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大火解了百姓们的心头之恨,却也不可避免地惹下了事端。
事发后,查文清的上司为了向外国传教士交代,准备将丹阳烧教堂的为首两人捉拿处斩。此事让身为丹阳知县的查文清颇感为难。一方面,作为下级他不好违抗上司的命令;而另一方面,作为中国人他与百姓们一样痛恨外国传教士的劣行,因而十分不愿看到那两人被捉拿处斩。
思来想去,查文清终于寻得一个两全之策。他先差人秘密通知为首那两人迅速逃走,得知确已逃脱后,他才一身轻松地前去上司那里汇报。面对恼羞成怒、坐立不安的上司,查文清语气平和:事件乃因外国人欺压良民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涌而上,焚烧教堂,当中并无为首之人。不待上司细究,查文清又道:“丹阳教案”,本官难辞其责,故请求辞去官职。说罢,扬长而去。
辞官回乡后的查文清,心境清朗,读书赋诗之外,又着手编纂《海宁查氏诗钞》,达数百卷之多;可惜,未等到《诗钞》雕版付印,查文清便去世了。查文清的丧礼极尽哀荣。出丧之日,丹阳有十多位绅士前来吊祭,而当时带头火烧教堂的两个人,也一路哭拜而来,每走一里路,就磕一个头,从丹阳一直磕到袁花。
祖父的经历和品行,在查良镛的心中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查良镛后来说,祖父查文清对他有两个重要影响,一是使他知道外国人欺负中国人;二是要多读书。从查良镛的话中,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个信息。即:查良镛后来所以一直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外交官,显然与他在祖父经历中看到的“外国人欺负中国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