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诗歌评论 》  欽定詞譜     》
捲一
    
陳廷敬 Chen Tingjing
    王奕清 Wang Yiqing 
 目  錄 四十二調八十六體,起十四字至二十八字
 
 竹 枝三體
 歸字謠一體又名蒼梧謠、十六字令
 漁父引一體
 閑中好二體
 紇那麯一體
 拜新月一體
 梧桐影一體又名明月斜
 囉嗊麯三體又名望夫歌
 醉妝詞一體
 慶宣和一體
 南歌子七體又名春宵麯、水晶簾、碧窗夢、十愛詞、南柯子、望秦川、風蝶令
 荷葉杯三體
 回波樂二體
 舞馬詞二體
 三 臺二體又名開元樂、翠華引
 柘枝引一體
 塞 姑一體
 晴偏好一體
 憑闌人二體
 花非花一體
 摘得新一體
 梧葉兒五體
 漁歌子六體又名漁父、漁父樂
 憶江南三體又名謝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南、夢江南、夢江口、望江梅、安陽好、夢仙遊、步虛聲、壺山好、望蓬萊、歸塞北
 瀟湘神一體
 章臺柳二體
 解 紅一體
 赤棗子一體
 南鄉子九體
 搗練子二體又名搗練子令、深院月
 春曉麯二體又名西樓月
 桂殿秋一體
 壽陽麯三體又名落梅風
 陽關麯一體
 欸乃麯一體
 採蓮子一體
 浪淘沙一體
 楊柳枝一體
 八拍蠻二體
 字字雙一體
 十樣花二體
 天淨沙二體又名塞上秋
 
 竹 枝  唐教坊麯名。元郭茂倩《樂府詩集》雲:竹枝本出於巴渝,唐貞元中,劉禹錫在沅、湘,以裏歌鄙陋,乃依騷人九哥,作竹枝新調九章,教裏中兒歌之。由是盛於貞元元和之間。按《劉禹錫集》,與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敘雲:竹枝,巴歈也。巴兒聯歌,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睢舞。其音協黃鐘羽,但劉白詞俱無和聲,今以皇甫鬆、孫光憲詞作譜,以有和聲也。
 竹 枝 單調十四字,兩句兩平韻                    皇甫鬆
 芙蓉並蒂竹枝一心連女兒 韻花侵槅子竹枝眼望穿女兒 韻
 ○○●●  ●○○
 ○○●●  ●○○
 《尊前集》載皇甫鬆《竹枝詞》六首,皆兩句體。平韻者五,仄韻者一。每句第二字,俱用平聲,餘字平仄不拘。所註竹枝、女兒、枝兒,葉韻,乃歌時群相隨和之聲。猶採蓮之有舉棹年少也。按古樂府,江南弄等麯皆有和聲。如江南麯,和雲“陽春路,時使佳人度”。竜笛麯,和雲“江南弄,真竜下翔鳳”。採蓮麯,和雲“採蓮居,淥水好沾衣”。亦各葉韻。此其遺意耳。
 
 又一體 單調十四字,兩句兩仄韻                    皇甫鬆
 山頭桃花竹枝𠔌底杏女兒 韻兩花窈窕竹枝遙相映女兒 韻
 ○○○○  ●●●    ●○●●  ○○○
 此首用仄韻。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孫光憲
 門前春水竹枝白蘋花女兒 韻岸上無人竹枝小艇斜女兒 韻商女經過竹枝江欲暮女兒 句散拋殘
 ○○○●  ●○○    ●●○○  ●●○    ○●○○  ○●●    ●○○
 食竹枝飼神鴉女兒 韻
 ●  ●○○
 此詞較皇甫鬆詞多兩句。按劉白竹枝詞,俱拗體七言絶句,此獨諧婉,且每句有和聲。
 
 
 歸字謠  蔡伸詞名《蒼梧謠》。周玉晨詞名《十六字令》。袁去華詞亦名《歸字謠》。有刻《歸梧謠》者,誤。
 歸字謠 單調十六字,四句三平韻                    張孝祥
 歸韻獵獵薫風捲綉旗韻攔教住句重舉送行杯韻
 ○ ◎●○○◎●○ ○○● ⊙●●○○
 按,張孝祥詞三首,皆以歸字起韻。蔡伸詞以天字起韻,袁去華詞亦以歸字起韻,皆一字句也。元天機餘錦周玉晨詞:“眠,月影穿窗白玉錢。無人弄,移過枕圅邊。”本以一字句起,《詞綜》及《草堂別集》,誤“眠”字為“明”,遂以“明月影”三字為起句者,誤。
 按,張詞別首第二句:“十萬人傢兒樣啼”,兒字平聲。蔡伸詞第二句:“休使圓蟾照客眠”,休字平聲。第四句:“桂影自嬋娟”,桂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漁父引  唐教坊麯名。
 漁父引 單調十八字,三句三平韻                    顧 況
 新婦磯邊月明韻女兒浦口潮平韻沙頭鷺宿魚驚韻
 ○●○○●○ ●○●●○○ ○○●●○○
 此與張志和《漁歌子》,極為宋人傳誦。黃庭堅、徐俯,曾取二詞合為《浣溪沙》歌之。見《樂府雅詞》註。
 
 閑中好  調見段成式《酉陽雜俎》,有平韻仄韻二體,即以首句三字為調名也。
 閑中好 單調十八字,四句兩平韻                    段成式
 閑中好句塵務不縈心韻坐對當窗木句看移三面陰韻
 ○○● ○●●○○ ●●○○● ○○○●○
 按《酉陽雜俎》,有張希復平韻詞,與此悉同。
 
 又一體 單調十八字,四句兩仄韻                    鄭 符
 閑中好句盡日鬆為侶韻此趣人不知句輕風度僧語韻
 ○○● ●●○○● ●●○●○ ○○●○●
 此詞用仄韻。
 
 紇那麯  明鬍震亨《唐音癸箴》雲,紇那麯,不知所出。考唐天寶中,崔成甫翻得體歌,有得體紇那也。紇囊得體那之句,豈其所本歟?按唐人於舟中唱得體歌,有號頭,即和聲。紇那者,或麯之和聲也。
 紇那麯 單調二十字,四句三平韻                    劉禹錫
 楊柳鬱青青韻竹枝無恨情韻同郎一回顧句聽唱紇那聲韻
 ⊙●●○○ ●○○●○ ⊙○◎⊙● ○●●○○
 此即唐平韻五言絶句。按《尊前集》劉詞別首,第一句:“蹋麯興無窮”,蹋字仄聲。第三句:“願郎千萬壽”,願字仄聲,千字平聲,萬字仄聲。
 
 
 拜新月  唐教坊麯名。
 拜新月 單調二十字,四句兩仄韻                    李 端
 開簾見新月句便即下階拜韻細語人不聞句北風吹裙帶韻
 ○○●○● ●●●○● ●●○●○ ●○○○●
 此即唐仄韻五言絶句,而語氣微拗。填此詞者,平仄當從之。
 
