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路遥十五年祭   》 第4节:第一辑历程(3)      李建军 Li Jianjun

  我想,一个获得金牌的田径运动员,他学步的步伐依然是稚嫩的,歪扭的,甚至还要摔跤。
  我祖籍清涧。清涧是产红枣的地方,那里有一句农谚:"栽枣树,不如砍枣树。"砍倒一棵老枣树,在那棵老枣树倒下的地方会茂腾腾地长出一片枣树林。
  这大概就是我乐于指导路遥、支持路遥的原因所在,乐于做许多业余作者"铺路石"原因所在。
  我寄希望我们生活的这一块黄土地,能够涌现出更多的路遥!
  路遥在延安住院时,得到了您的多方关照;转院到西安后,您又去医院看望。我们想知道,您如何看病中的路遥?
  路遥是一位英雄,患病后的路遥仍然是一位英雄!路遥是1992年8月6日,因肝硬化住进延安地区人民医院。其实,他在几年前就患了乙肝。他在病痛中坚持完成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任务,还完成了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肝硬化,那不是一下就硬化了的,他一直顽强地与疾病斗争,并坚持在病痛中创作,在病痛中去完成《路遥文集》的编辑与出版的工作。
  当然,患病后的路遥对自己的生命更为珍惜。他曾在柳青墓前有一张留影,他一直担心自己也像柳青一样,长篇没有写完就病逝。长篇写完 ,可是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与陈泽顺商议将《延河》扩版为大型文学期刊;要我在延安为他准备一孔窑洞。七月份,他在那儿住一个月,运筹一件重要的事情……他实在不愿意去见马克思,他实在不愿意告别属于自己的这一个平凡的世界。
  路遥刚住进医院,我就去看他。他又一次当着我的面委屈地哭了。他说:谷溪,我完蛋了。我说,怎么会呢?你的病没有那么严重。路遥原来以为自己患了"肝癌",通过反复地检查,化验证实是"肝硬化腹水"。住院二十多天了但病况仍不见好转。我对路遥说,延安医疗条件差,要不我们转到北京或者上海去。路遥说:"我对延安的医院作过考察,这里的药物、医术,以及医疗设施,就可以治好我的病。如果延安治不好,别说送到北京、上海,就是送到联合国也治不好!我这是传染病,如果送到西安传染病医院,那里离三兆火葬场最近,我一死,人家就把我拉去火化了……如果死在延安,你和高其国一定会钉一口棺材,把我埋在黄土山上(高其国是路遥在延安大学时的同班同学)。
  路遥病逝之后,我为路遥所做的许多事情,应该说与路遥的这一席谈话有很大的关系。
  路遥在他生命里程的最后几年里,时不时地把"死亡"这两字挂在嘴上。像一棵大树戛然倒下,或者一个人躲在某一个山圪崂崂里悄悄地死去……其实,他最惧怕的就是死神的来临。
  当他真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他竟像孩子般地幻想着另一种奇迹的发生,甚至幼稚到一种自我欺骗的地步。就在他病逝之前,远村领我到西京医院去看他。路遥见我来了,非常高兴。他说:"谷溪,我现在能吃饭了,睡眠也好了。"我说:"是的,我看你的气色也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这是安慰的话,应酬的话,也可以说是相互蒙哄的话。我心中明白,他的病就从来没有好转过:在延安住院时,每天下午还可以到院子里散步,离开延安的时候,不能到院子里散步了,但是还可以自己到卫生间里去,现在,连卫生间也上不了啦,九娃知道,他的病就没见过好转。
  每想起这些,就叫人痛心。
  您是路遥的老乡、兄长和文友,您能否就您了解的路遥,作进一步的"解剖"和探讨呢?
  我在前面说过:路遥是"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但是,严格地解剖路遥,他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同时,也是一个自卑心极强的人。自尊与自卑在他心灵的深处,同潜共存。在路遥的精神世界,还有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路遥是一个参与意识极强的人,而自己的文学创作又迫使他别无选择地躲在甘泉县招待所,躲在铜川市王石洼煤矿的一间房子里,与"孙少平"、"田晓霞"们一起生活,一起哭,一起笑,一起梦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新世界出版社
第1节:人们为什么怀念路遥(代序)第2节:第一辑历程(1)第3节:第一辑历程(2)第4节:第一辑历程(3)
第5节:第一辑历程(4)第6节:第一辑历程(5)第7节:第一辑历程(6)第8节:第一辑历程(7)
第9节:第一辑历程(8)第10节:第一辑历程(9)第11节:第一辑历程(10)第12节:第一辑历程(11)
第13节:第一辑历程(12)第14节:第一辑历程(13)第15节:第一辑历程(14)第16节:第一辑历程(15)
第17节:第一辑历程(16)第18节:第一辑历程(17)第19节:第一辑历程(18)第20节:第一辑历程(19)
第21节:第一辑历程(20)第22节:第一辑历程(21)第23节:第一辑历程(22)第24节:第一辑历程(23)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