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講述電影之外的圓明園興衰史:日落圓明園   》 第4節:圓明園四十景(1)      範偉 Fan Wei

  圓明園四十景
  圓明園本園的建造,發端於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到乾隆朝早期大致完成。園內山水景物按照堪輿學的考慮,以西北為首,東南為尾,將九州四海囊括其中,形成了前宮後苑的皇傢氣派。
  雍正皇帝(在位時間一七二三—一七三五)對圓明園的擴建,除了早期在南部興修宮廷區,還嚮北、東、西三面擴展,不斷添加新的景區。雍正後期,圓明園面積已達三千餘畝,建成了“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三十一景。
  圓明園真正的輝煌局面出自乾隆皇帝之手。即位伊始,乾隆皇帝(在位時間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就對圓明園進行了一係列大規模的改建和擴建。到了一七四四年,經過七年左右的營造之後,皇傢禦園距離乾隆皇帝想象中的樣子已經不遠。可以想見,這時候的乾隆皇帝對自己在圓明園上的創造非常滿意,政事之餘,他把圓明園裏的景觀擇其要者欽點為“四十景”(其中的十二景是他一七三六年登基之後建造的)他還給每一處景觀都取了雅緻的四字名稱,並賦詩一首紀盛。這還不夠,同一年,乾隆皇帝又下諭旨,命令宮廷書畫傢瀋源、唐岱、汪由敦把圓明園“四十景”摹畫成絹本彩繪,並把他本人的詩作題寫其上,從而製作完成了一套品質精良的御制《圓明園四十景圖詠》詩畫集。御制《圓明園四十景圖詠》的最後完成,很有些麯終奏雅的意味,標志着乾隆皇帝的造園欲望得到了暫時性滿足,同時也標志着圓明園本園建築的基本完成。有《圓明園四十景圖詠》作依照,我們盡可以順着乾隆皇帝的詩筆,對圓明園本園部分做一番特別的遊歷。
  圓明園的正門是南嚮的大宮門,宮門上懸挂着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圓明園”匾額。大宮門門前兩側建有東西朝房以及麯尺形轉角朝房,分別是內閣、六部、翰林院、宗人府辦公的地方。二宮門叫做出入賢良門,匾額由雍正皇帝題寫命名,門前有月牙形禦河流過,兩旁則有供軍機處辦公以及大臣候旨小憩的朝房。走進出入賢良門,迎面便是正大光明殿,這是雍正皇帝按照紫禁城太和殿建造的,整個建築不雕不繪,樸實無華,一派莊嚴肅穆。與太和殿的功能大致相同,正大光明殿主要用來舉行朝會、宴請外藩等重大活動。此外,這裏還是皇帝舉行殿試欽點狀元以及生日宴會接受朝賀的地方。乾隆皇帝即用主殿“正大光明”的名字來給這片核心景區命名,這也是他在《圖詠》裏命名的第一處景觀。乾隆皇帝在詩中寫道:“衹可方衢室,何須道玉津。經營懲峻宇,出入引良臣。”言下之意,皇傢的營建不以奢華為務,而以清通親民為要。令乾隆皇帝始料不及的是,一八六○年,英法聯軍搶掠焚燒圓明園等西郊諸園時,指揮部就設在圓明園正大光明殿裏面,一時間,這裏竟成了侵略軍施暴的指揮中心。
  正大光明的東面,是勤政親賢,這個建築群包括三個寬闊的院落,有大小房屋上百間,主殿勤政殿位於西南部的一個院落,這裏是清帝日常辦公,接見官員、審批奏章的地方,大殿竜座後面的屏風上高懸着“無逸”二字,是乾隆皇帝親筆所寫,旨在提醒自己以及自己的繼任者們要“乾乾始終志”,時刻把軍國大事放在心上。
