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萬裏長城縱橫談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董耀會 Dong Yaohui
楚長城分佈在什麽地方
楚長城的方位、起迄及經過地點,《水經註·■(左氵右無)水》記載較詳。它說:“葉東西界有故城,始 縣(今河南魯山東南)東,至瀙水(今河南泌陽北),達比陽(河南泌陽)界,南北聯數百裏,號為方城,一謂之長城雲。酈縣(河南內鄉東北)有故城一面,未詳裏數,號為長城,即此城之西隅,其間相去六百裏。北面雖無基築,皆連山相接,而漢水流其南”。大致是西由今河南鄧縣開始,沿湍河東岸嚮北至南召西北翼望山,然後折轉嚮東,沿伏牛山經魯山南至葉縣境,再轉而嚮南,經方城東至泌陽境,總長約500公裏。
楚長城分為三段,其結構有兩種類型:南北走嚮的西段和東段,與齊長城相同,以土、石為主,根據地形、地質條件,就地取材。有土之處,夯土築墻,無土之處,纍石為固。沿伏牛山脈東西走嚮的中段,則依山據險,利用峭壁懸崖、★(代表圖片,後略)深𠔌大塹等自然障礙,稍加人工修理,再補以木柵塞堡等,構築防綫。
齊長城起迄點位於什麽地方?
春秋時的齊國自齊桓公至齊宣王,已完成了西起山東平陰(今長清縣)的防門東至膠南小珠山(今青島市黃島區)入海1200餘裏的齊長城工程的修築,歷經19個國君,歷時300餘年,工程之浩大,構築之艱難,在我國早期築城史上所僅見,它開創了中華民族“因勢造城,禦敵保國”的大型軍事工程的先例。齊長城在我國古老的軍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關於齊長城的起點,史書有如下記載:
《左傳》:“晉伐齊,齊侯禦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廣裏”,杜(預)註:“平陰在盧縣東北,其城南有防門,於門外作塹,橫行廣一裏”;《後漢志》:“盧縣有光裏,今有廣裏鋪,蓋後人以名地”;《水經註》亦載:“平陰,齊地也。在濟北盧縣故城西南十裏,平陰城南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河道所由,名防門,去平陰三裏,齊侯塹防門,即此也”;《竹書紀年》:“齊築防以為長城”;《戰國策》:“有清濟、濁河,可以為固,有長城鉅防,足以為塞”。清濟,即古濟水,它是《周禮·職方》所載“華夏四瀆”之一,今為黃河所奪。當時齊國的西部及西北部,有濟水和濁水雙重水防。齊長城的鉅防直接濟水河畔,因河濱缺乏石塊,則用土夯築為城防,現在城基清楚,這就是各史書上記載的鉅防,防門則是鉅防的關門之一,因此“鉅防”就是齊長城的西端起點。
★關於齊長城的終點,從歷史記載上看,主要有琅邪、大珠山、小珠山三說。琅邪說,主要是指其廣義而言的,戰國時的越國“勾踐滅吳,徙都琅邪”、秦漢時琅邪為郡治,當時的大珠、小珠二山歸琅邪郡所轄。從長城入海的實際位置上看,應是膠南市小珠山東北的於傢河村東入黃海,齊長城小珠山入海處,在清朝為膠州的膠縣所轄,《道光膠州志》記載較詳:“膠縣城南有長城,因山為之,培高塹下,各有門闕邸閣……長城東歷小珠山陰、鵓鴿山至徐山之北於傢河莊東入海。”現在小珠山西的六汪鎮,仍有一段底寬6米,高3米的齊長城遺址,與《道光膠州志》所載和齊長城入海的實際位置是相符的。
齊長城西起濟水、濁水(今為黃河)的雙重水防,水防緊接着城防,城防又緊連着橫貫海岱之間的自然天險,這樣充分利用自然地形,通過築城的方式把山川險要有機的結合起來。它的東端經大小珠山天然的屏障,直入巨浪洶涌的大海。水陸天險加之堅固的人工城防構成了千裏齊長城的一大特色。
戰國時秦國最早修的長城為什麽叫“塹洛長城”?
公元前五四世紀之交的時候,秦東部黃河、洛河之間的土地屢被魏攻占。為了抵禦魏國,公元前408年秦退守洛水西岸,沿河修築長城,並築重泉城用來自保。司馬遷在《史記》中即有“塹洛,城重泉”的記載。“塹”就是掘的意思,這裏所謂的塹洛也就是削掘洛河岸邊的山崖以利防守。重泉城故址在今陝西蒲城縣東南鈐鉺鎮,東距洛河3公裏,是屯軍的地方。這段長城的修築方法是築墻與削掘崖岸相結合,所以史書上稱作“塹洛長城”。它是戰國時期秦國修築最早的一段長城。比魏國的河西長城(濱洛長城)早56年。秦塹洛長城的位置走嚮,史念海先生根據《水經註》有關記載,並結合實地考察,已經找到蹤跡。這條秦長城的南端起於陝西華陰縣東南華山之下的小張村,逶而嚮東北,經華陰廟東北,跨過沙渠河而至渭河之濱,渭河以北則沿洛河南岸嚮西,入蒲城境內,再沿洛河西岸嚮北延伸至白水縣黃竜山麓。目前,衹有渭河以南華陰縣小張村至華陰廟東城子之間保存着低矮的夯土墻可以辨認。
秦昭王長城築於何時?
秦國北部與義渠毗鄰。義渠是我國古代西戎族的一支(分佈於今甘肅慶陽及涇川一帶),建有政權,春秋時實力相當強大,經常與秦作戰。據《史記·張儀列傳》記載,秦惠文王更元初年,張儀“為秦相,取陝,築上郡塞”。這說明此時秦已開始在北部邊境修建防禦工事。又據《史記·匈奴傳》記載:“秦昭王三十七年,宣太後詐而殺義渠戎王於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於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鬍”。可見,這時秦又在新占領區的邊境修建防禦工程,與此前在上郡所築工程聯結起來,即後世所稱秦長城。為示其與秦統一後所修長城之區別,一般稱之為秦昭王長城。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3) | 第一編 歷史沿革(4) | 第一編 歷史沿革(5) | 第一編 歷史沿革(6) | 第一編 歷史沿革(7) | 第一編 歷史沿革(8) | 第一編 歷史沿革(9)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0)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1)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2) | 第一編 歷史沿革(1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 | 第二編 建築遺存(2) | 第二編 建築遺存(3) | 第二編 建築遺存(4) | 第二編 建築遺存(5) | 第二編 建築遺存(6) | 第二編 建築遺存(7) | 第二編 建築遺存(8) | 第二編 建築遺存(9)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0) | 第二編 建築遺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