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讀論語心得全集   》 第4節:論語心得(4)      劉廣宇 Liu Anyu

  寬容別人,首先要學會寬容自己。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自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有戰勝睏難的信心和勇氣。你不小心跌倒了,不要趴在地上懊悔,應該站起來擦亮眼睛繼續往前走;路走錯方向了,不要停留在原地轉圈,要迎着日月星辰,明辨方向不動搖。別人不理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高山不理解流泉,設置了許多路障,泉水卻永不停歇,繞過頑石,跳下斷崖,變成了飛瀑,變成了大江,奔嚮浩瀚的大海。船不理解岸,總要離去,但岸總是等待着,永遠張開寬大的臂膀迎接船的到來。太陽不理解月亮,不喜歡她慘白的光,月亮卻永遠追隨着太陽,當太陽落山後,她卻用淡淡的柔光照亮整個黑夜。
  你就是自己的上帝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夠靠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但是接受別人的幫助也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不能一味地依賴他人,因為別人的腳步註定是別人的去處,自己的雙腳走出來的纔是屬於自己的路。
  《西遊記》是一部傢喻戶曉的長篇神話小說,唐僧與他的三個徒弟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回真經的故事雖為虛構,歷史上卻有一段相關的真人真事。
  歷史上的唐僧姓陳,法號玄奘,13歲就出傢當了和尚。唐僧從小好學,為了鑽研佛經,他周遊了四川、湖北、河南、陝西等地,尋訪有名的佛學大師。可是佛教宗派很多,佛經的譯文錯誤也很多,解釋的經義往往互相矛盾。於是,他决心親自到佛教發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島)去查個水落石出。
  唐朝貞觀年間,政府禁止私人隨便出國。凡出入國境都要得到國傢批準。627年8月,唐僧嚮政府申請出境,遭到拒絶。决定西遊的唐僧便夾在商人中間混出了玉門關,單人匹馬地踏上了西行的徵途。那一年,他纔28歲。
  過了玉門關,進入了一望無際的莫賀延,莫賀延是現在西安到哈密之間的大沙漠,有800多裏長,又稱800裏流沙。白天“炎風如火”,夜裏又“寒風似刀”,氣候變化無常。茫茫黃沙之中,上不見飛鳥,下不見走獸,地上連小草也不長。
  一路上,經歷了饑渴難耐、精疲力竭等種種艱難困苦,唐僧孤身一人,衹有一堆堆白骨和駝馬糞當路標,引導他前進。
  經過一年多的跋山涉水,唐僧於第二年夏天進入了天竺境內。那時候,印度半島上有70多個國傢,唐僧遊歷訪問了20多個國傢及許多的佛教聖地,並到了天竺佛教的最高學府那爛陀寺。唐僧在這裏潛心苦學了5年,認真地學習了寺裏所藏的各種經書,取得優異的成績,成了天竺聞名的第一流佛學者。
  然而,唐僧並沒有因此而自滿,後來,他又到印度東部、南部、西部各處遊學,訪求名師,兩年後重返那爛陀寺,開始在寺內講經。
  那個時候,戒日王朝盛極一時,戒日王是天竺威望最高的一個國王,他在都城麯女城舉行了一次規模空前的佛經辯論會。辯論大會到會的有天竺18個國王,3000個深通教義的高僧,還有那爛陀寺僧徒1000多人,婆羅門教和其他各界人士2000多人,再加上隨從人員,總計不下1萬人。唐僧是這次辯論會的主講人,稱為論主。他在會上宣讀了他用梵文寫的論文,大傢都被他的精闢論述驚服,18天的會期,無一人能駁倒他的論點。大會結束時,戒日王送給他數以萬計的黃金白銀及價值不菲的僧衣,並讓他騎着裝飾華麗的大象,繞場一周,圍觀群衆歡呼雀躍,學有所成的唐僧成為天竺極負盛名的人物。
  唐僧離國已久,思鄉之情日漸迫切,他拒絶了天竺人民的盛情輓留,帶着600多捲佛經,啓程回國了。
  當唐僧回到長安時,人們聽說這位不遠萬裏、不辭辛苦到佛國去探索佛教真諦的大師取回了真經,都興奮地傳遞着這個消息,整個長安都轟動了。前來觀看的百姓人山人海,排成了幾十裏長的隊伍。
  唐太宗聞訊非常高興,在洛陽親自接見了唐僧,並聽他講述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唐太宗聽得津津有味,於是要求他把這些見聞都寫下來,《大唐西域記》就這樣誕生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論語心得(1)第2節:論語心得(2)第3節:論語心得(3)第4節:論語心得(4)
第5節:論語心得(5)第6節:論語心得(6)第7節:論語心得(7)第8節:論語心得(8)
第9節:論語心得(9)第10節:論語心得(10)第11節:論語心得(11)第12節:論語心得(12)
第13節:論語心得(13)第14節:論語心得(14)第15節:論語心得(15)第16節:論語心得(16)
第17節:論語心得(17)第18節:論語心得(18)第19節:論語心得(19)第20節:論語心得(20)
第21節:論語心得(21)第22節:論語心得(22)第23節:論語心得(23)第24節:論語心得(24)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