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大明正德皇遊江南傳   》 第四回 餞長亭賢臣話別 臨險地智士施謀      何夢梅 He Mengmei

  卻說少主自從那日起,見劉瑾等有救駕之功,更將他們寵幸。翌日臨朝,就喚劉瑾上前,封他為內官司禮鑾儀監,實授團營軍機房,統理天下表章事務。是時在廷諸臣,前經入奏,主上未降綸音,猶冀竜心醒悟,貶此姦閹;不意是日臨朝,不問他事,先對劉瑾實授此職,衆臣心懷不忿,遂上前諫曰:“臣想軍機房事務,統理天下,及外國來往表章,並降黜升調諸臣之重任,非英偉才略之臣,不能當此,臣等想劉瑾胸無文綉,腹乏詩書,衹可奔走宮幃,供君給使,豈宜付此重任,惟望聖主參詳。”少主斯時,衹知溺愛權閹,那辨諸臣忠諫,且見己若禦朝,凡有封賞,諸臣定必交章苦諫,又觸着劉瑾諸人臣,欲置主於煩噪之語,所以勃然大怒,對着諸臣駡曰:“爾等庸纔,衹是自圖安逸,欲置朕於愁煩,朕若不命劉瑾執掌此職,用爾為之,爾等更覺多事矣!且劉卿現有救駕之功,理宜升賞,豈如爾等皆固位苟安之輩麽?”
  諸臣被駡,各皆俯首無言,是時梁儲身抱微恙,上朝乞假,是以不同諸臣進諫;及見少主大怒,又提起劉瑾救駕有功,心中甚是疑惑,遂勉強進前諫曰:“臣未知我主有何驚悚,遂至劉瑾有救駕之功,乞詳開示?”少主遂將遊玩事情,一一嚮梁儲說知。梁儲見說刺客被劉瑾所斬,心中已是不信,暗想:“刺客之來,必有主使之人,禦花園中,非有內應,决不能到;且凡刺客,都是膽勇兼全之士,劉瑾乃無勇奴才,有何本領殺他;以我看來,此事定有機謀在內,惟是並無贓證,難與相爭;且主上近日寵幸異常,諒難諫止,莫若暫時隱忍,以觀其後。”於是上前告病,乞賜給假調醫。少主準奏,賞假一月,梁儲謝恩而退。少主又賜劉瑾八人許多財寶,然後退朝。諸臣皆含恨而出。惟有楊廷和李東陽、劉健、謝遷等一班大臣,知道少主昏昧,寵用群閹,難於諫阻,國傢不久多事,乃各各上表求給緻事。瑾遂矯詔下來,悉聽諸臣解印,毋須停留。惟有李東陽一人,不準告退,看官你道為何?衹因他乃湖南宜宣府東湖縣人氏,由翰林院出身,現任戶部尚𠔌之職,素性謙恭,寡言少語,大有容人之量。故劉瑾那班姦黨,喜其平日不甚與他作對,又恐招人議論,謂他將忠良盡貶,故暗奏主上,大用其人。少主無汁不從,就日加封李東陽為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李東陽衹得趨朝謝恩。諸臣得接聖旨,各皆打疊旋鄉,同僚在長亭餞別:時李東陽亦在席上,不覺仰大嘆曰:“我亦無心居此地,恨難同伴返鄉津。”百官聞言答曰:“大人何必發嘆,從來豪傑處世,或潔身去世,或亡身濟世,各隨其遇,難以畫一;某等去後,萬望大人力展經濟,贊佐朝綱,以免生民塗炭,不勝厚幸。”自諸臣去後,少主覺朝內無人,及梁儲病愈,遂以兼掌六部尚書,入閣辦事。衆臣告退,適遇梁儲養病,不在其列,此亦上天留輓忠良,保護社稷之意也!
