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股票 》 高糧價的誘因和背後的危機:糧食戰爭 》
第4節:高糧價刺痛了誰
佚名 Yi Ming
高糧價刺痛了誰
糧食危機是全球通漲下資源和財富重新分配的結果之一。
糧食危機表現為三大形式:第一,糧食價格高漲嚴重超過了國民購買力,造成糧荒甚至社會動亂;第二,糧食供應短缺甚至中斷,造成人道主義危機;第三,一些糧食進口國可能因為高糧價出現國際收支惡化,進而釀成債務危機和局部金融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
10多年來一直保持自給、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為解决糧食自給問題“模範生”的印度,2007年從澳大利亞進口了300萬噸小麥。2008年年初印度宣佈,將繼續進口小麥,以提高緩衝庫存、平抑國內糧價。過去一直對6000萬噸糧食儲備沾沾自喜的印度,現在儲備糧倉也快空了。
歐盟曾經是世界糧倉,但從2007年7月開始糧倉空了。據路透社報道,歐盟的糧食庫存一度衹有50萬噸。2007年下半年以來,歐盟已從世界各國進口了520萬噸糧食,為找到盡可能多的糧食並儲備起來,歐盟决定在2008年6月之前,暫時取消糧食進口稅。歐洲糧倉烏剋蘭也空了,2007年,烏剋蘭的糧食儲備降到了40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烏剋蘭政府决定限製糧食出口。
一些傳統的糧食淨出口國正在變成糧食進口國。在世界最大的糧倉之一潘帕斯草原,人們一直堅信,肥沃的土地和充足的食物—面包、玉米、大豆、牛肉,都是上帝賜給阿根廷人的禮物,從古至今,他們很少為口腹問題發過愁。這一信念正受到現實的衝擊。2008年1月18日,阿根廷政府宣佈,為保證國內供應,考慮再次提高大豆、玉米、小麥的出口關稅。2007年11月,阿根廷已經大幅提高了糧食的出口關稅,並且對牛肉實行出口數量限製。但是兩個月後發現,國內供應仍然緊缺,必須再次調整政策。
來自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2007年世界小麥庫存將降到30年來的最低點。在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連續兩年的幹旱嚴重影響了産量,今後該國很可能要從國外進口飼料和糧食。另外,地區糧食出口量居世界第四的歐盟,2008年也因大雨不斷,影響了糧食生産。
莫尼剋是一名清潔工,在非洲西部地區,像她這樣的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是80美元。“帶5美元去市場,衹能買到3千克大米,剩不下幾個錢,根本買不了其他東西。”莫尼剋告訴我們。
由於大米漲價,現在莫尼剋一個月的工資衹夠買48千克大米。因為有好幾個孩子要養活,她傢裏現在每天衹吃一頓飯。吃米飯對他們來說成了奢侈的事情。在非洲,糧價暴漲帶來的遠遠不止這些。埃及的開羅有這樣一句諺語:在埃及沒有人會死於饑餓。但現在,很多以前從來不擔心吃不飽肚子的人,開始為了購買津貼大餅而去排隊。
對此,記者連綫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埃及記者,他告訴我們:“由於受到國際市場的糧價上漲等因素,埃及的大餅供應出現短缺。而沒有受到政府補貼的大餅,價格也是大幅上漲,超過了政府補貼的大餅10倍以上。由於大餅的短缺,人們就排起長隊,搶購由政府補貼的低價大餅。有些地方還因為搶購大餅引發了一些衝突。”
一直以來,埃及雖然是小麥進口大國,卻是大米出口國。可是如今,盛産大米的埃及,米價依然沒有逃過暴漲的厄運。“2007年的上半年,超市賣的大米的價格大約1千克3埃鎊(1埃鎊相當於人民幣1.3元左右),而一年後大米的價格是大約5.5埃鎊。”
遠離非洲萬裏之遙的南美也是如此。“阿根廷”一詞源於拉丁文,寓意着“貨幣”和“財富”。因為有肥沃的土壤和茂盛的草原,一直以來阿根廷被喻為“世界的糧倉和肉庫”。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産國之一,玉米出口量僅次於美國,小麥出口量也是世界五強之一。2007年以來,阿根廷的糧價不斷上漲。2008年3月,阿根廷政府為抑製國內糧價和通貨膨脹壓力,對農産品出口采取了嚴格限製,大幅提高出口關稅。
在亞洲,泰國大米久負盛名。泰國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年産大米超過2000萬噸,而泰國國內每年消耗大米660萬噸,多出部分主要用於出口。這次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上漲,泰國大米出口量直綫上升。一些米商趁機囤積大米,等待大賺一筆。為保障供給,泰國政府動用210萬噸儲備糧平價出售,為防止有人倒賣平價米,泰國居民買米時要帶戶口本並登記。
