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解讀老子智慧:活學活用道德經   》 第4節:不戰而屈人,不爭而獲利      鬍衛紅 Hu Weigong

  假如你參透“大器晚成”的道理,不求速度,不求數量,始終堅持把眼前之事完完整整做好,你一定能比別人更快地獲得人生成功。
  透點提醒更快的方法是比別人更早起步、花更多時間或付出更多努力,除此之外別無捷徑。
  不戰而屈人,不爭而獲利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原著實錄《道德經》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經典解讀宋王安石《老子註》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衆人好高而惡卑,而水處衆人之所惡也。”
  元吳澄《道德真經註》說:“上善,謂第一等至極之善,有道者之善也……蓋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萬物之功,而不爭處高潔,乃處衆人所惡卑污之地。”
  清王夫之《老子衍》說:“五行之體,水為最微。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著;處衆之後,而常德衆之先。”
  說文釋義最好像水一樣,有利於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
  老子認為,水處在衆人厭惡的低下之地,已經接近道了。
  老子對“上善若水”的進一步解釋是:“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說:安於應處的地位,心像深淵一樣清靜,以友善之心與人交往,說話言而有信,按自然法則處理事務,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善於把握行動的時機。正因為不強求結果,纔不會招致怨恨。
  活學活用我們處在一個競爭社會,“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利往”,不爭就無法成名,不爭就無法致富,不爭就無法享有權力。那麽,老子強調“不爭”,強調“居衆人之所惡”,難道是自甘平庸、自甘墮落?非也!老子所說的“不爭”,並不是放棄競爭,而是“不爭之爭”,這是一種追求卓越的高效競爭手段。
  為什麽呢?人並不是一種純理性動物,多數情況下,“跟着感覺走”,而不是按智慧辦事。常人的習慣是,依附權勢人物,抱名人的大腿,看見利益就蜂擁而上,你爭我奪。假如你像常人一樣做事,結果也會像常人一樣,互相打得頭破血流,所得卻十分有限。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第1節:不要幻想金子超過汗水第2節:步行可能比飛行更快第3節:絶不在質量上打折扣第4節:不戰而屈人,不爭而獲利
第5節:呆在自己應該呆的地方第6節:像深秋的水一樣清澈平靜第7節:抱着與人為善的想法做事第8節:先幹起來再說
第9節:行動産生奇跡第10節:大膽邁出第一步第11節:在壞事發生之前采取措施第12節:透過現象看本質
第13節:敢下壯士斷腕的决心第14節:認真做到一百分第15節:成功取决於你的自我要求第16節:優秀或平庸都是一種習慣
第17節:選擇小事成就大業第18節:積小勝為大勝第19節:安心做小事,自然大功成第20節:細節决定成敗
第21節:不輕視每一個小人物第22節:不輕視每一件小事第23節:不輕視每一筆小錢第24節:追求完美的工作品質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