  卻說劉瑾見忠臣去後,進用其黨、兵權日盛,是故中外群臣畏之;惟是他心中,仍懼着梁儲與李東陽二人,尚不敢十分猖獗,衹管內揣上意,外劾諸臣,使其自顧不暇,無敢進諫。此時有左都御史銑彥徽,見諸臣告退,劉瑾弄權,遂會同十三道御史,交章人奏、請斥權閹以正國法。又有兵部主事王守仁,亦同上疏,懇追回舊日告退諸臣,復還原職,以開言路,並乞主上免宴罷歡,親臨國政,剪除姦佞,以安社稷;如若不聽臣言,縱有上關宗社危疑之事,下及邦傢高亂之饑,諸臣誰敢進言,陛下孰從而聽之。疏入,帝乃對瑾言曰:“似卿何過,而衆臣屢次彈奏,卿果有甚仇恨,乃至此哉。”
  劉瑾聞言,慌忙跪下泣曰:“奴僕非與各人臣有隙,但無羔羊美酒,不足以調人之口耳!譬如秋月在天,影瀉塵衰,佳人喜於玩遊,盜賊惡其光明;春雨如膏,農夫喜其潤澤,行人惡其泥濘。上天猶且與人不足,何況於奴?即於陛下而言,身為萬乘之尊,不過稍為恆人之戲,以遣閑情,聽費何幾,所誤何事?而衆臣尚且多言斥奏,特恐陛下他日一舉一動,亦當聽命於諸臣,即有姦惡,亦不由萬歲廢棄。”少主乃拍案駡曰:“爾等糾黨恃衆,欲挾製孤皇乎?”遂即下令,將銑彥徽等各皆廷杖三十六,削職為民,永不復用。
  可憐有等年老之臣,受刑不過,死於杖下。又將王守仁貶為貴州竜場驛丞,梁儲與李東陽急趕入朝保奏,不想諸臣已經被責,主上入宮去了。二人乃議曰:“方今主上年幼,惑於佞臣,我等受先帝托孤之重,理宜鞠躬盡瘁,為國捐軀,拼死陳奏;無奈忠良盡退,姦佞立朝,恐一巨變將起來,無人教授,豈不是有負先帝托孤之心?莫若暫留殘喘,察彼行藏,以免疏慮。”於是各回衙中去了。
  再說王守仁,係江南臨安府,石屏縣人氏,由進士出身,秉性孤忠,不避權貴,武有孫吳之略,文有諸葛之謀,此日貶為竜場驛丞,收拾傢眷,即日登程,直望貴州而去。不想劉瑾那廝,久知守仁智勇兼備之士,素性忠耿之人,恐其留為後患,就欲謀害於他,乃暗命心腹勇士四人,預先去到半途,僻靜險津,將他滿門截殺。守仁一路而來,見人煙漸漸稀少,兩岸盡是高山,極其險阻,前面去路,衹容一舟可渡,忽然悟道:“為何到了這裏,莫非姦黨用謀,特遣我到此間,將我謀害不成。”乃止住舟人且慢進發,明日再行。
  心中忖道:“前者劉瑾那廝,也曾屢次命人說我拜他門下,奈我立志不從,故有今日之事!為何我同各御史一般上奏,主上既將諸臣廷杖削職,何獨貶我為竜場驛丞,顯係劉瑾這班姦黨,預知此處危津,可以埋伏刺客,故特遣我到此,將吾截殺,以絶後患耳!這等機謀,豈能出吾之料。”乃心生一計,並不嚮傢人說知,寫了一封書信收在袖中,詐作瘋癲,鬍言亂語,笑哭無常,逢人便駡。傢人一時不知為計,左右諸人,一時未及堤防,被守仁趁着夜色朦朧,抽身上岸,走至江濱,棄冠眼於道上,投大石於波間,遺書一封,隱名埋姓,逃入武夷山去了。及至傢人上岸,尋見遺物,皆謂守仁投江死了。
  一時驚動,人人來看,信以為真。是時浙江藩臬及郡守楊萬瑛聞知,皆來設祭,傢人婦子,亦成眼招魂,悲哀之聲,聞於數裏。其書內有雲:拜請楊郡守大哥,浼他着兵船護送傢眷回鄉。楊萬瑛是日就命兵船護送他傢眷回臨安而去。這是守仁自己脫身,猶恐姦徒害他傢眷的意見。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孝宗皇臨崩顧命 明武帝即位封臣第二回 諫新君百官聯奏 惑少主群閹用讒
第三回 誘村愚假裝刺客 滅口實真是虧心第四回 餞長亭賢臣話別 臨險地智士施謀
第五回 假投江守仁歸隱 傷縣令逆賊為非第六回 白花村寘鐇起義 宜川縣萬程投軍
第七回 劫賊營劉瓊敗北 失郡縣士奎殞軀第八回 郭安人懸梁盡節 楊總製拜本回京
第九回 闖宮門忠良殞命 誅姦佞豪傑復仇第十回 兩兄妹山寨安身 各英雄桃園敘義
第十一回 貢竜駒蠻王恣志 舉虎將金殿揚名第十二回 伏竜駒奪鰲得志 離豐潤王氏尋夫
第十三回 殺糟糠賊徒負義 救主母烈婢行仁第十四回 路途中紅顔遇救 荒郊上薄幸傷兵
第十五回 焚茅捨狠心消毒氣 回蝸廬豪傑各安身第十六回 逢總兵英雄得志 陳妙論豪傑歸降
第十七回 陣場中賊徒自刎 荒山上兄弟窺形第十八回 李東陽從謀發令 王反賊戰敗被擒
第十九回 衆功臣陳情對楓陛 群姦黨被劾作冰山第二十回 圍私第劉瑾遭擒 劫法場奪鰲落草
第二十一回 欲回鄉瀝情奏主 思遊玩易眼追臣第二十二回 梁太師入宮候主 張太後敕令尋兒
第二十三回 別國太老相出宸京 入魯莊小皇傳密旨第二十四回 投敕書兆輝遵旨 往強娶宗顯被拿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