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文字不是東西 Text is not something   》 第4節:另類專傢      劉紹銘 Liu Shaoming

  另類專傢
  閱香港《明報》2000年11月25日彥火《戴乃迭·楊憲益·酒》大文,知“楊憲益夫人、著名翻譯傢戴乃迭逝世,北京新華社發了電訊,而香港報刊卻很少刊登”。彥火一落筆就說了心中話,可見他意難平。戴乃迭是英國人,20世紀50年代與楊憲益結成夫婦,同心協力替北京外語出版社主持中國古典文學翻譯的工作。《楚辭》、《長生殿》、《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等作品的英譯本,正是他們辛勞半生的成果。彥火大概覺得,香港報界對一個在中西文化交流上有過這麽大貢獻的人冷落如斯,實在不夠意思。事實上,香港報界如果“冷落”了戴乃迭,也不必以“世態炎涼”的徵象視之。彥火對新華社發的訃聞如此重視,因有私人感情在。一來他和楊憲益夫婦是舊識;二來他雖然不從事翻譯工作,但因私交關係對他們所做貢獻的認識比一般人深。如果感情不為這兩個主觀因素左右,那麽戴乃迭的死訊,對香港文化界和教育界來說並無特殊意義——除非讀到訃聞的人,是在職業上需要用英文翻譯來教授中國文學的大學教授或是研究中英翻譯的行傢。另類專傢第一輯寫作這回事中國各大學中文係的老師和學生,人數儘管可觀,但聽說過戴乃迭或Gladys Yang其人的,恐怕不多。理由再簡單不過,他們念中國文學,看的是方塊字。香港中文大學若無翻譯係,若無翻譯中心和旗下的刊物《譯叢》,恐怕也不會有人想到要提名頒授楊憲益榮譽博士學位。專業人士幹了什麽好事,衹有行傢心裏有數。英語國傢的大學圈子,有英譯中國文學這種課程的總會有人懷念戴乃迭。認識她的朋友覺得她值得記挂的地方,當然還不止她對中國古典文學翻譯的貢獻。戴乃迭辭世後,我撥電話給在法國南部隱居的閔福德教授報訊。第二天就接到他的電子郵件:她是個不尋常的女子。我們都喜歡她,雖然她可能並不認同我們所過的小資産階級個人主義的生活。我還記得她在北戴河沙灘上跟我們講馬剋思主義各種經典的好處。戴乃迭遠適“異國”半個世紀,不知其平日與故鄉(英國)親朋尚有往還否?據彥火所記,她自患老年癡呆癥後——一切生活全靠楊憲益照料。她被扶攙到餐桌前吃飯,不會拿筷子。她用手抓食物,一半在口,一半掉在地,有時弄得滿身都是菜汁,楊憲益又起身為她拭抹……看了教人心酸。楊夫人彌留時若沒有完全失去記憶,應含笑而逝。異族姻緣,少見這種白頭偕老模樣。戴乃迭之喪,閔福德說是“一個時代的結束”。說的也是,今天來華的“外國專傢”,大概再不易找到像她這樣的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江蘇教育出版社
第1節:新版自序第2節:目錄第3節:且說床邊故事第4節:另類專傢
第5節:趙元任與愛麗絲第6節:校園風景第7節:編輯的眼睛第8節:將相本無種
第9節:遺老獨白第10節:寫作這回事第11節:memo狂想麯第12節:獵頭校長
第13節:浪得虛名第14節:眉批第15節:自我陶醉第16節:馬丁尼之戀
第17節:熱辣辣的隱私第18節:壽則多辱第19節:無罪以當富貴第20節:作傢的心理阻滯
第21節:書看不完,怎麽辦?第22節:新狂人日記第23節:虛擬文本第24節:林行止的兩個世界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