十八“近”作“此”。
  ③《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斷處”作“欲斷”。
  ④《全唐詩話》、《唐紀》、《全唐詩》“嚮”作“入”。
  ⑤《唐紀》四十九“是”作“似”。
  ⑥《全唐詩》十二“江”作“水”。
  ⑦《類說》本僅引楊詩此一句,題作“麯塵絲”。
  ⑧《全唐詩》“憑”作“煩”。
  ⑨《唐紀》、《全唐詩》“剪”作“折”。
  ⑩《全唐詩》“應”作“相”。
  ⑾《唐紀》“鬥纖”作“裊芳”。
  ⑿《唐紀》“原”作“橋”。
  ⒀《唐紀》、《全唐詩》二十一“多少”作“少有”。
  ⒁《唐紀》“堤”作“池”。
  ⒂《唐紀》、《全唐詩》“飛”作“楊”。
  ⒃《全唐詩》十九“門”作“宅”。
  ⒄《唐紀》“惹”作“罥”。
  ⒅原註:“《鑒戒錄》載賀知章事不同,謂韓琮詩乃韓渥詩”。
  一九七、題畫墨鴉詩
  
  幽、薊數州,自石晉敗〔入〕①戎後,懷中華不已。有使北者,見燕京②傳捨〔壁〕③畫墨鴉甚精,旁題詩曰:“星稀月明夜,④皆欲嚮南飛。”(《總龜》前二十、《鄭五代》十、王校《王五代》八)
  案:《全五代詩》十二據《五代詩話》謂此詩前更有“要識塗鴉意,棲遲未得歸”二句。李調元謂原本衹有下二句,上二句應是後人附會。
  
  ----------------
  ①《鄭五代》有“入”字。
  ②《五代》“京”作“中”。
  ③《五代詩話》有“壁”字。
  ④《五代詩話》“夜”作“後”。
  一九八、僧居寧畫草蟲
  
  僧居寧,毘陵人,妙工畫草蟲,嘗見水墨草蟲,有長四五寸者,題雲:“居寧醉筆須大失真。”然筆力遒勁可愛。梅聖俞詩云:“草蟲有纖意,醉筆得正熟。”(《總龜》前二十)
  案:《說郛》本《迂齋詩話》中有此則。
  一九九、於兢畫牡丹
  
  〔梁〕①相國於兢,善畫牡丹,幼年從學,見②牡丹盛開,乃落③筆仿之,不浹旬奪真。有人贈詩曰:“看時人出④澀,展處蝶爭來。”有全本《折枝圖》傳於世。(《總龜》前二十)
  
  ----------------
  ①《圖畫見聞志》有“梁”字。
  ②《圖畫見聞志》“見”作“睹”;又“睹”下有“檻中”二字。
  ③《圖畫見聞志》“落”作“命”。
  ④《圖畫見聞志》“出”作“步”。
  二○○、德宗得寶馬瑞鞭
  
  德宗西幸,有二馬,一號神智驄,一號如意騮,進退緩急皆如其①意,因謂之功臣乘。幸諸苑,馭者進瑞鞭,因語近臣曰:“昔者西幸有二驄,謂之二絶,今得此鞭,可謂三絶。”因吟韓駰②詩曰:“鴛鴦赭白齒新齊,晚日花開③放④碧蹄。玉勒乍⑤回初噴沫,金鞭欲下不成嘶。”⑥(《總龜》前二十)
  案:此則出蘇鶚《杜陽雜編》捲上。
  
  ----------------
  ①《杜陽雜編》“其”作“上”。
  ②《杜陽雜編》、《唐紀》三十作“韓翃”。
  ③《唐紀》“開”作“間”;《全唐詩》九作“中”。
  ④《杜陽雜編》“放”作“落”;《太平廣記》四三五引《杜陽雜編》、《全唐詩》作“散”。
  ⑤《太平廣記》、《全唐詩》“乍”作“鬥”。
  ⑥案:此韓翃《看調馬詩》。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古今詩話(一)古今詩話(二)古今詩話(三)古今詩話(四)
古今詩話(五)古今詩話(六)古今詩話(七)古今詩話(八)
古今詩話(九)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