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北京地理之民间绝艺   》 从陷入低迷到再创辉煌      佚名 Yi Ming

  工人在进行“烧蓝”工序的操作。类似的需人控制温度的步骤正体现了手工艺生产特性,目前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最大、最老的景泰蓝生产厂,各工序仍能保证传统水平。
  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外销中断,珐琅厂陆续倒闭。即使还有作坊开工,其制品也是“十蓝九砂”,品质极其低劣。一位曾在海王村旧货市场摆摊的老人感叹:“北京的景泰蓝热闹了几百年,到那会儿算是绝根了。”
  林徽因的学生、中国第一位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钱美华大师告诉记者,解放初期,景泰蓝生产仍在低矮、昏暗的作坊内完成,产品单一、图案简单、色彩单调。为挽救景泰蓝工艺,市政府于1950年6月成立了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钱美华回忆,1951年,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营建系主持成立了一个工艺美术研究小组,林徽因还抱病带领钱美华等学生深入民间作坊调查研究,从制胎、掐丝、点蓝等工序开始,跟老师傅熟悉流程。在林徽因的指导下,美术组还为景泰蓝设计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新颖图案,突破了以往单调的荷花、牡丹图。特艺公司还在崇文门外喜鹊胡同3号成立了研究、制作景泰蓝的国营特艺实验厂,将许多散落民间的景泰蓝艺人请进厂参加实验。钱美华说,当时已有几位老师傅被迫改行拉黄包车了,被请回厂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随着新产品试制成功,景泰蓝“起死回生”。1956年,由42个珐琅作坊合并组成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1958年6月,3个珐琅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了北京景泰蓝厂,同年改名北京市工艺美术厂。同年10月,国营景泰蓝实验厂并入公私合营北京珐琅厂,成立国营北京市珐琅厂。从此两个国营大厂开始了解放后景泰蓝的“康乾盛世”。
  米振雄评价景泰蓝是“困难时期对国家有极大贡献的‘功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诸多产业落后于别国,只有以景泰蓝为主的手工艺保持供不应求的出口趋势。
  2005年初,米振雄、张同禄历时两年经数万次实验联手制作出的“佛宝天龙八部”,使失传200多年的铸胎珐琅工艺重现,成为业界盛事。但与此同时,无论新东安市场内的“老北京一条街”还是各大名胜周边的旅游用品店,都在热烈出售打着“北京景泰蓝”旗号的各种“掐丝珐琅”制品,其中价格在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的“景泰蓝”最受游客喜欢。

    新京报 编译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四大名旦”光彩夺目一出生就为达官贵人服务流落民间照样富有创造力从陷入低迷到再创辉煌
市场看似兴盛的背后卖得好的还是大师作品讲究人性与个性从“玉器街”看老北京玉器行
名冠玉器行的“四大怪”玉器制作重在“琢磨”靠手艺吃饭(1)靠手艺吃饭(2)
玉器行的工匠被称为“先生”周末去动物园上写生课千年老手艺足够人琢磨一辈子的老手艺
在哈德门外很是热闹过一阵繁荣过后寻找新的活法等不到“迟来的爱”朱德曾多次看望老艺人
解放前老艺人传技艺思想保守(1)解放前老艺人传技艺思想保守(2)编织宫廷艺术的锦绣“格律诗”昔日布局稳重为皇家专用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