 
 梧桐影  宋周紫芝《竹坡詩話》雲:大梁景德寺,峨嵋院道者,戒律甚嚴,不下席者二十年。一日,有布衣青裘,昂然一偉人,來與語良久,期以明年是日,復相見於此,願少見待。明年是日,日方午,道者沐浴端坐而逝。至暮,偉人果來,問道者,曰亡矣。偉人嘆息良久,忽不見。明日書數語於堂側壁間絶高處。宣和間,餘遊京師,猶及見之。  按,《庚溪詩話》亦載此事,與此小異。後人因詞中有“明月斜”句,更名《明月斜》。
 梧桐影 單調二十字,四句兩仄韻                    呂 岩
 明月斜句秋風冷韻今夜故人來不來句教人立盡梧桐影韻
 ○●○ ○○● ○●●○○●○ ○○●●○○●
 按,《竹坡詩話》作:“落日斜,西風冷,幽人今夜來不來,教人立盡梧桐影。”與此小異。今照《庚溪詩話》校定。
 
 
 囉嗊麯  唐範攄《雲溪友議》雲:金陵有囉嗊樓,乃陳後主所建。囉嗊麯,劉采春所唱,皆當代才子所作五六七言絶句。一名《望夫歌》。元稹詩所謂“更有惱人腸斷處,選詞能唱望夫歌”也。
 囉嗊麯 單調二十字,四句兩平韻                    劉采春
 不喜秦淮水句生憎江上船韻載兒夫婿去句經歲又經年韻
 ●◎⊙⊙● ⊙⊙⊙◎○ ◎○○●● ⊙●●○○
 按,《雲溪友議》所載囉嗊麯,其起句不用韻者凡五首。其第四首雲:“那年離別日,衹道往桐廬。桐廬人不見,今得廣州書。”第五首雲:“昨日勝今日,今年老去年。黃河清有日,白發黑無緣。”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又一體 單調二十字,四句三平韻                    劉采春
 昨夜黑風寒韻牽船浦裏安韻潮來打纜斷句搖櫓始知難韻
 ●●●○○ ○○●●○ ○○●●● ○●●○○
 此首起句用韻。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劉采春
 閑嚮江頭采白蘋韻常隨女伴賽江神韻衆中不敢分明語句暗擲金錢卜遠人韻
 ○●○○●●○ ○○●●●○○ ●○●●○○● ●●○○●●○
 此本七言絶句,因亦名囉嗊麯,故並列之。
 
 
 醉妝詞  唐孫光憲《北夢瑣言》,蜀王衍嘗裹小巾,其尖如錐。宮人皆衣道服,簪蓮花冠,施胭脂夾臉,號醉妝,因作《醉妝詞》。
 醉妝詞 單調二十二字,六句三仄韻、三疊韻               王 衍
 者邊走韻那邊走疊衹是尋花柳韻那邊走疊者邊走疊莫厭金杯酒韻
 ●○● ●○● ●●○○● ●○● ●○● ●●○○●
 此調衹此一詞。
 
 慶宣和  元張可久《小山樂府》,自註雙調。按《唐書·禮樂志》,雙調乃夾鐘之商聲也。
 慶宣和 單調二十二字,五句三平韻、兩葉韻               張可久
 雲影天光乍有無韻老樹扶疏韻萬柄高荷小西湖韻聽雨葉聽雨葉
 ○●○○●●○ ●●○○ ●●○○●○○ ●● ●●
 此元人小令,亦名《葉兒樂府》。即元麯所自始也。因仿明楊慎《詞林萬選》例,擇其尤雜者,采入以備一體。
 
 
 南歌子  唐教坊麯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溫庭筠詞。詞有“恨春宵”句,名《春宵麯》。張泌詞,本此添字,因詞有“高捲水晶簾額”句,名《水晶簾》。又有“驚破碧窗殘夢”句,名《碧窗夢》。鄭子聃有《我愛沂陽好》詞十首,更名《十愛詞》。雙調者有平韻仄韻兩體。平韻者,始自毛熙震詞,周邦彥、楊無咎、僧揮五十四字體,無名氏五十三字體,俱本此添字。仄韻者,始自《樂府雅詞》,惟石孝友詞最為諧婉。周邦彥詞,名《南柯子》。程垓詞,名《望秦川》。田不伐詞,有“簾風不動蝶交飛”句,名《風蝶令》。
 南歌子 單調二十三字,五句三平韻                   溫庭筠
 手裏金鸚鵡句胸前綉鳳凰韻偷眼暗形相韻不如從嫁與句作鴛鴦韻
 ●●○○● ○○●●○ ○●●○○ ●○○●● ●○○
 按,溫庭筠詞共七首,平仄如一,填者宜遵之。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六字,五句三平韻                   張 泌
 錦薦紅鸂鶒句羅衣綉鳳凰韻綺疏飄雪北風狂韻簾幕晝垂無事句鬱金香韻
 ●●○○● ○○●●○ ◎○⊙●●○○ ○●●○○● ●○○
 此詞第三句七字,第四句六字異。按歐陽炯詞,第三夠本“迢迢永夜夢難成”,迢字平聲,永字仄聲。
 
 又一體 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毛熙震
 惹恨還添恨句牽腸即斷腸韻凝情不語一枝芳韻獨映畫簾閑立讀綉衣香韻  暗想為雲女句應憐
 ◎◎○⊙● ○○◎●○ ⊙○◎●●○○ ◎●◎○⊙● ●○○   ◎●○○● ○○
 傅粉郎韻晚來輕步出閨房韻髻慢釵橫無力讀縱猖狂韻
 ●●○ ◎○⊙●●○○ ◎●⊙○⊙● ●○○
 此詞前後兩結或上六字讀、下三字句,或上四字讀、下五字句,須蟬聯不斷,可讀不可句。詞中此等句法最多,可以類推。如此詞兩結,供作上六下三句讀,宋詞本此填者甚多。蘇軾詞:“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此樂無聲無味最難明”,秦觀詞:“天外不知音耗百般猜”、“衹恐又拋人去幾時來”,正與此同。
 《花間集》毛詞別首起句“遠山愁黛碧”,山字平聲,黛字仄聲。又秦觀詞,起句“愁鬢香雲墜”,愁字平聲;第二句““嬌眸冰雪裁”,冰字平聲;第三句“月明風晃為誰開”,月字仄聲,風字平聲。陳師道詞,第四句“人在笙歌聲裏暗生春”,人字、笙字俱平聲;後段起句“今代無雙士”,今字平聲;第三句“杯行到手莫辭頻”,杯字平聲,到字仄聲;第四句“明日鳳池歸路隔清塵”,明字平聲,鳳字仄聲。又賀鑄詞,前後兩結句“何處飛來白鷺立移時”、“睡起芭蕉葉上自題詩”,白字、葉字俱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又一體 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辛棄疾
 散發披襟處句浮瓜沉李時韻涓涓流水細侵階韻鑿個池兒讀喚個月兒來韻  畫棟頻搖動句紅蕖
 ●●○○● ○○○●○ ○○○●●○○ ●●○○ ●●●○○   ●●○○● ○○
 盡倒開韻鬥勻紅粉照香腮韻有個人兒讀把個鏡兒猜韻
 ●●○ ●○○●●○○ ●●○○ ●●●○○
 此詞前後兩結,上作四字一讀、下作五字一句,與毛詞小異,宋詞如此填者甚多。趙師俠詞:“喚渡沙頭欵欵話離情”、“一片瀟湘真個畫難成”,範成大詞:“可惜高樓不近木蘭舟”、“江已東流那肯更西流”,正與此同。
 