中央電視臺駐泰國記者張莉在電話連綫中告訴記者:“我周邊的泰國人,他們覺得,跟從前比,到外面吃飯的次數相對減少了。而且發現,在外面吃東西,很多非常熟悉的飯菜的量明顯地比以前少了,雖然價格沒有很大變化,但這實際上也是漲價了。”
不僅是一日三餐,在泰國,就連大米的種植和訂購方式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張莉說:“泰國的稻米經銷商和黏米商,他們擔心的是國內的稻米産量不能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部分經銷商在農民開始種植旱季稻米前,就嚮農民訂購稻米了,並鼓勵農民在這個旱季種植兩季稻米。”
不僅是發展中國傢,有錢有糧的發達國傢也難以擺脫糧價上漲的睏擾,意大利市民遊行示威抗議糧價上漲,美國西部、東北部的消費者也為超市限量購買糧食而不滿。與之對應的是,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産品出口國,美國在世界農産品市場上處於决定性地位。其大豆産量占全世界的42.7%,玉米産量占34.4%,棉花産量占21.2%,小麥産量占11.6%。
中央電視臺駐美國記者侯明古在電話連綫中表示:“美國糧價呢,在2008年年初出現了一波明顯的上漲,當時美國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了搶購大米的現象,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非常罕見的。”
導致這場糧食危機的直接原因無疑就是糧價的持續飆升。世界銀行報告顯示,在過去的3年中,全球食品價格整體上漲83%,小麥價格上漲181%。僅2008年3月和4月兩個月裏,國際大米價格就猛漲了75%。面對一張張饑餓的面孔,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官員感嘆,飛漲的糧價使其面臨45年來最大的挑戰。這場“無聲的海嘯”使全球1億多人陷入饑餓。
13組數據快速梳理本輪國際糧食危機
在經歷了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國際石油價格持續走高之後,人們陡然發現,真正可怕的還是糧食緊缺帶給人們的恐慌,糧食危機正在局部發生並呈現出蔓延趨勢……
缺糧!
60天
聯合國糧農組織2007年提出警告,指全球糧食存量處於25年來的最低水平。美林證券的報告也指出,小麥、稻米及玉米等𠔌物的全球庫存衹夠滿足60天的需求。
36個國傢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警告𠔌物價格的漲幅已令貧窮國傢難以負擔(見圖1-1),2008年上半年全球有36個國傢正面臨糧食危機,主要是在非洲、南亞和中美洲。該機構舉例稱,自2007年年初以來,阿富汗國內的小麥價格已上漲了67%,購買面包和糧食的開支已經占了一個普通阿富汗家庭日常開支的45%。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駐蘇丹的工作人員喬納茲稱,用於糧食援助的經費大幅增長,該機構可能被迫考慮減少援助人數或援助數量。在一些發展中國傢,由於食品價格上漲,不少家庭把每日三餐減為一餐,還有一些家庭每日僅攝入一餐主食。
圖1-1
《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機械工業出版社 |
|
|
第1節:糧食戰爭已經打響 | 第2節:告別廉價糧食時代(1) | 第3節:告別廉價糧食時代(2) | 第4節:高糧價刺痛了誰 | 第5節:國際𠔌物市場價格走勢 | 第6節:令人擔憂的世界人口增長 | 第7節:疲弱的美元也吃糧(1) | 第8節:疲弱的美元也吃糧(2) | 第9節:糧食是怎麽“吃”人的 | 第10節:探析糧食危機誘因(1) | 第11節:探析糧食危機誘因(2) | 第12節:糧荒威脅全球安全 | 第13節:國際糧食救援行動告急 | 第14節:美國的“糧食武器” | 第15節:扭麯的美國農業補貼制度(1) | 第16節:扭麯的美國農業補貼制度(2) | 第17節:食物營養結構被嚴重扭麯 | 第18節:對食物鏈條的全過程控製 | 第19節:“食物帝國”的生意經 | 第20節:“食物帝國”背後的“食物巨人”(1) | 第21節:“食物帝國”背後的“食物巨人”(2) | 第22節:食物的政治化(1) | 第23節:食物的政治化(2) | 第24節:食物的政治化(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