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怕是風流負佳期:西廂記裏的世情男女   》 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侯虹斌 Hou Hongbin

  當時有一種歌舞麯叫"調笑轉踏",著名詞人秦觀和毛滂都以"鶯鶯"為題作過這種麯子。到此時,被改編的鶯鶯故事裏,崔鶯鶯還是被拋棄的命。衹不過,元稹在《鶯鶯傳》中拋棄了崔鶯鶯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的態度,在這些戲裏得到的卻是薄情的指責。大傢更同情鶯鶯的被遺棄,張生的涼薄行徑開始受到道德的檢驗。
  到了金代,鶯鶯故事有了"諸宮調"說唱本。"諸宮調"是北宋末年興起的一種大型說唱形式,這種演唱比"轉踏"或"鼓子詞"篇幅長得多,故事內容也更豐富。這麽一來,原本一個平鋪直敘的愛情故事得以跌宕起伏、婀娜多姿地展現開來了。有時,形式的革新也能帶來內容上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董解元所作的《西廂記》就是在王實甫出現之前的佳作。
  2、"董西廂":一襲華美的袍子
  董解元其名不詳,"解元"本是指科舉考試中的鄉試第一名,但到了金代,則用來作為士子文人之尊稱。由一篇三千多字的短篇小說《鶯鶯傳》,以及一些零碎的麯藝段子,擴大到一部長篇故事,董解元必須要補足大量的內容與細節。這個新的故事叫做《西廂記諸宮調》(又叫《西廂搊彈詞》或《弦索西廂》)。他作了一個很大的改動:把始亂終棄、否定這段感情的張生,改寫為一位風流倜儻、樸質鐘情的癡情郎。
  改變張生性格,帶來原作主題思想實質性的變動,它引起情節的連鎖變化。既然張生也癡情、崔鶯鶯也癡情,那愛情的坎坷從何而來?作者選擇了老夫人作替罪羊。而且,除此外,諸宮調裏每個角色都有了轉變:鶯鶯仍是含蓄深沉,不過,她開始狡黠可愛起來,對愛情也更主動熾熱一些。紅娘則由一位沒什麽性格特徵的陪襯人,一下翻新為聰明天真、潑辣大膽的少女,令人過目難忘。此外,還多了一位見義勇為、性格豪邁的法聰和尚。這些立體的人在劇中穿針引綫,各有各的鮮明性格。為了使情節更生動靈巧,作者設計安排了一連串的新的情節,如賴婚、鬧簡、賴簡、拷紅、長亭等。情節一下子變得搖曳多姿起來。
  "董西廂"把崔鶯鶯的悲劇改成大團圓的喜劇,是進步還是退步?歷來各有說法。明末清初曾有一次關於《西廂記》結局的學界討論,如徐復祚、金聖嘆、卓人月等知名學者,均不欲崔張團圓。"何必金榜題名、洞房花燭乃愉快也?""天下歡之日短而悲之日長,生之日短而死之日長。"他們認為,生活的本來面目是失意多於如意、憂愁多於欣喜,不應該理想化地處理人物的命運和結局。在他們看來,喜劇的結局是把故事庸俗化了。從卓人月《新西廂序》看,他就要求《西廂》要反映出"崔鶯鶯之事以悲終"。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目錄第2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1)
第3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2)第4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3)
第5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4)第6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5)
第7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6)第8節:西廂源流:從始亂終棄到愛情輕喜劇(7)
第9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1)第10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2)
第11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3)第12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4)
第13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5)第14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6)
第15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7)第16節:第一本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8)
第17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1)第18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2)
第19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3)第20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4)
第21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5)第22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6)
第23節:第二本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7)第24節:第三本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1)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