 又一體 雙調五十三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花草粹編》無名氏
 夕露霑芳草句斜陽帶遠村韻幾聲殘角起譙門韻撩亂棲鴉讀飛舞鬧黃昏韻  天共高城遠句香餘
 ●●○○● ○○●●○ ●○○●●○○ ●●○○ ○●●○○   ○●○○● ○○
 綉被溫韻客程常是可銷魂韻怎嚮人心頭讀橫着個人人韻
 ●●○ ●○○●●○○ ●●○○○ ○●●○○
 此與辛詞同,惟後結多一字。
 
 又一體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平韻               周邦彥
 膩頸凝酥白句輕衫淡粉紅韻碧油涼氣透簾櫳韻指點庭花低映讀雲母屏風韻  恨逐瑤琴寫句書
 ◎●○○● ○○●●○ ◎○○●●○○ ◎●⊙○○● ⊙●○○   ◎●○○● ○
 勞玉指封韻等閑贏得瘦儀容韻何事不教雲雨讀略下巫峰韻
 ○●●○ ◎○○●●○○ ⊙●◎○○● ◎●○○
 此詞前後兩結俱上六下四句法,較毛詞各多一字。
 按,僧揮詞,起句“金甃蟠竜尾”,金字平聲;第三句“涼生宮殿不因秋”,涼字平聲;第四句“門外莫尋塵世捲地江流”,門字平聲,莫字、捲字俱仄聲。又楊無咎詞,後段起句“羅綺紛香陌”,羅字平聲;結句“藉問謫仙何在今為誰明”,藉字仄聲,今字平聲。又一首後段第三句“蓬仙應是隱鰲頭”,蓬字平聲;結句“誰道於今雙鬢猶自淹留”,於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又一體 雙調五十二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               石孝友
 春淺梅紅小句山寒嵐翠薄韻斜風吹雨入簾幕韻夢覺西樓讀嗚咽數聲角韻  歌酒工夫嫩句別離
 ○◎○⊙● ○○⊙●● ○○○●●○● ●●○○ ○●●○●   ○●○⊙◎ ●○
 情緒惡韻舞衫寬盡不堪著韻若比那回讀相見更消削韻
 ⊙●● ◎○○●●○● ●●◎○ ○●●○●
 
 荷葉杯  唐教坊麯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有溫庭筠、顧夐二體,雙調者衹韋莊一體。俱見《花間集》。
 荷葉杯 單調二十三字,六句四仄韻、兩平韻               溫庭筠
 一點露珠凝冷仄韻波影韻滿池塘平韻緑莖紅豔兩相亂換仄韻腸斷韻水風涼平韻
 ●●●○○●  ○● ●○○  ●○○●●○●   ○● ●○○
 此調三換韻,以平韻為主,兩仄韻即間於平韻之內。溫詞三首,平仄悉同。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六字,六句兩仄韻、三平韻、一疊韻           顧 夐
 春盡小庭花落仄韻寂寞韻憑欄斂雙眉平韻忍教成病憶佳期韻知麽知韻知麽知疊
 ⊙●◎○⊙●  ◎● ⊙●●○○  ◎○⊙●●○○ ○●○ ○●○
 按,顧夐詞九首,內一首起二句“我憶君詩最若,知否”,故此詞春字可仄,小字可平,花字可仄,寂字可平。第三、四句“字字最關心,紅箋寫寄表情深”,故此詞憑字可仄,忍字可平,成字可仄。若第六句即疊第五句平韻,其第五句第一字,即煞尾平韻也。明程明善《嘯餘譜》,於第五句第一字註可仄,則是仄韻煞尾矣,不可從。
 
 又一體 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三平韻            韋 莊
 記得那年花下仄韻深夜韻初識謝娘時平韻水堂西面畫簾垂韻攜手暗相期韻 惆悵曉鶯殘
 ●●◎○○●  ○● ○●●○○  ◎○○●●○○ ⊙●●○○  ⊙●●○○
 月換仄韻相別韻彼此隔音塵換平韻如今俱是異鄉人韻相見更無因韻
 ●   ○● ⊙●●○○   ⊙○○●●○○ ○●●○○
 此即顧夐詞體,又加一段,惟結句五字不疊韻,更減去一字耳。但兩段各自換韻,舊譜或註一韻者誤。
 按,韋詞別首,前段起句“絶代佳人難得”,佳字平聲;結句“不忍更思維”,不字仄聲;後段第四句“碧天無路信沉沉”,碧字仄聲。許棐詞,前段第四句“歸程能隔幾重山”,歸字平聲;後段起句“準備綉輪雕轡”,準字仄聲;第三句“說與百花知”,說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回波樂  唐劉肅《大唐新話》:景竜中,中宗嘗遊興慶池,侍宴者遞起鼓舞,並唱回波詞。給事中李景波亦起舞,歌詞雲雲。《樂府詩集》:回波,商調麯,唐中宗時造,蓋出於麯水引流泛觴也。後亦為舞麯,教坊記,謂之軟舞。
 回波樂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                    李景伯
 回波爾時酒卮韻微臣職在箴規韻侍宴既過三爵句喧嘩竊恐非儀韻
 ○○●○◎○ ○⊙●●○○ ◎◎●○⊙● ○⊙●●○○
 此即唐六言絶句,但第一句俱用“回波爾時”四字起。按瀋佺期詞,“回波爾時佺期,流嚮嶺外生歸。身名已蒙齒錄,袍笏未復牙緋”,其平仄不同,其體則同也。
 
 又一體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仄韻              《本事詩》無名氏
 回波爾時栲栳韻怕婦也是大好韻外邊衹有裴談句內裏無過李老韻
 ○○●○●● ●●●●●● ●○●●○○ ●●○○●●
 此詞用仄韻。按楊廷玉詞,起句“回波爾時廷玉”,正與此同。但唐人風氣初開,猶有古樂府遺意。其平仄往往不拘,故不復校註。
 
 
 舞馬詞  《唐書·禮樂志》:明皇嘗命教舞馬四百蹄,各為左右分部目,衣以文綉,絡以金珠,每千秋節舞於勤政樓下。賜宴設酺,其麯數十疊,馬聞聲奮首鼓尾,縱橫應節。又施三層板床,乘馬而上,抃轉如飛。或命壯士舉榻,馬舞其上,歲以為常。
 舞馬詞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                   張 說
 彩旄八佾成行韻時竜五色因方韻屈膝銜杯赴節句傾心獻壽無疆韻
 ●○●●○○ ○○●●○○ ●●○○●● ○○●●○○
 此亦唐人六古絶句,其平仄不拘。
 按,張說本集詞六首,惟此一首起句用韻。和聲雲:四海和平樂。
 
 又一體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                   張 說
 天鹿遙徵衛叔句日竜上藉羲和韻將共兩驂爭舞句來隨八駿齊歌韻
 ○●○○●● ●○●●○○ ○●●○○● ○○●●○○
 此首起句不用韻。按,張說詞五首皆然。和聲雲:聖代升平樂。
 
