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 從雅典到北京   》 第4節:初創(1)      戴維·米勒 D.W.Miller

  第1章 初創
  法國的皮埃爾·德·顧拜旦男爵,
  國際奧委會第二任主席,1896年-1925年在任
  1894年的巴黎,曾被比喻為世界神經中樞,全世界都和她一起分享了我們的歡樂與焦慮。這一年,全世界運動員的代表齊聚巴黎,為重現2000年前的那個體育理念而投票表决。即使是在2000年之後,作為人類最生機勃勃和最高尚的理念,她仍然像過去那樣令人心潮澎湃。在科學會堂裏,我們親耳聆聽了由幾代考古學家持續的努力所揭示出來的2000年前的樂章。消失了十幾個世紀的古希臘奧林匹剋運動會將重返世界的消息在當天晚上通過電波傳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希臘的遺産是多麽豐富啊!現代世界的人們策劃着把體育鍛煉與希臘合法地聯繫起來。然而,有些人卻認為體育鍛煉不過是為了保衛傢國,也有人認為是為了通過身心平衡以尋求身體的健康美,而另外有些人卻認為,與其進行這種強烈的身體鍛煉,還不如喝烈酒促進血液循環對身體更有益呢!
  關於奧運會的不利言論可真不少,但還有一個沒人敢說出來的事實:自從中世紀以來,就存在着對體力的不信任,並把它和腦力分離開來的觀念。
  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念,它給科學界和社會生活帶來的後果是無法估量的。事實上,一個人畢竟不僅衹有身體和心智兩部分,實際上由身體、心智和性格三部分組成。性格也不是由心智形塑而成的,最重要的形塑力量正是來自身體。古代人對此早已明了,而我們現在卻要艱難地重新體認。
  守舊的人看到我們在巴黎舉行會議很不舒服,他們認為我們是造反者,認為我們將最終推倒他們那些陳舊的哲學大廈。的確如此,我們就是造反者,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纔得到了傾嚮於支持進步變革的新聞界的理解和支持。
  奧運的理念像一束強烈的陽光,穿越時間的重重迷霧,欣欣然地返回地球,照亮了20世紀的開端。為此,讓我們舉杯歡慶!(選自1894年在巴黎召開的首屆會議上的緻辭)
  皮埃爾o德o顧拜旦身材不高,衹有1.62米,但他的鬍子卻相當引人註目。與其說他是一位運動員、政治傢或者教師,還不如說他是一位教育傢、業餘社會學者和哲學家。首要的是,顧拜旦是一位品德高尚的領導者和自由主義者,他對歷史的敏銳洞察力和對未來的極強預見力超出了那個時代,並在法國引起了許多爭議。青年時期和成年早期,顧拜旦一直非常關註1870年普法戰爭失敗後法國的精神和道德狀況,他曾閱讀過托馬斯o休斯(Thomas Hughes)的《湯姆求學記》,該書描述了托馬斯o阿諾德(Thomas Arnold)醫生的強身派基督教觀點,法國當代哲學家多有引述。1828年,阿諾德成為拉格比公學的校長,相比於學術活力,他更關心下一代人的品質、勇氣和自信的養成。顧拜旦為阿諾德的觀點所折服,開始引進已經在英國有效實行的學校體育運動、學生自製和畢業生運動協會等體製,希望它們有助於鞏固法國的民主社會,和重振法國兵源的道德準則。
  顧拜旦並不擅長體育運動,他衹對具有娛樂性質的自行車賽、擊劍和賽艇感興趣。1883年,20歲的顧拜旦第一次去英格蘭旅行,訪問了一些學校:包括伊頓中學、哈羅公學、惠靈頓中學、溫徹斯特學校、拉格比公學和馬爾堡中學,還有一些比較重要的耶酥會神學院,也造訪了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這次訪問讓顧拜旦確信了他的目標。5年後,他發表了有關英國教育體製的研究結果,這些研究結果完全印證了阿諾德的教育觀。19世紀80年代,姍姍來遲的學校運動會終於在巴黎出現。學校裏開始舉行足球賽,法國體育競賽俱樂部也成立了。然而,此時顧拜旦的思想已經超越了一國的界限:一個宏偉的國際範圍的運動會才能激起人們的想象力,他開始準備恢復奧運會。
  顧拜旦的哲學靈感源於古希臘的傳統,確切地說是公元前13世紀在希臘衆神的居所--奧林匹亞舉行的宗教儀式和運動會。這個時期的一些神話,像宙斯與他的父親剋羅諾斯之間的决鬥、阿波羅擊敗赫爾墨斯以及赫拉剋勒斯定的名為奧林匹剋的運動會等,都通過荷馬流傳開來,並載入了《伊利亞特》和《奧德塞》中。3000年後,這些詩篇被翻譯成了很多種語言。這些神話表明,在古代的節日慶典中,已經出現了體育競賽。荷馬的故事雖然在這些事件過去500年之後纔得以形諸筆墨,但它們仍然可以表明,運動員們為了榮譽,面對衆多的觀衆,在約定的規則下進行比賽,而且競賽的獲勝者將被授予豐厚的物質奬勵。
