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各自的朝聖路   》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      周國平 Zhou Guoping

  19973在黑暗中並肩行走
  人們常常說,人與人之間,尤其相愛的人之間,應該互相瞭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懷澤卻在《我的青少年時代》中說,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無權對別人提出這種要求。"不僅存在着肉體上的羞恥,而且還存在着精神上的羞恥,我們應該尊重它。心靈也有其外衣,我們不應脫掉它。"如同對於上帝的神秘一樣,對於他人靈魂的神秘,我們同樣不能像看一本屬於自己的書那樣去閱讀和認識,而衹能給予愛和信任。每個人對於別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我們應該順應這個事實。相愛的人們也衹是"在黑暗中並肩行走",所能做到的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並互相感受到這種努力,互相鼓勵,而"不需要註視別人的臉和探視別人的心靈"。
  讀着這些精彩的議論,我無言而折服,它們使我瞥見了史懷澤的"敬畏生命"倫理學的深度。凡是有着深刻而豐富的內心生活的人,必然會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並對之充滿敬畏之情,史懷澤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他看來,一切生命現象都是世界某種神秘的精神本質的顯現,由此他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張。在一切生命現象中,尤以人的心靈生活最接近世界的這種精神本質。因而,他認為對於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質的人來說,"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質"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互相理解為人際關係的鵠的,其根源就在於不懂得人的心靈生活的神秘性。按照這一思路,人們一方面非常看重別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開索取理解。至少在性愛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種最正當的行為,而指責對方不理解自己則成了最嚴厲的譴責,有時候還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後通牒。另一方面,人們又非常踴躍地要求理解別人,甚至以此名義強迫別人襢露內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絶,便斥以缺乏信任。在愛情中,在親情中,在其他較親密的交往中,這種因強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聲或無聲的戰爭,我們見得還少嗎?可是,仔細想想,我們對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個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睏難,他就不會強求別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會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別人了。
  在最內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並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到了別人的孤獨,我們內心纔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我們在黑暗中並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無法知道是否在走嚮同一個聖地,因為我們無法嚮別人甚至嚮自己說清心中的聖地究竟是怎樣的。然而,同樣的朝聖熱情使我們相信,也許存在着同一個聖地。作為有靈魂的存在物,人的偉大和悲壯盡在於此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第2節:苦難的精神價值第3節:與世界建立精神關係
第4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1第5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2第6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3
第7節:在黑暗中並肩行走4第8節:孤獨的價值1第9節:孤獨的價值2
第10節:孤獨的價值3第11節:勇氣證明信仰1第12節:勇氣證明信仰2
第13節:守望的角度第14節:被廢黜的國王第15節:在沉默中面對
第16節:哲學與孩子與通俗化第17節:名人和明星第18節:讀書的癖好1
第19節:讀書的癖好2第20節:讀書的癖好3第21節:讀書的癖好4
第22節:讀書的癖好5第23節:都市裏的外鄉人第24節:記住回傢的路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