 三 臺  唐教坊麯名。宋李濟翁《資暇錄》:三臺,今之啐酒三十拍促麯。啐,送酒聲也。宋張表臣《珊瑚鈎詩話》: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臺。瀋括詞,名《開元樂》。因結有“翠華滿陌東風”句,名《翠華引》。
 三 臺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                   王 建
 池北池南草緑句殿前殿後花紅韻天子千秋萬歲句未央明月清風韻
 ○●○○●● ●○●●○○ ○●○○●● ●○○●○○
 此亦六言絶句,平仄不拘。按,王建集有宮中三臺,江南三臺之分,大約如竹枝詞,有蜀中、江南、漁父之目,各隨其所詠之事而名之也。
 
 又一體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                   王 建
 樹頭花落花開韻道上人去人來韻朝愁暮愁即老句百年幾度三臺韻
 ●○○●○○ ●●○●○○ ○○●○●● ●○●●○○
 此詞首句用韻。
 
 
 柘枝引  唐教坊麯名。《樂府雜錄》:健舞麯。《樂苑》:羽調麯。按,此舞因麯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鈴,抃轉有聲。其來也,藏二蓮花中,花坼而後見,對舞相占,實舞中雅妙者也。
 柘枝引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              《樂府詩集》無名氏
 將軍奉命即須行韻塞外領強兵韻聞道烽煙動句腰間寶劍匣中鳴韻
 ○○●●●○○ ●●●○○ ○●○○● ○○●●●○○
 按,《宋史·樂志》:小兒舞隊有柘枝。又瀋括《筆談》:柘枝舊麯,遍數極多。今已不傳,存此以志其樂。
 
 塞 姑  見《樂府詩集》。蓋唐時邊塞閨人之詞也。
 塞 姑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仄韻              《樂府詩集》無名氏
 昨日盧梅塞口韻整見諸人鎮守韻都護三年不歸句折盡江邊楊柳韻
 ●●○○●● ●●○○●● ○●○○●○ ●●○○○●
 此亦六言絶句,其平仄不拘。
 
 
 晴偏好  明陳耀文《花草粹編》雲:西湖雖有山泉,而大旱亦嘗龜坼。嘉熙庚子水涸,茂草生焉。李霜崖作《晴偏好》詞紀之。取詞中結句為調名。
 晴偏好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四仄韻                   李霜崖
 平湖千頃生芳草韻芙蓉不照紅顛倒韻東坡道韻波光瀲灧晴偏好韻
 ○○○●○○● ○○●●○○● ○○● ○○●●○○●
 此調衹此一詞,無別首可校。
 
 
 憑闌人  《太平樂府》註越調。按,《唐書·禮樂志》。越調,即黃鐘之商聲也。
 憑闌人 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韻                   邵亨貞
 誰寫江南一段秋韻妝點錢塘蘇小樓韻樓中多少愁韻楚山無盡頭韻
 ⊙●○○◎●○ ○●○○○●○ ○○⊙●○ ●○○●○
 此亦元人小令,可平可仄。參《下倪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五字,五句三平韻、一葉韻               倪 瓚
 客有吳郎吹洞簫韻明月沉江春霧曉葉湘靈不可招韻水雲中句環佩搖韻
 ●●○○○●○ ○●○○○●● ○○●●○ ●○○ ○●○
 此詞第二句用仄韻,結作三字兩句,與邵詞小異。按,元人小令,俱葉北音,所謂中原音韻也,與古韻三聲葉者微不同,蓋三聲葉衹平上去三聲,若中原音韻,則入聲作平,無所不葉也。
 
 
 花非花  調見白居易《長慶集》。以首句為調名。
 花非花 單調二十六字,六句三仄韻                   白居易
 花非花句霧非霧韻夜半來句天明去韻來如春夢不多時句去似朝雲無覓處韻
 ○○○ ●○● ●●○ ○○● ○○○●●○○ ●●○○○●●
 此本《長慶集》長短句詩,後人采入詞中,其平仄亦不拘。
 
 
 摘得新  唐教坊麯名。
 摘得新 單調二十六字,六句四平韻                   皇甫鬆
 摘得新韻枝枝葉葉春韻管弦兼美酒句最關人韻平生都得幾十度句展香茵韻
 ●●○ ○○●●○ ●○○●● ●○○ ○○⊙●◎◎● ●○○
 皇甫鬆詞別首,第五句“繁紅一夜驚風雨”,一字仄聲;驚字、風字俱平聲。
 
 
 梧葉兒  《太平樂府》註:商調。《唐書·禮樂志》:商調,乃夷則之商聲也。
 梧葉兒 單調二十六字,七句四平韻、一葉韻               吳西逸
 韶華過句春色休韻紅瘦緑陰稠韻花凝恨句柳帶愁韻泛蘭舟韻明日尋芳載酒葉
 ○○● ○●○ ⊙●●○○ ○○● ⊙●○ ●○○ ○●○○●●
 ·
 此在元人為小令,其實則麯也。但其詞未至俚鄙,故並采入以備體。其可平可仄,參後張可久《鴛鴦浦》一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七句五平韻                   張可久
 鴛鴦浦句鸚鵡洲韻竹葉小漁舟韻煙中樹句山外樓韻水邊鷗韻扇面兒讀瀟湘暮秋韻
 ○○● ○●○ ●●●○○ ○○● ○●○ ●○○ ●●○ ○○●○
 ·
 此與吳詞同,惟結句多一襯字。
 
 又一體 單調三十二字,七句五平韻                  張可久
 花垂露句柳散煙韻蘇小酒樓前韻舞隊飛瓊佩句遊人碾玉鞭韻詩句縷金箋韻懶上蘇堤畫船韻
 ○○● ●●○ ○●●○○ ◎◎○○● ○○●●○ ⊙●●○○ ●●○○●○
 ·
 此亦與吳詞同,惟第四、五、六句多二襯字,可平可仄,參張雨詞。
 
 又一體 單調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韻                  張 雨
 移傢去句市隱間韻幽事頗相關韻劉商觀碁罷句韓康賣藥還韻點檢緑雲鬟韻數不盡讀龜溪好山韻
 ○○● ●●○ ○●●○○ ○○○○● ○○●●○ ●●●○○ ●●● ○○●○
 ·
 此與張可久《花垂露》詞同,惟結句多一字。
 
 又一體 單調三十七字,七句四平韻、一葉韻              張可久
 乘興詩人棹句新烹學士茶韻風味屬誰傢韻瓦甃懸冰箸句天風起玉沙韻海樹放銀花韻秋厭擁讀
 ○●○○● ○○●●○ ○●●○○ ●●○○● ○○●●○ ●●●○○ ○●●
 藍關去馬葉
 ○○●●
 ·
 此與張雨《移傢去》詞同,惟第一、二句各多二襯字,結句用仄韻異。
 
