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评论 精品读库:这十本书影响了中国   》 第4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3)      梅朝荣 Mei Chaorong

  六三,追逐鹿时,由于缺少管山林之人的引导,致使鹿逃入树林中去。君子此时如仍不愿舍弃,轻率地继续追踪,则必然会发生祸事。《象辞》说:"追逐鹿缺少管山林之人引导",是因为获鹿之心过于急切。君子应及时放弃,否则必有祸事或导致穷困。
  六四,四马前进,步调不一,但如坚定不移地去求婚,则结果必然是吉祥顺利的。《象辞》说:"坚定不移地去追求,是明智之举。"
  九五,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是很危险的,那样做,办小事虽有成功的可能,但办大事则必然会出现凶险。《象辞》说:"只顾自己囤积财富而不注意帮助别人",这样的人即使想有所作为,其前景也不大光明。
  上六,四马前进,步调不一,进退两难,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象辞》说:"悲伤哭泣,泣血不止",这种状况怎能维持长久呢?
  【名家点评】
  辩证《周易》,上上科学
  《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因为它自己是一些神秘的砖块--八卦所组成的。同时,又加上以后三圣四圣的几尊偶像的塑造,于是,这座殿堂一直到二十世纪的现代都还发着神秘的幽光。
  --郭沫若
  《周易》是一种辩证的"宇宙代数学"。
  --冯友兰
  事实上,现代微积分--也是计算机科学建立的基石之一的产生,也可归因于《周易》的启示,而时间约在200年之前。
  --弗·卡普拉
  作为三玄之冠的《周易》,数千年来它被蒙上神秘的面纱,自然吸引着无数的学者和教徒呕心沥血地探究索隐。很多人说《周易》是一部迷信的书,那是因为还没真正认识到《周易》。《周易》所包含的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论。让人误解的原因,也许是它还穿着神学的外衣--以占卜的形式而表现。历代研究、解释《周易》的书有数千种之多,其奥秘甚至使一些现代顶级科学家亦百思不得其解。《周易》令世人深感到易学确实"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晦涩难懂"。
  易学虽然难学,却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吸引着古今中外众多的圣贤、智者、学者、名人、科学家和广大爱好者投身到易学研究中来。他们凭借自身的聪明才智,将易经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天文、历法、数学、农业、军事、政治、管理、建筑、人文、法律、教育、家庭、风俗、科研、中医、体育、武术、气功、艺术等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周易》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周易》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的"易"字,主要是变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把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宇宙是奔流不息,生生无究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万物的无穷变化的根源,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
  易学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些关系很难直接观测到,需要靠推理分析而得,所以这是易学难学的最根本原因,易学家把这个原因归为四句话"藏天地之玄机,隐时空之奥秘,蕴万物之律数,含精深之至理",再加上易学源远流长,《周易》使用文言和通假字,等等,易学就更加难学了。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早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客观情况和规律性缺乏认识,因而产生宗教迷信。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当时人们是根据神灵的启示来判断吉凶的,而传达神灵启示的手段是占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节:前言 巨著,浓缩中国式智慧第2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1)
第3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2)第4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3)
第5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4)第6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5)
第7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6)第8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7)
第9节:品读《周易》--群经之首 大道之源(8)第10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
第11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2)第12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3)
第1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4)第14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5)
第15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6)第16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7)
第17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8)第18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9)
第19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0)第20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1)
第21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2)第22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3)
第23节:品读《道德经》--百家之祖 千秋盛传(14)第24节:品读《论语》--德侔天地 道贯古今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