  "神聖休戰協議"的簽訂促生了奧運會。據說該協議是為了結束源於公元前884年爆發的一場戰爭。"神聖休戰協議"規定:在奧運會期間,停止任何涉及到希臘各邦國的戰爭;為比賽者提供免費旅行的便利。這些條款被鎸刻在一塊銅盤上,並一直被遵守到公元2世紀。然而,自公元2世紀以後的2850年裏,它便一直湮沒無聞了,直到芬蘭人埃瑞剋o馮o弗倫剋爾(Eric von Frenckell)倡導重新簽訂此停戰?議纔再次為人們所知。而薩馬蘭奇在波西尼亞戰爭期間,成為繼弗倫剋爾之後的另一個倡導者。
  在埃特伊俄斯(伊利斯的第一代國王,即宙斯的兒子)治下,奧運盛典繼續舉行,據說"運動員(athlete)"這個詞就與埃特伊俄斯(Aethlius)的名字有關。奧林匹亞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西北部,歸伊利斯管轄。古亞該亞人和希臘人先後在那裏建立了他們的聖殿。儘管考古學家已經證明,在奧林匹亞,很久以前就已經出現了含有體育運動的宗教活動,在此舉行體育運動的最早記錄卻衹能追溯到公元前776年,因為奧林匹剋運動會獲勝者的名字是從那一年纔開始被記錄下來的。那年春天,伊利斯的科洛布斯成為 "Stade(賽跑)"的第一位獲勝者。現在使用的"體育場(stadium)"一詞正是源於"Stade"一詞,而"Stade"最初指的是跑道的長度--赫拉剋勒斯一口氣能跑完的距離,差不多相當於200米遠。兩屆奧運會之間間隔四年,這四年被稱為一個奧林匹亞德。除了200米跑 (stade)、400米跑(diaulus )、 4.5公裏跑( dolichus ) 之外,到公元前708年,奧運會還逐步包括了摔跤和五項全能賽(由跑步、鉛球、跳遠、標槍和摔跤組成);公元前688年,先後增加了拳擊和馬車賽;公元前648年又增加了由摔跤和拳擊合併的全能賽。
  公元前510-450年,也就是在希波戰爭期間,奧林匹亞和希臘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從奧林匹亞嚮外産生巨大影響的不僅有奧運會,還有希臘的古典藝術。柏拉圖(公元前427年-347年)在70歲時,第一次訪問了奧林匹亞,從此,它開始成為每位受過教育的人士一生中必須遊歷的地方。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國王菲利浦據傳正準備入侵希臘,因此古希臘人民便在奧運會上嚮他喝倒彩。公元前324年,第114屆奧運會期間,亞歷山大大帝在奧林匹亞宣佈:所有希臘人民將在他的領導下,團结一致。
  大部分時期,運動員都裸體參賽,他們不穿衣服顯然是為了在比賽時讓四肢更加自由。獲勝者除了能得到一支野橄欖枝外,還能得到更有價值的禮物,確切地說是一大筆錢。因為不確定的原因,女性是不允許參加比賽的,甚至作為觀看者,也衹能在非比賽時段前去參觀一下奧林匹亞這塊神聖的土地。遠古時代的那些奧運冠軍們聲譽卓著,即使有大批的媒介來推波助瀾,現代奧運冠軍們所能達到的聲譽也不能與之比肩。這是因為古代的奧運冠軍的榮譽不僅表示勝利,它還代表着美好、至善、品德高尚和思想純潔的榮光。獲得奧運冠軍就意味着已經達到了令人嘆為觀止的最高成就。來自羅德斯島的萊奧尼戴斯(Leonidas)就是讓20世紀的衆多奧運冠軍黯然失色的人物之一,他於公元前164-152年相繼在4屆奧運會中包攬了全部12座冠軍奬杯中的3座,其成就甚至超過了曾9次榮獲奧運金牌的當代運動員卡爾o劉易斯(Carl Lewis)。如同現在一樣,來自意大利、埃及、利比亞、愛奧尼亞和高加索等地的大批觀衆都會蜂擁而至,共享這一盛宴。
  然而,希臘的輝煌並沒有永遠持續下去。當體育運動被學術的美德最終取代時,奧運會開始沒落了,蘇格拉底因此受到了批評。後來,羅馬帝國的鐵蹄開始踐踏希臘文化,體育場變成了角鬥士的舞臺,獸性得到贊揚,競爭對手不再獲得尊重。對古希臘體育運動的另一個打擊是基督教的禁欲主義,他們把禁食和貧窮當做光榮。公元393年,擁有320屆運動會歷史的奧林匹剋被羅馬皇帝西奧多修斯所終結。接着,奧林匹亞遭到了暴徒的劫掠,宙斯的雕像被土耳其人劫走,他的聖殿被哥特人一把火夷為平地,哥羅底亞斯河水淹沒了那塊𠔌地,從此,古希臘的輝煌消失得無影無蹤。
  中世紀的禁欲主義衰亡後,古希臘體育文化的種子在16世紀重新生根發芽。英國律師、運動員和反清教徒羅伯特o多弗(Robert Dover,1575-1652)組織了一屆剋茲沃茲運動會(Cotswolds Games)。波蘭曾經舉辦過一場名為"奧林匹剋競賽"的運動會。倫德大學教授古斯塔夫o斯卡圖(Gustav Schartau)在瑞典的朗羅沙也舉辦了類似的活動。1844年,一些來自魁北剋的熱心人組織了一次含有28個比賽項目的"蒙特利爾奧運會"。1856年,威廉o布魯剋斯博士(Dr William Brookes)創辦了馬奇溫洛剋奧林匹亞協會,這就是馬奇溫洛剋運動會的前身。該協會是一個體育和文藝的聯合體,它倡導貴族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的和諧相處。在希臘,詩人帕那吉奧提斯o掃索斯(Panagiotis Soutsos)也建議恢復奧運會,並得到愛國商人伊凡基洛斯o紮帕斯(Evangelos Zappas)的支持。於是,1859年,希臘舉辦了一屆"奧運會"。
