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证到手后,本来预计在6月中旬即可成行。不过人算不如天算,“非典”打乱了我预期的安排。在那一时期的许多国家都限定不准中国(来自“非典”爆发区)公民入境,如果我当时贸然坐飞机前往,必定给堵在约旦的机场里不让出去,然后再灰溜溜地被赶回来。
幸好我和中国驻约旦大使馆取得了联系,得到了“暂时不要出来”的劝告。在焦急的等待中,日子一天天过去,我的筹备工作也渐近尾声。成天泡在网上,渐渐对海外华人在中东和波斯湾的创业情况有了个大致的掌握。
历经多年的发展,迪拜已经成为华人在中东和波斯湾淘金的一个重要阵地。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迪拜已经以繁华被称为“中东的香港”,成为中东、北非的商业中心。自1996年开始,淘金的华人更是大量涌入。到2001年之前,迪拜的生意都非常好做,外贸利润空间大得惊人。这样丰厚的利润,吸引了更多的中国商人蜂拥而至。这下人数上去了,场面也开始混乱起来——众华商全盘继承了国内价格大战造福消费者的优良传统,很多中国商户赔得自己没裤子穿,也要以低于成本价甩卖商品,造福阿拉伯兄弟。当时在迪拜做外贸的华人,多数都在赔钱,货物在迪拜的售价比在国内的批发价还要便宜;我赔你也要赔,我死也要找垫背的。又一个海外黄金市场毁在某些不道德的中国商人手里……还有一个消息大大不利于培养民族自豪感:在迪拜,有近千名来自中国的女同胞走投无路操起了人类最古老的皮肉生意。
这些悲惨的案例刺激了我去伊拉克的决心——宜早不宜迟,在市场还没有被同胞做到砸锅卖铁的地步之前挖到第一桶金,使自己迅速壮大。国内的兄弟自己打价格战,勇猛无比,但要深入敌后,有勇气的人还不多。由于战乱,伊拉克至少有两年的时间不会出现大量的华人竞争者——这可要比去其他国家强太多了。当然,未思成,先思败,同时我也告诫自己,万一不如意也不能丧失自我价值与尊严。这一点,即使后来在伊拉克最黑暗的日子里,我也没有忘记。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