 
 漁歌子 唐教坊麯名。按,《唐書·張志和》傳:志和居江湖,自稱“江波釣徒”,每垂釣不設鉺,志不在魚也。憲宗圖真求其人不能緻,嘗撰《漁歌》,即此詞也。單調體,實始於此。至雙調體,昉自《花間集》顧夐、孫光憲,有魏承班、李珣諸詞可校。若蘇軾單調詞,則又從雙調詞脫化耳。和凝詞更名《漁父》,徐積詞名《漁父樂》。
 漁歌子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韻桃花流水鱖魚肥韻青箬笠句緑簑衣韻斜風細雨不須歸韻
 ⊙◎⊙⊙●◎○ ⊙⊙○◎●⊙○ ⊙◎● ●○○ ⊙⊙◎◎●⊙○
 ·
 按,張志和所撰《漁歌子》詞五首,體調如一,可以參校。其一首起句“釣臺漁父褐為裘”,釣字仄聲;第二句“兩兩三三舴艋舟”,上兩字仄聲。又一首第三句“釣車子”,釣字仄聲,車子平聲。譜內據之。其餘可平可仄,參後“鬆江蟹捨”一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四平韻                  張志和
 鬆江蟹捨主人歡韻菰飯蓴羹亦共餐韻楓葉落句荻花幹韻醉宿漁舟不覺寒韻
 ○○●●●○○ ○●○○●●○ ○●● ●○○ ●●○○●●○
 ·
 此詞第一、二句及第五句平仄與前詞異。
 
 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南唐李 煜
 閬苑有情千裏雪句桃李無言一隊春韻一壺酒句一竿身韻快活如儂有幾人韻
 ●●●○○●● ○●○○●●○ ●○● ●○○ ●●○○●●○
 ·
 此詞起句不用韻。
 
 又一體 單調二十五字,五句三仄韻                  蘇 軾
 漁父飲句誰傢去韻魚蟹一時分付韻酒無多少醉為期句彼此不論錢數韻
 ○●● ○○● ○●●○○● ●○○●●○○ ●●●○○●
 ·
 此與顧夐、孫光憲兩段詞中一段略同,惟第三句六字,第四句作七字一句耳。因其單調,故列於前。
 
 又一體 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六句四仄韻               顧 夐
 曉風清句幽沼緑韻倚闌凝望珍禽浴韻畫簾垂句翠屏麯韻滿袖荷香馥鬱韻  好攄懷句堪寓目韻
 ●○○ ○◎● ◎○⊙●○⊙● ◎⊙⊙ ◎⊙● ◎●⊙○◎●   ●⊙○ ○●●
 身閑心靜平生足韻酒杯深句光影促韻名利無心較逐韻
 ⊙○⊙●○○● ◎⊙⊙ ⊙◎● ⊙●⊙○◎●
 ·
 按,李珣詞四首,其一首,前段第三句“春風淡蕩看不足”,間作拗句。又一首,前段第二句“瀟湘夜”,湘字平聲;第五句“明月下”,明字平聲,月字仄聲;後段結句“名利不將心挂”,不字仄聲。又一首,前段結句“漁艇棹歌相續”,漁字平聲,棹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餘參後詞。
 
 又一體 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六句三仄韻               孫光憲
 泛流螢句明又滅韻夜涼水冷東灣闊韻風浩浩句水寥寥句萬頃金波重疊韻  杜若洲句香鬱烈韻
 ●○○ ○●● ●○●●○○● ○●● ●○○ ●●○○○●   ●●○ ○●●
 一聲宿雁霜時節韻經霅水句過鬆江句盡屬儂傢風月韻
 ●○●●○○● ○●● ●○○ ●●○○○●
 ·
 此詞前後段第五句俱不用韻。《花間集》孫詞皆然。
 
 
 憶江南  宋王灼《碧雞漫志》:此麯自唐至今,皆南呂宮,字句皆同,止是今麯兩段,蓋近世麯子,無單遍者。按,唐段安節《樂府雜錄》,此詞乃李德裕為謝秋娘作,故名《謝秋娘》,因白居易詞更今名。又名《江南好》。又因劉禹錫詞,有“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句,名《春去也》。溫庭筠詞,有“梳洗罷,獨倚望江樓”句,名《望江南》。皇甫鬆詞,有“閑夢江南梅熟日”句,名《夢江南》。又名《夢江口》。李煜詞名《望江梅》。此皆唐詞單調。至宋詞始為雙調。王安中詞,有“安陽好,麯水似山陰”句,名《安陽好》。張滋詞,有“飛夢去,閑到玉京遊”句,名《夢仙遊》。蔡真人詞,有“鏗鐵板,閑引步虛聲”句,名《步虛聲》。宋自遜詞,名《壺山好》。丘第春詞,名《望蓬萊》。《太平樂府》名《歸塞北》,註大石調。
 憶江南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白居易
 江南好句風景舊曾諳韻日出江花紅勝火句春來江水緑如藍韻能不憶江南韻
 ○⊙● ⊙●●○○ ◎●⊙○○●● ⊙○○●●○○ ○●●○○
 ·
 按,溫庭筠詞:“千萬恨,恨極在天涯。山月不知心裏事,水風空落眼前花,搖曳碧雲斜。”正與此同,平仄參之。
 
 又一體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歐陽修
 江南蝶句斜日一雙雙韻身似何郎曾傅粉句心如韓壽愛偷香韻天賦與輕狂韻  微雨過句薄翅膩
 ○○● ○●●○○ ○●○○○●● ○○○●●○○ ○●●○○   ○●● ●●●
 煙光韻纔伴遊蜂來小苑句又隨飛絮過東墻韻長是為花忙韻
 ○○ ○●○○○●● ●○○●●○○ ○●●○○
 ·
 此即單調詞加一疊,其可平可仄,與單調詞同。按,《嘯餘譜》錄李煜作,本單調詞兩首,故前後段各韻。且雙調始自宋人,從無用兩韻者,即《海山記》偽托隋詞八闋,亦前後一韻,不可不辨。
 
 又一體 雙調五十九字,前後段各五句兩仄韻、兩平韻           馮延巳
 去歲迎春樓上月仄韻正是西窗句夜涼時節韻玉人貪睡墜釵雲平韻粉銷妝薄見天真韻  人非風
 ●●○○○●●  ●●○○ ●○○● ●○○●●○○  ●○○●●○○   ○○○
 月長依舊換仄韻破鏡塵箏句一夢經年瘦韻今宵簾幕颺花陰換平韻空餘枕淚獨傷心韻
 ●○○●   ●●○○ ●●○○● ○○○●●○○   ○○●●●○○
 ·
 按,《陽春集》馮詞二首,前後段俱兩平兩仄四換韻,實與唐宋《憶江南》本調不同,因調名同,故為類列。
 
 
 瀟湘神  調始自唐劉禹錫詠湘妃詞。所謂賦題本意也。
 瀟湘神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一疊韻               劉禹錫
 斑竹枝韻斑竹枝疊淚痕點點寄相思韻楚客欲聽瑤瑟怨句瀟湘深夜月明時韻
 ○●○ ○●○ ●○◎●●○○ ●●●○○●● ○○○●●○○
 ·
 此詞首三字例用疊句。如劉詞別首之“湘水流,湘水流”是也。其第三句“九疑雲物至今秋”,雲字平聲。
 