  正大光明宮廷區的正北面,是圓明園裏最大的建築群——九州清晏。這裏是清帝的主要生活區,用乾隆皇帝的話來說,“為幾餘遊息之所”。九州清晏包括圓明園殿、奉三無私殿和九州清晏三個重要殿堂,其中圓明園殿是圓明園最早的建築物之一,在正大光明殿落成之前,它就是圓明園的正殿。三大殿的西邊,是皇帝的寢宮,其中最為世人熟知的建築是清暉閣,因北面墻壁上挂有郎世寧、唐岱等繪製的絹本圓明園全圖——《大觀圖》而聞名。三大殿的東邊,則是後妃們的寢宮,著名的“天地一傢春”和“承恩堂”等建築就在這個區域。
  九州清晏不但是一個單獨景區的名字,它還是環繞後湖九個景區的總稱。在圓明園前湖、後湖兩片湖水之間,包括九州清晏在內,共有九個美麗的景區矗立在環後湖的九個島嶼之上,象徵着九州四海的和平繁榮。這九個景區依次是鏤月開雲、天然圖畫、碧桐書院、慈雲普護、上下天光、杏花春館、坦坦蕩蕩、茹古涵今和九州清晏。頗值得一提的是“鏤月開雲”,這裏在雍正時期原本叫做牡丹臺,宮殿全用楠木構成,楠木保持了原本的紋路和色澤,別有一番清雅自然的況味;殿頂用兩色琉璃瓦砌成圖案,在日光照耀下煥若金碧,尤為壯觀的是主殿前的庭院裏植有數百本牡丹,這也是此處得名“牡丹臺”的原因。乾隆帝弘歷在十二歲那年,由父親胤禎引領,在牡丹臺第一次見到了前來觀賞牡丹的康熙皇帝玄燁。這次祖孫相見是歷史上的一件大事,乾隆皇帝終其一生念念不忘此事。他在詠牡丹臺的詩中這樣寫道:“猶憶垂髫時,承恩此最初。”並題寫了“紀恩堂”三字匾額,高懸於鏤月開雲殿堂之內。
  圓明園的西南角,有一處難得的空曠之地,俗稱“西園”或“西苑”,乾隆皇帝給它起了一個吉利的名字——山高水長。山高水長樓西面的開闊地帶,是供皇傢子弟和衛戍部隊習練武藝的大操場。山高水長以北、九州清晏以西有一處非常特別的景觀——萬方安和,整個建築群呈卍字形,由建築在水中的三十三間殿宇組成,其寓意是祝福大清天下長治久安,這種平面呈卍形的建築,在我國僅此一例。與萬方安和北端相鄰的是以陶淵明詩意構建的武陵春色,武陵春色在雍正時期名叫桃花塢,其中種植的山桃樹竟達萬株之多。
  圓明園的西北角,與山高水長平行相對的地方,是具有宗教色彩的景觀——月地雲居和鴻慈永祜。鴻慈永祜又名安佑宮,是皇傢在圓明園中的祖廟。鴻慈永祜的東邊是匯芳書院,匯芳書院的北面是一座名叫日天琳宇的佛樓,在這座宗教建築的東邊,是一片蓮塘,叫做濂溪樂處,跟濂溪樂處毗鄰的是水木明瑟(水木明瑟裏的裝置可以說是現代“空調設備”的雛形)它大概是西洋“水法”在中國的第一次嘗試,原理是以機械技術將泉水引入室內,以水力轉動風扇,從而達到為室內降溫納涼的效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當代中國出版社
第1節:日落圓明園 簡介第2節:萬園之園第3節:圓明園的景觀格局第4節:圓明園四十景(1)
第5節:圓明園四十景(2)第6節:長春園——園林史上的大手筆第7節:綺春園——圓明園建築餘響第8節:圓明園第一個立法者
第9節:禦園聽政(1)第10節:禦園聽政(2)第11節:圓明居士第12節:跛足皇子
第13節:苦命天子第14節:珍寶館與博物館第15節:兩個世界的碰撞第16節:圓明園劫難
第17節:戰端重起第18節:兵臨城下第19節:鹹豐皇帝逃離圓明園第20節:洗劫圓明園
第21節:禦園“空城計”第22節:洗劫(1)第23節:洗劫(2)第24節:初劫之後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