  法國全能運動員喬治o德o聖剋萊爾(George de Saint-Clair)--《湯姆求學記》的法文譯者,1804年成為法國競技俱樂部秘書長,嚮俱樂部灌輸了一些英國俱樂部的?則。1887年,該俱樂部與法國網球俱樂部(Stade Francais)、法國賽跑俱樂部聯合會(the Union des Societes Francais de Course a Pied/Union of France Running Clubs)合作,法國體育運動由此展開,為顧拜旦的雄心壯志提供了一個平臺。
  顧拜旦是一位堅持不懈的知識分子,他的朋友不多,但他也和普通人一樣,需要親密夥伴幫助他實現自己的計劃。在這些朋友中,朱爾斯o西蒙(Jules Simon)和亨利o迪東(Henri Didon)在幫助他創辦學校體育教育委員會的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西蒙屬於改良派,他和顧拜旦一樣有很強的自信心,並且都是堅定的自由民主主義者。那時,西蒙已經74歲了,而顧拜旦纔25歲,顧拜旦非常仰慕他,把他當做自己的精神導師。而亨利o迪東神父卻成了顧拜旦的信徒之一。神父認為騎士精神是體育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體育應該被納入到教育體製中去。如果說顧拜旦為迪東提供了社會發展的新途徑,那麽迪東也為顧拜旦提供了精神上的有力支持。
  體育訓練宣傳委員會於1888年正式創辦,有5個成員,顧拜旦是其中的主要人物。該委員會成立之初缺乏社會支持,經顧拜旦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一些隨筆後,委員會纔逐漸引起了公衆的註意。
  三年後,即1891年,委員會組織了一次冠軍賽。名譽主席迪東嚮會員們宣佈,其宣傳口號是"Citius,Altius,Fortius",即"更快,更高,更強"。這也是體育運動的基本原則,並成為現代奧運會這一偉大創舉的座右銘。同年,顧拜旦應政府要求,召開了一次體育教育工作會議。布魯剋斯博士被邀請出席這次會議,以表彰他為英國的體育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顧拜旦開始認識到,要實現其體育的國際化理念,必須獲得國外同仁的支持和幫助。威廉o米利根o史隆(William Milligan Sloane)是其中較突出的一個。史隆是蘇格蘭長老會牧師的兒子,1850年出生於俄亥俄的裏士滿,畢業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隨後到匹茲堡紐維爾學院教授古典文學,後來又到柏林研究古代歷史,並在萊比錫獲得古阿拉伯詩歌的博士學位。他還做過美國駐德國大使喬治o班剋羅夫特(George Bancroft)的秘書。正是在喬治o班剋羅夫特的影響下,他開始對體育産生興趣。他先後在普林斯頓和哥倫比亞大學任教,成為常春藤大學體育協會教職工委員會主席。顧拜旦為了爭取史隆的支持,於1889年訪問了美國。1892年,史隆前去巴黎觀看有法國隊、美國隊和英國隊參加的賽艇和足球比賽。在此期間,顧拜旦嚮史隆闡述了自己的計劃,史隆開始試圖說服那些持懷疑主義的、心胸比較狹隘的美國人。1893年,為了促進次年在法國召開的有關體育運動的國際會議的計劃,顧拜旦第二次造訪美國,卻遭到了冷遇,結果衹有史隆教授一人願意參加。

    王承教等 編譯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何振梁序言第2節:中文版序言第3節:羅格序言第4節:初創(1)
第5節:初創(2)第6節:初創(3)第7節:來自希臘的導師(1)第8節:來自希臘的導師(2)
第9節:雅典(1)第10節:雅典(2)第11節:雅典(3)第12節:遠見傢(1)
第13節:遠見傢(2)第14節:巴黎(1)第15節:巴黎(2)第16節:冷戰,熱吵(1)
第17節:冷戰,熱吵(2)第18節:冷戰,熱吵(3)第19節:普萊西德湖(1)第20節:普萊西德湖(2)
第21節:莫斯科(1)第22節:莫斯科(2)第23節:莫斯科(3)第24節:改革(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