 
 章臺柳  唐韓翃製,以首句為調名。
 章臺柳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韻、一疊韻               韓 翃
 章臺柳韻章臺柳疊昔日青青今在否韻縱使長條似舊垂句也應攀折他人手韻
 ○⊙● ○○● ●●○○⊙◎● ●●○○●●○ ●⊙○◎⊙○●
 ·
 起二句亦可不用疊句,觀柳氏作可見。
 
 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韻                  唐妓柳氏
 楊柳枝句芳菲節韻可恨年年贈離別韻一葉隨風忽報秋句縱使君來豈可折韻
 ○●○ ○○● ●●○○●○● ●●○○●●○ ●●○○●○●
 ·
 此詞起句不用韻
 
 
 解 紅  按,《宋史·樂志》:小兒舞隊有解紅。其麯失傳。陳暘《樂書》,載和凝作,乃唐詞也,若鳴鶴餘音。有《解紅兒慢》,係元人所製,與此不同。
 解 紅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和 凝
 百戲罷句五音清韻解紅一麯新教成韻兩個瑤池小仙子句此時奪卻柘枝名韻
 ●●● ●○○ ●○●●○●○ ●●○○●○● ●○●●●○○
 ·
 此與《赤棗子》、《搗練子》、《桂殿秋》諸詞字句悉同,所辨在每句平仄之間,皆昔人音律所寓,填者宜悉遵之。
 
 
 赤棗子  唐教坊麯名。
 赤棗子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歐陽炯
 夜悄悄句燭熒熒韻金爐香盡酒初醒韻春睡起來回雪面句含羞不語倚雲屏韻
 ◎●● ●○○ ⊙○○●●○○ ⊙●●○○●● ⊙○◎●●○○
 ·
 此調見《尊前集》。按,歐詞別首,第一句“蓮臉薄”,蓮字平聲;第三句“等閑無事莫思量”,等字仄聲;第四句“每一見時明月夜”,每字仄聲;第五句“損人情願斷人腸”,損字仄聲,情字平聲。餘無別詞可校,填者亦從之。
 
 
 南鄉子  唐教坊麯名。此詞有單調、雙調。單調者始自歐陽炯詞,馮延巳、李珣俱本此添字。雙調者始自馮延巳詞。《太和正音譜》註:越調。歐陽修本此減字,王之道、黃機、趙長卿,俱本此添字也。
 南鄉子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兩平韻、三仄韻               歐陽炯
 畫舸停橈平韻槿花籬外竹橫橋韻水上遊人沙上女仄韻回顧韻笑指芭蕉林裏住韻
 ●●○○  ◎⊙⊙◎●⊙○ ◎●⊙○○◎●  ○● ◎●⊙○⊙●●
 ·
 此詞單遍,平仄兩韻,與宋人兩段全押平韻者異。其可平可仄,即參譜內諸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五句兩平韻、三仄韻               歐陽炯
 路入南中平韻桄榔葉暗蓼花紅韻兩岸人傢微雨後仄韻收紅豆韻葉底纖纖擡素手韻
 ●●○○  ○○●●●○○ ●●○○○●●  ○○● ●●○○○●●
 ·
 此與“畫舸停橈”詞同,惟第四句添一字,歐詞六首與此悉同。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五句兩平韻、三仄韻               馮延巳
 細雨濕秋風平韻金鳳花殘滿地紅韻閑蹙黛眉慵不語仄韻情緒韻寂寞相思知幾許韻
 ●●●○○  ○●○○●●○ ○●●○○●●  ○● ●●○○○●●
 ·
 此與歐陽炯“畫舸停橈”詞同,惟起句添一字。按,《陽春集》馮詞二首悉同。
 
 又一體 單調三十字,六句兩平韻、三仄韻               李 珣
 煙漠漠句雨凄凄平韻岸花零落鷓鴣啼韻遠客扁舟臨野渡仄韻思鄉處韻潮退水平春色暮韻
 ⊙◎● ●○○  ●○○●●○○ ◎◎○⊙○◎●  ⊙⊙● ⊙●●○⊙●●
 ·
 此亦與歐陽炯“路入南中”詞同,惟起作三字兩句異。唐人知音律,類能添字,此即宋詞襯字所自出也。
 按,《花間集》李詞十首,其第一句,或作“攏雲髻”;其第四句,或作“迴塘深處遙相見”,或作“帶香遊女偎伴笑”,或作“春酒香熟鱸魚美”,或作“緑鬟紅臉誰傢女”;其第五句,或作“爭窈窕”,或作“送春浦”;結句,或作“緩唱棹歌極浦去”。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又一體 雙調五十四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歐陽修
 翠密紅繁韻水國涼生未是寒韻雨打荷花珠不定句輕翻韻冷潑鴛鴦錦翅斑韻  盡日憑欄韻弄蕊
 ●●○○ ●●○○●●○ ●●○○○●● ○○ ●●○○●●○   ●●○○ ●●
 拈花仔細看韻偷得褭蹄新鑄樣句無端韻藏在紅房粉豔間韻
 ○○●●○ ○●●○○●● ○○ ○●○○●●○
 ·
 此即歐陽炯“畫舸停橈”詞體,再加一疊,惟第四、五句仍用平韻耳。按,歐集三詞悉同。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馮延巳
 細雨濕流光韻芳草年年與恨長韻回首鳳樓無限事句茫茫韻鸞鏡鴛衾兩斷腸韻  魂夢任悠揚韻
 ●●●○○ ○●○○●●○ ○●●○○●● ○○ ○●○○●●○   ○●●○○
 睡起楊花滿綉床韻薄幸不來門半掩句斜陽韻負你殘春淚幾行韻
 ●●○○●●○ ●●●○○●● ○○ ●●○○●●○
 ·
 此即“細雨濕秋風”詞體,再加一疊,衹第四、五句仍用平韻耳。宋元人俱如此填。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六字,前後段各五句四平韻               王之道
 天際彩虹垂韻風起癡雲快一吹韻原隰畇畇句春水更彌彌韻布𠔌聲從野鳥知韻  初霽捲簾時韻
 ○●●○○ ○●○○●●○ ○●○○ ○●●○○ ●●○○●●○   ○●●○○
 巷陌泥融燕子飛韻午醉醒來句紅日欲平西韻一碗新茶乳面肥韻
 ●●○○●●○ ●●●○ ○●●○○ ●●○○●●○
 ·
 此即“細雨濕流光”詞體,惟前後段第三、四句作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異。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六句四平韻               黃 機
 簾幕閟深沉韻燈暗香銷夜正深韻花落畫屏句檐鳴細雨句岑岑韻滴破相思萬裏心韻  曉色未平
 ○●●○○ ○●○○●●○ ○●●○ ○○●● ○○ ●●○○●●○   ●●●○
 分韻翠被寒生不自禁韻待得夢成句翻多惡況句堪顰韻飛雁新來也誤人韻
 ○ ●●○○●●○ ●●●○ ○○●● ○○ ○●○○●●○
 又一體 雙調五十八字,前後段各六句四平韻               趙長卿
 楚楚窄衣裳韻腰身占卻句多少風光韻共說春來春去事句凄涼韻懶對菱花暈曉妝韻  閑立近
 ●●●○○ ○○●● ○●○○ ●●○○○●● ○○ ●●○○●●○   ○●●
 紅芳韻遊蜂戲蝶句誤采真香韻何事不歸巫峽去句思量韻故到人間惱客腸韻
 ○○ ○○●● ●●○○ ○●●○○●● ○○ ●●○○●●○
 ·
 此亦“細雨濕流光”詞體,惟前後段第二句添一字,作四字兩句異。
 
