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力作:美国怎么了   》 第4节:旧日情怀(3)      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第二,政治变化与经济变化的时间说明,是政治而非经济起了引导作用。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美国的不平等状况并未大幅加剧--甚至到了1983年和1984年,对于统计数字是否展现了清晰的变化趋势,仍有一些合理的质疑。但右翼接管共和党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而且这一接管的必要条件,即保守运动的体制,大体是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出现的。故而,时间因素有力地说明,造成两极分化的政治变化发生在先,经济不平等的加剧伴随其后。
  第三,虽然经济学家大多曾认为,科技变革是美国贫富不均加剧的主因--据信,这一变革增加了对教育程度高的工人的需求,减少了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工人的需求,但当研究者对统计数字做更深入的考察时,这一正统见解就逐渐站不住脚了。也许最惊人的发现就是,即便教育程度高的美国人,大部分的工资收入也没有出现大幅上涨。大赢家是为数甚少的一群精英,他们仅占总人口的1%,甚至更少。因此,研究者越来越觉得,科技并非主要因素。相反,很多人开始认为,之前推动平等的社会规范与制度所遭遇的侵蚀,是加剧贫富不均的关键角色,而这一侵蚀归根到底是由美国政治的右转所驱动的。
  最后,跨国比较提供了一种"受控试验"。美国政治的急剧右转在发达国家中是个特里,即便与其最接近的例子--撒切尔夫人治下的英国,也远为不及。科技革新与全球化的力量对所有人都有影响,所以,如果贫富不均的加剧有政治上的根源,那么美国的与众不同也就理所当然了;如果这种加剧的主因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市场力量,贫富不均的变化趋势在整个发达世界里就应是类似的。但事实是,美国贫富不均的加剧之势在发达世界里绝无仅有的。尽管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期间,英国收入不均状况迅速加剧,但仍无法与美国相比,而且在欧洲大陆和日本,不平等状况充其量也只有适当有所增加。
  因此,政治变化似乎是问题的核心。那么,这场政治变化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不平等政治
  要讨论为何是小布什与切尼最终执掌美国,还要追溯到半世纪之前的一段岁月,当时由年轻的威廉·巴克利(William F. Buckley)编辑的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还在为美国南部有权阻止黑人投票做辩护--"白人有这样的权利,因为目前而言,白人是高等种族",并把以教会与所有权的名义推翻民选政府的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赞誉为"真正的民族英雄"。当时艾森豪威尔等共和党领袖决定不挑战罗斯福的遗业,这是引发这场被称为"新保守主义"的小规模运动的主要原因。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信出版社
第1节:美国怎么了 目录第2节:旧日情怀(1)第3节:旧日情怀(2)第4节:旧日情怀(3)
第5节:旧日情怀(4)第6节:旧日情怀(5)第7节:旧日情怀(6)第8节:长镀金年代(1)
第9节:长镀金年代(2)第10节:长镀金年代(3)第11节:长镀金年代(4)第12节:长镀金年代(5)
第13节:长镀金年代(6)第14节:长镀金年代(7)第15节:长镀金年代(8)第16节:长镀金年代(9)
第17节:长镀金年代(10)第18节:长镀金年代(11)第19节:长镀金年代(12)第20节:大压缩(1)
第21节:大压缩(2)第22节:大压缩(3)第23节:大压缩(4)第24节:大压缩(5)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