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笔记《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有一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眉山老苏先生里居未为世所知时,雷简夫太简为雅州,独知之。以书荐之韩忠献、张文定、欧阳文忠三公,皆有味其言也。三公自太简始知先生。后东坡、颖滨但言忠献、文定、文忠,而不言太简,何也?
持此疑问的其实不止邵博一人,下边还有三则宋人的记载,很少被人们觉察:
(苏)洵初入京师,益帅张文定荐之欧阳公,世皆知之;而有雷简夫者。为雅州。以书荐之张、欧及韩魏公尤力,张之知洵由简夫,世罕知之。雷之书文,亦慨慷伟丽可喜。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五《经籍考》六十二
人知乐全之荐东坡,不知三苏之始进自雷简夫之荐。
——谢采伯《密斋笔记》卷四
老泉布衣时,初未有名。雅安守刘太简简夫独深知之,以书荐于韩魏公、欧阳文忠公、张文定公,辞甚切至,文亦高雅,今蜀人多传其本,而东坡、颍滨二公独无一语及太简者。老泉集中,与太简往来亦止有《辞召试》一书耳。如《与太简请纳拜书》,蜀人至今传之,集亦不载。初疑偶然耳,久之又得老苏所作《太简墓铭》,亦不在集中,乃知编集时有意删去。不知其意果何如也?
——陆游《老学庵续笔记》
雷简夫何许人也?原来他是宋初殿中侍御史雷德骧的后人。雷德骧有两个很出名的儿子,长子雷有邻因为爱揭人阴私、告黑状而耸动朝野;次子雷有终却因先后参加剿平成都的李顺、王均两次“叛乱”而赫赫有名(见《宋史》卷二百七十八本传)。雷简夫是雷有邻的孙子,父亲是雷孝先。雷孝先早年曾因“内乱”(乱伦)而遭其舅舅卫濯的告发,连累祖父、父亲三人同时被贬,名声不佳。后来他随其叔雷有终赴成都征讨王均有功,又被起用,晚年分司西京。可能是祖父、父亲名声太差的缘故,雷简夫既没参加科举,也没求个荫封,而是走起“终南捷径”,隐居在深山,骑牛出入,自称“铁冠道长”,然而他身在草野,心在魏阙,经常到朝廷大员那里谈论用兵之道。康定元年(1040),他的纵横捭阖之论终于打动了枢密使杜衍,在后者荐举下,雷简夫以处士身份被仁宗破格召见,以秘书省校书郎签书秦州观察推官,后知坊州、简州、雅州。十余年间,他与进朝廷名士诸如宋祁、张方平、司马光、王安石等都有交往,宋祁甚至在诗中称赞他“高气横九州”(《墨池编》卷三)。
孔凡礼先生的《苏轼年谱》将苏洵带领苏轼拜见张方平定在至和元年(1055),这是准确无误的;可《年谱》认为苏洵与雷简夫交往系在嘉祐元年(1056),是个明显的疏漏。因为苏洵拜见张方平,系由雷简夫推荐,手中还持有雷简夫的信。苏洵远在没见张方平之前,就与雷简夫非常稔熟了。《年谱》的疏漏,出于《舆地纪胜》的误导。《舆地纪胜》卷一百四十七《雅州》云:
雷简夫:至和初,侬智高走入云南,蜀人相惊,以智高且至。知益州张方平乞用简夫知雅州。
《宋史》卷二百七十八《雷简夫传》说雷氏“知坊州、徙简州,用张方平荐,知雅州”,根本没说张方平当时在成都任上。而雷简夫知雅州,不单是侬智高的传闻,更重要的还是防止那里此起彼伏的“蛮獠”即少数民族的起兵骚扰(《宋史》卷四百九十三)。《舆地纪胜》移花接木,却颠倒了时间。即使与侬智高有关,侬智高被狄青所败逃到云南在皇祐五年(1053)正月,也是张方平知成都前两年的事情。
到底雷简夫何时到雅州的?宋代官员转官以三年为期,雷简夫于康定元年(1040)被召,授以秦州推官,后知坊州、简州,包括转官迁延,应是十年到十一年左右,那么他知雅州至迟也在皇祐四年(1052)。
《邵氏闻见后录》里完整地收有雷简夫当年向朝琦、张方平、欧阳修三人推荐苏洵的信。信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解开谜底。这几封信虽然写于张方平到成都任之后,但里面却透露出雷简夫与苏洵交往的岁月:
简夫……得郡荒陋,极在西南,而东距眉州尚数百里。一日,眉人苏洵携文数篇,不远相访。读其《洪范论》,知有王佐才;《史论》得迁史笔;《权书》十篇,讥时之弊;《审势》、《审敌》、《审备》三篇,皇皇有忧天下心……洵年逾四十,寡言笑,淳谨好礼,不妄交游;亦尝举茂才,不中第,今已无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