 
 搗練子  《太和正音譜》註:雙調。一名《搗練子令》。因馮延巳詞,起結有“深院靜”及“數聲和月到簾櫳”句,更名“深院月”。
 搗練子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馮延巳
 深院靜句小庭空韻斷續寒砧斷續風韻無奈夜長人不寐句數聲和月到簾櫳韻
 ⊙●● ●○○ ◎●○○◎●○ ⊙●◎○○●● ●○⊙●●○○
 ·
 按,《梅苑》無名氏詞八首,其一首起句“搗練子”,搗字仄聲;第三句“枝上商量細細生”,枝字平聲;第四句“不是根株貪結子”,不字仄聲,根字平聲。又一首,第三句“蕙魄蘭魂人再陽”,人字平聲;第五句“更須插嚮鬢雲旁”,插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又一體 雙調三十八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               李 石
 心自小句玉釵頭韻月娥飛下白蘋洲韻水中仙句月下遊韻  江漢佩句洞庭舟韻香名薄幸寄青樓韻
 ○●● ●○○ ◎○⊙●●○○ ●○○ ◎●○   ○◎● ●○○ ⊙○●●●○○
 問何如句打拍浮韻
 ●○⊙ ◎◎○
 ·
 按,《全芳備祖》李詞二首,其平仄悉同,惟《天機餘錦》無名氏詞,前段第三句“涼吹水麯散餘酲”,涼字平聲,水字仄聲;後段第三句“翠荷鬧雨做秋聲”,翠字仄聲;前結“小藤床,隨意橫”,隨字平聲;後結“恁時節,不堪聽”,節字仄聲,堪字平聲。又《梅苑》無名氏詞,後段起二句“孤標韻,暗香奇”,標字平聲;結句“藉陽和,天付伊”,天字平聲。譜內可平可仄參之。
 
 春曉麯  朱敦儒詞,有“西樓月落雞聲急”急句,又名《西樓月》。
 春曉麯 單調二十七字,四句三仄韻                  朱敦儒
 西樓月落雞聲急韻夜浸疏香淅瀝韻玉人酒渴嚼春冰句曉色入簾橫寶瑟韻
 ○○●●○○● ●●○○●● ●○◎●●○○ ●●●○○●●
 ·
 此詞見《花草粹編》,第二句本六字,乃舊譜於香字下增一寒字,作七言四句,名《阿那麯》。自明楊慎以唐詩絶句偽托為詞,今正之。
 
 又一體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仄韻                  張元幹
 瑤軒倚欄春風度韻柳垂煙句花帶露韻半閑鴛被怯餘寒句燕子時來窺綉戶韻
 ○○●●○○● ●○○ ○●● ●○○●●○○ ●●○○○●●
 ·
 此與朱詞同,惟第二句作三字兩句異。
 
 
 桂殿秋  本唐李德裕送神迎神麯。有“桂殿夜涼吹玉笙”句,取為調名。
 桂殿秋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三平韻                  嚮子諲
 秋色裏句月明中韻紅旌翠節下蓬宮韻蟠桃已結瑤池露句桂子初開玉殿風韻
 ○●● ●⊙○ ⊙⊙○◎◎⊙○ ○○●●○○● ●●○○●●○
 ·
 按,李德裕詞二首,其一首第二句“玉練顔”,練字仄聲。其一首第三句“桂殿夜涼吹玉笙”,桂字、殿字俱仄聲,涼字、吹字俱平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
 
 
 壽陽麯  《太平樂府》註:雙調。一名《落梅風》。
 壽陽麯 單調二十七字,五句一平韻、三葉韻               張可久
 東風景句西子湖韻濕冥冥讀柳煙花霧葉黃鶯亂啼蝴蝶舞葉幾鞦韆讀打將春去葉
 ○○● ⊙●○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平仄韻互葉者,其可平可仄悉參譜內二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五句四仄韻                  張可久
 彈初罷句酒暫歇韻醉詩人讀滿山紅葉韻問山中讀許由何處也韻剩猿啼讀冷泉秋月韻
 ○○● ●●● ●○○ ●○○● ●○○ ●○○●● ●○○ ●○○●
 ·
 此詞全用仄韻,其第四句八字,較“東風景”詞添一襯字。
 
 又一體 單調三十二字,五句一平韻、三葉韻               張可久
 載酒人何處句倚闌花又開韻憶秦娥讀遠山眉黛葉錦雲香讀鑒湖寬似海葉還不了讀五年詩債葉
 ●●○○● ●○○●○ ●○○ ●○○● ●○○ ●○○●● ○●● ●○○●
 ·
 此與“彈初罷”詞同,惟第一、二句各添二襯字。
 
 
 陽關麯  本名《渭城麯》。宋秦觀雲:《渭城麯》絶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陽關麯》。屬雙調,又屬大石調。 按,唐教坊記,有《小秦王麯》,即《秦王小破陣樂》也,屬坐部伎。
 陽關麯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王 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韻客捨青青柳色新韻勸君更進一杯酒句西出陽關無故人韻
 ●○○●●○○ ◎●○○●●○ ●○●●●○● ○●○○○●○
 ·
 宋蘇軾詞三首,其第二句,一首雲“銀漢無聲轉玉盤”,一首雲“纔到竜山馬足輕”,則此詞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蘇詞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誤,即非此調。 按,此亦七言絶句,唐人為送行之歌,三疊,非歌法也。蘇軾論三疊歌法雲:舊傳陽關三疊,然今世歌者,每句再疊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餘在密州,文勳長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陽關,其聲宛轉凄斷,不類嚮之所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疊,乃知古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募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註云: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一句再疊,則此句為第五聲,今為第四聲,則第一句不疊審矣。 查元《陽春白雪集》,有大石調《陽關三疊》詞雲:渭城朝雨,一霎挹輕塵。更灑遍客捨青青,弄柔凝,千縷柳色新。更灑遍客捨青青,千縷柳色新。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人生會少,自古富貴功名有定分。莫遣容儀瘦損。休煩惱,勸君更盡一杯酒,衹恐怕西出陽關,舊遊如夢,眼前無故人。與蘇軾論吻合,並附錄之。
 
 
 欸乃麯  唐元結詩自序:大歷初,結為道州刺史,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麯》,令舟子唱之,以取適於道路雲。 宋程大昌《演繁露》雲:元次山《欸乃麯》五章,全是絶句,如《竹枝》之類。其謂“欸乃”者,殆舟人於歌聲之外,別出一聲,以互相其歌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語度與絶句無異,但於句末,隨加“竹枝”或“柳枝”等語,遂即其語以名其歌。《欸乃》,亦其例也。 黃公紹《韻會》雲:“欸”,嘆聲也,讀若哀,烏來切。又應聲也,讀若靄,上聲,倚亥切。又去聲,於代切。無襖音。“乃”,難辭,又繼事之辭。無靄音。今二字連讀之,為棹船相應聲。 按,《廣韻》十五海:“欸”,於改切,相然應也。“乃”,奴亥切,語辭也。欸乃之聲,或如唐人唱歌和聲,所謂號頭者。蓋逆流而上,棹船勸力之聲也。黃山𠔌題跋、洪駒父詩話,皆音作襖藹者,誤。
 欸乃麯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元 結
 千裏楓林煙雨深韻無朝無暮有猿吟韻停橈靜聽麯中意句好似雲山韶濩音韻
 ○●○○○●○ ○○○●●○○ ○○●●●○● ●●○○○●○
 ·
 按,《欸乃麯》五首,平仄不拘,本唐七言絶句,如《竹枝》、《柳枝》之類。今江南棹船有棹歌,每歌一句,則群和一聲,猶見遺意。其欸乃二字,乃人聲。或註作船聲者,非。
 
 
 採蓮子  唐教坊麯名。
 採蓮子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皇甫鬆
 菡萏香連十裏陂舉棹 韻小姑貪戲採蓮遲年少
 韻晚來弄水船頭濕舉棹 句更脫紅裙裹鴨兒年少
 韻
 ●●○○●●○    ●○○●●○○
 ●○●●○○●    ●●○○●●○
 ·
 此亦七言絶句。其舉棹、年少,乃歌時相和之聲,與《竹枝》體同。但《竹枝》以竹枝二字和於句中,女兒二字和於句尾,此則一句一和聲耳。
 
 
 浪淘沙
 唐教坊麯名。
 浪淘聲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皇甫鬆
 蠻歌豆蔻北人愁韻蒲雨杉風野艇秋韻浪起鵁鶄眠不得句寒沙細細入江流韻
 ○○●●●○○ ○●○○●●○ ●●○○○●● ○○●●●○○
 ·
 此與宋人《浪淘沙令》、《浪淘沙慢》不同,蓋宋人藉舊麯名,另倚新腔。此七言絶句也。按,《浪淘沙》詞,創自劉、白,劉詞九首與此同,惟白詞六首皆拗體耳。
 
 
 楊柳枝  唐教坊麯名。按,白居易詩註:《楊柳枝》,洛下新聲,其詩云“聽取新翻楊柳枝”是也。薛能詩序:令部伎作楊柳枝健舞,復度新聲。其詩云“試踏吹聲作唱聲”是也。蓋樂府橫吹麯,有《折楊柳》名。此則藉舊麯名,另創新聲。後遂入教坊耳。此本唐人七言絶句,與顧夐詞四十字體、朱敦儒詞四十四字體,添聲者不同。
 楊柳枝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溫庭筠
 金縷毿毿碧瓦溝韻六宮眉黛惹香愁韻晚來更帶竜池雨句半拂闌幹半入樓韻
 ○●○○●●○ ●○○●●○○ ●○●●○○● ●●○○●●○
 ·
 按,劉白倡和以後,為此詞者甚多,皆賦柳枝本意。原屬絶句,因《花間集》載此,故采以備調。
 
 
 八拍蠻  唐教坊麯名。按,孫光憲詞,所詠俱越中事,或即八拍之蠻歌也。
 八拍蠻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孫光憲
 孔雀尾拖金綫長韻怕人飛起入丁香韻越女沙頭爭拾翠句相呼歸去背斜陽韻
 ◎●●○○●○ ◎○○●●○○ ◎●⊙○○●● ○○⊙●●○○
 ·
 此詞起句用韻,可平可仄,即參後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兩平韻                  閻 選
 雲鎖嫩黃煙柳細句風吹紅帶雪梅殘韻光景不勝閨閣恨句行行坐坐黛眉攢韻
 ○●●○○●● ○○○●●○○ ○●●○○●● ○○●●●○○
 ·
 此詞起句不用韻。按,《花間集》孫光憲詞一首、閻選詞兩首俱拗體七言絶句,不似《竹枝》、《柳枝》,平仄可以不拘也,作者辨之。
 以上六調皆唐人七言絶句,當時音律必有所屬,今歌法不傳矣。聊為類列,至《清平調》三首、《水調》、《梁州》、《伊州》諸詞,此宋人大麯之源。另輯一捲,附於捲末。
 
 
 字字雙  見《纔鬼記》。因每句有疊字,故名《字字雙》。
 字字雙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四平韻                  王麗貞
 床頭錦衾斑復斑韻架上朱衣殷復殷韻空庭明月閑復閑韻夜長路遠山復山韻
 ○○●○○●○ ●●○○○●○ ○○○●○●○ ●○●●○●○
 ·
 此調無他詞可校。
 
 
 十樣花
 宋李彌遜詞十首,分詠十樣花,故名。
 十樣花 單調二十八字,六句四仄韻                  李彌遜
 陌上風光濃處韻第一寒梅先吐韻待得春來也句香消減句態凝伫韻百花休漫妒韻
 ●●○○○● ◎●⊙○○● ●●⊙○◎ ○⊙● ●○● ●○○●●
 ·
 此詞以“陌上風光濃處”為起句,李詞十首皆然,譜中止采其二。可平可仄,即參後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六句五仄韻                  李彌遜
 陌上風光濃處韻紅藥一番經雨韻把酒繞芳叢句花解語韻勸春住韻莫教容易去韻
 ●●○○○● ○●●○○● ●●●○○ ○●● ●○● ●○○●●
 ·
 此詞第四句多押一韻。
 
 
 天淨沙  《太平樂府》註:越調。無名氏詞有“塞上清秋早寒”句,又名《塞上秋》。
 天淨沙 單調二十八字,五句四平韻、一葉韻               喬 吉
 一從鞍馬西東韻幾番衾枕朦朧韻薄幸雖來夢中韻爭如無夢葉那時真個相逢韻
 ○⊙⊙●○○ ●○○●○○ ●●○○●○ ⊙○⊙● ●○○●○○
 ·
 此亦元人小令。第四句葉一仄韻。《老學叢譚》有無名氏詞二首,正與此同。譜內可平可仄,即參後詞。
 
 又一體 單調二十八字,五句三平韻、兩葉韻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韻小橋流水平沙韻古道凄風瘦馬葉夕陽西下葉斷腸人在天涯韻
 ⊙⊙●●○○ ●○○●○○ ●●○○●● ◎○⊙● ●○○●○○
 ·
 此詞第三、四句,俱葉仄韻。按,孟昉詞十二首,其十首俱與此同。惟一首起句“七十二候環催”,七字、十字俱仄聲。又一首,第四句“風高露下”。風字平聲,露字仄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第   I   [II]   頁| | 提要 | 序 | 凡例 | 捲一 | 捲二 | 捲三 | 捲四 | 捲五 |  | 捲六 | 捲七 | 捲八 | 捲九 | 捲十 | 捲十一 | 捲十二 | 捲十三 |  | 捲十四 | 捲十五 | 捲十六 | 捲十七 | 捲十八 | 捲十九 | 捲二十 | 捲二十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